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海军后勤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1347 评论:0

从物质、技术和劳务等方面保障海军建设、作战和其他行动的后勤。军队后勤的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组织实施海军经费供应、物资器材保障、舰船及其他装备技术保障、工程和营房保障、军港和机场勤务、卫勤保障和交通运输保障。目的在于维护和提高海军战斗力,保障海军完成各项任务。

发展概况 海军后勤是随着海军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军的发展而发展的。海军装备技术的更新、组织编成的变化、战略战术的发展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使海军后勤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桨船时代,战船主要靠人力划行,自持力一般只有3天,以冷兵器接舷战为基本特征,作战活动通常在近岸海域进行。当时后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饮食保障,一般采用战船靠泊岸滩就地组织补给或在基地接受补给的方式实施,有时也组织专门船只随队供应,有的国家还有商人自发驱船随军进行供应。中国先秦时期的舟师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海军,在战时都曾组织给养及淡水的供应。公元前5世纪进行的希波战争和雅典海军远征西西里,都组织过大批专门船只随队运送谷物及其他军需物资。这一时期,海军后勤保障主要由国家(或城邦)组织,舰(船)队后勤工作由军事首领负责,保障的方式和组织工作都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独立的后勤体系和专门的常设机构。

帆船时代,军舰主要靠风力驱动,远洋航行能力增强,舰用火炮逐步代替冷兵器,海战规模也不断扩大,海军后勤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在保障内容上,由给养及淡水补给为主转变为弹药补给为主,帆缆器材供应和舰船修理任务明显加重,新鲜食品供应和舰船卫生工作被日益重视。在保障方式上,伴随保障有所发展。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水师船队远航时,配备粮船、水船等多艘,有医官、医士随队进行医疗保障,并在满剌加(今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马六甲)建立中间补给点。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征伐英国时,用了44艘后勤船装载12万余发实心炮弹、260多吨火药和6个月的粮食伴随舰队行动。1715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开始配备医院船“圣·尼古拉”号,后又配备了“列格拉门特”号。为适应远洋舰队在海上长期征战的需要,从15世纪中叶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相继在其殖民地建立海军基地。进入17世纪,一些基地的军械库、修造船所的规模相继扩大,并出现了港口海军医院。在保障组织上,随着常备海军的出现,专门的海军后勤常设机构逐步形成。19世纪30年代,英国海军部编成内的后勤机构已区分为技术、财务、采购、给养与运输、卫生等职能部门,并先后在基地、舰队设置了相应的后勤机构和人员。

综合补给船在海上实施两弦三向补给

蒸汽机械动力舰船时代,舰艇的技术兵器和技术装备不断增加,战术技术性能大为提高。20世纪初,潜艇和海军航空兵相继出现,海军成为多兵种组成的军种,海战的规模和强度大大超过以往,对海军后勤的依赖性日益增大。在保障内容上,燃料(先是煤后是油)补给任务加重。1942~1945年,日本海军消耗的油料占同期军需民用总量的60%以上。物资器材供应的品种大增,武器装备检测和舰船维修等技术保障上升到显著地位,海上运输和卫生勤务的水平明显提高。在保障方式上,岸上固定基地保障和海上机动保障的手段增多。1907~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在环球航行中,已有计划地将伴随保障与定点支援保障密切结合起来。1911年,英国皇家海军建立了常设的海上后勤支援编队。在这前后,英、美海军还成功地利用海上补给装置,对航行中的舰艇进行了液体燃料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变革了的海战模式使海军后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固定基地受空中的威胁严重,使开设浮动前进基地成为海军后勤的主要任务之一。1940年,美国海军仅有后勤舰船及后勤与战斗兼用舰船91艘,到1945年猛增到5 354艘,于太平洋富纳富提岛和地中海利澳特港等部署的由各种性能后勤舰船自由组合的浮动基地,发挥了固定基地的全部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核动力舰艇和喷气式飞机的出现,精确制导的远距离投射武器及电子装备器材的发展与使用,使海军后勤保障的内容更加广泛,保障方式更为多样。1982年爆发的历时74天的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之战,英军出动海军后勤舰船和征用商船共71艘,占特混舰队舰船总数的60%以上和总吨位的80%以上。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给航空母舰战斗群配置伴随保障船和空中加油机,向战区派出可资救治和轮休人员的双重功能医院船,调用预置仓库船队,启用预备役船队,并征用、租借了国内外商船。在保障组织上,一些濒海国家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美国海军有由海军部副部长和海军作战部长分别领导的物资计划、订购、分配和物资供应控制、协调两部分后勤职能机构,并建立了由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海军补给中心与地区合同签订中心、舰队所属部队后勤保障机构与海外基地等3个层次构成的保障体系。英国海军由海军支援和运输部、海军后勤基地两个层次达成对部队的后勤保障,并建有较完善的后勤动员体制。苏联海军则设有主管后勤的副司令,通过海军后勤部和舰队、基地、编队等后勤环节组织实施后勤、技术保障。中国清朝光绪年间建立的近代海军,后勤工作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宣统时改为海军部)的军政、军储、军医、主计等部门分别负责,通过各水师相关机构和舰上负责后勤事务的官弁实施,并建有军港、医院、仓库、储煤站和军械、舰船修造厂等初具规模的后勤设施,制定了一系列后勤保障制度。中华民国初期海军的后勤工作,由海军部的军务、军械、军需三司,海军总司令公署的军械、军医、军需三课,以及舰队司令部的军需员负责;194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对海军进行了整编,增设了料件、舰械、厂坞、航机等部门,加强了相应保障设施建设。

特点与要求 海军是在海上作战、以舰艇部队为主体的合成军种,这就决定了海军后勤工作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和要求。

舰艇在海上活动,缺乏就地取给物资的条件,连淡水也要依赖陆上补给。海军后勤机构既要建设功能齐全的固定基地作为保障活动的基础,又要具备在海上实施有效的机动支援手段以满足作战兵力持续行动的需要,还要采取较之陆地更为严格的特殊手段和措施,以克服潮汐、风浪、温湿度等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对诸如装备维护、补给品供应保管和人员防护保健等的影响。

舰艇既是作战装备,也是舰员生活的场所,又是海军作战和后勤保障的基本单位。其空间、负载有限,技术装备密集配置,人员在狭小舱室和机械噪声、微小气候影响中工作。舰艇部队后勤部门必须在油、水、弹、电、衣、食、医等方面,同时满足舰艇装备正常使用和舰员正常生活、行动两方面的需要,以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

海军是多兵种组成的技术复杂的军种,而且各兵种在不同的作战样式和规模中又有不同的兵力构成方式。海军后勤机构必须有功能齐全的保障设施,配套的技术装备器材,以及专业素质较强的勤务部队、分队与之相适应。

海军在海上作战,兵力机动性强,活动空间范围广阔,部队一次行动常涉及建制、非建制岸上基地保障和海上保障。海军后勤机构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随时协调固定和机动保障力量,变换岸滩、码头、海上和伴随、定点、应召等多种保障方式及手段,以适应其要求。

海军后勤部署相对靠前、稳定、集中,海上保障力量易遭敌攻击。海军后勤机构必须加强防卫建设,提高自卫防护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是在人民海军组建过程中以陆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1949年4月组建的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办公厅,是人民海军最早建立的后勤领导机构。1950年5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同年9月、11月组建海军青岛基地供给部和中南军区海军后勤部,基本奠定了海军后勤的组织基础。海军建立之初,后勤保障实行海军和沿海军区双重领导、分工负责的体制,按照分散筹措、视情保障的原则组织实施。1952年8月开始,海军实行垂直保障,建立了海军、舰队、基地(舰队航空兵)、部队4级后勤保障体制。50年代中期以前,海军后勤机构主要遂行沿岸应急战斗保障任务,在保障实践中理顺供应渠道,修复、建造应急保障设施、装备;50年代中期以后,顺应国家经济建设形势发展和海军作战指导方针的要求,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军港、机场、岸防设施和后方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舰艇部队、航空兵、岸防部队的驻屯、作战体系,以及物资储备、装备修造、救护治疗、运输补给等后勤保障体系;7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装备了大、中型后勤船只,改进了海上航行补给装置,加强了大、中型军港和中心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海军后勤的机动、综合、持续保障能力大大提高。1985年,取消了舰队后勤环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海军专用物资和技术装备的供应,以及经费、通用物资的计划、分配与管理;海军部队的救护治疗、卫生保健、卫生防疫、卫生防护和舰艇、航空兵卫生保障;海军军事交通运输勤务和车船管理及海上后勤支援;海军军港、机场、阵地、营房、道路和后勤指挥、通信设施的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海军舰艇、飞机及其他武器、装备、器材的检测调试、维护与修理;军港疏浚、监督监测和水、电、暖等保障设施的使用管理与维护,以及机场场道清理和信号、灯光、阻拦等设施使用管理与维护;海军后勤机关、部队、分队和物资、设施的安全与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组织机构,分为海军、海军基地(舰队航空兵)和海军师以下部队3个层次,各级后勤机构一般设有指挥机关、专业勤务部门并辖有相应的保障部队、分队。海军设后勤部、装备修理部和海军航空兵后勤技术部,下辖各类仓库、医(疗养)院、舰船修造厂、车船运输部队和科研机构、院校等;海军基地设后勤部、装备修理部,舰队航空兵设后勤部和航空工程部,一般辖有各类仓库、驻军医院和车船运输与维修保障、雷弹技术保障、航空地勤保障、军港管理与保障等部队、分队;海军水警区设后勤部和装备修理处,舰艇部队设岸勤部(处),飞行部队设航空兵场站,陆勤部队设后勤部(处),均辖有相应物资仓库、医疗队(所)和其他专业技术保障部队、分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各级后勤机构,坚持面向海洋、面向舰艇、面向基层和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方向,注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保障体制方面,实行建制保障与划区保障、岸基保障与海上保障、固定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物资器材保障,实行通用物资由军区联勤部统供与专用物资由海军专供相结合,由实物供应为主向扩大经费供应的比例、增加部队自筹成份发展,由储备物资器材为主转向储物与储备技术并举;医疗保障,实行普通伤病员由军区联勤部划区救治与特勤伤病员由海军医疗机构救治相结合,建立海上医疗救护中心,确立由舰艇、医院船(救护机)、救护所、后方医院构成的海上救护医疗与后送体系;技术保障,实行部队、修理所和军地修造厂分级修理,定期修理与视情修理相结合,并筹组地区性技术保障中心以增强综合保障能力;工程保障,由海军统一规划和组织,部队自建与组织地方力量施工相结合;运输保障,以军内组织协调自运为主,视情动员地方力量;军港勤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向一个港点一套保障机构和一套机构内各专业勤务部门与保障分队、库(所)分别综合编组的体制转变。

应用舰艇物资输送机补给卫生器材 李维凯摄

现状与趋势 由于国情和军情的不同,各国(地区)海军后勤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美国和俄罗斯等不少国家的海军后勤机构,主要负责其海军后勤特种勤务,而后勤共同勤务则由总部或有关军种统一组织实施;加拿大等极少数国家的海军后勤工作,由联勤机构统一组织实施;也有一些国家的海军后勤部门,基本上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地组织实施海军后勤的全部工作。

现代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远距离机动作战能力和全方位立体攻击能力有了空前提高。海军对后勤的依赖性更大,海军后勤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不少国家把后勤同战略、战术发展一起视为制约现代海战的基本因素。其发展趋势是:①在体制建设方面,主要是精简优化后勤组织机构,加强后勤指挥和管理自动化系统建设,建立与三军合同作战甚至与多国部队联合行动相适应的后勤运行机制;同时,注重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健全民用部门、设施、装备、技术等的动员体制和民用设施、装备的改造(装)使用计划,以提高保障效能和快速反应能力。②在装备建设方面,主要是发展高性能后勤舰船,如排水量大、具备综合保障功能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船,既能运载标准集装箱又具有滚装能力的快速海运船,有效负载大、吃水浅、机动性好、用途广的大型气垫船等,以适应大规模海上运输和快速、综合支援的需要;同时,大量采用新技术改进海上补给装置,注重发展垂直补给,着力解决干液货牵引设备通用化、补给控制手段多样化,以简便操作,提高补给效率和安全可靠性。③在设施建设方面,大力加强区域性战略母港和主要方向的基地建设,改善兵力驻泊条件,改进物资供应和技术保障的设施与设备,健全保障功能,增强综合保障能力;同时,注重发展使用简便、灵活的机动港,在预定战区预置仓库船,以提高应急机动保障能力。④在海上防卫建设方面,给大型后勤舰船加装导弹、火炮和电子战设备等防御性武器装备,以加强其防空、反潜、反舰能力,提高海上生存能力和海上行动自由度,以便有效地发挥保障功能、效益,并起到间接增加作战兵力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49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