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孩子常尿床怎么办-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阅读:109 评论:0

遗尿症指小儿已达到应控制排尿的年龄,但仍不能自主随意排尿,我国儿童夜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临床上多指此年龄后小儿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俗称尿床。

(1)遗尿症有什么危害?

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儿童夜遗尿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鉴于此种情况,儿童夜遗尿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和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2)如何诊断儿童夜遗尿?

①患儿年龄≥5岁(5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映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

②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不作病态)。

③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临床上,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除外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以及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指导临床治疗。

(3)儿童夜遗尿与哪些因素有关?

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

(4)诊断儿童夜遗尿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儿童夜遗尿需要询问详细的病史、记录排尿日记,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是儿童夜遗尿诊断的重要步骤,其中尿常规适用于所有初诊儿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常可协助诊断儿童膀胱功能异常和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对伴有明显日间排尿症状者及排便异常者,可考虑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腰骶部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5)如何治疗儿童夜遗尿?

儿童夜遗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以及排尿日记等信息综合考虑。

基础治疗:若为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尿床,父母不必担忧,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夜遗尿并不是儿童的过错,家长不应就此对其进行责罚,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否则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孩子心理负担,树立信心,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治疗的基础,某些夜遗尿儿童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对于小年龄儿、遗尿对生活影响小的儿童可首先进行基础治疗,且基础治疗贯穿夜遗尿治疗的全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调整作息习惯。帮助家庭规律作息时间,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3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②奖励机制。家长应在医师的帮助下树立家庭战胜遗尿的信心,不断强化正性行为和治疗动机。家长不应责备患儿,应该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积极地参与治疗过程中。

③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养成日间规律排尿(每日4~7次)、睡前排尿的好习惯,部分家长可尝试闹钟唤醒。同时,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对伴有便秘的患儿应同时积极治疗便秘。

④记录排尿日记。指导家长认真记录“排尿日记”,以帮助评估儿童夜遗尿的个体化病情并指导治疗。

对于经过基础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儿应选择正规医院儿童遗尿专科进行规范的检查及治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301469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