为保持、恢复和提高航空技术装备(包括飞机、直升机、航空军械和机载设备等)战术技术性能,使航空技术装备随时可用,并能可靠地完成任务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是航空兵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其目的是使飞机(含直升机,下同)具有最短反应时间、最大出动强度和持续战斗能力,确保飞行安全,延长航空技术装备的使用寿命。“航空工程保障”一词源于俄语“ИнженерноAвиационн-оеОбеспечение”。中国人民解放军沿用此词,但其内容比苏联军队的“航空工程保障”有所扩展。
基本内容 航空工程保障主要包括飞行机务准备和飞机维修。飞行机务准备一般分为预先机务准备、直接机务准备和再次出动机务准备。预先机务准备,是在结束一天的战斗、训练飞行或领受预先号令(战斗命令)之后,为执行新的任务而预先实施的准备;直接机务准备,是在预先机务准备基础上,根据飞行任务,在开飞前的一段时间内实施的准备;再次出动准备,是为保证飞机连续出动,在着陆后再次出动前实施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飞机的飞行前、飞行后检查;安装(或拆卸)弹药挂架、副油箱和电子对抗、空中侦察等附加设备;加添燃料、滑油、特种液体和灌充气体;装挂弹药,装载货物等。通常由航空兵团属机务大队组织实施。
航空机务人员在进行机务准备
航空修理工厂飞机翻修车间
飞机维修一般分3级。①一级(外场)维修。包括排除故障缺陷,调整与校正,更换到寿机件,保养,周期检测,定期检修,飞机防护,以及飞机抢救等。排除故障缺陷,是指消除航空技术装备在使用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和可能导致丧失其功能的损伤、失调等缺点,使之恢复到完好状态。调整与校正,是将机件或系统的机械或电的参数,通过可调机构,调到规定数值范围之内。更换到寿机件,是指航空技术装备中某些机件(零件)使用到规定日历期限、使用时间或次数后予以更换。保养,又称基本维护,指清洁、润滑、紧固、防潮、除锈、恢复保护层、通风晾晒等,目的是防止飞机结构与各种部件、附件的腐蚀、霉变、老化和早期磨损。周期检测,是按照一定的间隔时间(通常指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对机载设备进行的检测,以判明其功能和技术状况。定期检修,是按照规定的间隔周期,对航空技术装备进行预防性检修,以保持和恢复其可靠性,保证能在下一周期内正常使用。飞机防护,指飞机的疏散、隐蔽、伪装,以及大风前飞机的固定与系留,冰雹、沙暴前对飞机的遮盖等工作,以避免和减少飞机在地面停放期间遭受袭击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飞机抢救,是对发生迫降、冲出跑道、坠地或地面事故等危险情况的飞机所采取的紧急救援措施。一级维修通常由航空兵团属机务大队组织实施。②二级(野战)维修。包括航空技术装备及其零备件的小修、中修,飞机损伤抢修,一般的改装等。小修,指排除较大的故障和轻度损伤的修理。中修,指进行局部分解、检查和加工,以及飞机一般结构件的修理。飞机损伤抢修,是对战斗或事故损伤的飞机,在使用现场范围内的快速修理。一般的改装,是对已经定型生产的航空技术装备在使用过程中所进行的不涉及整体结构的局部变动,以弥补设计、生产的缺陷或不足。二级维修通常由航空部队修理厂组织实施。③三级(后方)维修。包括航空技术装备翻修、大修、复杂的改装等。航空技术装备翻修,指使用到规定时限或超过规定的损耗标准时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修理。大修,指进行大分解、详细检查和涉及主要性能、强度的深加工,以及飞机主要承力结构件的修理,通常只对受到严重损伤的飞机实施大修。复杂的改装,是对已经定型生产的航空技术装备在使用阶段所进行的涉及整体结构的局部改动和加装某些具有新功能的设备,以增强作战能力和维修品质。三级维修通常由航空修理工厂组织实施。为了保证飞行机务准备和飞机维修工作的顺利实施,还需进行航空器材、弹药(含航空火箭、导弹、鱼雷、水雷等)供应,装备订货,零备件采购、制作,工厂管理,教育训练,维修科研等工作,并由主管航空工程保障的各级领导机关计划安排、组织协调、指挥调度、控制监督,由此形成航空工程保障体系。
航空工程保障内容示意图
发展概况 航空工程保障是在飞机维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飞机维修比较简单,通常是“坏了修”,由使用者或其技术方面的助手来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维修技术发展,预防性维修内容增加,维修工作量加大,出现了专职维修人员和维修机构。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航空技术装备日趋复杂,机载设备种类增多,如电子对抗、侦察照相、武器火控、反潜系统等等,增加了维修难度。现代战争中航空兵战役战术使用,对航空工程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工程保障有了很大发展。一方面,维修管理延伸到设计制造过程,使飞机设计必须保证一定的维修品质。另一方面,维修科研和教育训练的发展,使保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在航空兵中出现了多种维修专业分工协作的多层次、多门类的保障体系,单纯的飞机维修,发展成为全面的航空工程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航空工程保障体系是与航空兵部队同时建立起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立即于1945年9月派遣一批航空技术骨干,前往东北地区,收集日军丢弃的航空器材,参加航空学校的筹建工作。到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时,已收集到日军残破飞机46架,修复了36架,并于1946年6月开始保障飞行训练。当时,航空汽油没有来源,经过研究试验,对发动机作了改装,以酒精代替航空汽油用于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部队在筹建阶段,充分发挥“使用、维修、筹储、供应、训练、科研”融为一体的整体效能,保障了东北航校的飞行训练任务,并为以后发展打下了基础。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后,立即在空军领率机关中设立了航空工程保障部门。1952年4月,海军航空兵部成立时,也设立了相应机构。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的航空工程保障建设逐步走上正轨。20世纪50年代,总结吸取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抗美援朝作战经验,强调以预防故障为主,精心维护飞机。随着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装备订货的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按照“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积极协助工业部门提高航空技术装备质量。与此同时,建立起较完整的航空工程保障体系,并制定了包括各种条例、规程在内的一整套工作制度,航空工程保障已日益健全和完善。1979年以后,广泛开展航空维修理论研究,确立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维修手段得到改善,机载设备原位检测仪的推广、飞机测试车的应用,提高了检测效率、精度;推行检验和排除故障专业化的维修作业体制;建立、健全包括新机研制在内的质量保证、控制系统,实行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步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工具、以信息为基础的网络系统,促进了维修决策科学化;航空修理工厂加速进行技术改造,发展针对性修理,适应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率的航空修理的要求,实现主要机型全部由军队自修。1986年10月,根据空军、海军的经验,在成立陆军航空兵时,也设立了航空工程保障部门。
驻厂军事代表验收待交付部队的飞机
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航空技术装备的飞速更新,作战思想的不断演变;另一方面影响到维修技术和维修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人们加深了对航空工程保障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工程技术学科—航空维修工程学。随着航空兵作战方式的变化,航空技术装备的更新,航空工程保障的任务将日益繁重、复杂、重要。航空工程学术理论研究的发展,促进维修思想和保障方式更加科学化,保障体制和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化,指挥更灵便,反应更迅速,以适应各种复杂局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完善维修信息系统,改进保障手段和维修工艺,实施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以提高航空工程保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普遍加强航空工程专业技术训练,全面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航空工程保障水平。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5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