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勤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202 评论:0

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理论工作者对军事后勤的理性认识。是中国古代后勤思想的组成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大分裂时期。其间曾建立有30多个王朝和政权。三国时期,是魏、蜀、吴鼎立;两晋时期,由西晋分裂为北方的十六国和南方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为宋、齐、梁、陈。这一历史时期的显著特点是群雄角逐,战乱频繁,互相征伐。封建统治者为了应付战争,采取了发展农业、实行屯田,发展科技、改造兵器,加强运输、保证供应等措施。在这漫长的战乱时期,诸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人士吸取前人经验,并根据战争后勤保障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后勤观点和主张。其中,曹操、诸葛亮、羊祜等人的后勤思想有较大影响。

发展生产,增强国家战争物质基础的思想 这一时期战争频繁,使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有识之士普遍意识到,发展生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是治国强军的大计,也是当时军事后勤的主导思想。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指出:“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魏相国华歆提倡农桑,主张育民养士,认为“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三国志·华歆传》)。曹操谋臣毛 深知经济对军事的影响,他主张“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毛 传》)。魏将邓艾认为:“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三国志·邓艾传》)。西晋司徒左长史傅咸认为,治理国家的“当今之急”,是使百姓专心务农。北魏名将叔孙建认为:“为国之道,存不忘亡,宜缮甲兵、增益屯戍,先为之备,以待其来”《(全后魏文·叔孙建》)。这一时期,统治者普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军队物质基础。曹操发展屯田制,一方面动用数万军队搞军屯,且耕且守;另一方面招收流民,屯田积粟。诸葛亮治蜀时,重视务农积谷,使川西平原常年丰收。西晋时期,颁发了占田制、户调制,鼓励开荒种田。北魏时期,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迫使北魏统治者颁布均田制,使矛盾得以缓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建立储备,以供军需的思想 为了保证军队物资供应,防止外敌入侵,调节供需平衡,这一时期统治者很重视物资储备。魏御史大夫王朗就强调军备,认为军队的作战物资必须有充足的储备,如果平时“不器械,无有贮聚”《(三国志·王朗传》),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惊慌失措。魏将王基也认为,军队只有做好准备才能用兵,战前必须积聚粮食,搞好储备。魏大将军军师辛毗特别重视后勤供应,认为“国无仓,行无裹粮”《(三国志·辛毗传》),作战必然失败。吴中书丞华[注重农桑,强调储备,指出:“臣闻先王治国无三年之储,曰国非其国,安宁之世戒备如此,况敌强大而忽农忘蓄?”《(三国志·华[传》)西晋大臣羊祜也重视物资储备。认为,如果物资储备不充足,就没有能力与敌人抗衡。羊祜初至荆州时,军无百日之粮,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屯垦,后来使这一地区拥有十年的粮食储备。北魏将军薛虎子认为,即使有坚固的城池,“非粟不守”;有像韩信、白起这样善战的将军,“非粮不战”。因此,自古发生战争以来,“莫不先积聚,然后图兼并”《(全后魏文·薛虎子》)。封裕还提出“善藏者藏于百姓”《(全晋文·封裕》)的重要思想。

取资于民,因资于敌的思想 群雄争战,南北对峙,作战形式和地区不断变化,因而组织军队粮食供应在生产力落后又遭受严重破坏的这一时期,仅靠国家后方直接供应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就得调动民力,取资于民,因资于敌,就地取资。曹操组织军队远征就极力主张“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曹操集·孙子注·作战》)。王羲之认为:“千里馈粮,自古为难”《(晋书·王羲之传》)。北魏司徒崔浩认为“因敌取食”以保证军队粮食供应,是“万全之计”《(魏书·崔浩传》)。南燕韩指出,对于千里运粮的来犯之敌,一定要深沟高垒,以逸待劳。敌“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资”《(晋书·慕容德载记》),必遭失败。在官渡之战中,曹军曾因缺少粮食,士兵疲乏,打算回师许昌。后来两次偷袭袁军粮屯,才改善了粮食供应状况,扭转了战局。在南北朝战争中,战争各方常深入对方腹地,因粮于敌办法的采用更为普遍。

用兵计财,节约备战的思想 长期战乱,损伤国力民力,图谋大业者无不重视开源节流,用兵计财。节约备战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后勤思想。曹操强调“欲战必先算其费”《(曹操集·孙子注·作战》),远途运输粮食,耗费太大,应从敌人手里夺取粮食。诸葛亮认为“国困于贵买,贫于远输”,必须“量力而用,用多则费”《(诸葛亮集·治军》)。东晋散骑常侍丁潭指出:“夫为国者,由为家也。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损弃分外之役”《(晋书·丁潭传》)。为了达到用兵计财、节约备战的目的,一些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合并官衙兵府,裁减官吏,减少徭役;广行屯田,寓兵于农,且耕且守;陆地运粮改为漕运;勤俭节约,力戒奢侈等主张。

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勤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强调作战物资的储备和经费的积蓄,提倡用兵计财和节约备战。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增强军力、保证作战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后世乃至现代军队后勤保障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3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