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季札

季札生平事迹《墓与碑》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65 评论:0

在《左传·哀公十年》记载了季札救陈之后,史书再无季札生平活动的信息。根据吴庆臣《吴氏宗谱》载,季札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年),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18年之后,曾经国殷民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使“九夷之国莫不宾服”(《墨子·非攻中》)的吴国,因夫差骄溢纵欲,拒谏喜谀,好战穷兵,致使大臣怨怼,百姓不附,轻诸侯,凌齐晋,最终骤然为越国所灭,夫差被擒于干隧。季札于老迈之年发出的“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诤言,不可能为虚骄的夫差所纳,这与伍子胥的尽忠极谏,抉目而辜何其相似?对此,苏轼有这样的感喟:“救陈之明年,而子胥死。季子知国之必亡,而终无一言于夫差,知言之无益也。夫子胥以阖庐霸,而夫差杀之如皂隶,岂独难于季子乎!乌乎悲夫,吾是以知夫差之不道,至于使季子不敢言也。苏子曰:延州来季子、张子房,皆不死者也。江左诸人好谈子房、季札之贤,有以也夫。”东坡在《延州来季子赞》中对季子“有化无死”之赞,准确地体现了季札留下的精神财富并未因吴国灭亡而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而是越出了春秋之时、吴国之地,化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季札受到了后世的普遍崇仰,或歌诵,或赋辞。如明人沈长卿纵论春秋诸贤,论季札云:

札为春秋第一流人物,非他贤所能仿佛,即如晏婴纳政与邑得免栾高之难,札教之也。夫晏婴智矣,而不智于札。若子产、若蘧瑗、若叔向,皆一时之杰,而与札投契如生平。札盖有圣人之风焉,闻乐而知列国之兴替,圣之睿者也;闳览博物,圣之多能者也;挂剑盟心,圣之信者也。彼尝葬子于嬴博之间,而夫子观其礼,素已倾向札矣。卒而手题其墓,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沈长卿以季札与群贤的交谊为据,越贤而圣,将季札与孔子同侪,就季札对孔子文艺观的启示而言,亦非全为过誉。

季札墓碑

对于季札的墓,史书屡有记载,如《越绝书》载:“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上湖通上洲。季子冢古名延陵墟。”虽然《越绝书》是较早记载季子冢的文献,但“上湖”何在,尚需考证。加之此段文字可能有脱失,具体地址仍不甚明了。《皇览》载:“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至今吏民皆祀。”《元和郡县志》载:“常州晋陵县。春秋时延陵,汉之毗陵也。后与郡俱改为晋陵,季札所居也。墓在本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太平寰宇记》载:“季札墓在今县(毗陵县——引者注)北七十里申浦西是也。”其中《皇览》《太平寰宇记》所记为后世史家广泛引据。今江阴申港墓、碑、庙俱存,与文献记载相符。同时,在江苏江阴申港季子祠内、丹阳县延陵镇九里村延陵季子庙内分别有宋人与唐人摹写的传为孔子所书的“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即“十字碑”。历代学者虽然对“十字碑”的真伪聚讼难辨(详见本书第十四章),但相传为孔子所题的碑文仅比干与季札,这本身即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①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二十一《延州来季子赞并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9页。
②[明]沈长卿:《沈氏弋说》卷一《季札》,明万历刻本。
①李步嘉校释:《越绝书校释》卷第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7—38页。
②[三国]刘劭、王象撰,清孙冯翼辑:《皇览》,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③[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④[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二《江南东道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除此,尚有“十二字碑”宋拓本存世,《大观太清楼帖宋拓真本》第五卷有“鲁司寇仲尼书:乌延陵博(封)邑有吴君子之墓呼”拓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zhazhuan/202212177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