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百科

药膳食疗:应用药食性能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5日 阅读:134 评论:0

药物的性味归经,已在中药学中阐述。食物也有性味归经,是先人在长期保健医疗实践中对各种食物的保健作用,运用中医理论加以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由于各种食物所含成分与含量的不同,因此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运用中药学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学说来分析食物,这也是中医药膳学的特点之一。

1.药物、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或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寒和凉为同一性质,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凉次于寒; 温和热为同一性质,也是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药物的寒凉与温热性是指药物或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过反复验证归纳出来,是与人体或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凡属寒凉性的药物或食物,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能够纠正热性本质,保护人体的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证。凡属温热性的药物或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寒性体质,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主要用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此外,还有一类药物和食物,在四气上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即寒热之性不甚明显,则称之为 “平性”,其性质平和,在养生方面与药膳方面广泛应用。平性仍归属于四性。

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同味的药物或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或食物,其作用相近似或有共同之处。它是观察药物或食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反复验证归纳出来的。辛味药物和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的作用,多用于表证(如生姜、芫荽等),或用于气血运行不畅 (如陈皮等)。甘味药物和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多用于机体虚弱或虚证(如山药、大枣等),或用于脾胃虚弱 (如粳米、鸡肉等),或用于拘急腹痛 (如饴糖、甘草等)。酸味药物和食物具有收敛、固涩、止泻的作用,多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精不内藏的病证,如乌梅酸敛固涩用以涩肠止泻。苦味药物和食物具有清热、泻降、燥湿、健胃等作用,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证,如苦瓜用于壅塞气逆的病证,黄疸用于湿热的病证。咸味药物和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多用于瘰疬、痰核、痞块等病证(如海带等),或用于大便燥结(如海蜇、淡盐水)、补肾 (如淡菜、鸭肉)、养血 (如乌贼鱼、猪蹄等)。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淡味药物和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如茯苓、薏苡仁、冬瓜等。涩味药物或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与酸味作用近似。

各种药物或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能兼有几种。在药膳应用上,一般以甘味药物或食物最多,咸味和酸味药物或食物次之,辛味药物或食物再次,苦味药物或食物最少。

2.药物、食物的升降浮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能够改善、消除升降浮沉失调病证的药物或食物,相对地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升与降、浮与沉的相互协调平衡构成了机体的生理过程,反之就会导致机体的病理变化。如当升不升,则表现为泻痢、脱肛与下陷的病证; 当降不降,则表现为呕吐、喘咳之症; 当浮不浮,则表现为肌闭无汗等向内的病证; 当沉不沉,则可表现为多汗等向外的病证。药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作用与其自身的性和味有密切的关系。凡具有升浮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大多性属温热,味属辛甘,如葱、姜、花椒等; 凡具有沉降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大多性属寒凉,味属涩或酸苦,如杏子、莲子、冬瓜等。李时珍指出:“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药物和食物的升降浮沉是相对的两种作用,其中升指上升或升提,上升多用于病邪在上的病证,如涌吐以祛邪外出; 升提多用于病势下陷的病证,如补气升阳以止泻痢、补气升提以治内脏下垂等。降是指下降或降逆,多用于病势上逆的病证,如降逆止呕。浮是指外浮或发散,多用于外闭在表的病证,如发汗以解表。沉是指收敛或泻痢,收敛多用于外脱的病证,如补气固表以止虚汗; 泻痢多用于内积不泻的病证,如泻痢以祛里邪。升降浮沉的作用不是所有的药物或食物都具有。多数药物或食物具有双向作用,如生姜既能发汗以解表,又能降逆以止呕。此外,药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与炮制和烹调有关,如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炙则下行等。充分说明,药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转变的,应在配膳时加以注意和运用。

3.药物、食物的归经

药物或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范围或选择性的,如同是寒性药物或食物,虽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不同,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同属补益类药物或食物,也有补肺、补肾、补脾之不同。所以把各种药物或食物对机体作用的范围或选择性加以概括和归纳,使之系统化即归经理论,以明确药物或食物对某一脏腑、某一经络所起的作用。如梨能止咳,故归肺经; 山药能止泻,故归脾经。所以药物或食物的归经理论,是具体指出药物、食物对人体的效用所在,是人们对药物或食物选择性作用的认识。

药物或食物的归经,还与前述的五味有关,其中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使用生姜、芫荽等辛味食物治疗肺气不宣的咳喘; 使用苦瓜、绿茶等苦味食物治疗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药物或食物的归经理论,加强了对药物或食物选择的针对性,使药物或食物的性能理论更加完善,对施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jiankang/202212264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