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明至清前期后勤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169 评论:0

中国明至清前期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理论工作者对军事后勤的理性认识。是中国古代后勤思想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的条件下,对以往后勤思想的继承和对战争后勤保障经验的总结。

明至清前期(1368~1840),是中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朝前期,朝廷非常重视军队及其后勤建设,强化最高统治机构的后勤职能,大力推行卫所屯田。1644年,满族贵族勾结汉族地主阶级推翻明朝,建立清朝。清朝初期,军队以八旗兵为主力,实行牛录屯田制,兵民为一,农战结合。顺治初年,朝廷招募和收编汉族地主武装,建立了绿营兵,并对后勤实行一系列改革,对有关后勤部门的职能作了必要调整,在组织上强化了后勤机构。清朝前期,由于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加上调整后勤制度,在政府与军队中充实后勤人员,对增强军事实力起了积极作用。

这一时期,一些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其他有关人士提出一些有关后勤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其中,朱元璋、玄烨、胤等人的后勤思想有较大影响。

关于后勤的地位作用 明至清前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战争频繁,军队武器装备有了一定发展,作战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因此,重视后勤地位作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后勤思想。明太祖朱元璋指出:“用兵之道,必先固其本,本固而战,多胜少败。何为本?内实也。内欲其实,实者艰破。何为实?有备之谓也”《(明实录》卷二十六)。认为,充实的军需物资是克敌制胜的根本和实力。清太祖努尔哈赤也主张加强军事后勤实力,提倡“重农积谷为先务”《(大清太祖高皇帝圣训》卷三)。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后勤保障是军事行动的关键,“夫兴师所难,在于招兵、措饷、制器、造船”《(靖海纪略·边患宜靖疏》)。清康熙帝玄烨也认为,后勤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大军起程少缓,则米粮应先运”(康熙《御制文集》第二集卷二十八)。指出,领兵将官不仅要重视前方作战,而且要重视后勤保障,并多次严厉批评一些不重视后勤保障的将官,强调使用能人办后勤。湖广总督洪承畴认为,“师行粮从,军需最要”,“兵盛粮足,方可振励征行”《(明清史料·甲编·经略大学士洪承畴揭贴》)。

关于实行军屯 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一些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普遍认为必须寓兵于农,兵民结合,推行军屯。这是明至清前期突出的后勤思想,有关的论述也最多。如朱元璋主张“寓兵于农”《(明实录》卷六),大兴军屯;朱棣主张“务农讲武,养精蓄锐”《(明实录·永乐》卷六十三);袁崇焕强调“且守且战,且筑且屯”《(明史·袁崇焕传》);玄烨主张屯田积谷,军民轮耕,等等。朱元璋称帝后,大力推行军屯,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国有17个都指挥司、1个留守司、329个卫、65个守御千户所实行屯田,屯军约达100万人。为了回击沙俄侵略,玄烨命令驻扎黑龙江流域的八旗兵永戍屯田,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

关于整顿吏治加强后勤规章制度建设 明至清前期的腐朽吏治严重影响到后勤领域,一些职掌后勤的官吏玩忽职守,贪污成风,影响后勤保障,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玄烨强调,总督、巡抚及经管钱粮的各级官员,“俱宜洁己奉公,殚心料理”。对“朦混重领,希图利己,致滋糜费以及侵欺浮冒”的后勤积弊应“严行禁饬处分”(康熙《御制文集》第一集卷七)。并指出,对“漫不经心,泄泄从事,致粮饷缺乏,有误军机”的官员,“俱以军法从事,决不饶恕”(同前,第一集卷十)。加强后勤规章制度建设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后勤思想。如马光远提出要建立定期稽查制度,每月责令各管理庄屯赴屯检查武器装备、马匹等情况。玄烨要求“一应支放开销,务须严加稽核”,并要求吏、兵、户、工部“详议定例”(同前,第一集卷七)。

关于改善更新武器装备 明至清前期,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很快,引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关注,一些人士提出了改善和更新武器装备的观点和主张。认为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有人无器,人非我有。“大炮至猛至烈,无有他器可以逾之”《(徐光启集·钦奉明旨敷陈愚见疏》)。要战胜敌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武器装备优于敌人。玄烨指出,武器装备不能总是按老办法制造,应不断采用先进技术。鉴于火器的发展,一些人士主张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相互补充。

关于加强军事运输 交通运输历来是保障作战的重要条件。玄烨重视开运河,疏河道,以利军运。为“必将水道疏通”,“即多用经费,亦所不惜”《(清史稿》卷七)。并指出:“至挽运军储,骆驼最要,驼与马俱应广备”《(康熙《御制文集》第二集卷二十七)。洪承畴主张兴海运,济军需,认为“大势宜于海”《(洪承畴奏对笔记》)。并指出“粮运为三军命脉”,“转运事重”,“必择有长才通变之官方能胜粮道之任”《(明清史料·甲编·经略大学士洪承畴揭贴》)。

明至清前期,后勤思想的继承性重点反映在重农积谷,寓兵于农,广开屯田,因粮于敌等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明至清前期的后勤思想有一定的发展。如在屯田方面,则更加强调寓兵于农,耕战合一,实行军屯。提出整顿吏治,加强后勤规章制度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善更新武器装备;变革保障手段,加强军事运输等思想。明至清前期后勤思想对发展经济,增强物质基础,保障战争胜利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2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