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后勤保障理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291 评论:0

关于军队后勤保障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后勤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源于后勤保障实践,又指导后勤保障实践。

形成与发展 后勤保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萌芽于古代,发展于近、现代。在中外各国的史籍中,不仅有军队后勤保障活动的丰富记载,而且也有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对军队后勤保障的精辟论述。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就从理论上阐述了后勤保障与军队作战的关系,提出了“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论断,强调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了军队生活、作战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关系。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物资消耗日益增多,各项专业勤务愈加复杂,促使军队后勤保障理论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G.C.索普在他撰写的《理论后勤学—战争准备的科学》的理论专著中,明确提出了后勤与战略、战术一起构成战争科学的三大分支的理论。他认为:现代战争的准备和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后勤保障(包括国家动员全部资源),后勤保障制约着战略、战术目标的达成,关系着战争的进程和胜负。此后,军队后勤保障理论的研究逐步向系统化、学科化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初创时期,就十分重视后勤保障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在革命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后勤保障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后勤保障经验,形成了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的后勤保障理论,诸如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为革命战争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援,支持长期的革命战争;采用“取之于敌”,“就地取给”的办法,保证红军的物资来源;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利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保障军队作战需要;军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打破敌人封锁,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供应,保障作战胜利等。这些理论对指导人民军队后勤工作,保障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此期间,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日益完善,经过几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实践,特别是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的经验,促使后勤保障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诸如:依靠国家后方组织后勤保障的理论;后勤保障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的理论;后勤保障与后勤防卫一体的理论,以及提高后勤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理论等。

主要内容 后勤保障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关于后勤保障的矛盾 在后勤保障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比如后勤供应与军事需求的矛盾;后勤主观指导与客观物质基础的矛盾等。一般认为,供需矛盾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后勤作为连接军事与经济的桥梁,是将国家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后勤保障能力,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这种特殊的活动,使后勤形成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供需矛盾。在经济力量向后勤保障能力转化过程中,表现出国家总供应与后勤总需求的矛盾;在后勤保障能力向战斗力转化过程中,表现出后勤供应与军事需求的矛盾。这两种供需矛盾反映了后勤与经济,后勤与军事的本质联系。前一种供需矛盾是指经济保障后勤的矛盾,后一种供需矛盾是指后勤保障军事的矛盾。从后勤保障的角度而言,一般论及的是后勤供应与军事需求的矛盾。由于供需矛盾对后勤保障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因此许多国家军队将这一矛盾作为研究后勤保障理论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适当增加供应总量;适当压缩军事需求;优化供应机制,提高保障效益。从当前世界各国军队的情况看,孤立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收到明显效果,必须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才能缓解后勤保障中的供需矛盾。

关于后勤保障的规律 后勤保障活动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诸如国家经济基础决定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后勤保障服务并服从于作战需要;后勤保障系统各组成部分必须保持科学的比例;组织后勤保障与指挥后勤防卫必须统一等规律,都是从大量后勤保障实践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这既是建立后勤保障理论的基础,也是确定后勤保障原则、研究后勤组织结构和活动本质的客观依据。它可以指导人们在后勤保障活动中,按照客观规律行事,规范后勤保障活动,减少后勤保障中的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

关于后勤保障的原则 后勤保障原则是后勤人员在保障活动中遵循的行为准则。不同国家军队确定的后勤保障原则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原则是在长期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军队后勤建设和保障规律及制约后勤保障的客观条件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主要有:为部队服务,为战争服务的原则;充分准备,力争主动的原则;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原则;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科学管理,讲求效益的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指导人民军队后勤保障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后勤保障方式 后勤保障方式既是后勤保障的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军队武器装备、作战形式和规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简单,战争规模小,后勤保障主要是粮秣供应和简单的器械维修。后勤保障由军队和政府共同负责,且以政府为主。保障方式主要是“取用于国”、“就地取给”,运用人力、畜力实施保障。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带来武器装备的进步,后勤保障也日益复杂。后勤保障由政府和军队共管发展为有专门的军队后勤系统负责。后勤保障重点也由粮秣转变为弹药和器材。保障方式由就地取给为主,转变为后方供应为主。力量的运用也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器动力过渡。进入现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后勤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后勤保障的重点先由给养、生活物资转变为弹药和工程器材,后又为油料所取代。医疗保障和装备维修更加复杂困难。保障方式更强调后方供应,保障的手段和时效性要求更高。后勤保障的职能部门逐步向分工专业化、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

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各国对军队后勤保障理论的发展更加关注,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致使后勤保障理论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①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理论将进一步发展。海湾战争后,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普遍认为,高技术局部战争出现许多新特点,作战手段、方法和原则也发生了新变化,使得后勤保障强度增大,难度增加,保障质量要求提高。因此,加强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的深入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人们将重点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规律、保障原则、保障方式、保障体制、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以及应急保障部队建设等问题,以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实践。②后勤保障理论要逐步与市场经济理论相呼应。在一些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在转入市场经济之后,军队后勤保障发生了一些变化,后勤保障理论也逐步向适应市场经济理论过渡。俄罗斯军队在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强调“分散自主保障”,即赋予保障中心较大的财权、物权和管理权,使其能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采购物资器材,灵活自主地对部队组织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也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正在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后勤保障理论。比如后勤保障依托社会,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问题;后勤依托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问题;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军事保障功能问题等。③后勤保障与后勤防卫一体化理论将进一步发展。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未来战争的空间将逐步扩大,前后方的界限缩小,未来战争的后方战场,袭击与反袭击、破坏与反破坏、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将十分激烈,搞好后勤防卫将是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保障中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实施保障,后勤保障与后勤防卫日趋一体化。因此,加强后勤保障和后勤防卫一体化理论研究是后勤保障理论发展的一种趋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1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红军总医院
下一篇:后勤动员理论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