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23 评论:0


宣德九年(1435),明宣宗死去,年仅9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做了皇帝,改年号正统,是为英宗。
正统七年(1442),英宗册立钱氏为皇后。钱氏是海洲人,其父钱贵,官至都指挥佥事。钱氏被立为皇后以后,钱贵升为中府都督同知。英宗雅重钱后,见钱后的娘家门第低微,有意封钱家为侯,但是钱皇后谦逊谢绝,再三推辞,故一直未予封赏。钱皇后是一位有贤德的皇后,因而得到英宗的敬爱。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刺部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南犯,大同告急。当时的军政大权掌于司礼监王振一人手里,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他不做切实准备,却怂恿英宗出京亲征,幻想以英宗御驾亲征来镇住也先,吓退敌兵。英宗事事依赖王振,对他提出的事情百依百顺,竟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诏亲征。七月十六日,英宗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京居守,自己和王振带领文武大臣百余人和50万大军浩浩荡荡北去。
王振是一个太监,根本不懂军事,视行军打仗如同儿戏。50万大军到达大同后,未曾同瓦刺军作战,便惊慌失措撤出。退出大同后,王振异想天开,命大军绕道向他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进发,想借此机会炫耀他的权势。但不久,又看到撤出的士兵、马匹,缺粮少草,数十万大军进入家乡,必定会毁坏庄稼,于是,改变主意,下令军队改道向宣府(今河北宣化)进发。队伍走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附近),遇瓦刺大兵突袭。被折腾得疲惫不堪的明军已无斗志,一触即溃,英宗竟被也先俘去,大臣们大多中箭身亡,王振被倒戈明军杀死。最后,50万大军全军覆没。
八月十五日,英宗被掳北去的消息,传到京师,留守在京的郕王朱祁钰急忙人宫禀告孙太后和钱皇后。婆媳俩哭成泪人儿一般,她们决定 “以物易人” ,赎回英宗。孙太后把宫中珍宝搜集起来,载以八匹骏马,皇后钱氏,倾己私有,又添了一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派遣使者送到也先营中。也先得到英宗如获至宝,想挟英宗在政治上向明朝讨价还价,所以,金银珠玉照单全收,就是不肯放还英宗。
与英宗恩爱异常的钱皇后,不见英宗归还,急得寝食难安,日日啼哭不止。一天夜里,钱皇后在宫中一边哀泣,一边设香案祷告,祈求上天保佑早日让英宗回朝,夫妻母子君臣团圆。由于她已是好几个昼夜不曾合眼,祷告完毕,竟伏在香案上朦胧睡去。不幸的是,睡梦中人未坐稳,一下从椅子上跌倒在地,一侧股骨折断,遂成残肢。又因思夫心切,昼夜啼哭,流泪过多,不久又有一目失明。
在后宫中,孙太后比较沉着稳重,见英宗一时不能回朝,便召集廷臣,商议对策。翰林侍讲徐珵主张向南迁都; 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坚守北京。于谦的正确意见,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固守之策定了下来。八月十七日,孙太后下诏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朱见深不是钱皇后生的,而是英宗的周贵妃生的,当时只有2岁。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辅助皇太子统理国政。郕王朱祁钰监国后,做了几件取信于群臣的事情。他升于谦为兵部尚书,使京师的武备得到整顿; 他下令惩处土木之变罪魁祸首王振的党羽,使宦官邪派势力有所削弱。于谦等大臣认为,英宗被俘、太子年幼,国家无主难以安定,联名上奏请太后立郕王为帝。太后从国家利益出发,答应百官所请,命郕王即皇帝位。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初六,郕王登基继位,是为代宗,改年号为景泰。朱祁钰继位后,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的皇后钱氏失去了皇后宝座,代宗的正妃被立为皇后。
十月初,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打退了瓦刺兵,保卫了北京城。从此,也先对英宗的幻想完全破灭,有了送归英宗的念头,原因是明朝已立新帝,而且重整武备,也先不能利用英宗讨到半点便宜。代宗朱祁钰不希望他的兄长归来,对此事一拖再拖,景泰元年(1450)八月十五日,做了一年塞外俘虏的英宗才回到北京。在东安门前,英宗与自己的弟弟代宗相见,随后英宗这位太上皇便被送入南宫,见过群臣后,宫门紧紧闭上。此后几年间,英宗便被软禁在这里,无法迈出重门紧锁的南宫一步。
兵败被俘、丧师去位的英宗,回到北京,眼见皇位丢掉,虽然年仅20出头就被尊为太上皇,不缺荣华富贵,但声望一落千丈,往日独尊的帝王威风没有了,心中老大不愉快。钱皇后见丈夫安然南归,喜出望外,她不因自己失去皇后宝座而痛苦,还常常劝慰抑郁不欢的英宗。钱后为英宗成了残疾,毫无怨言,反百般温存,曲意承欢,这对实际上已被禁锢的英宗来说,已是最大的慰藉。
朱祁钰虽然做了皇帝,但皇太子却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这使他感到自己帝位的不稳固。考虑再三,决定采取更换太子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皇位。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夙愿。景泰三年(1452)五月初二,代宗正式颁诏,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改封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 原皇后汪氏因反对易储被废,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妃为皇后。
景泰七年(1456),代宗朱祁钰因皇太子朱见济、皇后杭氏先后死去,痛失妻、子的情况下,也得了重病。景帝无其他子嗣,武清侯石亨与都督张轨、太监曹吉祥、右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密议,准备请太上皇英宗复位,目的是为了邀功请赏。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夜,石亨等人率领亲兵子弟拥入禁中,夺取东华门,去南宫接出英宗直趋奉天殿。一面请英宗下舆登座,一面擂鼓鸣钟,让百官们入朝觐见。事至这种地步,哪个敢于抗拒?于是各整衣冠,登殿排班,跪伏丹墀,山呼万岁。
物换星移,风云突变,被禁锢七年的英宗再次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宰,改元天顺。这一年,英宗已经31岁。英宗对钱皇后一直怀有感激和敬爱之情,复位后,就恢复了钱氏的皇后地位。英宗长子、周贵妃生的朱见深也恢复了皇太子名号。当时有一个名叫蒋冕的太监,为了讨好皇太子的生母周贵妃,向孙太后进言,说母以子贵,贵妃当立为皇后。英宗知道后,大为生气,把蒋冕斥罚一通,逐出宫去。
钱皇后恢复皇后地位后,贤德有增无减,使英宗更加敬爱。土木之役,钱皇后的弟弟钱钦钟为国殉难,英宗追念其功绩,想封钦钟的儿子爵位,钱皇后却推辞掉。天顺六年(1462)孙太后病死,钱皇后为宣宗的胡皇后辩白、申冤,力请恢复她皇后的名号。她说: “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 英宗遂复胡后号位,追谥 “恭让皇后” ,还下令为她专修陵寝。
天顺八年(1464)元月,38岁的英宗病势日渐沉重,临终前,他唯一担心的是将来皇太子即位后,不再尊崇钱皇后的地位,便留下遗言,对顾命大臣、大学士李贤嘱道: “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 他见李贤恭敬受命,将遗言抄录后藏置阁中,这才放心。
天顺八年元月十七日,英宗驾崩,遗诏罢宫妃殉葬。宫妃殉葬,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明太祖去世时,首创本朝宫妃殉葬的成例,以后成祖、仁宗、宣宗去世,都有一些宫妃殉葬,诸王以及勋戚大臣也加以效法。这种制度极为残酷。英宗在遗诏中明令从自己开始废止宫妃的殉葬,可能与钱皇后有很大关系。殉葬制度的废除,在最后为英宗本不出色的形象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英宗死后,16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史称明宪宗,年号成化。宪宗面对两宫,一个是嫡母钱皇后,一个是生母周贵妃,在给两宫上尊号的问题上引起一番争论。
宪宗生母周贵妃嫉妒钱皇后,密嘱心腹太监夏时,要他设法买通阁臣上奏宪宗,只立周贵妃一人为太后。夏时找到李贤说: “钱皇后无子,且肢体残缺,不宜立为太后,当按前朝(宣宗朝)废后胡氏成例,以皇上生母贵妃为太后。” 李贤一听,很是惊怒,力争道: “先帝尸骨未寒,怎能即刻便违背遗命?” 夏时说: “先帝在世时,难道不曾尊生母为太后吗?” 大学士彭时在一旁忍不住反驳道: “先帝即位时胡后已让位,所以未上尊号; 今钱皇后名位俱在,未曾让去,怎能照胡后先例办?” 夏时说: “钱皇后和胡后一样都无子嗣,为何不让她草就一道让位奏疏?” 彭时道: “先帝在世时未曾这样做,我们身为臣子,怎么敢逼迫钱皇后让位呢?” 夏时自知理缺,沉下脸高声威胁说: “尔等敢有贰心,难道不怕得罪贵妃?” 彭时向苍天发誓,自己并无贰心,但还是申明自己的主张: “皇上当以孝治人,岂有尊生母,不尊嫡母的道理?” 李贤又插入道: “彭学士所言极是,两宫并尊,理所当然,望先生照此复命。”夏时一看不能得逞,只得怒气冲冲离开内阁回宫。
夏时回宫不多时,一位名叫覃包的宦官,奉宪宗口谕至内阁,命速拟定两宫太后并尊的诏旨。李贤见宪宗同意两宫并尊,便放下心来。但彭时又说: “两宫并尊,毫无区别,太不相称,应于钱太后尊号之前加入正宫二字,以显尊贵。”覃包再回宫请命,不一会,宪宗传谕恩准彭时所奏,于是诏书拟定,尊皇后钱氏为正宫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太后地位相等。事后,覃包私下对李贤说: “两宫并尊也是皇上之意,因为周太后所迫,不敢自主,若不是公等守正不阿,力争两宫并尊,险些误了大事。”
成化四年(1468)六月,钱太后逝世,在丧葬问题上又引起朝廷君臣的争议。
英宗曾留下遗言,钱皇后死后与他合葬。所以,英宗的裕陵的门还没有最后封闭,以待皇后去世后前来合葬。周太后不愿让钱后与英宗合葬,想替钱后另造陵寝。宪宗宠爱的万贵妃迎合周太后的意思,力劝宪宗听从母后之命。宪宗在父命与母命之间难以抉择,不得已召集大臣,由廷议决定。彭时首先出班奏道: “钱太后与先帝合葬裕陵,其神主入宗庙,此早为定制,何必再议?”宪宗答道: “朕岂有不知?但朕所顾虑的是唯恐违背母后之意。” 彭时又奏道: “陛下孝事两宫太后,圣德天下皆闻。但最大的孝心莫过于遵从礼制,使钱太后得以合葬裕陵。”学士刘定元等出班齐声奏道: “皇上大孝,当以先帝心为心,今若将钱太后葬于裕陵英宗梓宫的左首,右首则虚位以待将来,便是两全其美了。” 宪宗略略点头,宣布退朝。
几天过去了,仍不见宪宗下达诏旨,大臣们猜想又是周太后的缘故。彭时又上一奏疏,竭力主张二太后并附陵庙。奏疏的大意是,钱太后行附葬之礼,于先帝伉俪之情和陛下母子之义皆可两全。今多异议,想必是因为二后同配先帝有违本朝规定,其实,本朝以前从未有过两位太后,有二太后自今日始,则并附陵庙,亦当自今日始。况且前代一帝二后并配附庙的例子举不胜举,皇上尽可参照执行,云云。
宪宗看了奏疏,又批下给礼部议处。礼部尚书姚廷夔与廷臣九十九人都主张按彭时所说去办。宪宗还是犹豫不决,对群臣说: “悖礼制不孝,违母命亦不孝,你们能否为我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大臣们执议如初,请求宪宗按彭时所奏去做,并跪在文华门前等候降旨。等了一段时间,宪宗传谕百官暂退,大臣们伏地大哭道: “若不降旨,臣等不敢退去!” 又等了一段时间,才见一名太监手持诏旨出来宣读,按群臣所议去办。大臣们听了,额手称庆,山呼万岁。
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驾崩,皇太子朱佑樘继位,是为孝宗,年号弘治。周太后崩于弘治十七年(1504),死后,亦葬裕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81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