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后勤保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100 评论: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红军为解决反击国民党军队4次“围剿”作战对后勤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1930年11月~1932年6月,国民党军队接连向鄂豫皖苏区发动4次“围剿”。鄂豫皖苏区红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围剿”斗争。红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围绕反“围剿”斗争逐次展开。

物资筹措 反“围剿”的物资保障由鄂豫皖军委后方留守处和红军各级经理部门在苏区政府的配合下组织实施。主要措施是:①征税和发行货币。从1930年底开始,鄂豫皖苏区政府征收了农业累进税和商业累进税。1931年5月又成立了鄂豫皖苏区银行,建立了造币厂,发行纸币,与此同时铸造铜币和银元,以供购买给养物资。②发动群众捐献。1931年6月和8月,苏区人民捐献给红军的粮食就有4.1万石、银元2 250元、纸币11.1万多元、鞋袜4万余双,还有其他物资。③利用战斗缴获。1930年底红1军攻克新洲,每人筹得棉布一匹,银元一块;1931年8月,红4军攻克漕河镇,缴获黄金20多斤,白银1 800余斤,银元7万块。④以俘虏换物资。1931年春,在双桥镇俘国民党军师长岳维峻,以释放岳维峻为条件,筹到现金12万元、棉衣1万套、驳壳枪100支及一部分西药。⑤组织军工生产。1930年底至1931年8月,鄂豫皖红军先后建立了鄂豫边军委兵工厂和红山兵工厂,其中鄂豫边军委兵工厂生产土枪3 500支、汉阳造800支和大批子弹。

医疗保障 反“围剿”医疗保障由鄂豫皖红军的各级医院负责。1930年~1931年11月,鄂豫皖苏区红军逐步形成了由方面军、军、师医院组成的前方部队医院系统和由鄂豫皖军委后方总医院、皖西北军医院及所属分院组成的后方医院系统。其中鄂豫皖军委后方总医院设有内科所、医护学校和7个分院。根据反“围剿”战役的需要,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分工:团医疗所进行火线抢救,利用自己制作的或缴获的急救包对伤员包扎后,由担架队负责迅速撤离火线;各师医院负责进行急救、止血和四肢手术,在交通站的配合下将伤员转送到军医院,然后根据情况转送到后方医院。第一次反“围剿”时,各后方医院收容了1 200多名伤员。第四次反“围剿”时,收容的伤员达到了1万余人。

运输保障 1930~1931年,鄂豫皖苏区红军各级陆续设立辎重机构和辎重队伍,负责反“围剿”的运输保障。1932年5月,红四方面军组织的苏家埠战役结束后,所获战利品较多。为将战利品及时运到后方,方面军总经理部前方办事处组织辎重队伍及苏区群众并征用200多艘船只,从水路突击向后方运输,同时还在陆路每隔30~50公里设一运输站,逐站向后倒运。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将所有战利品都运到了后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12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