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东乎陵(今山东章丘西北)人,生于宣帝本始三年(前71),卒于王莽始建国五年(13)。
王氏女巧成太子妃
西汉初年,家居济南东平陵的王遂,生下一子王贺。王贺在汉武帝刘彻时,做了一个专门逐捕奸宄的小官——绣衣御史。他奉命追捕扯旗造反的坚庐等人,纵而不诛,被免官。他踌躇满志地说: “听说救千人命,子孙当封侯。我救的人足有一万,后代该当兴旺吧!”
碰巧,他的后代果然封侯拜相,还有一人坐上了龙位。王贺的儿子王禁好色,妻妾成群,有8个儿子: 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还有4个女儿: 王君侠、王政君、王君力、王君弟。王禁的这群儿女中最先贵显的,是王政君。
王政君乃王禁的嫡妻李氏所生。传说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了政君。当然,这是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政君长大后,婉顺贤惠。及笄许嫁,总是还未迎娶,所许嫁之人便暴病而亡。东平王聘政君为姬,也是未及迎娶,东平王便暴死。王禁很是奇怪,让人算了一卦,那人说: “你的女儿将贵不可言。” 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瑟。
政君18岁那年,王禁把她送进了掖庭,成了掖庭里的 一名宫女。
春去秋来,政君在掖庭里度过了一年。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良娣病死,临死前,她对皇太子说: “妾死不是天命,是那些妃嫔咒的。” 司马良娣死后,刘奭悲痛万分,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迁怒于诸嫔妃,发誓不再接近她们。
当朝天子汉宣帝听说后,怕太子闹下去,断了后嗣,便命皇后另选一名宫女送去东宫,侍奉太子。
皇后择了5人,政君是其中之一。
皇太子早上去朝见母后,皇后叫出挑好了的5个宫女,让身边的一个女官——长御问一下皇太子中意哪个。
仍旧心灰意冷的皇太子无意于这5个宫女,碍于母后,便随口说道: “这个就行。”
当时,政君的座位最靠近太子,又穿着一件与众不同的粉色边饰的大掖衣。长御以为太子指的是政君,回奏皇后。
皇后一听,忙命两名官员把王政君送去东宫。
政君成了皇太子的妃子。
一年后,她生了一个男孩。
太子宫中嫔妃以十数,七八年来都没有生子育女。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他时常让人把刘骜抱来,逗他玩。
失宠的皇后
刘骜3岁那年,宣帝驾崩。
皇太子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南面称孤,——“国不可一日无君” 。他就是汉元帝。
埋葬了宣帝后,元帝开始筹建他的皇朝体系。
立皇太子,立皇后,是其中两件大事。
刘骜是他的长子,宣帝对他很痛爱,元帝遂立刘骜为皇太子。
按说,刘骜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当立为皇后。但元帝还在踌躇,因为他不爱王政君。
政君相貌平平,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她成为太子妃。元帝也好色,政君不是他的意中人,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了刘骜。此后元帝再也没理她。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傅妃原是上官太后的侍女,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看上了傅氏,纳为妃子。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很会待人接物,在宫中的人缘极好。在后宫众多佳丽中,元帝最宠爱她。
另一个妃子冯氏也以貌美见宠。
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
按元帝的意愿,皇后的凤冠应戴在傅妃的头上。
但是,在他那个时代,母以子贵,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他不中意的王妃。规制高于个人的意愿,皇帝也不例外。元帝踌躇了整整3天,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不过,他不愿亏待了傅、冯二妃。他创设了一个名号——“昭仪”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在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他封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中山王。
傅昭仪、冯昭仪虽然位次矮皇后一级,早上起床要去朝见王皇后; 路遇,要叩问皇后圣安。但她俩却是皇上的宠妃,王皇后徒有皇后称号,被冷落一边。
王皇后的儿子、皇太子刘骜也越来越让元帝不满。
刘骜长大成人后,好读经书,恭谨有礼。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跑。他住的桂宫与未央宫之间有条驰道,是皇帝专用的。刘骜不敢横穿而过,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了,问他是怎么回事。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
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便厌烦了,喜欢上了喝酒、游玩。
元帝对太子的颓废很是生气,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
于是,他打算废黜刘骜,另立爱妃之子刘康。
定陶王刘康多才多艺,尤善音乐。元帝晚年多病,常以音乐自娱。他命人置鼓殿下,他在殿上临轩掷铜丸击鼓,铿锵有韵。除他外,惟有刘康会这一手。因此,他没让刘康就藩,把他留在宫中伴驾。
竟宁元年(前33),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
一天,元帝多次问尚书景帝废皇太子刘荣另立胶东王刘彻之事。用意很明: 他要废黜刘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
王皇后、太子听说,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 “皇太子以嫡长子而立,已十多年了,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流言蜚语,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公卿百官都决心以死谏争,不奉诏令。请陛下先赐我死吧! ”
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 “没有这回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号。
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兄妹掌管天下
元帝打消了废黜刘骜的想法,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刘骜即位,是为成帝。
王政君成了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淫于声色的成帝发出的第一道诏命是: 任命帝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皇太后王政君和她哥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的手中。皇太后之弟王崇被封为安成侯,食邑万户,王谭、王根、王商、王立、王逢时赐爵关内侯。过了6年,王谭5人同日封侯,世号 “五侯” 。
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把持朝政,堂堂天子也得看他的眼色行事。
一次,有人荐举光禄大夫刘向少子刘歆通达有异才,成帝召见刘歆,很喜欢他,想封他个中常侍的官,吩咐左右取官服来。左右忙说: “陛下,还没告诉大将军呢!”
“此等小事,何须劳大将军。”成帝说。
左右叩头争之,纷纷说: “还是告知大将军为好。”
成帝遣人告知王凤,王凤以为不可,成帝只好收回他的“玉言” 。
成帝即位多年无子,身体多病。定陶王刘康宋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对刘康说: “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一旦仙逝,不复相见。你留在京城陪伴我吧。” 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
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外戚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
成帝无奈,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京师地方长官——京兆尹王章对王凤专权跋扈十分不满,上书成帝: “陛下未有继嗣,亲近定陶王,上顺天意,下安百姓。这是件好事。大将军竟然把日蚀归咎定陶王,遣王归国。今政事无大小都决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反躬自省,反而迁咎他人。大将军不可久典国事,宜罢谴,另选忠贤。” 他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也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
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
王音,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王音就在旁边。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
王凤在家装病,上书辞官。
这是顺水推舟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
但是,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的,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
成帝慌了,写了一道辞意恳切的诏书,引咎自责,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王凤起身视事,公卿大臣见了王凤,无不侧目。王家子弟,个个鲜衣怒马,罗钟磬,舞郑女,做倡优,斗鸡走狗。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贵显无比、趾高气扬、骄奢淫逸的时候,王曼的妻儿们却过着孤贫寒酸的日子。
王曼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同父异母弟,他很早就去世了。长子王水也在20多岁时病死。成帝登基,大封诸舅,王曼已殁,未能蒙受皇恩,封爵拜官。年仅13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俭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朝廷大权的姑伯。与那些声色是娱的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注目。
阳朔三年(前22),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照顾备至,数月未解衣带。王凤弥留之际,嘱托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就在这年,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秩二千石。
王莽更加小心谨慎地侍奉姑叔。皇太后对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那个向他通风报信的王音出任大司马车骑将军。 王音辅政八年薨, 皇太后王政君的同父异母弟王商出任大司马卫将军。 王商辅政四年薨, 皇太后的另一个同父异母弟王根出任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辅政五年病,上书辞职,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过了一年,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随着哀帝即位,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地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公元元年),哀帝寿终正寝。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来到未央宫,下令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衍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仅9岁,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王莽是有野心的,觊觎帝位。
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对这位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他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出平帝对他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2岁的孩子——刘婴为“孺子”,自己做起 “摄皇帝” 来了。
王莽代汉自立,已是昭然若揭。
太皇太后万万没有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儿竟欲篡夺她儿孙的天下!
但她已把权力交给了侄儿,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自己有名无权,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代汉的种种条件已经具备了。他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去谒见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太皇太后虽然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但仍然为之惊恐。
然而,惊恐之余,她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朝贺。然后,王莽率公卿百官朝见太皇太后,奉上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过了几天,王莽派心腹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 “汉传国玺” 。
这块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的,上面篆刻丞相李斯手书的八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当年,刘邦率大军进抵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奉上这块玉玺。刘邦做了皇帝后,命名为“汉传国玺” ,世世传受。平帝被王莽鸩杀后,太皇太后把这块玉玺收藏了起来。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这块玉玺后,才算真正地取代了刘氏。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急待地遣王舜去索要。
王舜来到了长乐宫,说明了来意。
太皇太后大怒,骂道: “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几代富贵。你们兄弟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家人孤势微,帮着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他王莽不是天命的新皇帝吗?自己做一块玉玺,传之万世就是了,何必要这块亡国不祥之玺!”
太皇太后边骂边哭,左右侍婢也皆涕泣。
“我乃汉家老寡妇,活不几天了。我死了,就拿这块玉玺随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太皇太后愤愤地说。
王舜听了太皇太后这番话,羞赧汗颜。他在地上跪了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 “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给,明日还能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 “汉传国玺”而加害于她,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 “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
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仪行事。汉代在宫中侍奉的官员都着黑貂,王莽更为黄貂。太皇太后命令身边的侍从不听王莽那一套,仍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忧愁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莽代汉的第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王莽命大夫杨雄为太皇太后作诔,云:
太阴之精,沙麓之灵,
作合于汉,配元生成。
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