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中宗李显妃上官婉儿(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231 评论:0

上官婉儿(664—710),唐代女诗人。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着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因上官仪主张废武后位,而被陷害下狱而死,家被抄没,她随同母亲被配入内庭。武则天爱其才华,命其掌诏命。她为人聪敏,善文章。中宗即位后被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常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致使文人墨客多集门下,对盛唐文学艺术的繁荣起有一定的作用。武则天死后,她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相勾结,树立私党,广纳贿赂,操纵政治。景龙四年(710)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年仅46岁。


婉儿与武则天


麟德元年(664),一场大祸降临到上官家中。身为宰相的上官仪因为参与了高宗废后的事件,被武则天以密谋造反的罪名,打入大牢,不久便死在狱中。其子上官廷芝被处死,年仅一岁的孙女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一起被没入宫中成了官奴婢。
掖庭宫里,无论是宫女,还是生理上无法成为父亲的宦官们,面对这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给予了一种特殊的温情。婉儿从小记性很好,由母亲郑氏亲自作为她的启蒙老师。后来经特别的许可,婉儿得以和宫人们同去习艺馆,跟宫教博士正式学习。婉儿立刻崭露头角,成为博士们得意的学生。婉儿不仅精通经书、史书,而且书法、算术、吟诗、宫廷礼节、棋弈均有涉猎。
14岁的上官婉儿已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不仅妖冶艳丽,独出冠时,而且天生聪秀,过目成诵,下笔千言,好似平日构成,不假思索,因而名声大噪。武后听说后,决定召见她。
因为要觐见武后,掖庭宫特地为她换上干净的上衣和裙子,胸前挂着领巾。头发的样式和宫人的高髻不同,梳成双鬟,这是宫婢的发型。第一次觐见武后,婉儿镇定自若,武后命题,婉儿一挥而就,武后细看一遍,不由得极口称许,“此女绝非凡骨!” 如果把这名少女留在身边,悉心指导,培养成有用的秘书人才,日常庶务一定能处理得更迅速、妥善。因即留住左右,命掌诏命。
对于女儿的一步登天,郑氏既喜又忧又喜的是婉儿从此可以荣耀门庭,忧的是女儿侍奉的是夺走了公公和丈夫的生命的武后,伴君如伴虎。她知道婉儿平常视武后为仇人,担心她找机会报复,反而惹出杀身之祸。
年幼的婉儿得知家世后,没有掉一滴泪,只是握紧小手,紧闭双唇,什么都没说。以后母亲想提这件事时,都被婉儿阻止: “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干什么?如果被别人听到,事情可就麻烦了。” 她小小年龄好像一下懂得了很多。
婉儿从武后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以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借鉴。婉儿佩服武后处理事务的敏捷和那孜孜不倦的精力。武后具有能使任何人都屈服的威严以及充满光彩的仪容,内在里还含有女姓独具的细腻感情; 微笑时,有那种使人恍惚的独特魅力。久而久之,婉儿已经为之倾倒,为之折服,对武后产生了由衷的敬仰和无限的憧憬。
婉儿从武后身上吸取了各种各样的知识: 言谈举止、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而最最关键的还是武后作为 “帝王” 的为政之道。在和武后相处的日子里,婉儿看到了太子弘的突然死亡; 看到了太子贤被立为太子,又转而被废的下场。太后做事的果断以及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在婉儿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一切军政大事都由武则天临朝处理。这年九月,发生了柳州司马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对武则天的事件。当时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共同称为 “初唐四杰” 的骆宾王,也参加了这次起兵,并写了一篇讨伐武太后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骆宾王的檄文传到太后的手里,当太后看到文中写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人侍。泊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不觉露出了微笑,婉儿站在武后身边直发愣,她不明白为什么武后看着大骂自己 “弑君、鸩母” 的文章,竟如此得镇定自若。太后望着发愣的婉儿说道: “婉儿,你怎么啦?从头开始朗读,让所有的人听听吧! ” 太后止住笑,催促婉儿。婉儿定了定神,稍稍清醒后,以清晰的声音读道: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山河; 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 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摧,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指高宗葬未久),六尺之孤(指中宗)何托?” 读到此,太后制止婉儿读下去:“刚才那两句再读一遍!” 婉儿又读了一遍: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这篇檄文是什么人作的?” 武后问。“是临淄丞骆宾王所作。” 婉儿回答。
“真是绝对妙句,虽然内容空洞,充满攻击谩骂,可是它确实是篇好文章,能写出这样好文章的人,也不简单,让这样有才学的人流落乡村野郊,这难道不是宰相的罪过吗?”
婉儿接着读下去,读完后,婉儿感慨万千。不只为骆宾王文章写得好,更为太后知人善任的肚量所叹服。
自万岁通天以后,所下制诰,多出婉儿手笔。随着婉儿的权势增强,婉儿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武则天在生活方面比较放纵。先是宠幸薛怀义,后来又宠幸张昌宗。到万岁通天三年(697)时,武后已达70岁。因为武后视婉儿为其心腹,所以她与昌宗的关系,对婉儿也不保密。这时婉儿也已经37岁了,在不知不觉中婉儿也对昌宗产生了感情。则天对婉儿与昌宗之事有所察觉。一天上午,婉儿和往常一样陪则天皇帝进餐。张易之、张昌宗均在座。则天女皇的右手伸向怀中,突然,一道如流星般的白光射向婉儿。婉儿脸上顿时血流如注,一切都发生在刹那间。匕首的刀锋刺伤了婉儿的额头,婉儿用手捂着脸,跪在墙角,空气好像也凝结了。则天女皇什么也没说,径自大踏步地扬长而去。
发生这件事后,婉儿被幽禁在掖庭局的女牢里。
则天女皇对如何处理婉儿一直犹豫不定。杀她,于心不忍,国内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婉儿这样的才女,实在太可惜。不杀,平息不了心头这股恶气。在张昌宗的再三苦求下,则天皇帝决定不杀婉儿,代之以黥刑,让她永远牢记。所谓黥刑,就是在额头刺青,作为处罚的记号。
能够不死,婉儿又惊又喜,做梦也没有想到。可是额上留下记号,自己以后怎么见人呢?她决定请求宦官帮忙。婉儿的请求,说动了宦官医师给她以朱色刺青。从此在婉儿的额中央出现了以朱色刺成的梅花。
当身体康复的婉儿被再次召见的时候,不只是武后,所有的宫人皆惊讶不已,刺青以后的婉儿,更加散发出一股独特而神秘的魅力。虽然上官婉儿仍像从前一样被武后恩准,回到女皇帝身边担任秘书工作,可是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机会陪则天女皇进餐,也不再受女皇的宠爱。

婉儿再度得宠


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诛杀二张(张易之、张昌宗),迫使武则天退位,尊为上皇,复国号唐,中宗(太子显)复位。婉儿很快又获得了中宗的宠幸。原来,中宗与婉儿早就相识。中宗共生八女,第七女安乐公主,乃是中宗被废时,携韦氏赴房州时,途次分娩,中宗解衣作褓,特取名为裹儿。裹儿长大后,姿性聪慧,容貌秀丽,中宗、韦氏甚加喜爱。待到武则天复立中宗为太子,见了此女; 也格外喜爱,遂命嫁于武三思之子崇训。临嫁时,贵戚显宦,社会名流,无不往贺。上官婉儿也随同前往。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显在宴会上看见婉儿诗意新颖,容色秀丽,内心不由得暗自欣赏。到中宗复位后,因为中宗不但对上官婉儿的诗文很是佩服,而且对她通晓朝廷万事的知识和经验相当重视,所以让她继续当新帝秘书,专门掌管制作敕命、誊写及向中书省传达命令的工作。不久,便册封婉儿为婕妤。婕妤,仅次于四夫人、九嫔,官位正三品。此时,婉儿已经42岁了。她与一心想学武则天临朝专制的韦后及武三思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武三思在神龙革命后,本以为武氏家族的末日到了,可由于他与韦后、婉儿早有私情,又是安乐公主的公公,因而在武后死后,武三思仍安然无恙。而且在韦后的怂恿下,中宗在决定政务时,越来越多地与武三思商量,于是,武三思的权势再次膨胀起来。
韦后、武三思等势力的发展,很快与太子李重俊发生了矛盾。重俊不是韦后的亲儿子,韦后对重俊被立为太子,深感不安,因而一直想废掉他。
重俊对韦后和武三思等要废掉他的想法早有所知,但他发现满朝文武大臣,多是武氏党羽,只有魏元忠、李多祚两人,较为正直,于是同他商议政变计划。
神龙三年(707)七月,李多祚会同李思冲、李承况等,带领三百羽林兵,拥着太子重俊,杀入武三思宅第,武氏父子及其全家男女老幼均被杀。
此时,中宗与韦氏、婉儿及安乐公主等,夜宴才罢,忽然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踉跄进来,报称太子谋反,已领兵入肃章门了。中宗不觉发颤道: “这……这还了得!” 还是婉儿有主见,便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是干什么的?难道听任叛兵谋反吗?” 景仁碰了一个钉子,一句话也回答不出。安乐公主接口道: “你快去调兵入卫,守住玄武门,再报知兵部宗楚客等,速来保护! ” 景仁听令而去。婉儿又献计道: “玄武门楼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快往登楼,来可以暂避凶锋,二来可俯宣急诏。” 于是相互簇拥着登上了玄武门楼。这时多祚已带兵攻到,多祚喊道: “三思等淫乱宫庭,陛下难道没有听说吗?我们奉太子的命令,已杀死三思父子,只宫闱内部尚未肃清,如果清除掉三思的宫内党羽,就立刻退兵,自请处罪,虽死不恨。” 韦氏、婉儿听说三思已死,都忍不住涕泪涟涟,央求中宗报仇雪恨。多祚接着大呼: “上官昭容,勾引三思,是第一个罪犯,陛下应忍痛割爱,将她交出来由我们处置。” 中宗等他说完,回头望着哭得两眼发红的婉儿。婉儿赶紧跪倒道: “我并无勾引三思,请陛下明察,我死不足惜,只是恐怕叛臣先抓婉儿,再索皇后,最后就是陛下。” 中宗望着哭成泪人的婉儿,心里一阵发酸,说道: “我在宫中,难道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吗?我怎忍心将你交与叛逆,你站起来,商讨如何对敌。” 也许是重俊命运不好,这时宗楚客卫队赶到,重俊军大部被杀,重俊亦被刺死。
重俊之乱,上官婉儿因退贼有功而更加受到重用。

婉儿被杀


景龙四年(710)六月,韦后与一心想当皇太女以求临朝称制的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韦后终于如愿以偿,临朝称制。不过,韦后恐怕也没想到,她不久也要遭受被杀的命运。
韦后专权以后,赶紧找上官婉儿以及太平公主,谋草遗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重茂当时年仅16岁,由皇后韦氏训政,相王旦参谋政事。韦氏的再度专权引起很多人的愤怒,形成很多股反韦力量,这些力量渐渐集中在李隆基的周围。
李隆基,是相王旦的第三子。初封楚王,改封临淄,出任潞州别驾。景龙四年(710)入朝,留在京城。他暗地联络豪杰,于六月二十日深夜,派兵包围太极殿,杀死了人人共愤的韦后,紧接着安乐公主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那么这时的上官婉儿在干什么呢?
当李隆基的军队攻入宫中时,婉儿想到的并不是逃跑,而是手持蜡烛,率领宫人,从容地出来迎接。待见到刘幽求后,即将前日相王参政的草制,从袖中取出,递于幽求,表明自己是站在李唐皇室一边的,并请幽求转告隆基,请求免于一死。
听到婉儿的娇喉婉转的话语,看到婉儿镇定自若的神态以及楚楚可怜的样子,刘幽求深受感动,满口答应。李隆基正好在此时率兵前来,听到刘幽求的报告,并不心动,他已认定,婉儿是惑乱宫廷的刽子手,她虽是才女,可其罪不可恕,今日不杀,后悔都来不及了。随即下达杀死婉儿的命令,此时,婉儿46岁。

婉儿有才


应该承认上官婉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婉儿的诗文都很出色,他还提倡广置昭文学士,所以唐朝盛行词学之臣与婉儿也不无关系。婉儿与当时的文人学士宋之问、沈佺期、崔湜等关系都极为密切。
一次中宗命令侍宴诸臣作诗,沈佺期应声而作:


回波尔如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幸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佺期曾任考功员外郎,因与二张同党,坐流驩州。上官婉儿得宠后,招致文士,佺期复为起居郎,兼修文馆学士。此次借词自嘲,明明是乞还牙绯的意思。婉儿也在旁边替沈佺期说情:“沈学士才思翩翩,牙笏绯袍,当之无愧。” 中宗听后对佺期道: “我还你牙绯也就罢了。”
景龙三年(709)正月,中宗到昆明池去游玩。中宗诗兴大发,当即作诗一首,并传谕朝臣,各献即事五言排律一篇,选取其中佳者,为新翻御制曲。于是朝臣都争华竞胜地去做诗了。韦后对中宗说: “外廷诸臣,自负高才,不信我宫中嫔御有才胜于男子者,依妾愚见,应将众臣所作之诗,命上官昭容当殿评阅,让他们也知道宫中有才女子,以后应制作诗,俱不敢不竭尽心思矣! ” 中宗大喜道: “此言正合吾意。”上官婉儿启奏道: “臣妾以官婢而品评朝臣之诗,安得他们不服?”中宗笑道: “只要你品评的公道恰当,不怕他们不心服。” 当即传旨在昆明池畔搭彩殿,听候上官昭容登楼评诗。旨意一下,众臣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亵渎朝臣,有人则对上官的才能不以为然。
上官婉儿谢过恩后,登上彩楼。楼前挂一木牌,木牌上写:
昭容上官氏奉诏评诗,只选其中最佳者一篇,进呈御览,不中选者,即发下楼,付还本官。
不久,那些不中选的诗纷纷落下,众人争先抢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即便取来装入袖里,默默无言地立到右边去。只有宋之问、沈佺期二人,任凭落纸如飞,只是立着不动,他们都相信自己的诗会中选,果不其然,最后只有沈、宋二人的诗,没有落下来。似乎等了很久,才慢慢飘下一诗,众人拾起一看,是沈佺期的诗。诗中写道: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
双星遗旧石,孤日隐残灰。
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山花缇骑绕,堤柳帐城开。
思逸横汾唱,歌流宴镐杯;
微臣雕朽质,差睹预章才。


诗后评语写道:
沈、宋二人的诗,工力悉敌,但沈诗落句辞气已尽,宋诗仍笔力雄健,所以去沈而留宋。
婉儿将宋诗呈给中宗,中宗、韦后、百官看后,无不称赞婉儿的才气。为什么呢?我们看一下宋诗: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不过比一般的 “五律” 多二联四句,也就是比40字的五言律诗多20字。这一类型的五言诗,唐代人就称为 “五言六韵律诗” 。唐朝有制规定,许多人用同一题目作诗,第一个人作的第一首诗,称为 “首唱” ,大家跟着作,这整个赛诗的活动,称为 “唱和” 。为皇帝晦日游昆明池而作诗,题材的主要部分当然是皇帝、晦日、昆明池三项。宋之问、沈佺期二人的诗都运用了与此三项有关的典故。上官婉儿品评二诗时抓住了末句。宋之问用了一个汉武帝的故事。据说汉武帝曾救过一条大鱼,后来在昆明池旁得到了夜光珠,是大鱼报恩献给他的。于是这一联诗就说: 不怕三十夜没有月光,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送来的。宋诗的结尾 “言尽而意不尽” 。而沈诗呢?尾句用 《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 ,句意表示自谦: 我现在制作诗,好比雕刻朽木,看到别人的佳作,自愧不如。这两句诗已经离开了题目,只是硬凑来做结束,沈诗到结尾已经 “言浮于意” 。尽管二诗都是宫廷文学,都是为封建王公大臣服务的,但就上官婉儿能品评唐初齐名的 “沈宋”诗,确实并不简单。
上盲婉儿作诗亦讲究对仗工整。她曾写过一首 《彩书怨》现抄录如下: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题目是乐府曲名,诗体是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格调形成于武后期,文学史上虽然归功于沈(佺期)宋(之问),但上官婉儿也应该有一份功绩。从这首诗看,工稳不亚于沈宋。对仗甚为贴切。我们看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两句,要了解此句必须了解 《江南曲》 的内容,然后才能了解它与下句的思想关系。据吴兢的 《乐府古题要解》记载: 江南曲是古代相传的曲子。古词有 “江南可采莲,莲菜何田田” 的诗句,这一诗说,我本想写几篇良辰美景、及时行乐的 《江南曲》 ,可是为了争取时间,封发寄到蓟北去给你的信,《江南曲》就无心作了。“江南曲本来不是此诗中必要的词句,但为了给 “蓟北书”找配偶,就想到了 “欲奏江南曲” 一句,我们可以从此句欣赏到上官婉儿对诗方法之灵妙。
上官婉儿的诗作很多,她虽然因为附从安乐公主而被杀,但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初年指令收集她的诗文,编为《上官昭容集》20卷,可惜这个集子已亡佚,只有部分流传下来,《全唐诗》 中收有32篇。但她的才华和诗篇,历代的文人雅士多有赋诗属文称赞的,如柳宗元的好友吕温所作 《上官昭容书楼歌》诗中说:


汉家婕好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83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