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军事经济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164 评论:0

中国军事经济理论著作。张振龙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同年5月解放军出版社再版。约40万字。

世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为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的本原是经济力量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际,研究了现代战争的经济准备、经济动员和经济保障问题,撰写了此书。该书分4篇共15章。以战争的经济准备、经济动员和经济保障为主线,以军事消费为导因,以军事经济效益为核心,对军事经济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①关于军事经济学的界说。该书认为,军事经济学是研究战争的经济准备、经济动员和经济保障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以战争的经济准备为研究对象的国防经济学。另一个是以战时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战争经济学。②关于军事经济的概念。该书认为,军事经济是准备战争和保障战争的经济,是准战争经济和战争经济的统一,是国防性军事经济活动和非国防性军事经济活动的总和。作为现代部门军事经济的总和,在中国主要包括军事工业部门、军事科研部门、军队经济部门、武装警察部队经济部门等四大主干实体。除军队的经济活动属典型的比较纯粹的国防性军事经济,武警部队的经济活动属典型的比较纯粹的非国防性军事经济外,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在总体上都具有国防和非国防的双重经济属性。③关于战争经济准备问题。该书认为,战争经济准备是对未来战争消费品再生产进行预先安排和筹划。战争经济准备其实质是国民经济平转战准备,是综合国力的准备。它植根于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规律,在战争消费品90%以上是工业产品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战争经济准备的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的条件下,战争呈现出突发性、高消耗性和速决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强化战争经济准备,提高国民经济平转战速度,尽量缩短平战转换时间。做好现代战争经济准备,一要全力振兴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军事经济潜力;二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准备”于经济建设之中;三要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四要建立适量的动态的梯次配置的军队物资储备、动员物资储备、战略后备物资储备;五要加强法制建设,纳“准备”于法制轨道;六要建立经济动员预案。④关于战争经济动员问题。该书认为,战争经济动员是依据战争要求将军事经济潜力适时地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以保障战争需要的活动。战争经济动员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战争经济动员包括战争经济准备、经济动员的实施和经济复原。狭义战争经济动员,仅指动员的实施。全面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全面动员;局部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是个别战略区或国民经济个别部门个别行业的动员。战争经济动员随着高技术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强化,其动员速度将愈来愈快,动员强度将愈来愈大。⑤关于战争经济保障问题。该书认为,战争经济保障受战争类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现代战争消费巨大,战争经济保障必然打破区域界限,由国家统一调度和统一组织。⑥关于军事消费问题。该书指出,军事消费是将社会产品用于军事目的的消费。军事消费由国防性消费和非国防性消费两部分构成。国防性消费的货币表现是国防费,中国的军队经费是国防费构成的主干部分。军事消费开支具有乘数作用,可以给经济带来虚假增长。军事消费支出的量随国家军事需要的强弱而波动,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随国家军事需要的变动而变动。⑦关于军事经济效益问题。该书指出,军事经济效益是人们通过军事劳动耗费所取得的符合军事目的和要求的有用成果和利益。评价军事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经济原则,还要考虑政治原则和战略战术原则。由于军事经济活动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军事经济效益也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主要表现为决策效益;中观层次主要表现为分配效益;微观层次主要表现为军事资源使用效益。⑧关于军事经济发展趋势问题。军事经济最初是与民用经济融为一体的,随着生产力和战争的发展,逐渐与民用经济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军事经济部门。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经济主要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日益与民用经济相结合,并逐渐与其融为一体;二是冲破国界,形成国家间广泛的军事经济合作。当社会发展到足以使战争消亡的时候,军事经济也就消亡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70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