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小儿先心心超报告简单判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阅读:143 评论:0

新生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小房间隔缺损(小于5毫米)及膜周部的小室间隔缺损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有自然愈合可能,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或结合临床手术治疗。

(1)卵圆孔和动脉导管

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胎儿血液循环的生命通道,大多数人在出生后3~5个月内完全闭合。新生儿及婴幼儿单纯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比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患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早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只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检查是否闭合。

(2)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是房间隔在胚胎发育时出现异常残存的孔洞,约占所有先心病的5%~10%。房间隔缺损可分为单纯原发孔型、继发孔型及冠状静脉窦型。

大多数患儿儿童期一般无症状,出现症状多在青春期后。患者症状与缺损大小和分流量多少密切相关,大型缺损分流量大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主要症状为劳累后气急、心悸、呼吸道感染和右心衰竭等。听诊杂音为肺动脉瓣相对狭窄产生。

房间隔缺损患者预后较好,部分能自然闭合,其自然闭合与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出生时间及右室大小有关:继发孔自然闭合多见,5mm以内的大多一岁左右自然闭合,8mm以上的自然闭合较少,原发孔型及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一般无法自然闭合;未能自然闭合患者治疗可选择介入封堵术、外科体外循环下手术及外科小切口封堵术治疗。

(3)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期发育时心室间隔未能完整发育,导致心室间血液异常分流的心脏畸形。单纯室缺占整个先心病的25%~50%,也常为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

室间隔缺损的分类种类很多,一般分型包括膜周流入道、膜周流出道、膜周小梁部、膜周融合型、肌部流入道室缺、肌部流出道室缺(肺动脉下室缺)、肌部小梁部缺损、双动脉下型和对位不良型。

室缺自然愈合与室缺的部位、大小、肺部感染、全身性疾病及年龄等密切相关。膜周部及肌部小梁部自然愈合率较高,肺动脉下、双动脉下较难自然愈合,小室缺自然愈合率高于大的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不易愈合。自然愈合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6岁以后自然愈合的概率非常低。患者可根据医嘱定期复查心超。

不能愈合者需手术治疗,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下室缺合并有主动脉右冠瓣脱垂者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手术可分为介入封堵术、外科小切口封堵及外科体外循环下修补术。

(4)青紫型复杂先心

根治手术还是姑息术治疗,由医生具体分析评估。

心脏大小及瓣膜血流正常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1472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