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晋夫

晋夫人物传记:担任政治指导员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阅读:196 评论:0

三个月学习期还没有结束,敌人就来进攻了。1938年2月,侵华日军迫近晋城。“华干”的学员们立即毕业,分配到晋南豫北各县开展抗日活动。“华干”第1期学员在晋城持续学习了50多天,毕业学员共270名。
 在敌机对晋城县城的空袭声中,朱瑞、唐天际带领刘祖璋、敖纪民、方升普、邵顺清、湛志寿等10余名干部,从“华干”选出20余名男女学生,率先出发,向西前往阳城县。不久以后,他们和地方党组织创立的群众抗日武装结合,成立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留在晋城崇实中学校园里的晋夫,就此和老师朱瑞分别。
 随后,刘子超和陈沂带领“华干”的大部分学生离开晋城向东进发,前往陵川县,成立了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刘子超担任司令员,陈沂担任政治部民运科长。
 当时,根据统一战线的要求,“华干”另有少许结业学员经阳城县继续向西前往翼城县,被安排到从河南新乡撤退到这里的国民党部队一八一师里从事政治工作。晋夫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国民党军第一八一师里有地下党组织,而且党组织曾直接接受朱瑞领导。朱瑞此前已经部署一些党员和进步青年到该部工作,晋夫属于朱瑞部署的第二批前往该部的毕业生。学员在军政干部训练所学习时,就有“统一战线”这门课程,所以学员们普遍对结业后到国民党武装部队里如何工作是心中有数的。
 晋夫是1938年2月到石友三部工作的。石友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人称“倒戈将军”。
 七七事变发生时,二十九军驻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部队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石友三部也奉军令出动进行增援。1937年7月9日,北平市长秦德纯与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达成“停战协议”,宛平城和卢沟桥防务陆续交给石友三的保安队。
 石友三统领的部队接防卢沟桥的抗敌前线后,有汉奸曾经策动石友三把部队撤到冀东地区以保存实力。石友三对此也曾犹豫动摇过,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参加抗战。而这样一个彻底的转变,其实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实现的。当时,党组织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石友三争取到抗日阵营中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从1936年冬天开始,展开了对石友三的工作。受到中共地下党深刻影响的石友三,在民族大节面前最后放弃了当汉奸的念头。冀北保安队坚守宛平城和卢沟桥,几次击退日军进攻,至7月28日才随二十九军大部队经门头沟撤往河北。
 此后,冀北保安队番号改编为第一八一师,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转战数月,其间多次与日军交战,甚至曾经反攻过大名县城。
 1937年10月下旬,一八一师的地下党员组成一八一师党的工作委员会,继续对石友三进行争取和教育。石友三思想和行动实现转变的时候,继续欢迎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到他的部队任职。他在部队里成立了一个“学兵队”,接受了地下党组织介绍的数百名年轻共产党员和华北各地的进步青年。著名进步作家碧野(原名黄朝洋)当时和一批进步青年共同前往石友三部队从事文化工作,他回忆石友三专程骑马出迎,还对他们说:“我除了用这些粗酒粗菜来表示欢迎你们诸位同志之外,还有的就是一颗杀敌的心!”
 1938年初,晋夫随“华干”在河北晋城学习的时候,石友三部正在豫北汤阴一带驻守国防工事。2月,侵华日军凭借航空兵和炮兵优势进攻豫北,向石友三部和东北军万福麟部的防线发起猛攻。侵华日军史料里记录,“汤阴附近石友三、万福麟指挥的三个师一万五千人,布阵进行了顽强抵抗”。
 一八一师与日军进行了一番激战后,三个团分散沿黄河北岸向西撤退,经新乡、焦作附近撤入山西东南部。石友三当时也和三个团失散,仅把司令部带到黄河岸边的茅津渡。在战事处于不利局面的时候,石友三开始彷徨动摇。
 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中共党组织第二次挽救和争取了石友三。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派出方升甫赶到茅津渡,向一八一师党工委传达了北方局的重要指示:努力争取石友三不要过黄河投靠蒋介石,也不要投奔阎锡山,而要同我党合作,继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随后在茅津渡,石友三和他的参谋长王清瀚等人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一八一师里的共产党员赵濯华、袁也烈、陈壮猷、孙湘等人参加。几名共产党员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向石友三分析:他的部队虽然分散撤退,但不是溃退,可以重整旗鼓,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一定会得到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他们建议石友三立即回师济源、沁水一带山地,联络失散部队,站稳脚跟。
 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晋夫于1938年2月来到了石友三部参加抗日。他投身革命后首次到一线抗日部队,就是到党组织争取和改造的国民党军之中从事统战工作。
 茅津渡会议上共产党人的分析,坚定了石友三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1938年3月,部队转移到晋南翼城,在翼城西北庄休整,三个分散撤退的团很快与石友三联系上,重新集结起来。这时,石部奉命由一八一师改编为第六十九军,石友三晋升为军长,辖第六十九军及新六师高树勋部队。中共第一八一师工委遂改为第六十九军工委,袁也烈任军工委书记,于克任军工委副书记,吴铎任组织委员,安克任宣传委员。
 晋夫在翼城到一八一师部队报到以后,按照党工委的分配,到该师一团二营八连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在他前往石友三部担任政治指导员之前,一八一师“学兵队”队员已经按照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在该部队的团、营、连三级部队里担任政工人员,分别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和营、连指导员等职,从此结束了石友三部队没有政工系统、没有政工人员的历史。
 3月底左右,当年年初曾经从石友三部前往延安汇报工作的地下党员张克威,在延安住了两个多月后回到了部队。他带来了毛泽东给石友三的亲笔信。信中赞扬了石友三留在敌后抗战的决心,并表达了我党同他合作抗日的真诚愿望。信中还说:“应你的邀请,我派了10多名干部到你的部队帮助工作。”毛泽东给石友三的亲笔信,进一步坚定了石友三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同时,13名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毕业的共产党干部随张克威从延安赶到山西,参加石友三部的统战工作。这批干部的到来,为已经在石友三部从事统战工作的干部们带来了许多革命圣地延安的消息。晋夫和其他同志一起通过延安来的各位干部了解到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为一名毅然放弃学业参加革命的热血青年,晋夫的内心不禁涌起对革命熔炉——抗大的向往之情。
 4月初,周恩来介绍地下党员张友渔从武汉来到石友三部队,担任第六十九军政治部部长。从此,部队的政治工作有了统一管理机关。
 在山西翼城休整一个多月后,4月下旬,第六十九军突然接到去江苏徐州增援台儿庄战役的命令。部队火速从山西翼城出发,徒步行军经阳城、济源,翻越王屋山到达黄河岸边,从孟县渡过黄河到达河南洛阳。
 部队到达洛阳,是为了在此转乘火车前往抗日前线。而这次回到洛阳等待上车期间的短暂停留,也成了晋夫最后一次家乡之行。
 依依不舍又毅然决然地告别亲人以后,晋夫匆匆赶到洛阳火车站,随部队一起等待登车出发。一二·九运动中洛阳初级中学等学校学生参与卧轨抗议的洛阳火车站,已经成为运送一批批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枢纽。晋夫和同学们用青春的声音呼吁的全民族抗日,正在变成现实。
 军列经过开封时,晋夫透过车窗遥望了一眼他弃笔从戎的城市。正是在这里,他作出了青年时代最重要的选择,成为一名抗日军人。而今,手持钢枪的他正向着东方,迎着敌寇入侵的方向前进……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nfu/202211331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