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如何防治口腔念珠菌病-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阅读:141 评论:0

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25%~50%的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可带有念珠菌,但不发病;而非致病性念珠菌,在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性的,故有人称念珠状菌为条件致病菌。口腔念珠菌病按其病变部位可分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与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等。人类血清中含有一种抗真菌的成分(血清因子),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6~12个月的婴儿可达到成人水平。故半岁前特别是未满月的婴儿,最易患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皮质类固醇激素(SH)和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如胸腺萎缩)、接受较大量X线照射,以及影响免疫功能的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内分泌功能低下等,都容易并发念珠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①念珠菌口炎。急性假膜型雪口病好发于新生儿,表现为黏膜充血,表面有白色或蓝白色小斑点或丝绒状斑片,稍用力可擦掉。好发于颊、舌、软腭、唇。急性红斑型(急性萎缩型抗生素口炎)表现为口角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慢性肥厚型(增生型念珠菌口炎、 念珠菌性白斑)多见于颊黏膜、舌背、腭部,颊黏膜损害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损害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慢性红斑型 (慢性萎缩型义齿性口炎)常见于上颌义齿腭面接触之腭、龈黏膜,黏膜呈亮红色 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②念珠菌唇炎。糜烂型表现为下唇唇红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现象,表面脱屑。颗粒型表现为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出现散在突出的小颗粒。

③念珠菌口角炎。常为双侧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皲裂,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

④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各类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往往首先表现为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雪口病和口角炎;继而在头面部和四肢发生红斑状脱屑皮疹、甲板增厚,也可发生秃发及前额部、鼻部的皮角样损害。

⑤艾滋病相关性白色念珠菌病。

⑥雪口病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口腔其他类型念珠菌病常有黏膜灼痛、口腔干燥、口角疼痛或溢血。

(2)口腔念珠菌病的预防

①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分娩时应注意会阴、产道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

②经常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产妇乳头在哺乳前,最好用1/5000盐酸洗必泰溶液清洗,再用冷开水拭净。

③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燥开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

④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应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

(3)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①局部治疗以控制念珠菌生长环境为原则。可采用漱口液,例如2%~4%碳酸氡钠(小苏打)溶液涂口腔。

②口炎可采用西地碘片含化,制霉菌素片溶于水后涂布口腔。口角炎可采用咪康唑霜剂涂布口角。严重者可选用制霉菌素片等抗念珠菌口服。

③对于身体衰弱、有免疫缺陷或与之有关的全身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慢性念珠菌感染者,需辅以增强免疫力的治疗措施,如口腔增强免疫力制剂,或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1470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