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百科

“钢铁运输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阅读:154 评论:0

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及其军队的配合下,为战胜美国空军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的轰炸、封锁,保障前线供应而创建的随炸随修、此断彼通的“打不断、炸不烂”的军事运输线。

“钢铁运输线”的提出 志愿军参战后,随着作战规模不断扩大,战线迅速向南推进,前线部队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然而,由于美军的破坏,可以就地筹措的物资非常有限,取之于敌又十分困难,志愿军所需物资主要靠中国国内供应。美军把切断中朝人民军队的军事运输线作为其重要战略任务,出动大量飞机进行轰炸、封锁。志愿军的物资供应遇到极大困难。到1951年1月初第三次战役时,铁路因遭破坏基本不能通车,运输汽车被炸毁约50%,弹药等物资供应不足,因而限制了战役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鉴于改善交通运输已成为关系战争全局的一个战略问题,志愿军于1月下旬召开了第一届后勤会议,提出“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号召建设割不断、打不破的“钢铁线”(后改称“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列车从刚修复的桥上通过   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供稿

“钢铁运输线”的形成(1951年2月~1952年6月) 1951年1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连遭打击,退至37°线附近地区。为挽回败局,“联合国军”乘中朝人民军队休整之机,发动了重新打回38°线去的进攻。美国空军集中主要力量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实施空中封锁,以大编队轰炸机对桥梁、隧道、补给中心等固定目标进行毁灭性轰炸,以轻型飞机攻击车辆、人员,并沿交通线投掷定时炸弹、蝴蝶弹、四角钉等制造路障。战争双方转入阵地战后,美军为向中朝人民军队施加军事压力,于8月发动以封锁、破坏中朝人民军队运输线为重点的“绞杀战”。志愿军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空军、高射炮兵、铁道兵、工程兵、汽车运输部队密切协同,以严密防护、积极打击、顽强抢修、机智抢运为基本手段,在朝鲜军民的支援下,同美军的空中封锁、破坏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增加抢修力量,改善交通线路状况。1951年2~6月,志愿军铁道兵增加3个师,连同以前入朝的1个师,铁路抢修部队已达4个师1个团另1个援朝铁路工程总队,共计5万余人。反“绞杀战”开始后,铁路抢修部队重点抢修被破坏的桥梁和线路,做到随炸随修,并在重要桥梁、车站和地段修建大迂回线和便线、便桥,以保证此断彼通。对可能被炸的大型桥梁,进行预设计、预施工。还对铁路线路进行整治,加固路基,填实道床,拨正线路,加修车站股道和给水、通信设施。为保证及时通车,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员工不顾美机空袭和地面定时炸弹的威胁,以忘我精神顽强抢修。铁道兵第1师第1桥梁团副连长杨连第,多次克服艰难险阻,出色完成铁路抢修任务。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挥部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定时炸弹击中,英勇牺牲。在反“绞杀战”中,独立工兵部队增至10个团,以3个团在清川江、大宁江、大同江和沸流江等主要渡口漕渡人员、物资,在路断、桥断情况下保证运输不中断;以7个团与在二线休整的部队一起整修公路,加固路基,加宽路面,修建迂回路,架设便桥、漫水桥,还新修了熙川至生泉、冼浦至明德里等7条公路。到1951年12月底,抢修部队修复铁路路基,计土石方49.3万余立方米,整修、新修公路38条,全长2 450公里,修建桥梁、涵洞1 206座,从而改善了交通线路状况和运输条件。

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运输效率。为减少美机轰炸、扫射造成的损失,志愿军将朝鲜境内的运输和装卸等工作,全部改在夜间进行。1951年2月,战线推进到38°线以南地区。随着前线部队的增多和运输线的延长,运力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为志愿军紧急补充运输车辆。至9月,志愿军的汽车团增至13个,共有车辆3 700余台。为发挥运输效能,志愿军实行接力运输,以铁路为骨干,综合运用铁路列车、汽车、马车、手推车,以至人背马驮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运输手段,组成连接前、后方和各作战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网。针对美机多在月圆期和每日多在22点后出动的规律,志愿军运输部队在月亏期集中突击运输,利用每日22点前的空隙时间抢运通过封锁区。在运输方法上,铁路运输部门打破常规,采取“片面运输”(在一定时间内一个或几个区段的列车,向同一方向运行)、“续行行车”(一个区间内2个以上列车,保持一定间隔连续运行)、“合并运转”(将2个以上列车连接运行)等措施,以保证在有限的通车时间内能通过更多的列车。当铁路桥梁被炸后,尚未恢复到可以通过机车的载重标准时,采取不过机车只过车辆的办法(即推送过江)。当铁路桥梁、线路遭到破坏短期内不能修复时,则以汽车或船舶将物资倒运越过铁路受阻地段,再装铁路列车前运,或用汽车直接前运,从而保持了不间断的运输。1951年7~12月,美国空军重点轰炸、封锁清川江、大同江、沸流江铁路桥和新安州、价川、西浦铁路三角地区,志愿军先后组织5个汽车团、4个辎重团,在上述地区实施漕渡和倒运,把26万余吨物资倒运、接运到“三角地区”以南,保障了前线作战急需。

组织对空防御,保护交通运输安全。志愿军对运输车辆和待运的物资,进行分散存放,多点装卸,并利用矿洞、自然洞等予以隐蔽伪装;在主要运输线、装卸点和汽车部队驻地修建掩蔽部。从1951年3月开始,志愿军先后调用11个团的兵力,在2 500多公里的公路干线上,设置了1 308个防空哨,专门监视美机的活动,为汽车部队夜间行车鸣枪报警。在加强对空防护的同时,志愿军还组织高射炮兵掩护重点目标,进行机动作战。从1951年2月开始陆续增加后方的防空兵力,至12月,掩护铁路运输线的高射炮兵达14个团又23个营。9月下旬,志愿军空军正式出动,在反“绞杀战”期间,先后有9个师参战,经常保持3个师的兵力同美机进行空战。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志愿军运输车辆的损失逐渐减少,从入朝至1951年底损失率为53.3%,1952年下降到6.4%。

志愿军以抢修、抢运、防空相结合,进行三位一体的协同作战,挫败了美国空军连续10个月的“绞杀战”,建成了“钢铁运输线”。1952年1月的铁路运输量是1951年1月的2.67倍,1952年上半年的公路运输效率比1951年同期提高了76%,基本解决了作战物资的补给运输问题。

“钢铁运输线”的巩固与发展(1952年7月~1953年7月) 美国空军在“绞杀战”失败后,转为重点轰炸中朝人民军队后方的交通运输线。1952年下半年重点轰炸交通枢纽、兵站、仓库、物资装卸点和铁路运输线的两头即物资运输的来路与去路。1953年上半年重点轰炸东、西海岸,特别是西海岸的铁路、公路系统,以破坏中朝人民军队反登陆准备工作。仅1月9~15日,就出动各型飞机约1 500架次,昼炸桥、夜炸站,使开城—新义州铁路(京义线)一度大部中断。随后,又将清川江南北120公里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桥梁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志愿军为保持后方运输网的畅通,进一步加强抢修、抢运工作和对空防御作战。在铁路运输上,着重进行加固桥梁,整治线路,修补护坡,提高线路质量,并修通了1951年下半年遭严重破坏的京义线黑桥—新幕段(82公里),抢建了龟城—殷山全长129公里的铁路新线。同时,采取高度突击的运输方针,输送部队和前线急需的作战物资。1952年下半年的运输量为上半年的147%,1953年上半年的运输量为1952年下半年的123%。在公路运输上,继续加强对原有公路的改造,进行一系列防险防空防洪建设,在一些主要公路上加强桥梁伪装。1953年在西海岸又开辟4条迂回公路,使海岸公路网得到了改善。担任公路运输任务的汽车团增加到17个,运输车的日行程由13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运输汽车的损失率下降到5.05%。

抗美援朝作战期间,美国空军对朝鲜北部军事运输线的封锁破坏,其时间之长,手段之多变,轰炸密度之大,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仅在铁路线上,就投掷各型炸弹19万余枚,破坏桥梁1 600余座次、线路1.55万余处次、车站3 740余处次、隧道89座次、机车1 058台次、车厢1.2万余节次,炸毁汽车3 958辆。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一起,共抢修、抢建铁路桥梁2 290余座次、线路1.46万余处次、车站3 640余处次、隧道122座次,新建公路2500余公里,加修公路8 100余公里,修复公路桥梁1 197座次。经铁路运送的物资和部队达38.5万余车,汽车运输各种物资480余万吨。

在反“绞杀战”斗争中建成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志愿军人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保证了支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对取得抗美援朝作战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unshibk/20221269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