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理论工作者对军事后勤的理性认识。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后勤领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也是形成中国近代后勤理论和后勤科学的基础。
1840年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政府腐败,军备废弛,后勤保障方式和手段落后,后勤思想停滞不前。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王朝后勤思想落后的严重弊端。随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传统的后勤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后勤思想的冲击和挑战,在其冲击和影响下,导致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后勤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无产阶级后勤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萌芽时期 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面对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和中国军事技术落后的状况,率先提出改善船炮水军,“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林文忠公政书·使粤奏稿·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筹海篇》)的思想,这些思想虽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而未采纳,但已成为变革古代后勤思想的信号,代表着近代后勤思想的发展方向,对近代后勤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9世纪50年代初,爆发了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主导的席卷全国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迫使封建统治阶级一部分握有实际权力的人物,如曾国藩、奕、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产生了“改弦更张”的思想,企图以兴办洋务和募集乡勇组织团练扩充军力来谋求出路。在他们的力主之下,清朝先后组建了湘军和淮军,并开始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轮船铁舰来装备部队,以提高军力。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后勤保障思想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普遍重视后勤对战争的影响作用,把“用兵必先筹饷”《(曾胡左兵学纲要》第190页)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物资来源上,加重地方物资的使用,采用区域自给的制度;在装备补充上,采用购买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在保障方式上,依靠各省区仓库、兵工厂支援和部队骡马携行相结合;在后勤体制上,虽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独立的保障机构已经初具规模,勤务人员的比例大大增加。这些变化体现了清王朝军队重视后勤,加强后勤建设的思想。
太平军建立之初,十分重视后勤补给,实行具有供给制性质的“圣库制度”。并在各军中建立一系列典官(职同监军),负责组织粮秣、衣物、席帐、军械和火炮供应。由于太平军游击作战,没有较为广阔而巩固的根据地,因而也没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后勤补给系统。后勤保障基本上采用纳贡、购买、取之于敌等方法。在战地、占领地域或行军途中就地筹措,在一些稳定地区采用改变清税收制度的办法进行科派。有时还以贸易手段,获取金钱、物资,以支应军队所需。所有这些,一方面体现太平军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后勤保障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太平军无后方依托的游击战后勤保障思想。
这一时期,清军及农民起义军,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善,物资供应来源、后勤保障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做法,新的后勤思想也不断产生。主要是:①普遍重视后勤,对后勤在战争中作用的思想认识逐步加深。②后勤保障机构和人员逐步增加,并趋向独立。③依据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游击战后勤保障思想开始萌发。这表明中国传统的后勤思想已临近大变革的前夜,近代后勤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变革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一部分倡导洋务的官员,在战争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实用价值,出于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外敌入侵的双重目的,开展了一场兴办洋务的运动。他们本着“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又以制器为先”的方针,兴办近代国防工业,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发展铁路、轮航、邮电等基础工业,从而促进清朝军队在后勤保障思想上发生变化。曾国藩“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功,以作炸炮、学造轮船等具为下手功夫”的认识,反映其发展国防工业必须从培植科技人才着手,从基本科技工业建设着眼建设国防后勤的思想。李鸿章近代后勤思想在《挪拨机器局经费片》中反映尤为具体,其中写道“天津机器局关系海防各军后路根本”,该局“制造各种新式军火,尚能精利适用”,“此局为海军取给之源,若经费不足,停减制造,深恐贻误操防。于畿辅全局有碍,故必妥筹接济”《(李文忠公全集》第694册第1 800页,文海出版社)。这些论述指出了新式军火的作用,又提出了“后路”、“取给”的概念,这是对中国古代后勤思想的一个突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利用西北丰富的羊毛物资,筹建甘肃织呢总局,利用新式机器挖金采矿等为军队筹措饷银。其为后勤补给开拓资源的做法既反映了西方近代后勤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也反映出中国近代后勤思想所发生的变化。
1894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在军事思想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朝廷重臣多主张以筹饷练兵为当务之急。袁世凯针对中国军政废弛,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的弊端,提出:“非大加厘订,不能使将士皆归实用者也”(袁世凯:《直隶创设军政司折》第38卷第1 748页,文海出版社)。基于这种认识,袁世凯大胆改革军制、制定饷章,在新军各级中增设后勤机构,建立独立的专业技术学校,制定具体的后勤制度,尤其明确提出随军输运和后送输运的补给设想。这些都反映当时在后勤指导上放弃旧制,改用西法组织后勤保障的重大转变。
这一时期的前期,由于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束缚,清军的后勤思想虽对古代后勤思想有所突破,已有近代后勤意识,但仍然处于局部变革时期。到了后期,军事方面全面仿效西方,军队的后勤活动也以模仿西方的保障体制,传播西方军事后勤理论为基本特征,进入全面变革时期。它突出表现在:①军队后勤体制从维护八旗、绿营军旧体制,逐步转向全面模仿西方军制。②军队后勤的补给方式、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随军补给和后送补给相结合的方法。③从兴办军事工业,仿造西方武器,逐步转向发展铁路、轮航、邮电等基础工业,这是晚清军事后勤思想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从而促进了中西军事后勤思想的融合,推进了中国近代后勤思想的不断发展。
发展时期 清王朝编练新军的计划未及完成,即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其后,中央统治权被袁世凯所篡夺,中国陷入内战不断军阀混战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了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提出了“以党治军”,军队与“国民相结合”,“进而成为群众的武力”的建军方法。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交通运输先行,国防与民生一体的国家后勤思想。指出,国家从事经济建设时,要注意从国防需要着眼,使国家经济既能支援民生,又能支援军事斗争;在从事国防建设时,也要兼顾到民生的需要。使二者相互沟通,相互转化。这种认识使中国近代后勤思想在曲折的发展中迈出了新的一步。
1926年经过孙中山改组过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指挥国民革命军开始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正当北伐战争顺利进展之际,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倒转枪口残杀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共产党人被迫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武装割据,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中国工农红军依托根据地,依靠人民为革命战争提供支援的后勤思想,对保障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伊始,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为了统一军权、改革军制,在蒋介石提出的后勤实为先勤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军队后勤体制的改革,健全了后勤供应系统;更新了技术装备;举办各种后勤学校,培训各类后勤人才,从而使近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讨袁、护国、护法和北伐战争,随着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后勤保障方式和保障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①军队后勤体制不断完善,后勤机构和后勤人员逐步形成完整的独立系统。②重视新技术装备的运用,比较普遍注意利用近代交通、通信工具组织后勤供应,以提高保障效益。③注重后勤院校建设,重视各类后勤人才的培养。④随着欧美和日本的大量军事著作翻译出版,一些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其中有不少论及军队后勤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后勤理论的发展。
中国近代后勤思想在百余年间完成了从古代的封建后勤思想向近代资产阶级后勤思想的过渡。就其发展轨迹来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战争的性质和武器装备改进而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十分发达的旧式火器没能按自己的发展轨迹完成向近代兵器的转变,而是在中国出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下,为从西方输入的新式火器所取代。随着洋枪洋炮的输入,西方近代的后勤思想也逐渐输入,有力地冲击着僵化了的中国古代后勤思想,在西方先进后勤思想影响下逐步产生和形成了中国近代的后勤思想。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发展国家经济,兴建军事工业,增强国防实力。②改革军队后勤体制,完善后勤保障体系。③运用先进技术,改进保障方式、方法,提高保障效益。④发展后勤教育,重视后勤人才培养。中国近代后勤思想在发展过程中,还表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由完全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状态。它是通过向国外购买船、炮、枪支和弹药开始,进而吸取其先进的军事后勤思想,不断变革自己的后勤体制和保障方式、方法。二是从重视粮秣保障,逐步走向重视技术保障。随着洋枪炮的输入,军队后勤保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迫使军队后勤传统的以粮秣为主的后勤保障向粮秣、技术并重的方向发展。三是以农业支援战争的思想转变为以工业支援战争的思想。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各项保障渐趋复杂,单纯依靠农业支援战争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兴办国防工业、修建铁路、发展邮电通信事业等以支援战争,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的近代后勤思想,完成了从封建地主阶级后勤思想向近代资产阶级后勤思想的过渡,但它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完全植根于自身机体,而主要是对欧美经验的引进和做法上的模仿,因而带有生吞活剥、照搬照套的特点,对如何有选择地吸取西方先进的后勤思想,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的后勤思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尽管洋务派精心仿效西法,却一直没有收到预想效果,因而束缚了中国军队后勤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和中国近代后勤思想的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40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