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本是汉人,后来成为权臣没藏讹庞的儿媳。谅祚之母没藏太后被杀后,讹庞将女儿嫁给谅祚,继续独揽朝政。谅祚年龄稍大,对讹庞的专权恨之人骨,不爱自己的发妻没藏氏,反而喜欢上了讹庞的儿媳梁氏。他白天上朝,夜里便与梁氏私会。讹庞父子暗中策划,准备诱杀谅祚。谅祚因有梁氏告密,先下手为强,除掉了讹庞。谅祚亲政,梁氏被立为皇后。谅祚生来志大才疏,狂暴无常,经常侵扰北宋边疆。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十二月,谅祚兴兵进犯宋境,在督战中被宋将以强弩射中,不治而死。儿子秉常继位,为惠宗。他只有7岁,梁氏以太后身份摄政,任命弟梁乙埋为国相。西夏再次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
梁氏掌权后,夏国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梁氏是一个蕃化的汉人,与没藏氏不一样,在西夏皇族中没有声望,没有根基,不能赢得西夏皇族的拥戴。梁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首先在朝廷内部进行大调整,凡近臣要职,均选用自己的亲属,在朝廷内部形成了以梁太后和梁乙埋为首的外戚集团,皇族势力受到打击。元昊的弟弟嵬名浪遇谙熟军事,曾任都统军,参预国政,但他不肯与梁氏合作,便被免除旧职,投闲置散。翌年,悒悒而终。这种与皇族的斗争,终梁氏一生一直不断。为了赢得支持,梁太后提出在国内恢复蕃礼,取悦党项贵族;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党项贵族的贪欲,频频在宋朝边境燃起战火。
谅祚去世后,夏朝使者来宋朝报丧,宋朝大臣曾劝神宗为西夏大臣颁爵,以分化其势力。事为梁太后得知,她派使者向宋神宗抗议说:“皇上正要以孝道治天下,怎么却教唆小国之臣背叛国君呢?”说得宋神宗无话可说,只好派人册封秉常为夏国王,后又颁赐诏书。梁太后虽然得到宋朝赐诏,但她执意要用手中的塞门安远二砦交换被宋朝夺走的绥州,被宋朝断然拒绝。
乾道二年(1069)三月,梁太后派人攻入秦州,攻陷刘沟堡,杀死宋将与士卒数千人。
宋神宗刚刚即位,年轻气盛,为了报复夏国的进攻,下令禁止宋朝边民与夏民私市贸易,进行经济封锁。这一来,夏国不过几月便货用缺乏,梁太后又大举发兵攻庆州,大掠宋朝的户口。闰十二月,梁乙埋率领亲兵进攻顺安、绥平、黑水等砦(均在今陕西绥德境内),接着又围攻绥德城十余天,多亏宋朝绥州镇抚使郭逵在定仙山点放烟火,虚张声势,夏兵才惊惧走散。
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八月,梁氏集中夏国的全部兵力,大军几路齐出,进攻环、庆等州,多者号称30万,少者20万,一直攻至庆州城下。宋庆州守将铃辖、郭庆等四五员大将被杀,吐蕃董毡部乘机进入夏国西境,梁乙埋方才退兵。
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1)一月,梁乙埋下令在绥德北筑罗兀城(今陕西米县北)以拒守横山要冲,宋陕西安抚使韩绛令知青润城(今陕西青润)种谔以所部2万人马出无定河,由绥德进兵攻罗兀城,被梁乙埋邀击,宋军败走。以后宋军增兵攻打,夏都密使哆腊弃城逃走,宋军攻下罗兀城,筑城拒守; 又进筑永乐川,赏逮岭二寨; 分遣都监赵璞、燕达等,修整抚宁故城; 布置河东路修筑荒堆三泉,吐浑川、开光岭、葭芦川四寨,相距各40里。夏军丢失罗兀城后,梁太后向辽借兵30万,夏兵士气大振。二月,梁乙埋调集十二监军司的全部人马,大举反攻,已进入顺宁寨,包围抚宁。当时宋朝边将折继世、高永能等驻兵在西浮图,距抚宁不过几里之遥。罗兀城兵力也颇为充足,又有赵璞、燕达二将防守罗兀城的外围抚宁。种谔在绥德城节制诸军,闻听夏军到来,茫然失措,待要提笔召回燕达,竟然浑身筛糠,不能下笔,对着身旁转运判官李南公涕泪交流。李南公见主帅吓成这个样子,不禁好笑,劝解说: “大不了弃掉罗兀城,何必害怕。” 夏军攻下了宋军新筑的各堡,将士千余人战死。宋神宗赶紧下诏撤兵,夏兵不战而胜,重新夺回罗兀城。五月,与宋朝谈和。九月,梁太后再次派员索取绥州,宋朝不许,直至翌年七月,两国议定以绥德城外20里为界,宋夏战争才暂告一段,但新一轮的较量又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了。
绥州定界后,梁氏采用汉人学士景洵的建策,企图夺取吐蕃占据的武胜城。武胜是西夏向西发展的要路,与夏国安危至为悠关。这时,宋朝任命王韶为秦风路沿边安抚使,王韶也建策争夺武胜,断其羽翼,扼制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四年(1072)闰七月,梁乙埋派兵进攻武胜,吐蕃守将瞎药战败,武胜城将破。这时王韶率领宋朝大军到来,夏兵出乎预料,仓促应战,被宋军击败。瞎药弃城逃跑,宋军占据武胜城。宋神宗在武胜建立了镇洮军,后又升为熙州,设立了熙河路,任命王韶为熙河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宋军攻下河州。河州原是吐蕃首领木征的据地,木征早已降服西夏,被王韶击败后,逃到夏国,请求梁太后派兵收复河州。又次年四月,梁乙埋派兵7000人出援,被王韶击败。木征走投无路,只好归降宋朝。西夏的西边藩屏尽失。夏军的屡战屡败,使得国内哗然。
大安二年(1076),秉常年满16岁,开始亲自执政,但这时母党梁氏已经完全控制了朝廷,所以实权依然掌握在梁太后手中。大安六年(1080)一月,秉常在皇族支持下,又下令取消蕃仪,恢复汉礼。梁太后屡次劝阻秉常,与梁氏一系的贵族也群起反对,惠宗不理。但权力不在惠宗手中,所以这番措施未曾实行。他处于梁太后的高压之下,心中郁闷,但初衷不改,羡慕毅宗时推行汉礼,与宋交好。秉常身边有一位将军李清,本是秦(今陕西)人,逃亡西夏。秉常渴慕汉族的礼仪文化,与李清相交甚欢,封他做了将军。李清劝说秉常将黄河以南的不毛之地归还宋朝,两国以河为界,结好宋朝,以便借助宋朝力量削弱梁氏势力。秉常接受建议,并准备派李清前往宋朝联系。李清又为秉常引荐汉族的艺伎乐人,这越发激起了梁太后不满。于是她与梁乙埋及幸臣罔萌讹设下 “鸿门宴” 宴请李清,席间将李清逮捕处死。随后又把惠宗囚禁到离故宫5里左右的兴州木寨,斩断河梁,使之与世隔绝。
秉常被囚的消息传出后,秉常的亲党和各部的酋长,各领所部,固守堡寨,与梁氏对抗。梁乙埋用银牌招谕,也无人听从,国内大乱。分领右厢兵马的重臣仁多族几乎和梁氏刀枪相向。五月,保泰统军藏花麻甚至向宋朝熙州(今甘肃临洮)地方官表示举族愿为内应,请求朝廷出兵征讨。宋神宗也认为这是兴师问罪的 “千载一时之会” ,下诏出征。
六月,宋神宗以熙河经略使李宪出熙河(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鄜延总管种谔出鄜廷(今陕西鄜县);环庆经略使高遵裕出环庆(今甘肃环县);泾原副总管刘昌祚出泾原(今甘肃泾川);签书经略使王中正出河东。五路大军共合50万,分兵齐出,企图一举荡平西夏。梁太后听说宋朝发起大规模进攻,慌忙调遣各监军司兵委大帅梁永能领兵抵御。
八月,禹藏花麻听到李宪已经攻入夏境,便领所部弃城出走。驻守西使城的党项族首领讹勃哆等,率兵万余人向宋朝投降。梁乙埋派兵数万赴西使城增援,途中得知城已丢,只好退守龛谷(今甘肃榆中南)。龛谷是西夏窖藏粮食的地方,夏人称为 “御庄” 。李宪进占西使城后,乘胜挺进龛谷,夏兵抵抗失败,纷纷溃逃。宋军攻破龛谷,发窖取谷及城中弓箭等武器,大军转而攻下兰州。
种谔领本部兵9.3万出绥德城,攻米脂砦(今陕西米脂),梁永能领兵增援,被种谔击败,夏兵相互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致使无定河为之堵塞。米脂守将出降。宋军兵锋直指石州,守将抛弃文案、簿书、器械等,引兵败逃。种谔兵临夏州,知州索九恩还未见宋兵,就仓皇而逃。第二天,宋军向银川进发,守将未作抵抗即献城投降。
高遵裕率步骑8.7万出环州,沿白马川(今甘肃环县西北)进兵, 直逼夏清远军。 守将嵬名讹自知难以抵挡, 举城投降。宋朝大军进至韦州(今宁夏同心) ,夏军早已逃走,只剩一座空城。
王中正率河东兵过无定河,循河北进。一路沙丘沼泽,步履难艰,行动迟缓,兵马多被陷没,一个多月后才抵宥州。夏军弃城,宋军入城将城中仅有的老弱病残500余家,尽数屠杀。接着又在城西击溃守卫粮仓的夏兵1000余骑。
在泾原方面,刘昌祚率本部兵5万进入夏境。梁乙埋督10万兵扼守磨哆隘口(今宁夏多原东南)阻截。刘昌祚选遣牌子军渡过葫芦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与夏兵作战,夏兵溃败,隘口失守。梁乙埋督亲军再战,又败。大首领设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被杀,梁乙埋的侄子讫多埋等20余人被俘,兵士死亡2000余人。 刘昌祚乘胜出击口(今宁夏同心北)取鸣沙川,缴获夏国御仓粮食百万石。
宋朝5路大军远征西夏,捷报频传。夏军节节败退,梁太后束手无策,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对策。少壮将领请求整军再战,只有一位老将说不要主动迎战,最好办法是坚壁清野,纵敌深入,然后在兴灵一带,聚集重兵,另外用轻兵抄敌军后路,断绝他们的粮运,宋军无粮就会不战自困。梁太后采纳了老将的意见,调集国中10万精兵,重点防守在西夏核心地区兴州、灵州一带。梁太后这个决策是很明智的,战局不久就发生了逆转。十一月,刘昌祚率兵直逼灵州城下,几乎攻破城门,但高遵裕担心他攻城成功,派人命令他暂停,等待自己的大军去夺头功,待到两军会师,已丧失了战机。夏军一面坚守,一面派出轻骑断绝粮道。宋军粮饷不继,又饥又饿。梁太后又命令掘开黄河七级渠,水淹宋营,宋军无备,淹死无数。时值隆冬,侥幸凫水逃走者,不耐饥寒,又有大批士卒死亡。两军丧亡大半,陆续败走,夏军衔尾疾追,宋军一败再败,10万大军只剩下1.3万多人。种谔一路也因粮道被抄,士卒恐慌,全军溃败,沿途大雪漫天,士兵乏食,不断倒毙,近10万人的大军只剩3万人还塞。王中正部进列奈王井,因为乏粮,只好撤军,6万人饿死2万。主帅李宪领兵东上,在天都山下屯兵不进,结果5路大军会师灵州,偏主帅李宪不至,此时听说各路大军溃败,不敢再进,于是班师。宋朝5路伐夏,损失惨重,仅兵员损失即达40余万,夏军大获全胜。有个从高遵裕西征的士人张舜民作诗说: “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莫上望乡台。” 可能触着了宋神宗的伤疤,张舜民因此得罪被贬。
不过西夏经历这次激烈的战争,损失也不小,元气大伤。梁太后实行坚壁清野,前方空虚,宋军得以顺利地占领许多城池,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沿边的肥沃土地也因战线内移而无法耕种,百姓不得不辗转迁徙,牛羊财产大量丢失,西夏的经济也受到了空前的破坏。
宋神宗对五路攻夏失败,一直耿耿于怀。来年四月,熙河统帅李宪奏请再次西征,朝臣争议不已。恰巧知延州沈括建议在横山筑城,取建瓴而下的形势,俯瞰西夏,使西夏不敢正视朝廷。宋神宗采纳沈括建议,决定乘机兴兵,派给事中徐禧考察建城地点,选定了永乐。种谔反对在永乐筑城,因为永乐在夏、银、宥三州交界,距银州25里,地当银州冲要,夏国必定力争,筑城不能裨益国家,反会惹起西夏的战争,岂不是失策吗?徐禧一定要筑城于西夏必争的地方,表示上国的威风,使西夏畏惧。徐禧奉诏建城,14日竣工,神宗大喜过望,赐名 “银川砦” (今陕西米脂西)。徐禧领兵还米脂,副总管曲珍领兵1万留守。
永乐是西夏的必争之地。果然,城池刚刚修好,梁太后即点集大军, 令统军叶悖麻、
讹埋率领六监军司30万大军进攻永乐城。徐禧慌忙出援,两军相遇在永乐城下,大将高永能见夏军众多,建议乘夏军立足未稳,突然掩击,却遭徐禧怒斥,说是什么 “王师不鼓,不成列” ,而坐失良机。西夏军的步兵称作步跋子,多是山区部落,“上下山坡,出入溪涧,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 ( 《西夏书事》卷二十六)。骑兵称作铁鹞子,骁健异常 “倏忽百里,往来若飞” 。(同上)打仗时,山谷险要,地形不便,就用步跋子; 地形开阔,利于驰骋,则纵骑兵冲杀,号称铁骑。夏军耀武扬威,兵临城下。宋军隔河对阵,士兵面有惧色。永乐城下,一片沃野,夏军纵铁骑渡河。大将曲珍深知西夏骑兵锐不可当,力劝徐禧趁其半渡,挫其锐气。徐禧不听,说什么王师堂堂正正,不耍什么诡计。说话间西夏铁骑冲过河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徐禧手忙脚乱,掉头便跑,7万大军一触即溃,退入城中。西夏军呼啦一声,把永乐城包围数重,又断绝水源,卡断粮运,奋力攻打。城中宋军无水,渴死大半。不久城被攻下。徐禧、李舜举、高永能尽皆战死,将校死数百人,士卒,役夫死者达20万。只有曲珍等丢盔弃甲缒城逃免。西夏军攻下永乐,乘胜进围米脂,耀兵三日,方才退去。
惠宗秉常即位以来,夏宋交兵数次,宋朝只得到葭芦、吴堡、义合、米脂、浮图、塞门6城,兵士伤亡单是灵州、永乐之战即达60多万,钱谷银绢,更是不可胜计。夏军两次大胜,大大挫损了宋朝君臣的锐气,宋神宗不再念念不忘西征了。
随后梁太后又令夏军进攻兰州,大军50万将兰州城重重包围,亏得守将王文郁率700兵士缒城夜袭,才将夏军吓走。入侵其他各处也都被击退。连年兴兵,西夏也疲惫不堪。更为重要的是,梁太后囚禁秉常以来,与宋朝累年战争,“岁赐”自然没有了,因为战乱边境贸易交易也无法进行,国内财用困乏,物价暴涨。连年的征战,横山一带的良田成为旷野,百姓处境艰难,继续幽禁皇帝可能会导致政局不稳。大安六年(1083)闰六月,梁太后与梁乙埋商议,重把秉常扶到前台。
秉常虽然复位,不过是梁太后临时拖来 “垫背” 的,国政仍然掌握在她和弟弟梁乙埋手中。她一面派人向宋表请称臣纳贡,要求 “欢好如初” ,以便重新得到宋朝的 “岁赐” ,一面又以索要夏国被占领土为理由,不断指使前方将领对宋进行攻掠。梁太后这样做,也是苦心孤诣地想在对宋用兵中把持武力,稳住自己和梁氏家族的权势和地位。受当地尚武风俗的影响,梁太后有时亲自调兵遣将,驰骋沙场。她以太后身份听政,任用外戚梁乙埋和幸臣罔萌讹、都罗马尾。罔萌讹略微识一些字,都罗马尾倒是立有战功,但都是庸人,因此朝政混乱,军事上屡遭失败,宫闱中也有不少丑闻。大安年间,梁太后派兵攻打宋朝保安军顺宁寨,大军将顺宁寨重重包围。当时寨中兵少,人心惶惶,寨中有位唱曲的老妇李氏,了解梁太后的隐私,十分详细,于是登城骂阵,揭露梁太后的隐私,西夏将士都掩耳不敢细听,拼命往城上射箭也无法射中,主将担心捉不到李氏,梁太后怪罪下来吃不消,只得托词退走。
大安十一年(1085)二月,国舅梁乙埋死后,梁太后又扶持了梁乙埋之子梁乞逋作了国相。八个月后,梁太后死了。但梁乞逋继续把持夏国政权,梁氏专权的局面又持续了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