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夫等党员从石友三部撤出以后,邢台县委部署游击队员分批护送大家离开河北邢台前往山西。大家在山西辽县与护送的游击队战士告别后,经山西境内的黎城、长治、壶关等县,转赴北方局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山西潞城县北村。
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和刘子超,以及此前已转移到北方局的第十军团党工委书记袁也烈,在北村接待了大家。晋夫历经一年多的战斗生活之后,终于又一次见到了自己投身革命后的引路人朱瑞。
党组织随后对撤出的各个同志分别进行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一些同志被安排到北方局党校学习,一些同志被部署到东进山东的八路军部队里工作,也有一些同志留在山西的八路军部队里工作。而晋夫和铁瑛、吴毅等多位同志被选派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②学习。
跟在一个营里共同战斗了大半年的八连指导员张宝细告别时,晋夫在张宝细的小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临别赠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这句话既是战友分别时的赠言,也是晋夫于9年后用生命实现的誓言!
临别赠言的底下,他签下的名字是:晋夫。他随后向分别的战友们声明:今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为了不连累敌占区老家亲友,根据上级的指示,这批撤出石友三部的党员中不少干部改名换姓。在石友三部从事政工工作时,晋夫一度化名为吕守城。在即将前往八路军时,他重新取了一个化名“晋夫”。这个名字的“晋”出自他原名里的第二个字,但考虑到他是在前往山西战斗时改的名字,因此这个化名也可能寓意“甘做山西人民好儿男”①。而“晋夫”这个带有山西地域风格的名字,从此也成为他在山西坚持革命斗争时使用的名字。
抗大第一分校徽章
抗大一分校是从陕北迁到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屯留县故县镇(现属长治市郊区)的。在抗大各个分校里,一分校曾经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抗大一分校到达屯留县故县镇以前,八路军总部当时正驻扎在距离故县仅有十几里的潞城县北村。一分校到达故县镇时,立即受到了八路军首长的关怀。朱德总司令为使学校的住房条件和办学环境好一些,便于领导到校上课、作报告,决定让八路军特务团腾出住房。1939年1月25日,学校召开了庆祝东迁胜利大会。左权副总参谋长出席了大会,他代表朱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对抗大一分校胜利抵达敌后表示祝贺。
4月30日,晋夫到抗大一分校报到,被编入第八营第三十队,属“直属干部训练班”
①。一分校副校长周纯全和军事总教官贾若瑜亲自“担任第八营游击战课的教员”
②,表现出了学校对这批未来管理干部的重视。
5月1日,晋夫和各位战友开始了在抗大一分校的学习。
分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与总校相同,军事课程有步兵操典、游击战争战术及兵器、爆破、筑城、防化等,政治课包括政治常识、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建设三大类。中国革命问题系统讲授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前途和战略策略;政治常识讲授列宁主义基础知识;党的建设讲授党的性质、党纲、党章、党风、党纪。
当时,日常风纪、军纪、着装、紧急集合、早晚点名、卫兵条令、步兵操典、制式教练、防空、打靶等课程,均由队长、区队长负责。其他如步兵战斗条例(班、排、连进攻、防御等野外课程)、兵器学、防化学、筑城学、测绘学、论持久战、中国革命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课等主要军事、政治课程,均由校部派出军事、政治教员巡回至各中队授课,有时以营为单位授课。
新学员入校后,首先要习惯于过集体军事化生活。学校为了培养学员的吃苦精神,以适应未来战争环境的需要,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男女学员一视同仁,照常出操。夏天再热也不解风纪扣,冬天再冷也不戴手套、不穿棉鞋。通过出操让学员们体验到紧张和严肃的气氛,跑步时,操场上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雄浑有力的口号声。学员们每天6点起床,打背包,带上枪支弹药,以班为单位跑步至中队集合共用10分钟,再用5分钟全营集合,值星队长
③清点人数后,全营统一跑步10分钟;然后由各中队值星区队长分别带至中队操场进行操练,7点收操;之后洗脸、吃早饭。上午7点半上课。
晋夫和各位战友以前在石友三的部队里不能公开过组织生活,更无法系统学习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入读抗大一分校之后,他们亲眼看到在艰苦的条件下同学们是如何保持刻苦学习的劲头的,从而直观感受到革命军队昂扬向上的风气。抗大一分校当时几乎完全是露天上课。大家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听课,以膝盖为课桌,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进行记录。天气冷就选择到避风向阳的山崖下听课;天气热则选择到树荫下听课;遇到下雨天,露天难以上课时,就停课复习讨论。
在这个没有教室的课堂上,学员们安静有序,学习劲头高昂。“尤其是上大课时,好几百人坐在一起,教员往队前站,除了高大的老榆树上,那几只不懂事的喜鹊不时传来几声‘喳喳喳’的叫声外,只有教员讲课的声音和学员们‘唰唰唰’记笔记的声音,那时也没什么扩音器,可是即便坐在最后一排,教员的讲课也能听得清清亮亮。”
① 艰苦的学习条件下,抗大一分校的同学们满怀豪情地坚持学习。尤其让晋夫和各位一分校同学振奋的是,校园距离八路军总部驻地很近,部分总部领导戎马倥偬之余,会赶到学校给学员们作报告、讲形势、教战略战术。其中朱总司令讲授军事课的时间最长,1939年4月至6月,他每星期六都按时到校讲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苏军步兵战斗条令”等。
5月初的一天下午,全校同学们正在高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嘹亮歌声中,朱德总司令骑马赶到故县镇。他带着一身汗,一刻不休息就开始给大家上课。何长工校长宣布朱总司令当天讲“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②这是晋夫到一分校以后首次听到朱德总司令的直接授课。而刚刚入学、首次看到朱总司令的同学,都惊讶于这位总司令和自己一样穿着普通的军服,衣服上还有补丁。
衣着朴素的朱总司令站在大家面前,用洪亮的声音说:“同学们!我的工作日程排得很紧,但再紧也要坚持来上课。”听到这样暖心的话语,露天的“课堂”上立即响起了学员们热烈的掌声。
晋夫和同学们把笔记本摊到膝盖上,专心致志地做着课堂笔记,生怕漏掉了朱总司令的哪一句话。
朱总司令讲课时引用了八路军抗战的生动案例:平型关伏击歼灭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的一部;夜袭阳明堡炸毁敌机24架;神头岭和响堂铺伏击歼敌;晋西南汾离公路伏击三战三捷;冀中、冀南平原游击奇袭歼敌;等等。他用这些战例阐述了伏击、夜袭、奇袭、奔袭、破袭等游击战术,很有说服力,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学员们对游击战争重要性的认识。
朱总司令说:“我们在山地如何打游击,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平原如何打游击,刚开始。今年年初以来,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一二九师主力一部,从太行山区挺进冀南平原;罗荣桓同志率领一一五师主力一部,从晋西山区挺进鲁西平原;贺龙、关向应同志率领一二〇师主力一部,从晋北山区挺进冀中平原。三路大军挺进冀鲁大平原,部队从山地到平原,是个大转变,怎样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连布置岗哨这样极普通的事,平原和山地也不同,在山地只要在山道隘口布置好岗哨就可以,在平原就不同,四通八达,哪里都可进,岗哨布置在哪里,是不是四面加四角,团团布岗哨,这样还睡不睡觉?”这样幽默的讲述引起了笑声一片。
朱总司令又接着讲:“在平原,除了在路口布置岗哨外,因地制宜,还可加设游动哨。又要动员群众,军民一起挖村与村之间的道沟,战士们给它起了一个有政治意义的名称,叫‘抗日沟’,便于作战,便于隐蔽转移。不论山地游击战还是平原游击战,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推不倒的万里长城。在平原经历了几个月的艰苦作战,打了好几个漂亮仗,粉碎了敌人‘扫荡’,坚持了平原游击战争,取得了平原作战经验,创造了麻雀战、沟道战、破袭战等作战方法,这是从战争中学来的,从实践中学来的,这就是从游击战中学会打游击。”
这堂课,朱总司令兴致勃勃地讲了3个小时都没有休息。晋夫和同学们也全神贯注地听了3个小时。
朱总司令最后对大家说:“总之,抗日游击战争就是人民战争,是抗日的大众战及民兵战,它是一种群众运动,群众抗日自卫的武装斗争方式。打游击,重在击,不断地消灭敌人。我们的主力部队,还有地方武装,民兵,都是抗日游击队,要最热心地、积极地行动,争取主动性,集中自己的全力,用一切方法向敌人进攻。其活动方针应当是:破坏敌人后方交通、仓库,袭击飞机场;暴露敌人的企图;震恐敌人的军心;破坏敌人政权,恢复自己的政权;分散敌人兵力;破坏敌人的经济、给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① 首次面对面听朱总司令授课,晋夫内心十分震撼。他以前从没有听过这些实用、高超的游击战术。
此后每逢星期六,晋夫和同学们都可以听到朱总司令讲课。他们的军事素养也随着朱总司令一次又一次的教导而迅速提升。
朱总司令经常提醒学员们:“你们离开学校,到部队去带兵打仗的时候,千万不要犯本本主义的毛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他说,战术训练,要使战士掌握射击、投弹、爆破三大本领,要“养成尚武精神”,“造成竞技之风”。朱总司令关于军事教育和训练必须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后来在战斗部队和各级学校、教导队都得到坚决贯彻,扎根于每个指战员心上。
② 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办学时,不仅有朱总司令来校授课,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和副主任陆定一等,都亲自来校作报告和动员。朱总司令和各位领导的授课让晋夫受益匪浅,他也十分欣喜自己在抗战之中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但是,随着侵华日军的“扫荡”,抗大一分校在故县镇平静的教学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从6月上旬开始,敌机不断袭扰。学员们开始带着伪装网上课,并且课前指定区队和各班的隐蔽疏散方向,事先挖出单人防空掩体,发现敌情立即分散隐蔽,敌机袭扰以后重新集合听课。
7月,屡遭太行军民打击的日军以5万之众的兵力,对太行、太岳地区进行疯狂“扫荡”。抗大一分校经潞城、平顺辗转迂回到太行山东南之巅的壶关县神郊村一带办学。
从屯留撤离后,一分校师生天天行军转移,和敌人转来转去,每天要走五六十里路,仍然坚持上课训练。大树下,山坡上,河流边,田坎旁,到处是课堂,不管雨淋日晒,从不间断。
抗大一分校转移到山区后,晋夫和同学们的生活也比在屯留县时更为艰苦。平顺一带山高谷深,山里没有菜吃,也没有油盐,更没有粮食。“我们住在这儿,每天都到山上挖野菜——野韭菜、野蒜吃……根本就没有吃过肉。也几乎没有油。”
①到山坡挖野菜的学员们高唱着抗战歌曲,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最喜欢唱的一支歌,就是抗大一分校自编的歌曲《困难是巨火》。“困难是巨火,把我们锻炼。我们是坚钢,越炼越坚强。困难是我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谁能熬过这革命斗争的锻炼,谁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②晋夫和同学们唱着这样朴实、乐观的歌曲,在抗大一分校的革命熔炉里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