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如何诊治儿童糖尿病-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阅读:125 评论:0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和胰岛素功能缺陷引起的高血糖,同时有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障碍。长期的高血糖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微血管病变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肾脏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和心脑等大血管病变,发生下肢坏疽、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常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1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使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1)1型糖尿病离儿童远吗?
在世界范围内,1型糖尿病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以每年2.3%的速度上升。我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0.6/10万左右,属低发病,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绝对数字并不少,其中1型糖尿病约占儿童糖尿病的2/3。
(2)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为喜欢喝水,常常上厕所小便,食量大增,但是体重不见增加甚至有减轻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也可表现为视物下降,乏力。
(3)引起儿童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①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9.4~1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同时,也导致能量的丢失。
②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③多食是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所致,糖尿病患者由于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④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尿中丢失能量,体重逐渐下降,出现消瘦。
⑤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⑥乏力。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如果是婴幼儿,多吃、多喝水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却常常有整天睡觉,精神不振,夜尿增多现象(孩子的尿不湿以前如果以前都是1晚1片,近期发现1片尿不湿兜到天亮时尿液都渗出尿不湿外,提示夜尿增多)。伤口较难愈合,特别时伤口反复感染,渗出,久不愈合。外阴瘙痒,遗尿或尿频。较大儿童出现遗尿现象,儿童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时都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
(4)1型儿童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多数1型糖尿病起病急,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呕吐腹痛,呼吸深大,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重者昏迷,尿量突然减少。查体:常有脱水外观(表现为眼窝凹陷,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弹性减低,婴幼儿有前囟凹陷),面颊潮红,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有烂苹果味,面色苍灰,四肢末梢发凉和血压下降。
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误诊率极高,伴有深大呼吸,过度通气表现者易误诊为肺部疾病;伴有呕吐,腹痛者易误诊为急腹症;伴有呕吐、嗜睡、昏迷,抽搐者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如何诊断糖尿病?如何诊断1型糖尿病?
①符合以下之一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a.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b.如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c.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FPG)≥7.0mmol/l。
d.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②1型糖尿病的诊断
1型糖尿病少有阳性家族史,少有肥胖,无黑棘皮,起病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组,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起病,常合并酮症酸中毒(20%~40%因酮症酸中毒急诊就诊),血液检查自身免疫标志物〔抗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化酶抗体〕常阳性,C肽水平降低。在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中,胰岛素及C肽释放曲线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结合患儿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家族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6)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①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及低血糖。
②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1470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