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1)引发儿童哮喘的诱因有哪些?
①呼吸道感染:这是儿童哮喘发作最常见诱因之一,尤其在婴幼儿期常见有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
②过敏源或刺激物:环境当中的过敏源或刺激物,如粉尘螨、屋尘螨、烟雾、花粉、粉尘、空气污染颗粒物等。
③天气变化:常见于冷暖气温变化和季节的交替的时候发病。
④精神因素:儿童大哭大闹、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等易诱发哮喘发作。
⑤剧烈运动。
⑥胃食道反流:研究发现胃食道返流患者的哮喘发病率较正常者高3倍。
(2)儿童哮喘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发作先兆及早期表现:先表现为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如眼痒、鼻痒、打喷嚏、流清涕、揉眼、搓鼻等,进一步的表现为上颚痒、咽痒、干咳和呛咳,这些症状在哮喘发作前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②典型发作时表现:突然发作的喘息是儿童哮喘的特征,患儿可出现高调喘鸣音、呼吸频率加快;婴幼儿可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多数患儿可伴有咳嗽,有时有白色黏液样痰液,严重发作可表现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紫绀、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体检可见三凹征、心率加快、双肺哮鸣音,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③缓解期的表现:在缓解期,哮喘患儿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但有时在活动后有气急或咳嗽的表现。平时有过敏性鼻炎和咽炎的症状。如有长期反复发作者可有肺气肿等表现。
(3)儿童哮喘有哪些辅助诊断方法?
①肺功能测定
a.肺活量:是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
b.时间肺活量:指在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临床上通常以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或FEV1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来判断支气管的阻塞情况。
c.最大呼气流速值的测定:主要反映大气道功能,且与患儿测试时呼气的效果关系较大,即要求患儿尽量以最大力量和最快速度呼气。峰流速仪是一个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掌握的肺功能测定仪。通过每日最大呼气流速值监测可发现诱使哮喘发作的致敏因素。监测早晚PEF的变化,可了解气道高反应性及哮喘不稳定的程度。
②哮喘气道炎症诊断
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的测定。
③特异性免疫诊断
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IgE(sIgE)测定、总IgE测定。
(4)如何预防儿童哮喘?
①预防呼吸道感染。
②远离致敏源:弄清引起发作的致敏源,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
③加强营养,适当运动:防止小儿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
④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发育,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哮喘,提高哮喘预防治疗的依从性。
(5)如何治疗儿童哮喘?
①哮喘长期控制的标准:最少或没有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哮喘发作;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最低限度的使用缓解药物;不因哮喘而急诊;极少甚至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②哮喘治疗的目标: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症状;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尽可能将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因哮喘死亡。
③治疗原则
a.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b.哮喘急性发作期应快速缓解症状,治疗主要包括有平喘、缓解气道痉挛、抗感染、祛痰、止咳、抗过敏、避免接触过敏源等,必要时给予吸氧、镇静及呼吸支持。
c.缓解期的治疗: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给予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做好自我管理。应维持吸入最低及有效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轻度哮喘需要至少6个月,中重度哮喘需要1~3年或更久。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包括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家长与医生共同研究,提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源、减少哮喘急性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
(6)儿童哮喘有哪些护理方法?
①加强儿童哮喘知识宣教,提高患儿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指导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做好哮喘日记。
②饮食清淡营养,发病时不要进食海鲜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③密切观察哮喘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及时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④保持环境安静,帮助患儿取半卧位或最舒适体位,并通过安抚解除其恐惧与不安。
⑤去除病因:外源性哮喘应及时发现并去除过敏源;内源性哮喘者应防止受凉感冒,对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等感染病灶应彻底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哮喘药以防止发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1469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8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