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如何诊治颅内血肿-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阅读:118 评论:0

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时,颅内血肿因而形成。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1)颅内血肿有哪些病因、病机?
外伤性颅内血肿均有程度不同及方式不一的外伤史。平时多为车祸撞击或坠落伤所致,也可由爆炸、火器伤所引起,个别的慢性血肿无明显外伤史。受伤的方式与打击着力点和形成血肿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减速性损伤,血肿可发生在损伤部位,也可发生在对冲部位。加速性损伤,血肿多发生在着力点部位。
(2)颅内血肿有哪些症状、体征?
①头痛、恶心、呕吐。头部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频繁时,应当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②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为颅内血肿主要症状之一。颅内血肿出现的意识变化过程,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有密切关系。若原发性脑损伤较轻时,伤后无原发昏迷,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意识障碍(清醒—昏迷)。原发性脑损伤略重时,则常能见到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再昏迷)。若原发性脑损伤严重,则常表现为昏迷程度进行性加重(浅昏迷—深昏迷),或一度稍有好转以后又很快恶化(昏迷—好转—昏迷)。总之,原发性昏迷的长短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而继发性昏迷的迟早主要取决于血肿形成的速度。
③瞳孔改变。颅内血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脑疝。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应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之一,系脑疝挤压脑干时,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压迫所致。单侧瞳孔散大多出现在血肿的同侧,若继续发展,脑干受压更加严重,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则两侧瞳孔均散大,说明病情已进入垂危阶段。
④生命体征。变化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时,血压随之出现代偿性增高,脉搏徐缓、充实有力,呼吸减慢、加深,血压升高和脉搏减慢常较早出现,颅后窝血肿时,则呼吸减慢较多见。
⑤神经系统体征。伤后立即出现的局灶症状和体征,系原发性脑损伤的表现。单纯硬脑膜外血肿,除非压迫脑功能区,早期较少出现体征。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立即出现偏瘫等征象,是因脑挫裂伤所致。当血肿增大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时,则可出现对侧锥体束征。脑疝发展,脑干受压严重时导致去脑强直。
(3)颅内血肿有哪些分类?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颅内血肿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血肿常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在没有明显原发性脑损伤情况下单独发生。
①硬脑膜外血肿系指血肿形成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者。硬脑膜外血肿的主要来源是脑膜中动脉;除此之外,硬脑膜表面小血管、颅内静脉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或导血管损伤也可酿成硬脑膜外血肿。
②硬脑膜下血肿系指血肿形成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者。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主要是脑皮质血管。
③脑内(包括脑室内)血肿系指血肿形成于脑实质内或脑室内者。脑内浅部血肿多由于挫裂的脑皮质血管破裂所致,常与硬脑膜下血肿同时存在;脑内深部血肿系脑深部血管破裂所引起,脑表面无明显挫裂伤。
(4)颅内血肿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各型颅内血肿均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慢性血肿可有视乳头水肿。
②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的特点。
a.硬膜外血肿:原发昏迷—中间清醒期—继发昏迷。
b.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原发昏迷并可逐渐加重,多无中间清醒期。
c.迟发血肿:血肿常在伤后24~72小时发生,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意识障碍由清醒转为昏迷。
d.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无意识障碍,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精神异常。
③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较为表浅的脑内血肿可因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有脑膜刺激征。
(5)如何治疗颅内血肿?
①手术治疗。可根据CT所见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妥善止血。血肿清除后,如硬脑膜张力高或疑有硬膜下血肿时,应切开硬膜探查。对少数病情危急,来不及做CT等检查者,应直接手术钻孔探查,再扩大成骨窗清除血肿。
②非手术治疗。凡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CT所示血肿量少于30ml,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0cm者,可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前提下,采用非手术治疗。
(6)颅内血肿如何预后?
颅内血肿治疗效果与有无脑疝发生或脑干受压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必须及时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请脑外科会诊或转科,千万不可延误抢救时机。严格掌握颅内血肿的开颅手术指征,一经确诊尽快手术,开颅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减压。在临床诊断明确后,视其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积极、规范、有序的抢救、治疗措施,小儿的预后往往优于成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1470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