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军事后勤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214 评论:0

研究军事后勤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军事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涉及经济、政治、历史、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于保障武装力量建设、作战和其他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形成与发展 军事后勤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代,许多军事著作,如中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古希腊的《远征记》和古罗马的《内战记》等已有不少关于后勤活动的精辟论述。由于古代后勤工作内容比较简单,后勤理论一般同作战理论、经济理论等融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专门的知识门类。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武器装备发生了重大变化,后勤保障日趋复杂。军队所需物资由粮草为主逐步转变为弹药、工程器材、油料和维修器材为主。这一转变的主要特点是:工业产品代替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并成为军队消耗物资的主要部分,后方供应逐步成为物资保障的主要方式。专门从事后勤保障的部门在军队中日渐形成,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而且其拥有的人员和装备在军队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要建设和运用好这一系统为保障作战服务,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顺应这一客观要求,不少军事家开始将后勤作为独立对象来研究。19世纪的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von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把后勤归结为除战略、战术以外的另一类专门学问来论述。与克劳塞维茨同时代的瑞士军事理论家A.H.若米尼在他的《战争艺术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后勤学”这一概念,并指出它“实际上是战争准备的科学,是保障战略和战术使用的科学”。由于历史的局限,若米尼所讲的“后勤”内容包括了现今司令部工作的全部事项,还没有能够建立起分类清晰、结构严密的后勤知识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G.C.索普发表了第一本后勤理论专著《理论后勤学—战争准备的科学》,该书分析了后勤学的定义及其在战争科学中的地位,以史实论证了后勤是同战略、战术同样重要的“一大独立方面”,“应被承认是一门科学”;并探讨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代后勤的组织体制、平时后勤建设、后勤保障计划、后勤教育训练等重大问题,提出了“集中控制,分散执行”,“组织全国性后勤”,“有知识才能有效率”等后勤思想和理论原则。该书的发表对军事后勤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掌握科学的后勤理论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后勤理论的研究,有关专著相继问世。比较著名的有:美国退役海军少将H.E.艾克尔斯的《国防后勤学》,日本防卫研修所正式所员近藤清秀的《后勤概论》,中国台湾张载宇的《国防后勤概论》,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M.V.克列威尔德的《补给战—从沃伦斯坦到巴顿的后勤史》,苏联武装力量后勤部部长S.K.库尔科特金主编的《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等。军事后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为世界所公认。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其中关于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的科学论断,为正确认识后勤的本质和发展演变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著作中,还有许多关于军事后勤的具体论述。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本国革命和战争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后勤理论。

不同国家军事后勤学的发展由于受社会制度、方针政策、意识形态、地理环境、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带有各自的特征。军事后勤学的基本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由于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制约,人们在认识和揭示它的过程中,其结论往往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军事后勤学的应用理论和指导原则,还受一定战略方针、作战原则、装备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并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军事后勤理论,吸取古代、近代中外军事后勤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勤理论原则,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原则的核心是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后勤思想。1953年,毛泽东明确地提出后勤是一门“重要的专门的科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各类后勤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和颁发了一系列后勤条令、条例和教材,逐步形成了具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特色的军事后勤学。1985年2月1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将军事后勤学列为军事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1986年,军事后勤学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军事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军事后勤学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编写出版了《军事后勤学》、《军队后勤体制概论》、《军队后勤指挥学》、《战略后勤学》、《战役后勤学》、《战术后勤学》、《军队财务学》、《军需勤务学》、《军械勤务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军队油料勤务学》、《军队营房勤务学》、《军事交通学》、《海军后勤学》、《空军后勤学》、《第二炮兵战役后勤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后勤》、《军事后勤辞典》、《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后勤》、《中国历代百家论后勤》、《外国名人名著论后勤》等一大批后勤理论专著和工具书;院校的后勤教学逐步走上了学科化轨道;一批指挥院校开始招收军事后勤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学科体系 军事后勤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包括后勤理论学科和后勤技术学科两大部分。

后勤理论学科 后勤理论学科一般可分为后勤基础理论学科和后勤应用理论学科两部分。后勤基础理论学科通常包括军事后勤史和军事后勤基本理论等不同分支,前者主要是通过研究大量历史现象,探讨后勤的发展规律;后者则运用包括历史方法在内的各种研究方法,揭示后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后勤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内部结构、基本矛盾、历史演变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后勤与相关事物的外部联系等。后勤应用理论学科通常根据层次、应用对象、专业来划分。已形成的主要学科有:以后勤保障力量的生成、积聚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后勤建设学,主要包括后勤装备、设施、物资、组织、人才、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以后勤的组织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后勤指挥学,主要包括后勤指挥原则、指挥组织、指挥程序、指挥手段、指挥控制与决策、指挥自动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后勤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后勤管理学,主要包括后勤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不同层次的后勤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战略、战役、战术后勤学,分别研究战争全局、战役、战斗的后勤保障和后勤指挥问题;以某一专业勤务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后勤各专业勤务学,例如军事财务学、卫生勤务学、军械勤务学、军需勤务学、油料勤务学、军事交通学、车辆勤务学、军事仓储学、营房勤务学等;以某一军种、兵种后勤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军种、兵种后勤学,例如海军后勤学、空军后勤学、战略导弹部队后勤学等。后勤应用理论学科的共同任务是运用后勤基础理论的原理,结合应用对象的实际,研究后勤的指导原则、方法和措施等内容。

后勤技术学科 后勤技术学科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应用。其学科形成既受后勤专业的影响和制约,又受相关学科门类工程技术学科的影响和制约。在后勤各个专业勤务领域已形成若干后勤技术学科。例如卫生勤务领域的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军队卫生学、军事毒理学、放射医学、军事航空医学、海军医学等;军需勤务领域的军事营养卫生学、军用食品学、军队被装学等;军械勤务领域的枪械学、弹药学、弹道学、军械维修工程学、故障检测学等。

发展趋势 军事后勤学的发展遵循科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一方面是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学科不断综合的趋势。具体是: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学科内容将更加丰富,后勤理论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后勤新学科将不断出现,已形成的学科也将不断充实新的内容;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科研手段广泛应用于后勤领域,军事后勤学研究将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和方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2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军事后勤·供给制
下一篇:军事交通学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