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抗美援朝作战第四次战役后勤保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95 评论:0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解决在朝鲜38°线南北地区防御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战役对后勤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美军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后的休整之际,集中陆空军23万余人,于1月15日发起新的进攻,企图重占汉城,将中朝人民军队压回到38°线以北地区。志愿军为了打退美军的进攻,决定停止休整,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于1月25日发起反击,进行第四次战役。这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江南岸坚守防御和横城反击作战。第二阶段,是机动防御。经过87天的苦战,歼灭“联合国军”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其阻击在38°线附近地区。由于战役发起突然,仓促转入准备,后勤工作是历次战役中最艰难困苦的一次。

后勤部署 2月底,东北军区将在朝鲜的东、西线两个后勤前方指挥所合并成一个后勤前方指挥部,位于新幕北20里的南汉里。第1分部位于三登,负责价川以南顺川、新成川、三登至铁原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第2分部位于平康的上半村芝岩里,负责自阳德、平康至春川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第3分部位于田野里,负责西浦以南沙里院、新幕、开城、涟川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第4分部位于高原,负责球场东南德川至高原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第5分部位于安州,负责岭美至西浦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第7分部位于球场,负责时中以南熙川、球场、价川一线部队的后勤保障;第6分部并入第4分部。

物资供应 为了解决后方运输线长,运输力量不足的矛盾,从1951年3月12日开始实行供应站制度。第一线分部在距第一线军后勤机关30~50公里的地方设立供应站,储备粮食、弹药、油料、被装等物资,由各军后勤部门到供应站领取。供应站以前的运输任务,由各军负责;供应站以后的运输任务,由各分部负责。如各军运力不足,分部予以帮助。

卫勤保障 这次战役共发生伤亡人数3.42万人、减员率9.8%。战役开始前,第1、第2、第3分部的医院进至高阳、议政府、加平、洪川等地;沙里院、伊川、阳德设中转站;价川、安州设终点站。战役第一阶段,第3分部医院负责西线,接转第50、第28军的伤员;第1分部和第2分部进至平康地区的医院,负责接转第39、第40、第42、第66军的伤员。战役第二阶段,将在朝鲜的13个医院(总医院)编为39个兵站医院,配给第1分部10个,第2分部11个,第3分部9个,第4分部6个,第5分部3个。在安东(今丹东)的五龙背和通化的辑安各成立一个伤病员收转分配处。各分部医院的任务也作了分工:第3分部医院负责西线,第1分部医院负责中线,第2分部医院负责东线,第5分部医院负责平壤、安东线,第4分部负责阳德、辑安线。此外,中国国内还增派1个防疫大队、3个防疫中队,40名药工人员,993名卫生员,以加强志愿军的卫勤工作。1951年2月,全国广大医务人员纷纷组成各种医疗队、手术队、输血队、防疫队,志愿到朝鲜前线服务。与此同时,东北组建11个担架团共3.3万人,4 620副担架,于2月中旬到达朝鲜,支援卫勤保障工作。

志愿军第四次战役后勤部署图(1951年4月21日)

运输保障 战役开始后,中国从各军区抽组6个汽车团和10个运输团分别配属各分部,担负运输和装卸工作。同时,东北人民政府还抽调3个公路工程大队,担负志愿军后方道路抢修及构筑汽车掩体的任务。志愿军还调整了铁路抢修力量:铁道兵独立团担负从三防到铁原、涟川的铁路抢修和维护任务;铁道兵第1师担负从阳德经元山到三防的铁路抢修和维护任务,并协助朝鲜铁道部队修通咸兴到高原的铁路;铁道兵第3师担负从价川至平壤、顺川,阳德、新成川至三登线路的维护和沸流江桥的抢修任务;直属桥梁团和铁道兵第3师一部,担负顺川、大同江新设线路和桥梁的抢修任务;工程总队担负价川至满浦、青川至定州、新义州至西浦线路的维护和清川江桥的加固任务。朝鲜铁路第14联队到高原以北和第13联队一起担负南阳至高原铁路线的维护任务;第11联队和第12联队担负平壤至开城一线的抢修与维护,以及平壤大同江桥的加固任务。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24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