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宣武帝元恪妃胡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27 评论:0


少年入宫


无法考清是哪一年的腊月,狂风卷着雪花,猛烈地扫荡着城镇、山野和村庄,摇憾着大树的躯干,碰撞着家家户户的门窗。这风,这雪,好像要把这世界盖住吹跑似的。平民百姓屋子上的茅草被不住地揪打,屋子里也撒进了冷森森的雪花,惊动了缩在屋角的男女老少。有一座高墙院落,虽也蒙受风雪的撕打,但院落的主人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切。
这家的主人姓胡,名国珍,是北魏武始侯胡渊的儿子,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胡国珍和皇甫氏婚后多年没有儿女,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便到处求神拜佛,说来也巧,皇甫氏果真有了身孕。星转斗移,转眼间到了生产的日子。皇甫氏分娩时,窗外大雪纷飞,屋内红光四照,辉煌夺目。红光过后,一位千金落地,她就是后来颇有点名气的胡太后。
胡国珍夫妇对女儿出生时的奇异现象非常纳闷。当时临泾一带占卜相面成风,胡国珍也想为女儿占卜一下以后的命运。一天,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远近闻名的占卜大师赵胡请到了家中。赵胡见达官贵人有请,到了胡家还没来得及喘息一下,便把胡国珍的女儿左右端详了好一阵子,然后十分诡秘地说:“从贤女的长相来看,是大富大贵的象征,以后肯定会成为国母,生就龙种。”过了一会儿,赵胡又压低声音说: “这事我们三个人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传出去。”胡国珍夫妇听了这话,欣喜若狂,盼望着襁褓中的女儿快快长大成人。
不论载入正史的这段占卜故事是否无稽之谈,后来胡国珍的女儿果真生下了太子,当上了太后,成了北魏历史舞台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胡国珍的女儿真幸运,一落地就是一个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大千世界。
她更幸运的还在于她有一个非凡的姑姑。她的姑姑从小就当上了尼姑,对释加穆尼崇拜得五体投地,此人一张嘴也很巧,能把深奥的佛经义理讲得头头是道,就连石雕像她都能讲活了。经胡国珍引荐,她到了皇宫,给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人宣讲佛经。时间一久,胡国珍的妹妹结识了不少皇亲国戚,在为他们宣讲佛经之余,乘机夸赞起她的侄女,说她如何美貌、如何温顺、如何端庄。很快,她的侄女成了皇宫里的新闻人物。不久,她的名字也传到了宣武帝的耳朵里,他怀着好奇心,派人把胡国珍的女儿召到皇宫,想看个究竟。
胡国珍的女儿到了皇宫,她也确实令人倾倒: 匀称的身段,一潭水似的眼睛含着热烈而温柔的亮光,鲜艳的红唇充满青春活力,真可谓天姿国色。宣武帝当即如痴如醉,传下圣旨,把胡国珍的女儿封为充华世妇。

红颜有幸


永平二年(509)初夏以来,胡充华总是在花园里来回走动。是沐浴和暖的阳光?是观赏各种盛开的鲜花?她说不清楚。自从御医告诉她已经怀孕,她总是这样漫不经心。
胡充华怀孕本来是一件喜事,但她的眉头却缩得紧紧的。这也难怪,北魏后宫早就立下了一条规矩: 后宫女子生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生母就要被赐死。这条规矩害死了不少后宫女子。根据史书记载,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和孝文帝皇后林氏都被这条规矩夺走了年青的生命。当时,孝文帝还较开明,多次向祖母冯太后求情,冯太后以一张冷冰冰的脸和长久的沉默做了回答。孝文帝也无可奈何。所以,后宫里的女子一旦怀孕就天天祈祷,只望生下皇子、公主,而不愿生太子。这种规矩的残忍和对后宫女子的威胁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后宫女子,胡充华开始也像她的后宫姐妹一样祈祷过,不过,时间不长她的恐惧感就没有了。她曾反反复复地揣想: 魏世宗爱她如痴如狂,从情理上说不会轻易把自己处死; 北魏现在的文明程度比以前要高出许多,孝文帝时已出现了想废除这一陈规陋习的端倪,这次,自己也许会免于一死。退一步说,如果能生下太子,为国家留下继承人,死也值得。
后宫的嫔妃见胡充华的肚子越来越大,一再劝她及早堕胎。胡充华对她们说: “天子怎能没有儿子呢?我们怎能贪生怕死而使皇家断了后嗣呢?”
夜阑人静,人们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胡充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时地轻抚着肚子,露出丝丝笑容。过了一会儿,充华转念一想,若生下的是位千金怎么办?她翻身下床,点起蜡烛,在缭绕的香火前虔诚地跪下,一遍遍祈祷: “愿苍天保佑,让我怀的是太子,太子生下来即使要我死,我也心甘情愿。” 当胡充华起身时,东方已经发白。
永平三年(510)三月丙戌这天,在宣光殿东北方向,一道金光闪过之后,一声婴儿啼哭,胡充华的儿子元诩落地,他就是后来的北魏肃宗孝明帝。
胡充华生下儿子,年已27岁的宣武帝乐得闭不上嘴。这也容易理解,在宣武帝早年,顺皇后于氏曾在正始三年(506)为他生下皇子元昌,但元昌3岁时就夭折了; 高皇后也为他生下皇太子,皇太子刚会走路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皇子早死,宣武帝十分悲伤,元诩的降生,给他带来了极大欢乐,他对儿子特别钟爱,精心选择了良家妇女当奶妈,在非常安全的地方精心喂养,还严格规定: 高皇后和胡充华一律不准前去抚视。
元诩到了3岁时就显得聪明伶俐,很讨人喜爱。宣武帝见人就夸,想把他立为太子。下令把永平五年改为延昌元年,到了这年十月,宣武帝宣布立元诩为太子。诏书传出后,宫中好心人为胡充华提心吊胆,心胸狭窄的人庆幸胡充华将遭厄运,一些好事者想看热闹。但是,出人意料的奇迹出现了。这次册立太子竟然改变了北魏老祖宗的规矩,没有将胡充华赐死。这消息传开后,后宫的嫔妃齐声叫好,大臣们没多大反响,但高皇后却暴跳如雷,竭力反对。
高皇后本来也长得楚楚动人,开始很受宣武帝的宠爱。自从胡充华入宫后,她看着胡充华受宠的得意,想到自己遭到的冷落,内心非常痛苦。高皇后嫉妒心又很强,由嫉妒引来的痛苦,到后来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胡充华有孕在身后,高皇后由痛苦转为高兴,因为可以借北魏宫廷规矩将她赐死。元诩生下后,高皇后和伯父高肇多次劝说宣武帝,把胡充华赐死,宣武帝不但不听,反而把胡充华由世妇升格为贵嫔。贵嫔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这下可把高皇后激怒了。她诅咒胡充华,发誓把胡充华置于死地。
天赐高皇后良机。延昌四年(515)正月丁巳这天,33岁的宣武帝在式乾殿过早地离开了人间。高皇后悲痛欲绝。不过,当她从极度悲伤中清醒过来后,立即布置人马,准备加害胡充华。
宣武帝一死,胡充华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突然遭到霜打。她无精打彩,满面愁容,双目失神。当她的麻木神经恢复过来时,顿时变得六神无主。这不仅因为她失去了宣武帝这一靠山,而且因为她听到了高皇后准备向她动手的风声。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胡充华坐立不安时,她身边的几个关键人物为她分愁解忧,出谋划策。宦官刘腾得知高皇后的阴谋后,立即告诉了左庶子侯刚,侯刚又当即告诉了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于忠又连夜向太子太傅崔光处寻问对策。崔光老谋深算,不紧不慢地说: “看来高皇后下决心要把胡充华置于死地。依我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胡充华安置在看守比较严密的地方,这样,高皇后就无从下手了。”他们又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如惊弓之鸟的胡充华,充华一颗悬着的心这才略微放了下来。
但是,胡充华仅被守卫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高皇后对她的威胁,于是,她又让侯刚、于忠、崔光等人在宣武帝死的当天夜里拥立她的儿子元诩登上皇位,即孝明帝。这样,胡充华为自己立下了靠山,接着,胡充华通过孝明帝这块招牌,尊高皇后为皇太后,把她架空,又强迫她搬到瑶光寺当尼姑,并给她下了戒令: 不是重大节日或国家大庆,不得随意进宫。这样,高皇后就开始了凄苦孤独的与青灯梵钟为伴的尼姑生活。神龟元年(518),胡充华把高皇后杀死。
胡充华处置高皇后比较容易,但对付地位和权势都非常显赫的高皇后伯父高肇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
高肇的父亲高飏和叔父高乘信在北魏高祖时就很受重用。>高肇的妹妹又是孝文帝的皇后,生下宣武帝。宣武帝即位后,对舅舅关照很多,几天就让他成了暴发户。不久,高肇又娶宣武帝的姑姑为妻,攀着裙带升迁到尚书令。有这么多的关系,高肇开始飘飘然了。当时,宣武帝对六辅专政不满,把国家政务全部委托给高肇处理。高肇也不安分守己。他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北海王元详受到他的诬陷,成了刀下鬼; 彭城王元勰受到他的诬告,掉了脑袋。高肇本来学识浅陋,经常违法,却喜欢装腔作势,随意改换北魏的制度,被以正统自居的士大夫瞧不起。高肇还刚愎自用,性情粗暴,随意削减大臣的俸禄。一句话,宗室、士大夫和当权派都对他不满。
宣武帝命归西天之际,高肇正带兵西征。当他接到讣告时,虽有一丝对宣武帝之死的哀伤之感,但他也预感到自己的好景不长。回京的路上,悲惧驱赶了颠簸的疲劳,走了几天,他哭了几天,时间不长,面色已憔悴不堪,好像一下子老了20年。到了洛阳城外,天色已晚,只好在驿亭借宿一霄。
就在高肇宿在城外时,胡充华作了部署。次日一早,高肇身穿丧服,嚎啕大哭,踉踉跄跄来到阙下,然后跟随百官到了西廊。这时,邢豹、伊瓮生等10多名壮士蜂涌而出,抓住高肇,用力一拉,高肇便呜呼哀哉了。
高肇的被杀,为胡充华临朝听政扫清了障碍。

临朝听政


延昌四年(515)正月,京师洛阳寒气袭人。这天夜里,领军将军于忠和侍中崔光委托右卫将军侯刚把胡充华的儿子元诩从东宫迎到内殿登基即位。元诩就是北魏历史上的肃宗孝明帝。
过了一个多月,胡充华指使肃宗把她尊称为皇太妃,过了半年,又让元诩把她尊称为皇太后。以下我们就把胡充华称为胡太后。
肃宗即位时只有6岁,6岁幼儿连吃穿都需要别人照料,更谈不上处理什么政务了。这倒给胡太后提供了临朝听政的机会。
作为一个女人直接提出要临朝听政,在当时是难以启齿的。不过,胡太后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经常在崔光等人面前唠叨: 肃宗太小,什么事情都要由我照应。脑瓜子转得很快的崔光、于忠等人听出了胡太后的弦外音,略一商量便奏请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召集大臣当即议定垂帘听政。开始还让大臣们称她殿下,下达命令,后来把令干脆改为诏,文武大臣上书时一律称她陛下,自称为朕。这样,胡太后俨然成了北魏世宗之后的又一位皇帝了。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意识和偏见,所以,该由男人干的事情女人去插手一定会遭到非议和反对。
延昌四年(515)十二月,北魏皇帝要大飨宗庙,当胡太后意识到这是表现自己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时,便借口肃宗年龄太小,不能亲自祭祀,要模仿周礼上国君与夫人交献的古制代行祭礼。礼官和博士们不识好歹,一致反对。胡太后也有心机,很快想出了用帏幔把自己遮挡起来,观察三公行事的办法。女人毕竟是寡断的。胡太后对这样做是否合适一时还吃不准,又向崔光讨教。崔光竟然曲意逢迎,把东汉和熹邓太后荐祭的先例抬了出来,这正中胡太后下怀,便以崔光所引据的作为铁证,备齐全副仪仗队,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亲自到了宗庙代替肃宗祭祀。
从代替肃宗祭祀遭到礼官和博士的反对这件事上,胡太后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官员都长着一副媚骨。对这些人怎么办?胡太后动了一番脑筋,结论是培养自己的死党。有了死党,往后的路无论如何坎坷还是能够走下去的。
胡太后在培养死党时,先把目光放在已经倾向于自己的那些人身上。
宦官刘腾在保护胡太后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胡太后封他为长乐县开国公,食邑1500户,又封他的妻子为钜鹿郡君,还把他的3个养子分别提拔为郡守和尚书郎。刘腾病重卧床不起时,胡太后曾多次亲自登门看望。
侯刚在胡太后受到高皇后的威胁时,为胡太后通风报信、出谋划策,胡太后当然不会亏待他,封他为武阳县开国侯,食邑1200户,后来又为他进了一级爵位,成了开国公。
崔光对保护胡太后也有功劳,胡太后也封他为博平县开国公,食邑2000户。
于忠在这4个人当中功劳最大,胡太后把他封为常山郡开国公,食邑2000户,不久又升为尚书令。
胡太后在对这4个人封官加爵的同时,又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自己虽然临朝听政,但毕竟是北魏的一位太后,而北魏名义上的统治者是元氏家族。如果仅对刘腾等人宽厚而对宗室冷落,或许会很快惹出麻烦。想来想去,还是把宗室中有影响的几个人物予以升迁。把高阳王元雍升为太傅,统领太尉; 清河王元怿升为司徒,骠骑大将军; 广平王元怀升为司空。
胡太后在笼络大臣和宗室的同时,又做了几件旨在收买民心的工作。首先是从把京师洛阳的一头白象关进笼子开始。
有一段时间,洛阳的市民经常为一头白象大伤脑筋。这白象说来还是进口货,原来是乾陀罗国王向北魏皇帝进贡的礼品。这象力气很大,经常冲出笼子,跑到街上,遇到大树当即拔起,碰到高墙一推就倒。洛阳市民见此惊慌失措,到处奔跑躲避。这事传到了胡太后耳朵里,太后立即下令把白象迁到永桥之南,给它建了一座十分牢固的白象坊,把它紧紧地圈在里面。胡太后这一手真见效,很快就赢得了京师市民的赞誉。
胡太后在沾沾自喜中也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整个北魏领土辽阔,人口众多,仅受到京师市民的赞誉还很不够,既然已临朝听政,就要誉满天下。
在这方面胡太后很有心计,她知道,中国是一个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忠孝仁义对人最有诱惑力。胡太后因此下达了一份诏书,明确表示对孝子、孝孙、义夫、节妇要大力表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号召全国百姓向他们学习,让他们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份诏书,尽管是虚情假意,但它的确把当时那些有文化的人蒙骗了。
有文化的人可以被一份充满虚情假意的诏书蒙骗过去,但下层百姓只有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会对胡太后感恩戴德。胡太后深知,凄惨的生活,铸造了老百姓这样一种性格:为了一点小利往往争得头破血流,得到了别人的一点小利,往往感恩不尽。对此胡太后下达了一份诏书,公告北魏的老百姓说: “年岁大了或者孤寡老人已经失去生活能力,由政府供给粮食、布帛,不要为吃穿担忧; 失去土地流离在外的人或者卖给别人当奴婢的,马上到家中和父母团聚; 长期在外打仗的士兵,由政府派人前去慰劳,赐给他们衣服良马; 沿边州郡,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的重任,辛苦至极,应当多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长期留在民间没有受到提拔,应当不拘一格地升迁” 。不管这份诏书所标榜的有多少以后能够兑现,但下层人当时确实感到胡太后临朝听政会给他们带来福音。他们也开始对胡太后感恩戴德,顶礼膜拜了。
法律能否取信于民是胡太后能否在臣民舆论中站住脚跟的重要方面。胡太后真情实意地给了自己死党和宗室里有影响的几位人物不少好处,又虚情假意地蒙骗了下层百姓之后,便开始在法律上用点心思,她认识到,国家一旦冤假错案太多,就会带来不少麻烦,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位子丢掉。在这方面她确确实实做了一些事情。她曾下达命令,制造一辆 “申讼车” ,从云龙大司马门开出,绕到宫殿西北,再从千秋门开进宫内,这样一来,不少状子投到了 “申讼车” 中,胡太后或亲自处理这些状子或督促有关部门迅速处理。这样,不少冤假错案得到了甄别、平反和昭雪。
熙平二年(517),监狱里的囚犯突然增多,不少人鸣冤叫屈。为此,胡太后做了一次私访。九月十五日,她离开洛阳,走州过郡,奔县赴村,亲自调查案由,处理一些案件,尽量使法律取信于民。
熙平年间,又发生了一次案件。事情是延陵法权等人诬告一个名叫刘景晖的儿童造谣惑众。这件事情本来发生在国家大赦之后,按照常规把他放掉也就算了。但法权等人一再坚持要把他判死刑。大臣崔纂据理力争,认为朝廷现在应当按法律办事,不能滥杀无辜。况且,刘景晖才是一个9岁的小孩,乳臭未干,怎能造谣惑众?这完全是奸吏横生粉墨,不足为凭。如果把刘杀掉,法律怎会取信于民?天下人怎能不对法律持怀疑态度呢?双方争来争去毫无结果,最后送给胡太后裁决。胡太后一句话把刘景晖从死囚中拉出: “刘景晖已经赦免,不准再对他滥加罪过。”
该笼络的都笼络了,该蒙骗的都蒙骗了,作为一般女性达到这种程度也该满足了,但胡太后毕竟不是一般女性所能比拟的,她没有满足,她要在武功上下些工夫。据说她的武功,就连当时的不少武将也交口称赞。一次,她和大臣们在西林园游玩,举起弓箭射中了针孔,博得了大臣们的一片喝彩声。胡太后并没有完全陶醉在这片喝彩声中,她要进一步显示自己、表演自己。
表演的舞台倒也给她准备好了。原来,自东晋南迁以后,中国当时分裂为南北朝。胡太后执政时,北魏和南朝仍然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虽然进行了一次次厮杀,一次次较量,但都难见胜负。为此,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吞并对方。
一天,胡太后接到一份报告,说萧梁所筑淮堰即将竣工。胡太后心中不禁一怔,她深知淮堰一旦筑成,萧梁不仅可以抵挡北魏军队南下,而且更重要的是淮堰将成为萧梁进攻北魏的大本营。胡太后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她立即起用杨大眼为平南将军,争夺淮堰。梁主萧衍见北魏大军南下,马上派左将军赵祖悦偷袭北魏的西硖石,进逼寿阳,包抄北魏。由于萧梁比较被动,结果被北魏定州刺史崔亮击败。崔亮乘胜进军,但因寿阳镇帅李崇贻误战机,北魏军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当胡太后了解到几位将领各自为政导致这次作战失利时,像一头困守洞穴、陷于绝境的母狼,心中燃烧着熊熊怒火,暴跳如雷。她马上派吏部尚书李平率2000人的精锐队伍奔赴寿阳,指挥作战。李平临走时,胡太后一再对他说,如再有胆大包天违背军令者,务必按军法惩处。
李平到了前线,对水陆大军作了部署: 崔亮带领陆军进攻寿阳城西,李崇率领水兵攻打寿阳城东,李平率领大军直攻正门。在紧锣密鼓的助威下,北魏官兵奋力出击,梁朝将士丢盔卸甲,纷纷向北魏投降。萧梁的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还负隅顽抗,坚守城门,但一夜之间就被攻陷,赵祖悦的军队全部被俘。
捷报传到了洛阳,胡太后眉飞色舞,心花怒放。
通过施展铁的手腕和诡诈的权术,胡太后有了死党,得到了声誉,巩固了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她想到了应该为自己的家族做些什么事情。

光宗耀祖


中国人历来有衣锦还乡的习惯。胡太后以生命作赌注跳出了鬼门关,又顺利地消灭了对手高皇后和政敌高肇,成了北魏实际上的主宰者,这样,她无须衣锦还乡,但总得有别的名目来代替,这就是光宗耀祖。
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在太和十五年(491)承袭了父亲胡渊武始侯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按照惯例在承袭时必须降下一等,这样,胡国珍就成了武始伯。这一爵位对胡国珍来说是无尸之禄,可在胡太后眼里,显然与她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符。这也难怪,因为从东汉以来的社会风气就是注重门第,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有偷换家谱的,有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门第高的户口簿上的,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胡太后现在已经掌握了北魏大权,就不需要也无必要干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只要把自己亲属的官爵封得高高的也就行了。
胡太后先把父亲封为光禄大夫,不久,又给了他侍中的头衔,还把爵位连提两级,成了安定郡公。为了与父亲的身份相般配,胡太后为他挑选了一栋豪华的房子,送给他大量的布帛粮食,成群的奴婢,十分考究的车辆,肥壮的牛马。胡太后的母亲皇甫氏虽过早的去世,享受不到今天的富贵,胡太后为了让母亲在九泉之下分享到她的荣誉,特意调了10户专门负责守护她的坟墓,管理她的陵园。
总揽大权,对权力欲强的人来说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但日理万机又十分辛苦。胡太后自临朝听政以来,既为总揽大权而心满意足,又为处理太多的政务而忙得焦头烂额,于是很想找合适的人帮忙。胡太后这时虽已培植了死党,百官中有才能的人倒也不少,但她对他们不太放心。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的父亲稳妥。正在这时,善于察颜观色的任城王元澄看出了她的心思,回到家中连夜起草了一份奏表呈交胡太后。胡太后接表一看,上面写着:
胡国珍德高望重,礼贤下士,应当出入禁中,参决政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愿,也代表了全部大臣的心愿。请陛下万万不可推辞。
胡太后看完奏章,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没有半点客气,当即派人把父亲请进宫中,处理政务。
延昌元年(512)十月,胡太后在胡国珍原有侍中官职的基础上,又给了他中书监和仪同三司两顶纱帽。过了一段时间,胡太后又颁布诏书,让胡国珍依照汉车千秋、晋安平王前例,可以自由出入掖门和宣光殿。到熙平元年(516)八月,胡国珍已经有了侍中、中书监、仪同三司、安定郡开国公、雍泾岐华东秦豳六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等桂冠。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胡太后并没有满足于对胡国珍封官加爵,她还要让她的外祖父在九泉之下荣耀一番。胡太后的外祖父在景明三年(502)死于洛阳,到熙平三年(518)胡太后把他追封为秦太上君。一天,胡太后到外祖父的墓地仔细看了一下,只见低矮的坟墓,歪斜的碑石,荒凉的陵园,蔓草丛生,光景惨淡,几棵光秃秃的树,胡太后顿时感到浑身凉了半截。回宫的路上一直沉默不语,没过多久,就调去不少民工,把坟墓修缮一新。陵园有了门阙,有了牌位。这样,胡太后的外公在九泉之下也感到十分荣耀了。侍中崔光等人又迎合胡太后心愿,对她说: “陛下,历史上有这样的事情,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最初谥号叫昭灵夫人,后来改称为昭灵后,拨给园邑200家。现在秦太上君(胡太后外祖父)还没有尊贵的谥号,这也实在太寒酸了。我们认为,应当给他孝穆的谥号,拨给30户人家守坟,设立长丞管理。” 胡太后很感激他们,马上派专人办理此事。
胡氏父女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胡国珍虽已年迈,但对佛教更加雅敬,天天烧香念经。也许是这个缘故,胡国珍的身体很结实,到了晚年还能跨马据鞍,威风凛凛,犹如一位南征北战的将军。神龟元年(518),胡国珍过了80大寿,四月七日从家中到闾阖门,徒步行走四五里路观看佛像。第二天,又伫立在佛像跟前,聚精会神地凝视着佛像,似乎要把它印记在脑中。也许劳累过度,胡国珍回到家中就染病在身,卧床不起。
中国历来对人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忠孝二字。作为以天子自居的胡太后要想别人对自己忠,自己首先要做出孝的榜样。在胡国珍生病期间,胡太后时时处处都显出一个孝女的样子,亲自为父亲煎药喂饭,端茶倒水。胡国珍一生只有胡祥一个宝贝儿子。这小子不争气,整天喜欢嬉闹。胡太后对胡祥很讨厌,经常加以训斥。胡国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一直没有说出口。到了临终之前,胡国珍带着十分可怜的表情恳求胡太后: “你弟弟胡祥很不争气,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再像以前那样训斥他了。”胡太后看着老父可怜巴巴的样子,含着眼泪默默点了点头。
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随迁而来的代北人死后大都安葬在洛阳。一天,崔光当着胡太后的面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胡国珍: “我衷心地希望您长命百岁。不过,您作古之后是长眠在此,还是回到老家安定呢?”胡国珍不假思索就回答: “当然是陪葬天子的陵墓。”到了病危时,胡太后又问起此事,胡国珍迷迷糊糊地说: “叶落归根,还是回安定老家吧。” 遂昏迷不醒。究竟把父亲安葬在什么地方?胡太后一时拿不定主意,她向清河王元怿和大臣崔光等人征求意见。元怿认为,昏迷中的话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说的,不足为凭,还是应当安葬在洛阳。胡太后虽觉得元怿的话有理,但心里仍想着父亲昏迷中的话,于是对元怿说:“我父亲思念他的二位亲人,也像我们思念自己的父母一样。”但胡太后转念一想,以后的路还很长,很坎坷,不宜在这件事情上得罪元怿,只好在洛阳大兴土木,营建陵墓。
四月十二日,胡国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整个洛阳和四方村野,悲声大恸,哀乐低回回,仪卫森严。灵车在长龙似的吹鼓手的吹送下缓缓行进,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依次经过各道城门,到了墓地。胡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哭得死去活来。
胡太后把父亲安葬不久,又把她母亲的灵柩迁来和父亲合葬,还把母亲称为太上秦君。谏议大夫张普惠认为,前代皇后的父母还没有称 “太上” 的先例,“太上” 之名不可滥用,于是跑到阙下,给胡太后递交了一份劝谏书。
胡太后把劝谏书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便把五品以上的官员召集起来讨论此事。王公大臣为了巴结胡太后,纷纷和张普惠辩论,但没有一个是唇枪舌剑的张普惠的对手。胡太后见状十分尴尬,便打发元叉向普惠转告她的意思: “你所讲的是忠臣之道,我所做的是孝女之事,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况且,大臣们已有定论,你不要再不识好歹。”
胡国珍和皇甫氏婚后没生儿子,后来续弦赵平君生下贵子取名胡祥。胡国珍死后,由胡祥承袭爵位。按照北魏惯例,凡是世袭爵位一律要减少封邑。但是,胡祥毕竟是胡太后同父异母弟弟,而且还是胡国珍的心肝宝贝,再说胡国珍临终之前,胡太后答应对胡祥多多关照,所以在胡祥承袭爵位时得到了全部封邑。胡祥虽说品行不端,但有胡太后做后台,仍然爬到了殿中尚书、中书监和侍中的高位。
胡太后不仅对自己的亲属封官加爵,就是他们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极力为他们开脱罪责,加以保护。一天,风和日丽,胡太后和侍臣们正在观赏盛开的牡丹时,突然接到歧州城市民和士兵暴动的紧急情报。胡太后差点惊跳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歧州的最高长官是她的侄女婿元谧,元谧狗仗人势,在那里胡作非为,把所有歧州城的士兵当成自己的奴仆,随意拉来使用,动辄拳打脚踢,还无辜在城内残杀6人,激起了民愤,导致了暴动。胡太后平时对元谧的行为有所耳闻,但根本没有想到暴动会突如其来地爆发。既然已经爆发,胡太后还是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元谧调离歧州,听候处分。这样,既可平息暴动,也显示了自己的大公无私,不袒护亲属。
元谧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歧州,但一到洛阳,就受到胡太后所派的专人迎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顿时心花怒放,匆匆跑到胡太后面前谢恩。胡太后尽管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他几句,但还是任命他为大司农卿、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幽州刺史。
胡太后是个聪明人,她十分清楚是由于自己从世妇到贵嫔再到太后的历程,才使自己的家族一步步荣耀起来,但自己毕竟不会活千岁万岁,以后怎么办?她动了一番脑筋: 要想永远光宗耀祖,还是要培养像自己一样的人物,于是乎她把视线放到了自己的堂兄胡盛的女儿身上,最后把胡盛的女儿立为肃宗的皇后。
这样一来,胡太后认为胡氏家族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料刚得意忘形不久,就大难临头。

被废幽禁


时值青春年华的胡太后,尽管自临朝听政以来十分得意,但无论如何得意,也难以弥补这位寡妇的空虚与孤独。每当处理政务的空暇,她就感到无比的寂寞。
胡太后并不是一个甘受长期寂寞煎熬的人,为了从寂寞中解脱出来,她仔细地物色了周围的人,终于选中了清河王元怿。
元怿从小聪颖过人,成人以后,博涉经史,才华横溢。元怿还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这样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如同高强度的磁场紧紧地吸引着胡太后。
胡太后动心了,青春的火焰在内心燃烧。但胡太后毕竟以帝王自居,总不能一开始就赤裸裸地和元怿私通,还是要先遮掩一下人们的耳目。为此,胡太后经常在大臣们面前说起无怿德高望重,是当今的周公、霍光。不久,胡太后对元怿委以重任,不管大小事情一定把他叫到跟前商量。过了一段时间后,胡太后在夜里到了元怿家中,元怿既惊又喜,很快摆下一桌丰盛的酒宴。胡太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喝着喝着,对元怿目逗眉挑,暗送秋波。
然而,元怿并非酒色之徒,不愿而且也不敢和嫂子勾搭,只是虚与周旋,未曾沾染。偏偏胡太后欲火甚烈,忍耐不住。一天晚上胡太后以讨论公务为名,把他召进寝宫。元怿原以为有什么重要事情,进宫后方知上了胡太后的圈套。在胡太后的逼迫下,只得和她同枕共欢。第二天刚起床时,元怿还怀着一种羞辱和恐惧感。不过,他在近处仔细端祥了胡太后时,仿佛刚刚发现她确实是美色迷人,因此,羞辱感和恐惧感一扫而光,遂陷入深潭不可自拔,以致于出入宫帏,成了家常便饭,天天和胡太后如胶似漆,不可暂离。天长日久,丑闻自然传出。但是,由于元怿素有才能,辅政也很有成绩,还礼贤下士,所以毁不掩誉。不过,时间一久,就遭到了人们的攻击。侍中、领军将军元叉凭借父亲元继的权势和自己又是胡太后妹夫的裙带关系,骄横不法,为世人所痛恨。由于元怿曾经整过元叉,元叉一直怀恨在心,而且元叉更瞧不起元怿的盗嫂,经过一番苦思瞑想,终于有了整垮元怿的办法。他让通直郎宋维告发有人准备发动兵变,拥立元怿当皇帝。元怿当然有了罪名,后来查明不实,元怿才无罪获释。
元叉料到元怿与胡太后关系非同一般,对此事不会善罢甘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吃了元怿的大亏,于是便和宦官刘腾进行密谋,准备先向元怿动手。


别看刘腾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宦官,但他在宫中是个关键人物。在胡太后临朝听政时,他出了不少力,很受太后的信任。主管任免官吏的吏部头头们想巴结刘腾,提出了提拔刘腾弟弟的奏章,上奏朝廷。元怿认为刘腾弟才能一般,就把此事压了下去,刘腾知道底细后,对元怿怀恨在心,便私自和元叉勾结起来,准备干掉元怿。接着,二人认真研究了行动计划。
正光元年(520)七月的一天,烈日似火。刘腾把胡玄度和胡定叫到跟前,问寒问暖,关怀备至。胡氏兄弟受宠若惊,对刘腾感恩不尽,愿为刘腾上刀山下火海。过了几天,刘腾又让胡氏弟兄二人到肃宗处诬陷元怿,一字一句地教他们说: “你们到陛下处说,元怿给了你们很多布帛,让你们把毒药放到御食当中,毒死陛下,元怿答应你们事成之后,让你们荣华富贵。” 刘腾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便气喘吁吁地跑到肃宗处,告发元怿准备毒死肃宗。肃宗当时只有11岁,没有什么分析判断能力,当然对刘腾的话信以为真,便匆忙赶到显阳殿。刘腾乘机关闭永巷门。
元怿对元叉的阴谋一无所知,当元叉张开捕他的罗网时,元怿在含章殿后面碰到了元叉。他不愿见到元叉,急忙向徽章东阁走去,结果被元叉厉声拦住。
“你想谋反吗?” 元怿怒吼道。
“元叉不谋反,现在正想抓谋反的人。”元叉阴阳怪气地>回答。
元叉当时兼管中央禁卫军,当即下令三十多个卫兵抓住元怿,看管在含章东省。
刘腾见元怿被抓了起来,马上假称肃宗的诏令召集公卿百官讨论元怿所谓叛逆之罪。大臣们都害怕元叉,莫不失色顺从,只有刚直不阿的游肇坚决抗议,但孤掌难鸣,起不了多大作用。元叉、刘腾拿着早已拟好的元怿罪状,向肃宗作了汇报,很快就被批准,当夜就把元怿杀掉。
正在嘉福殿避暑的胡太后听见外面的嘈杂声,起身就往外走去,但大门早被刘腾关闭。这时,她才意识到宫廷里发生了政变,急得捶胸顿足,毫无办法。
次日一早,元叉和刘腾假称胡太后的诏令,布告全国。诏令宣称: “过去,因为肃宗皇帝年幼,不懂政事,我难以推辞大臣们的请求,临朝听政; 以后肃宗年龄大了一些,对政事也熟悉了,我早就想还政于他,但百官们都一致反对,我只好执政到今天。然而,从今春开始,我的老病复发,药石治疗,效果不佳,从夏初以来,病情加重,无法再日理万机。既然肃宗现在有能力接替我,那么,从今以后,我不再参与政事,专心休养。”这份诏书宣告了胡太后第一次下台。
胡太后被幽禁后,刘腾把大门昼夜紧闭,不准内外行人出入,就连肃宗也不准和母亲见面。胡太后的日用品也被限量,不免饥饱不匀,常常哀叹道: “唉!养虎反而被虎咬伤。”

东山再起


胡太后刚被幽禁时,吓得脸色苍白,心惊胆战,两眼盯着紧闭的大门。很快,她心里由害怕变成愤怒,像一头关进笼子的母狮,声嘶力竭地骂起元叉和刘腾。
折腾了一阵后,胡太后冷静下来,悲伤、绝望之感涌上心头。但是,紧接着发生的两件事,很快唤起了她东山再起的信念。
第一件是她的堂侄儿胡僧敬在她被幽禁后,和张车渠等人策划杀掉元叉。可惜,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走露了风声,张车渠被杀,胡僧敬遭到流放。
第二件是相州刺史元熙的弟兄们反对元叉,拥护胡太后上台。就在胡太后被幽禁的半月后,元熙起兵讨伐元叉。这次起兵的规模不小,据元熙自己宣称,当时有甲兵8万,还得到了并州刺史、城阳王元徽,恒州刺史、广阳王元渊,齐王萧宝夤等人的支持和配合。
从表面看,元熙起兵的声势很大,但是,由于他打出拥立胡太后这个旗帜不受元氏皇族欢迎,号召力不大,加上仓促起兵,准备不充分,很快就一败涂地。
这两次拥立胡太后的事件虽然都没有成功,但向胡太后投去了一束希望之光,这就是在宗室和大臣中不乏拥戴自己,反对元叉的人。
正在这时,肃宗在渐渐平静下来后,急着要看望一下母亲。他先请示元叉,经元叉勉强同意后,便于正光二年 (521)三月,率领文武百官到西林园朝见胡太后。酒宴上,一些文武官员翩翩起舞。轮到性情粗鲁的右卫将军奚康生时,他表演了力士舞。他借着酒劲,起舞旋转,每次都回头看胡太后,舞手蹈足,嗔目颔首,做出要抓人的样子给胡太后看。胡太后理解奚康生的意思,心中暗自高兴,但不敢遽言。到了傍晚时分,胡太后想让肃宗住在宣光殿,好好畅谈一下,侯刚反对,奚康生气愤地说: “至尊(指肃宗)是陛下(胡太后)的儿子,母子在一起,这是人之常情,还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听了这话,大臣们还能再说什么呢?
胡太后拉着肃宗的手上了殿堂,跟在他们身后的奚康生拿着千牛刀,准备借酒劲壮胆,杀掉元叉。不料元叉已有防备,喝令士兵七手八脚把奚康生绑了起来。大臣们刹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胡太后见此情形,也乱了方寸,举足无措。正在这时,光禄勋贾粲匆匆赶了过来欺骗胡太后说: “侍官都恐惧不安,陛下应当亲自去安慰他们。”胡太后不知贾粲的话中有诈,马上起身而去。刚下殿阶,贾粲乘机扶着肃宗从东序向显阳殿奔去。胡太后回顾时,已不见肃宗的人影,方知已上了当,顿时六神无主,糊里糊涂地又被关进北宫。
接着,元叉开始审讯奚康生等人,将康生处以死刑,黄昏时分奚康生被押赴刑场。康生的儿子难当对着父亲痛哭流涕,康生慷慨陈词: “我死得堂堂正正,你还哭什么呢?”说完悲壮伏刑。
胡僧敬、元熙和奚康生企图拥立胡太后失败,十分清楚地向胡太后表明,尽管有这些热血之士,但要用武力除掉元叉谈何容易!胡太后只好另寻新招。
其实,元叉把胡太后再次关进北宫后,内心也很恐惧。所以,在出入禁中时,总是让前后卫士都手持刀剑,以防不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戒备逐渐松弛下来。
正光五年(524)初秋,胡太后感到有机可乘,突然对群臣发疯似地说: “你们太没有人情味了,把我们母子隔绝起来,不允许我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处,我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处呢!你们还不如放我出家,到嵩高山闲居寺当个尼姑。先帝很有远见,建造了此寺,正为我今日着想。”边说边要剪去青发,肃宗和大臣见状惊慌起来,纷纷磕头哀求。
胡太后声泪俱下的表演,很起作用,不少大臣开始对她产生了怜悯之情,纷纷劝肃宗经常到嘉福殿看望母亲。
肃宗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多了心眼,心里虽痛恨元叉而且也很想把他干掉,但外表却显得和他更加亲近。不久,肃宗把胡太后想往来于显阳殿的意思转告给元叉,还流着眼泪把胡太后想落发出家的假戏,绘声绘色地作了描述。已放松警惕的元叉信以为真,同意胡太后到显阳殿。这样,胡太后又像放出笼子的鸟儿可以自由飞翔了。
被幽禁的宫门打开后,胡太后装出了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整天和肃宗一起四处游玩。一天,她又和肃宗到洛水游玩,正当游兴大发时,回头碰到了丞相、高阳王元雍。元雍是元叉的对立派,多次想向肃宗进言,把元叉搞掉,但一直没有机会。偶然遇到胡太后和肃宗,自然不会错过良机,于是邀请胡太后母子到他家中。傍晚时分,肃宗和胡太后到了元雍的内室。他们闲谈了一会,元雍感慨地说: “天下之贼我全不怕,只担心元叉。为什么呢?元叉掌握着禁卫军,操纵着宫廷里的军队; 他的父亲率领百万大军,虎视京西; 他和弟弟当上了总督,统率三齐之众。元叉不想谋反则罢了,如果他一旦萌发谋反之心,朝廷将靠什么对付他呢?元叉虽然口头上老老实实,但人心隔肚皮,谁知他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陛下不可不防啊!”胡太后也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元叉如果忠于朝廷,毫无谋反之意,为什么还抓住兵权不放呢?”
过了几天,胡太后和元雍的话传到了元叉耳中,元叉大吃一惊。为了表白他并无谋反之心,次日一早,他跑到了肃宗和胡太后跟前,主动提出辞掉领军将军之职。胡太后正求之不得,没有半点客气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为了暂时把元叉稳住,又宣布让元叉的同党侯刚当领军将军。元叉虽交出兵权,但仍有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等头衔。因此,他仍逍遥自在,并没有预料到大祸即将临头。
当时,肃宗的贵嫔潘外怜是倾国倾城的绝色,很受肃宗宠爱。宦官张景高、张思逸、屯弘昶、伏景等人也非常痛恨元叉,企图把他搞垮,便利用了潘外怜,谎称元叉准备加害于她,让她说服肃宗抓紧时间收拾元叉。潘氏果然假戏真演,哭哭啼啼地对肃宗说: “元叉这个狠心狼,不仅想把我杀害,还决心杀掉陛下。”这么一说,肃宗自然要赶快动手。恰在这时,宦官穆绍也一再劝说太后尽早除掉元叉。
胡太后何尝不想迅速干掉元叉呢!但经过两次被幽禁的坎坷经历,她变得更加聪明成熟了。她心里虽然恨不得顷刻之间即把元叉一伙一网打尽,但转念一想,元叉的党羽目前还有很强的势力,不宜操之过急,还是一口一口吃掉稳妥。于是先指使肃宗把侯刚调到冀州,又把贾粲调到济州,去掉了元叉的两只臂膀。这样,元叉在京师已势单力薄了。
正光六年(525)三月辛卯这天,春意盎然,元叉照例出去游玩,因贪恋春色和美酒,当天宿在城外。胡太后乘机宣布将元叉除名为民,由她重新临朝听政。次日,元叉入宫,被守门的卫兵拒之门外,这时他才感到大事不妙。正当他急得团团转时,宦官传达了胡太后把他免官为民的诏令。元叉顿觉天旋地转,如一堆烂泥瘫软在地上。不久,胡太后以谋反的罪名,将元叉和元叉的弟弟元爪赐死,对元叉的同党刘腾、贾粲、侯刚等人也不放过,有的赐死,有的罢官,已死的也要剖棺戮尸。胡太后被废幽禁的怒火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泄。

崇佛建寺


胡太后由一个人宫的少女,得到了北魏宣武帝如痴如狂的宠爱,又在不少人的帮助下跳出了鬼门关,顺利地除掉了高皇后和高肇,她庆幸这一切,她自我欣赏着自己的才能和幸运,她也衷心感激佛祖的保佑。
佛教从西汉之际传入中国,到了北魏已经十分盛行。胡太后的姑姑就是一个对佛教颇有研究的尼姑,经常出入宫廷给胡太后及皇室宣讲佛经。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年老还手不释卷。况且,北魏从帝王到大臣都对佛教顶礼膜拜。胡太后也不例外,她相信佛祖会保佑自己。
不过,胡太后还看到了佛教的另一面,这就是,它会使人安于现状,削弱反抗精神。北魏自孝文帝死后,社会曾出现过动荡不稳的局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为此,胡太后把佛教当作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
在这方面,胡太后做了建寺、拜佛和派人去西域取经三件大事。
先是建寺。熙平元年(516),胡太后下令在阊阖门南面破土动工,建造永宁寺。一天,胡太后在百官的簇拥下来到这里主持奠基典礼。按照胡太后的旨意,永宁寺要建很高,民工们便不分昼夜地深挖地基。挖着挖着,黄泉喷涌而出,在浑浊泉水的冲击下,眼尖的民工看到了金像,工头马上禀报胡太后。
胡太后看到虽有点蚀锈但仍栩栩如生的32尊金像,如获至宝。说实在的,胡太后并不为出乎意料地得到这么多财宝而动心,而是天真地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是北魏得到佛祖保佑的好兆头。这样一来,胡太后命令民工加紧建筑,只要建得华丽气派,无须计较费用。
施工进展越来越快,其规模也出乎了预料,到了临近竣工时,费用已经不足。为了筹措资金,胡太后把文武大臣召集起来,说是献计献策,实际上是让大臣掏腰包。大臣们对永宁寺的建造无度内心里是极其不满的,但他们又不敢向胡太后泼冷水,只是沉默不语。胡太后看着大臣们毫无表情的脸色,不快之情油然而生,气乎乎地说: “建永宁寺不仅为了国家永远太平,而且也是让佛祖保佑你们家家无灾无难。32尊金像的出现,说明佛祖有灵。事到如今,永宁寺决不能停下。你们及其他官员的俸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我想,给你们减少十分之一,不知你们是否有意见?”胡太后说到这个地步,大臣们哪个还敢提出异议,只好唯唯诺诺地点头答应。
永宁寺建成后,胡太后自然要来亲自察看,此寺极其壮观,佛塔共有九级,全部用坚硬的木料架成,塔高九十丈,塔上有柱,柱高十丈,这样,远离京师百里的地方,就能看到拔地千尺的佛塔。佛塔上柱还有金宝瓶,宝瓶下面又有十一重的承露金盘、金铃垂于四周。又有四道挂有大小如一石瓮的铁鏁,把各柱引向佛塔四角。佛塔四面各有三门六窗,每扇门都涂上了红漆,各个门都有五行金铃。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5000多个金铃,让风吹得互相碰击,发出清脆的响声,十里之外就能听到。
佛塔北面有一所佛殿,其规模和宫中太极殿不分上下。殿中铸有一尊喜笑颜开的高达一丈八的金像,在它旁边站立着十尊形状不一和真人差不多一样高的金像,另外还有两尊玉像。这些佛像都做工精巧,冠于当世。永宁寺内和尚很多,仅他们的住房就有千间之多,这些住房都雕梁粉壁,用珠玉锦绣装饰。挺立的松柏、簇簇的翠竹、芬芳的花草,点缀着殿园。
寺院的墙壁全用短椽垒成,墙顶用瓦覆盖,犹如宫墙。四面各开一门,南面三重门楼拔地而起,高达二十丈。门上的图案彩画,栩栩如生,四个拱门也很气派,每面都站立两个石雕狮子及两个森严的石雕卫士,这四个力士、四个狮子全用金银珠玉装饰打扮,其壮丽程度世所未闻。拱门外面槐树萌路,绿水环绕,地上升起的尘土很快就被水上升起的气流吞掉。一到酷暑,清风送凉,沁人肺腑。
胡太后建寺有瘾,多多益善,永宁寺建好后,熙平三年(518)又为死去的母亲兴建了太上君寺。此寺富丽堂皇,高门洞开,其规模可与永宁寺相媲美。杨州刺史李崇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劝谏胡太后不要搞得规模太大,并说现在国家经济条件并不好,还是应当节俭一下。胡太后把李崇的话当作耳旁风,照建不误,又在伊阙建造了石窟寺,也很壮观。
孝昌二年(526)夏天,狂风怒吼,倾盆大雨自天而降,房屋被吹倒,大树被平地拔起。永宁寺佛塔上的宝瓶随风落地,佛塔全被吹折。胡太后见状伤心不已。雨过天晴后又命令工匠重新铸造了新的宝瓶,修缮佛塔。
永宁寺是北魏历史的一面镜子。它的建成,标志着北魏的强盛,九级佛塔,象征着皇家的气派; 它的烧毁,恰好也是北魏灭亡的前兆。永熙三年(534)二月,永宁寺发生了火灾,烈火熊熊,浓烟弥漫。长孙稚亲自率领1000多人奔赴现场抢救,也无可奈何,只好垂泪而去。凝结着劳动人民血泪、工匠们汗水的永宁寺被持续了三个月的大火全部烧毁。
胡太后除了建寺有瘾外,对拜佛的兴致也很高。神龟二年(519)八月,胡太后刚登过九层佛塔,又在九月攀登嵩高山去拜佛。当时的嵩高山,久不见雨,路上浮土积得很深,当胡太后一行走过时,尘土飞扬、遮天盖地。胡太后在侍从的搀扶保护下攀登挺拔峻峭的辕关,经过危狭的山路,沿着几乎不敢俯视的涧壑,风餐露宿,曝晒弥日,终于到了山顶。
就在胡太后艰难地攀登嵩高山的时候,宋云和惠生遵照胡太后的旨意正在翻山越岭,向西域进发。宋云是胡太后派遣去西域取经的使者,惠生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和尚。他们在神龟元年(518)冬天离开洛阳,以每日百里的速度向西行走,40天就到了草木不生的赤岭,在此稍微休息了一下,又启程向吐谷浑进发。刚过皑皑的白雪地,又迎来了飞沙走石,稍有风吹,连眼睛都无法睁开。33天后渡过流沙,到达吐谷浑境内。他们不辞劳苦,跋山涉水,经鄯善,过左末城,接着西行890里到达于阗国。次年八月初翻越了葱岭。再往前走,步步艰难,山路陡峭,长坂千里,悬崖万仞,耸入云霄。神龟二年(519)九月中旬,他们进入钵和国。又艰难前进两个月,到了赊弥国,然后沿着仅通人马的小道走了半个月, 到达乌㘯国。正光元年(520)四月中旬到了乾陀罗,国王为宋云和惠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所感动,派人拜访了他们,并惊奇地问他们: “你们难道不怕劳苦吗?” 宋云答道: “我们北魏皇帝,非常佩服大乘 (佛教的一支),特派我们远求佛教经典,道路再远,也不敢说什么辛苦。”他们经过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正光三年(522)冬返回洛阳,带回佛经130部。
胡太后带头建寺拜佛,大臣们群起响应,于是乎京师洛阳石窟屡凿,寺塔林立,就连屠宰场、小酒馆的边角上也建上了寺院。这些寺院大都侵占了居民的房舍,仅洛阳的500所寺庙就侵占了1/3的市民居住区。失去土地和住宅的百姓,有的投身寺庙暂时栖身,有的起而反抗。北魏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风雨飘摇


胡太后东山再起,对元叉及其同党发泄了私愤之后,尽管像大暑天喝足了泉水般痛快,但元怿被处死,她内心的空虚与寂寞比以前更厉害了。就在这时,郑俨、徐纥闯入了她的生活,将她空虚的心充实了起来。
说起郑俨,他与胡太后是老相识了。年轻时曾当过胡太后父亲胡国珍的参军,常借工作之便出入胡家,与还是少女的胡太后有过私情。胡太后入宫后,郑俨对她只好望宫兴叹。胡太后被关进北宫幽禁后,郑俨连看她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内心十分痛苦,便跟着萧宝夤西征去了。胡太后重新掌权后,立即传令把郑俨召回宫中。郑俨求之不得,自然投入了胡太后的怀抱之中,几乎昼夜都留在禁中,陪伴在胡太后身边。为了给郑俨提供出入禁中的便利条件,胡太后把他任命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和尝食典御。郑俨每次回家时,胡太后都派宦官尾随他的身后,在这种情况下,郑俨见到妻子,只是提一提家常事而已,根本不敢在家留宿。
胡太后有了郑俨做面首,还嫌不够,又把徐纥拉入了怀抱。徐纥靠舞文弄墨出名,起初追随赵修,当过赵修的幕僚,后因赵修犯罪受到牵连被调到袍罕。回到洛阳后,徐纥巴结元怿,元怿死后,又对元叉阿谀奉承,颇受元叉的器重。胡太后将元叉赐死后,突然想起徐纥曾和元怿的关系不错,就把徐纥提拔为中书舍人,并把徐纥看成元怿的再现。徐纥很有才气,军国诏令全由他起草。一有诏书,他就让几个官吏拿着笔墨,自己一会儿踱步,一会儿卧下,顷刻即成。徐纥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与胡太后如鱼儿离不开水的关系。胡太后有了郑俨、徐纥并不满足,不久,又把大将李神轨占为己有,供她自己寻欢作乐。
胡太后的这些面首凭借胡太后这座靠山,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一些大臣只要巴结这些面首就可以升迁,否则,就受到排挤。北魏宗室亲王是北魏的正宗,对面首弄权强烈不满。一天,宗室元顺到西游园朝见胡太后时,看到徐纥正在和胡太后调情,怒火顿起,当着胡太后的面把徐纥臭骂一顿。徐纥起身就走。元顺一看他那副小人得志的无赖样子,指着他的背影厉声骂道: “你这个刀笔小人,只能当个几案书吏,奈何败坏我们门庭!”元顺见胡太后一直沉默不语,便把衣襟一甩,气乎乎地离开了西游园。
面首的弄权导致了面首与宗室亲王的矛盾,胡太后一味地偏袒面首,又使宗室亲王对胡太后大为反感。所以,胡太后在受到尔朱荣的威逼时,宗室亲王没有一个人为她说情。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仅宗室亲王对面首专权和胡太后强烈不满,就是胡太后的儿子肃宗随着长大成人,也对胡太后开始不满了。
说起肃宗对胡太后的不满,其中一半还要归功于元雍、崔光和贾思伯对他的教育。元雍在高祖时就被封为高阳王,到宣武帝时已大名鼎鼎。宣武帝死后,胡太后对他非常信任,遇到重大事情就派黄门侍郎到他家中征求意见。胡太后被关进北宫,元雍出任丞相。元雍尽管受到胡太后的重用,但对胡太后的临朝听政大为反感,而对小皇帝肃宗却发生兴趣,一处理完政务,就对肃宗循循善诱地讲述治国之道。肃宗对元雍也很尊敬,一字一句地听着、记着。
熙平元年(516)二月,元雍又推荐崔光为肃宗讲授儒家经典。崔光对肃宗的影响很深。神龟二年(519)九月,崔光斗胆向胡太后进了谏言,劝她学习尧舜,禅让帝位; 效法老庄,无为而治,还政于肃宗。尽管权力欲很强的胡太后决不会轻易放权,但崔光的谏言无形中给了肃宗很大的震动和启迪。
正光四年(523),崔光染病卧床不起,到了弥留之际,把礼贤下士、为时人所称道的都官尚书贾思伯推荐给肃宗做侍讲。贾思伯对肃宗的教育也尽心尽力,兢兢业业。
肃宗随着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难言的苦衷伴随而生,他时常痛恨母亲仍然独揽大权,而自己有名无实只当空架子。怎么办?肃宗搜肠刮肚总算有了办法: 培植自己的势力,待时机成熟向母亲夺权。孝昌元年(525)三月,肃宗提拔了一批资历较浅、官位较低容易驾驭而又与胡太后没有什么联系的官吏。次年六月,又颁布了一份诏书,明确表示要亲自招兵买马,培养自己可以随时调动、愿为自己效劳的官兵。
胡太后看到肃宗的翅膀一天天长硬,心中感到极不踏实。为了防范再次发生宫廷政变,胡太后随时都在设计消灭肃宗的亲信。
有一位通晓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蜜多道人,和肃宗亲如兄弟,形影不离。三月初三这天,这位蜜多道人在城南被胡太后派去的刺客杀死。胡太后为了掩人耳目,贼喊捉贼,命令洛阳全城戒严,搜捕已被她暗藏起来的刺客。但与此同时,胡太后又派人在禁中把肃宗的另一个心腹谷士恢杀掉。
谷士恢在正光年间和肃宗有了交往,不久就亲密无间,被肃宗提为谏议大夫,很快又升为通直散骑常侍、直合将军、鸿胪少卿。对胡太后和郑俨、徐纥私通之事,谷士恢了如指掌。对此,胡太后一清二楚,时刻感到谷士恢的存在就是对自己的威胁。于是,她委婉地劝谷士恢离开洛阳,到他愿意去的地方当个刺史。谷士恢和肃宗正亲热无比,不愿离开洛阳,并准备随时为肃宗向太后夺权贡献力量,当然不愿离去。胡太后暗想,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恰巧发生蜜多道人一案,胡太后便暗中派人诬陷谷士恢与此案有关,在禁中把他杀掉。
肃宗对胡太后暗杀自己的心腹气愤难忍,和母亲的裂痕更深,最后演出了向尔朱荣求援的悲剧。
几乎在胡太后和儿子、宗室亲王离心离德的同时,北魏燃起了边镇和农民起义的烈火。火种一半是胡太后亲手撒下的,一半是她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下来的。
胡太后作为一个入宫的少女,能多次战胜政敌,躲过鬼门关,除了她的才能和工于心计外,自然离不开那些保护和拥戴者。她每次度过难关后,都少不了对这些人感激一番,给一些好处。刘腾、侯光等人在高皇后准备加害胡太后时,积极保护,得到了不少实惠。但这些人对得到物质财富并不满足,又伸手要官。领军将军于忠在保护胡太后时出了大力,当然要向胡太后要官,但他碍于面子,便在背后怂恿别人到胡太后面前说情,太后也不吝啬,让他当上了尚书令。其他一些人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了高官。第二次帮助胡太后当权的人,自然也毫不例外地当上了显贵高官。而这些人在高官厚禄的优裕生活中很快就腐化堕落了。
高阳王元雍有童仆6000名,使女500人,吃一顿饭要花费数万钱。河间王元琛比元雍更奢侈,他家有十几匹马都用银槽喂养,请客用的器皿如水晶钵、玛瑙碗、赤玉卮等都是进口货。章武王元融看了十分懊恼,卧床三日不起,家人问他时,他无限伤感地答道: “我们简直是贫困潦倒。”其他官吏也不见得好多少。这正如《洛阳伽蓝记》所称: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山川之饶,急修园宅,互相竟夸。崇门丰室,阔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恐,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这些人的奢侈品一小部分是胡太后赐予的,大部分则来自于四处搜刮,卖官鬻爵。元晖当吏部尚书时,公开把官爵像商品一样标价拍卖: 大郡2000匹,中等郡1000匹,小郡500匹。其他的官爵各有等价。当时的各级地方官吏都是一些明火执仗的抢劫犯。元琛在任定州刺史时,大量受贿索贿,中饱私囊。从定州回洛阳时,金银财宝装了几大车。就连胡太后也感到搜刮得太多,气愤地说: “你除了没把中山宫带来,还有什么没带呢!” 农民的血被吸光了,油水被榨尽了,除了起义反抗再也没有什么路可走了。
胡太后执政时继承了一些火种,这些火种还是孝文帝留下的。当时孝文帝改制,重视门阀,冷落武人。随迁洛阳的人都已飞黄腾达,而在北方边镇抵御柔然的军人却一直不得升迁,为此他们满腹牢骚。同时,在戍守北镇的军人中,镇将肆意欺压镇兵和镇民,强迫他们运输、作战、生产,镇将和镇民、镇兵之间,针锋相对,誓不两立。胡太后执政后,把精力主要放在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和防备南朝梁军的进攻上,根本没把北镇的问题放在心里。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火种终于在正光三年(522)燃起了大火。
就在这一年,柔然王阿那瑰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打开仓库,让老百姓与戍兵吃饱,以便迎敌,镇将于景是个贪财奴,怎么也舍不得开仓放粮,镇民一气之下杀死了于景。接着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杀掉戍主,不久攻占了沃野镇。正光五年(524),高平镇人赫连恩等人又举起了起义大旗,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在起义的高潮中,北镇的一批中下级军官也加入了起义队伍。与此同时,关陇地区的农民起义也如火如荼,蓬勃发展。正光六年(525),胡太后把北魏的仇敌柔然主阿那瑰当作救星,请他帮助镇压起义军。边镇起义失败,20多万起义军被俘。
胡太后把这20多万人迁到河北就食。河北的老百姓早就饥寒交迫,边镇军民又到什么地方就食呢?走投无路的边镇军民又在河北发动了大起义。正光六年(525),柔玄镇兵杜洛周起兵,占据上谷,改元真王。次年,沃野镇人鲜于修礼起兵,占据古城,攻陷定州、燕州。鲜于修礼死后,葛荣领导起义军继续战斗。葛荣在博野县斩杀北魏大将元融,自称天子。河北起义军失败后,山东又点起了起义的烈火,农民起义的烈火燃起不久,北魏内部也就分崩离析了。

河阴之变


就在肃宗和胡太后离心离德,北魏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契胡酋长尔朱荣成了北魏君臣的瞩目人物。他不仅兵势强盛,而且还网络了一大批有胆有识的人物。高欢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高欢十分感慨地对尔朱荣说: “现在的天子年幼懦弱,太后淫乱,奸臣专政,朝纲紊乱,以您的才能和威望,乘机出兵讨伐郑俨、徐纥,以清君侧,霸业可举鞭而成。” 高欢的话正中尔朱荣的下怀。为了稳妥起见,尔朱荣又同并州刺史元天穆、帐下都督贺拔岳商量此事,他们对尔朱荣都极表赞成。尔朱荣当即上书胡太后,以官军屡次被农民起义军打败为借口,请求胡太后允许他带领3000名精锐骑兵东援相州。胡太后怀疑尔朱荣别有用心,便派人委婉地对尔朱荣说: “念生已被杀戮,宝寅也束手被擒,丑奴已经请求投降,关陇业已安定。而且,费穆战败群蛮,绛蜀渐渐平定下来。更何况北海王元颢已率兵2万出镇相州,不需要你再出兵了。”
尔朱荣听了这话,料到胡太后已经对他起了戒心,于是又上书威胁胡太后,还没等胡太后答复,就部署兵马,控制马邑,占据井陉,准备南下进入洛阳。
这时,郑俨、徐纥沉不住气了,心惊胆战,坐卧不安,他们充分估计到尔朱荣出兵的矛头是对着胡太后,但名义上是要拿他们开刀,于是多次劝说胡太后用铁券分化离间尔朱荣的左右。尔朱荣听到这一消息后,对胡太后、郑俨、徐纥更加痛恨。
恰在这时,决心除掉郑俨、徐纥和胡太后一伙的肃宗,密诏尔朱荣迅速带兵奔赴洛阳,杀掉郑俨、徐纥,逼迫胡太后交出大权。尔朱荣一见密诏,更觉出师有名,马上派高欢打先锋,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进军。
正当大军行进到上党时,肃宗又给尔朱荣下达了密诏,命令尔朱荣停止进军。尔朱荣不知其中的缘故,禁不住犹豫起来。高欢见状,立即对尔朱荣说: “事到如今,骑虎难下,只能进不能退。” 尔朱荣感到高欢的话有道理,决定继续前进。隔了一天,京师发出讣告,19岁的肃宗在显阳殿突然病死,甲寅这天,又宣布皇子即位。尔朱荣惊愕不已。
原来肃宗妃潘充华在武泰元年(528)正月生下了一位千金,郑俨和胡太后从自身利益和长久之计考虑,假称潘充华生下了皇子,宣布大赦改元,认为这样就会平安无事。但是,到了尔朱荣南下时,郑俨、徐纥如同热锅里的蚂蚁,又私下与胡太后商量,把肃宗干脆毒死了事。胡太后早已与肃宗发生了分歧,乐得如此,遂将肃宗毒死,让潘充华生下的女儿假称太子即位。
过了几天,胡太后见人心已经平稳下来,便声明潘充华生的本来是个女儿,只是因为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假称是皇子,以此来稳定一下局面,现在重新立临洮王的3岁儿子元钊为皇帝。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使朝野愤怒,天下愕然。
这也难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太子看成龙种,当作国本,视为国家存亡盛衰的关键。而胡太后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女孩说成是太子,又另立3岁小儿为帝,这对当时普通人来说,在感情上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作为朝廷大臣来说,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作为野心勃勃的尔朱荣来说,听到这些消息也无比气愤,于是对天穆说: “肃宗死时,已经19岁了,人们还称他为幼君,现在所立的竟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这样想使国家平安不是欺人之谈吗?我想率领骑兵,扫除奸臣,重新改立长君,怎么样?”天穆答: “这是伊尹、霍光再现啊!” 尔朱荣当即上呈抗表,曰:
我对肃宗的命归西天万分悲痛,五脏俱碎。恭听诏令,实在吃惊。今天下异口同声,都说肃宗是遭到毒害而死。我细听众言,经过反复思索,觉得这话很有道理。25日肃宗还身体健壮,26日就呜呼哀哉,由此看来,死非天命。退一步说,天子即使果真生病,侍臣也应不离左右,亲贵名医也要好好治疗。据说肃宗死前,身边既无医生,又无亲人侍候,这样,全国百姓怎能不吃惊不丧气呢?这还不算,又欺骗臣民,把女儿说成是太子,胡乱庆贺,使宗庙之灵被欺,天下人大失所望,国家即将被毁掉; 又把一个婴儿立为国君,让奸臣专权,贼臣乱纪,干那些掩耳盗铃、遮眼捕雀的勾当!当今天下形势大乱,人心浮动。肃宗皇帝驾驭天下时,边境上的烽火还接连不断地燃起,何况现在奸臣当道,臣民受骗,想使天下安定,恕我直言,没有半点希望。现在,我受臣民的委托,奔赴阙下,追寻肃宗死因,讨伐郑俨、徐纥之徒,以雪普天之耻。然后,按照宗室后代的年龄和德行重新选立皇帝,以此使北魏振兴,天下大快。
尔朱荣上表时,他的堂弟尔朱世隆当时在洛阳当直合,胡太后一接到尔朱荣的表就把世隆派到晋阳代表太后慰问尔朱荣,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尔朱荣见到世隆,想把他留在晋阳,世隆却说: “现在你把我留在这里,正向胡太后表明你要马上行动。这样,她会对你早作准备。这不是好的计策!” 尔朱荣感到此话有理,便让他回到了洛阳。
尔朱世隆走后,尔朱荣又和天穆商量立谁当皇帝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权衡,决定拥立长乐王元子攸。
大计已定,尔朱荣马上派天光等三人到了洛阳。天光在尔朱世隆的引荐下见到了元子攸,把尔朱荣准备立他当皇帝的意思转达给他。元子攸见红运将至,喜笑颜开。
天光回到晋阳后,尔朱荣又对拥立子攸当皇帝是否合适犹豫起来。想来想去还是听天由命吧!原来北魏有一条规矩,要立皇后必须先铸铜像,哪位能把铜像铸成,就立哪位,否则被看作不吉祥,即使开始议定也得废止原来所议。这种册立皇后的办法,一般说来,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尔朱荣犹豫之中把册立皇后的办法搬了过来,用铸铜像决定立谁当皇帝。他让咸阳王元禧、长乐王元子攸等6个王铸像,说来也巧,只有子攸把像铸成。尔朱荣见状,感到再没有什么顾虑了,只好准备立元子攸当皇帝。然后,立即进军洛阳。
心事重重的胡太后听说尔朱荣来势凶猛,万分恐惧,立即召集在京的文武大臣开御前会议。宗室大臣平时大都对胡太后的行为不满,不肯发言。只有徐纥夸夸其谈,大吹牛皮: “尔朱荣只不过是一个小胡,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文武宿卫足以抵御他们。而且,尔朱荣悬军千里,兵马疲惫,只要我们坚守险要,以逸待劳,就会稳操胜券。”胡太后经徐纥这么一吹,到了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于是急忙部署军队,坚守要地。
尔朱荣到了河内,又派王相秘密到了洛阳,迎接元子攸。四月丙寅这天,子攸和他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从高渚偷偷渡过黄河,会见尔朱荣。子攸没顾上休息,就带领尔朱荣的军队,重新渡过黄河南行,在途中慌忙称帝,传诏远近,谕令效顺。
这时,胡太后十分紧张,虽作了军事部署,但都出兵失利。大都督李神轨率兵刚到河桥,听说北中城无人防守,就逃了回来。郑先护和郑季明二人听到元子攸已即帝位,便打开城门迎子攸进城。徐纥见大势已去,便在深夜从御厩中牵马东逃兖州,郑俨也逃到了乡下。
胡太后失去二位面首,如同失去手足,急得不知所措,踌躇多时,便想出一着无聊的办法,把肃宗后宫的全部妇女召来,让她们一律出家当尼姑。正当胡太后剪落自己的青发时,尔朱荣的骑兵已经闯入宫中,七手八脚地把她和小皇帝大绑起来,送到河阴。
胡太后一见尔朱荣,就失声痛哭,并请求尔朱荣对她宽恕。小皇帝也不停地哇哇啼哭。尔朱荣哪管这些,拂袖而起,令部下把胡太后和小皇帝一同沉入黄河。
费穆感到杀人太少不够过瘾,又密劝尔朱荣说: “您的军队还不过万人,现在常驻洛阳,麻烦很多。如果京师的官吏一旦知道您的底细,一定会对您产生轻蔑之心。假如您不大加诛罚,多树朋党,恐怕在您北归之时,没过太行山就会发生政变。” 尔朱荣听后,转而征求慕容绍宗的意见,绍宗与费穆大唱反调,说: “太后荒淫无道,奸臣弄权,扰乱天下,您发动义兵清扫朝廷,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但是,如果不分良莠无辜杀人,天下人会对您大失所望。”尔朱荣根本不听,让元子攸沿着黄河西到淘渚,引见百官。百官一到,尔朱荣下令骑兵把他们团团围住,肆意杀戮。彭城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元恒芝、东平王元略、广平王元悌、 常山王元、北平王元超、 任城王元彝、 赵郡王元毓、中山王元叔仁、齐郡王元温以及公卿以下2000多人全部成了刀下鬼。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后,北魏出现了割剧、争斗的局面。先是尔朱荣专横跋扈,被孝庄帝亲手杀死,接着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由并州出兵洛阳,斩杀孝庄帝及其左右大臣,把元恭立为傀儡皇帝(节闵帝)。两年以后,高欢进兵洛阳,杀死元恭,把元修立为傀儡皇帝(孝武帝),尔朱兆自杀。到了第二年(534),北魏就分裂为东西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7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