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宋朝时期军事后勤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176 评论:0

宋朝时期(960~1279),分北宋和南宋。宋太祖鉴于历史教训,重视兵权的统一,并采取以文制武、强干弱支等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对开创宋代基业起了积极作用。但因国力贫弱,最后被元朝所灭。上述形势对宋朝军事后勤建设不能不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使宋成为中国军事后勤史上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

宋代的上城梯

宋朝设枢密院,是主持军政、军令的最高军事机构。负责军事后勤的是户部、三司(后并入户部)和兵部。户部中的度支郎中主管财用收支,金部郎中主管货币收支,仓部郎中主管仓储收发。而兵部中的驾部郎中主管车马事务,库部郎中主管武器装备的制造维修及保管等。有时设有负责财政经济和军事后勤的是转运使(漕司),主管一路财赋;有时设有军器监及所隶都作院,负责兵器制造工作。此外,还规定有军医与士兵的编配比例和太医局指派到各地的军医师,内地和边防军队均设有医师,负责驻军的医疗工作,有的地区还设有军医院。

宋朝实行募兵制,有步兵、骑兵和水师。北宋正规军有禁军和厢军:禁军负责守卫京师,担负征战和屯戍任务;厢军为地方军,训练少,使役多,大都担当畜牧、修缮及运输等任务。南宋正规军是御前诸军和三衙军。宋朝军队最多时达到120余万人,军费占用国家收入十之八九,使国家养兵之费难以为继,于是提出如下政策和措施:①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积极推行王安石提出的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保马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特权,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②重视采煤、冶铁、兵器、运输、经商等业的宋代的上城梯发展。大量开采煤炭,用煤冶铁,促进了农具和兵器的制造;发明了磁性指南针,促进了船运和海运的发展;火药和火器已开始使用,尤其是火炮和火箭的试验成功,这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军事后勤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军事后勤的发展。③进行财政改革,对藩镇采取“制其钱谷”,夺其财权的政策。由中央政府设的转运使,总管各路州府的财政,收缴州府金帛,充实国库,用以养兵。宋朝已有纸币“交子”(后改称“钱引”,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南宋初由中央发行),可用于纳税和交易,并代替金属币等饷军,是宋朝筹措军饷的一大创举。

军队的后勤供应,南北宋有所区别。北宋时强干弱支,京师驻军较多,军需物资需要量大,主要靠全国各地支援,驻地方军队的军需费用由中央统一负责,直接拨款给驻军。粮谷由驻各地军队在当地实行籴买自筹,并允许军队开展军地贸易和实行军屯自筹。南宋时,大军屯驻江淮、荆襄和川陕一带,均为粮产丰饶之地,其粮食保障按地域进行筹措。此外,南宋还设有淮东、淮西、湖广、四川4个总领所,负责各屯驻大军的钱粮供应。在粮饷分配上南宋曾实行过“以券准给”的办法,即以票券代替实物供应,这在军事后勤史上是一大进步。宋代军粮供应官兵订有标准。都虞侯以上的中高级军官月粮标准较高,下级军官月粮也能做到全家食用有余;军士月粮,本人足食无问题,全家食用就不够了。在供应方法上,军队行军作战,除一部分辎重、粮秣由士兵自行携带外,大部分由辎重部队伴随补给,南北宋军队辎重兵所占的比例很大,据沈括统计,若兴师10万,辎重1/3,止得驻战之卒7万人。南宋岳飞领兵2万人攻打蔡州,其中辎重兵、火头军就有6 000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3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