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用骡马的放牧和驯养。
夏、商、周时,国家设“牧正”、“马亚”、“马小臣”、“师”等职专司养马。西周还设“牧师”管理牧场,“校人”总理马政,“马质”负责选择良马和建立马匹档案,“人”掌管马匹的繁殖,区别品种,“巫马”承担医治马疾。马匹征集则采取“乘马”制,按行政区划的“甸”征集,每“甸”以卅田交换良马一乘(四匹)。战国时期,各国重视战马牧养,广置厩苑养殖马匹和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引进良马,并出现了一批养马、相马、选马、医马的技术专家和著作。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相马经》。秦汉时期,太仆为马政长官,位列九卿,掌车马及牧畜事务。秦朝在皇都建立禁苑,养殖皇室专用马匹。还在西北边郡建立大型牧师苑,集中牧养马匹,加上郡县和边区牧马,计10万匹。西汉王朝为同匈奴作战,大力发展骑兵,致力于建设皇家牧场饲养军马。汉景帝时在西北边地设牧师苑36处,多时养马30余万匹,北征匈奴时一次动员军马20万匹。武帝时逐步形成了以甘肃山丹等地苑场牧养军马为主,以民间牧养为辅的征调制度。唐朝中央设太仆寺、卫府寺主管全国舆马畜牧。各牧场形成了以牧监为首,包括副监、丞、主簿、直司、团官、牧长、排马、牧尉等官员在内的管理体制。贞观至麟德年间(627~665),国家牧监养马最多达70余万匹。宋朝先后由群牧司、太仆寺、尚书驾部负责养马事务,后推行寓马于民的牧养政策,并在一些地区实行保马法。宋军战马主要来源于民养和贸易,用茶、盐换取北方少数民族的马匹。元朝初设群牧所,后改为太仆寺负责养马,有大型牧场14所,占地10余万顷,盛时养马20万匹。遇有战事,多采用市易和“括马”、“刷马”等手段征集民间马匹。元至元十七年(1280)、三十年(1293)两次“括马”、“刷马”均达10万匹以上。元朝严禁偷运贩马和宰杀马匹,军马皆烙印备案,严格管理。明朝兵部下属南北太仆寺、苑马寺、行太仆寺及军牧,分管马政,进一步推行计户、计丁、计亩养马制度,并建苑屯军养马。隆庆年间(1567~1577),仅京师和九边共养马50万匹左右。清朝前期太仆寺负责边外牧场养马。八旗兵军用马匹主要来源于自养和马场。嘉庆十年(1805)的牧马,由乾隆二十六年(1761)时的1 518匹发展到31 359匹。后期随着火器使用日益增多,以及八旗制的衰落,只保留少数牧厂(场)养马。
甘肃山丹军马场旧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2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6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