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2月15日 阅读:122 评论:0

1950年日本大阪因沙丁鱼引起食物中毒,藤野发现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1958年我国上海发生一起烤鸭引起的食物中毒,叶自隽等由中毒病人粪便和中毒食品中均分离到此菌。1962年孟昭赫等证实中毒食品与粪便中菌株的血清型相同,并与患者血清发生凝集。

病原体 为无芽胞革兰阴性杆菌,易呈多形态,有棒状、弧状、卵圆状等。有一根单鞭毛,长约为菌体的二倍。可运动,两端浓染,排列一般不规则,多数散在,偶有成对排列。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体形状可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在普通琼脂培养基或蛋白胨水中均可生长,在含3~4%食盐的培养基内生长最为旺盛,在无盐情况下不生长,但含盐达到12%以上时即不易繁殖。生长范围pH为5.3~10,最适pH为7.4~8.2,发育适宜温度为30~37℃,需氧性强,常于肉汤和胨水等液体培养中呈现混浊,表面形成菌膜。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通常隆起、圆形,微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有的可沿划线生长成为不规则形菌落,一般不产生色素。对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可发酵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木糖、卫芽醇、肌醇、水杨甙、侧金盏花醇、山梨醇、棉子糖。阿拉伯胶糖、鼠李糖反应不定,靛基质、明胶、甲基红、硝酸盐阳性。V.P硫化氢尿素为阴性。此菌具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与荚膜抗原(K抗原)三种。至1981年日本将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出O抗原12个群,K抗原64个型。

副溶血性弧菌与其他弧菌生化鉴别

 副




菌非
O1



菌拟


菌河

菌霍



菌溶



菌氧化酶
V.P
赖氨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氢酶
精氨酸
葡萄糖产气
蔗糖
乳糖
甘露糖
阿拉伯胶糖
麦芽糖
耐盐性0%
6%
8%
10%
β-半乳糖苷+
-
+
-
-
-
-
-
+
d
+
-
+
+
-
-+
d
+
-
-
-
-
(d)
+
-
+
-
d
-
-
++
-
+
-
-
-
-
(d)
+
-
+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d
-
-+
-
+
d
-
-
-
-
+
d
+
-
+
+
+
+

*河弧菌生物型2产气+,+:阳性,-:阴性,d:有不同菌株,(d):迟缓阳性。

致病性 副溶血性弧菌对人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是引起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病原细菌。食物中毒时发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多为10h左右,有的可长达24~48h。发病初期症状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胃部痉挛状,恶心、呕吐、发烧、腹泻,发病5~6h后腹痛激烈,脐部阵发性绞痛是本病特点,腹痛大多持续1~2d,以后逐渐减轻。呕吐多于5次以内,最多者达十几次。发烧一般为37℃~39℃。大多为水样便,腹泻次数2~10次,多者可达15次以上,重症病例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常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但多半为水样便,与细菌性痢疾有所不同。也有无恶心呕吐,仅表现为激烈腹痛,排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的病例。吐泻剧烈时皮肤干燥,重症可引起虚脱,血压下降,很像霍乱。白血球开始可呈暂时性增多,症状减轻后很快恢复正常。除上述主要症状外尚有头痛、头晕、出汗、口渴等症状,一般3~4d可恢复,轻者数小时症状即可消失病死率极低。主要病变为急性小肠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部肠壁轻度充血,水肿。肝脏混浊肿胀; 脑充血水肿,髓质内细胞增加,内皮肿胀,不同程度的副肾类脂减少。

副溶血性弧菌除对人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外,对动物致病性多半较弱。通常多用小鼠测定毒力试验,一般用18h肉汤培养液,注射0.3~0.5ml于13~15g的小白鼠腹腔内,有毒者5~10h可发病死亡,长者达24h左右发病死亡;发病时竖毛,运动不活泼,食欲不振,腹部紧贴于罐底上,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和尾部痉挛震颤而死亡。用家兔小肠结扎接种培养液方法进行毒性测定,可引起肠壁肿胀及出血坏死。

此菌的神奈川现象(1956年加藤提出在高盐血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副溶血性弧菌是否有溶血性能,称为“神奈川现象”)阳性株引起食物中毒病例较阴性株为多。

流行概况 副溶血性弧菌来源于海水,在夏季海域沿岸的海水、泥土、浮游生物及鱼蟹贝类等中均广泛存在。刘雪园等调查海鱼的带菌情况,墨鱼为93%、梭子鱼79.8%、带鱼41.2%、黄鱼29.3%。健康人带菌亦限于夏季,一般健康成人带菌为0.3%,接触鱼蟹类多者为2.5%。本菌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水产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沿海地区夏季发病率很高,在每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此菌是占比率较高的致病细菌,历年来均达中毒起的半数左右。中毒于每年6月开始出现,7月大量增加,8~9月发病率最高,10月很快减少,11~12月极少发生。

治疗及预防 首先了解进食史,应及时抢救,对症治疗。若发生休克,可迅速补液(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1500~2500ml静脉滴入);对大量便血病人可输血;对剧烈腹痛病人可口服颠茄酊(0.3~1ml/次),也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次);对严重腹泻腹痛病人可用复方樟脑酊(每次2~5ml,每日3次);同时服用抗菌药物:氯霉素(0.5g)每日4次、磺胺噻唑(ST)首次2g以后每6h1g与等量小苏打同服亦可,其他如新霉素、金霉素等药物均可。一般预后良好,3~7d可恢复健康。本菌繁殖速度快,存活力强,故生熟食品均不能保存时间过长,烹调食用前应充分洗净,加工烹调要煮熟炸透; 食品器具应注意生熟分开,使用后必须洗净,应经常消毒,彻底断绝细菌污染的主要途径,可达到预防效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25762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