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补给战—从沃伦斯坦到巴顿的后勤史》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203 评论:0

以色列军事后勤史论著作。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历史学副教授M.V.克列威尔德著。1977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8章。第1章着重分析16~18世纪欧洲各次战争后勤的基本形态及保障方式的特点;第2章介绍拿破仑战争时期后勤体制概况,特别是通过拿破仑一世在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巨大成功和1812年在莫斯科的败北,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后勤保障方式的时代特征;第3章和第4章探讨拿破仑以后的欧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后勤的基本状况,特别是铁路的兴起对后勤保障的影响;第5~7章分别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德战争、英德北非作战和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情况;第8章是作者对历史进行分析得出的理论认识。

该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理论特色。在下述问题上有较深刻的见解:①关于不同历史时代后勤保障方式的基本特点和演变规律。该书认为,冷兵器时代“军队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维持给养供应”,就地取给是该时代后勤保障方式的基本特征。到火器时代,“随着弹药及其他战争必需品(包括初次出现的汽车燃料)消耗量的巨大增长,军队再也不能依靠就地取给来解决大部分物质需要了”“,只能依靠源源不断的后方供应来满足”。②关于后勤保障方式发展演变的基本原因。该书认为,近代工业革命是后勤保障方式由就地取给转变为主要靠后方供应的根本原因。指出,“机器产品—炮弹、子弹、油料、复杂的工程器材—终于接替农产品成为军队消耗的主要物资。战争这回真的被错综复杂的补给脐带组成的巨大网络束缚起来了”。③关于战斗部队与后勤部队的比例。该书认为,军事组织所追求的目标,不是以最少的后勤部队应付差事,而是要尽可能地造成最大的战斗力。指出,“假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某个战局中,每个战士之后必须有100个人泵送油料、驾驶汽车和修建铁路,那么,100∶1就是最佳比例。”上述观点对于认识后勤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69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