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宪宗李纯妃郭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32 评论:0

名门之女母仪风范


唐宪宗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唐贞元四年(788)被封为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三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同年六月,顺宗驾崩,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在李纯还是一位少年王爷的时候,顺宗就把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暖与升平公主所生的女儿郭氏给他娶进了广陵郡王府。因为郭氏的祖父、父亲都为唐王朝立过大功,母亲又是金枝玉叶的公主,顺宗对这个儿媳妇便特别宠爱。李纯也非常喜欢郭氏的大家闺秀仪容和贤淑的德行,经常与郭氏在一起,两人十分相爱。贞元十一年(795),郭氏生下儿子李恒,这是李纯的第三个儿子。李纯的长子李宁,是纪美人所生。郭氏还为李纯生了一个女儿。
李纯即位当上了皇帝,但是却没有册封皇后。欧阳修在修《新唐书》的时候,对唐宪宗的评价为: “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愤,志平僣叛。” 如果说政治上是这样的话,他的后宫生活就有所不同了。
李纯即位做了皇帝后,后宫里妃嫔宫女众多,他身居群芳之中,虽不说个个艳丽动人,但有姿色者颇多,宪宗周旋其间颇得其乐。新的皇帝继位以后,按照祖制,应该册封后、妃,将子女分封为王子、公主。宪宗只将郭氏封为贵妃,虽然比那些淑妃、美人已是高了一等,但并未封其为皇后。
朝中群臣对此大不为然,认为国中有帝无后,并且认为郭贵妃出身名门,生有子,并且入宫前后,均以贤淑达礼而着称于宫阙内外。于是在元和八年(813)十二月联名上表,请宪宗立郭贵妃为皇后。
宪宗览表之后,当朝未语,回到后宫之后,看到他喜欢的妃嫔宫女有许多,他可以任意召幸,遂掷回表章,不同意册封皇后。群臣不平,先后三次上奏表章,述及国不可无母,只有郭贵妃宜被册为皇后。宪宗还是一再推诿,对群臣说: “现在正当年终、岁暮,来年又有子午之忌,不宜册立皇后,以后再说吧!” 其实,宪宗李纯左思右想,郭贵妃出身华贵门族,不同一般,如果立她为正宫皇后,将要日日入正宫,他在后宫的活动就要受到限制,他私爱的许多宫丽就不能那么随意召幸相欢。所以,宪宗在位的时候,始终末将郭贵妃册封为皇后。宪宗这种做法也为唐代晚期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其后连续有五朝皇帝都不立皇后。
不过,郭贵妃虽未被册封为皇后,但她的言谈举止仍很恭谨有礼,谦和仁爱,在宫中备受尊敬。他生的女儿,在宪宗即位后被封为岐阳公主。这位公主秉性贤惠,女道淑娴,因而也像她的母亲一样,在宫中颇受上下称道。
岐阳公主及笄以后,要为她选夫出嫁,宪宗便诏令宰相,从公卿子弟中,选择出一位面貌清秀,而又才学出众的青年作为皇帝的乘龙快婿、驸马爷。宰相从旨,选了几个人,但相说之后,总未成功。有的虽然是才貌双全的青年,但不愿为帝王女婿,怕受箝制,托辞有病不愿从命; 有的或有才无德,有的一切平庸。在皇帝催促之下,最后选中了太子司仪郎杜惊。
杜惊的祖父杜佑,就是德宗朝的宰相,并且撰写了着名的 《通典》 ,杜悰以门荫得官。公主出嫁之前,郭贵妃召见女儿,谆谆教诲,告以妇人之道,要敬夫孝婆,不可以金枝玉叶自居颐指一切。果然,岐阳公主下嫁杜惊以后,她不挟尊贵,丝毫没有骄倨状态,孝事舅姑,敬事尊长,杜家老少长幼数百人,公主均以礼相待,府邸之中,人们在称赞公主的同时,也称颂郭贵妃教女有方,正如人们所说的,有其母才有其女啊!
郭贵妃所生的儿子李恒,是宪宗的第三子,由于郭贵妃教子有方,李恒从小就聪敏贤能,深得宪宗喜爱。前太子李宁病死后,宪宗便立李恒为太子。

荣华富贵 天伦之乐


宪宗即位之初,尚能勤于政事,治理国家,但后来却逐渐沉湎于享乐之中。尤其是相信方士,寻求长生不死药,甚至让方士在宫中大炼金丹。但因他服食金丹过多,脾气暴躁,动辄罪杀宦官、大臣,郭贵妃曾多次劝解,都未奏效。
元和十五年(820)初,宪宗病危,朝中各掌大权的宦官们借这个机会展开了一场权力之争。
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宪宗子沣王李恽为太子继皇位。内侍陈弘志便率兵杀死了吐突承璀和李恽,并且潜入宪宗寝殿,将宪宗毒死。随后,便拥立太子李恒为皇帝。众大臣见大势已定,只得唯唯从命。
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穆宗尊他的生母郭贵妃为皇太后。对于穆宗在宦官拥立之下做了皇帝,朝中上下虽有些议论,但对郭贵妃尊册为皇太后,却普遍欢迎,共相庆贺。群臣及命妇们虽不能入宫,也纷纷到光顺门祝贺,可见郭贵妃久得人心。
穆宗册母后以后,对郭贵妃的祖辈和亲属也分别给予不同的追封或加封。诏皇太后的曾祖为太保; 追封岐国公敬之为太博; 太后的父亲原为驸马都尉的郭暖追封为太尉; 太后的母亲升平公主为齐国大长公主; 郭太后的哥哥郭钊,原任司农卿,现在晋升为刑部尚书; 二哥郭��任命为金吾大将军, 保卫京师。自郭子仪以来,郭家获得历朝殊荣,郭贵妃册封为皇太后后,又受追封、晋封。这当然使郭贵妃感到欣慰。
郭太后迁居兴庆宫。穆宗对母后十分孝敬,每月逢初一、十五都要入兴庆宫请安参拜。每年逢太后的寿诞之日,皇帝都亲率朝中百官到宫门为太后隆重祝寿。穆宗对太后的平时起居也十分关心,亲自过问,每天供奉的御膳甚为华侈。
每年的春秋佳日,郊外正是良辰美景,皇帝侍奉太后出城郊游,六宫命妇、戚里亲属的女眷一齐同行,一时间车骑拥塞,环佩之声充斥于耳。郭太后很喜欢长安城外的骊山景色,常去骊山游览观赏。每次出宫,皇帝都令景王督禁卫军侍从,太后在骊山游玩行乐,几天以后才回宫,而皇帝亲至照应奉迎。皇帝的这种至孝,深得太后欢心,使她过了4年欢愉的生活。

不以威德临朝听政


但是,好景不长。穆宗虽然事母至孝,在朝政上却不怎么上心,长庆二年(822)十二月,穆宗在宫中击球时得病,病情很重,3天没有接见朝中大臣。李逢吉等人几次求见皇帝,都没有被召见。左仆射裴度等见皇帝病重,三次上疏,奏请赶快下诏确立皇太子,以防圣上不豫。李逢吉见不到穆宗,也上疏请立湛王为皇太子。
唐穆宗在位期间,也同他父亲一样,没有册立皇后,他有五个儿子,景王李湛为长子,按祖制应立长子为嗣,所以穆宗在病中立景王李湛为皇太子。到长庆四年(824),穆宗驾崩。按制,应由皇太子李湛继承皇位,这年他仅16岁。郭太后,多年来素受称赞,从地位上,从民心上,都有很大德威,于是宦官们想利用她。以太子李湛年龄尚幼,请郭太后临朝执政。
郭太后闻奏,不但不听,反而怒斥: “你们这不是要我像武则天一样吗?太子年龄还幼,可以从朝中选择贤能的大臣为宰相,以辅佐幼年皇帝,这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只要你们这些人不干预朝政,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郭太后指着他们说: “试想从古到今,女子为天下主的,全没有好结果。我只身居后宫,不管前朝的政事。” 说罢,将呈上的制书随手撕得粉碎。
郭太后的哥哥郭钊,这时正任太常卿。他听到宫中宦官们在秘密商议,拟推出郭太后临朝摄政,其实是作为他们手中的傀儡,他怕太后不识其中阴谋,就立即向太后写笺,其中说:“母后临朝当政,是历代的一大弊政,如果太后真要按照这些人的请求临朝执政,我就要率领儿子们全都辞去所有官爵,回归故乡,种田养生。” 郭太后读信大哭,召见郭钊,对他说:“祖先的遗德,我岂能背弃,我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决不肯妄背祖训。” 郭钊的信,更坚定了她不出朝的决心。举朝上下无不称颂太后贤德。

平宦安邦


太子李湛即皇帝位,是为唐敬宗。敬宗尊他的生母为皇太后,尊郭太后为太皇太后。
唐朝的宦官擅权,始于唐玄宗的高力士,到了唐代宗时,李辅国公然说: “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指朝政)听老奴(指宦官)处置。” 宦官们权力日大,且又分成几派,互相攻杀,甚至胆大妄为,可以废立皇帝。敬宗即位后,因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仅隔两年,便被宦官谋害,他薨时年仅18岁,成了唐代宦官专权的牺牲品。
敬宗死后,各派势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宦官刘克明等伪造遗诏以绛王李悟执监国事; 内枢密使王守澄等则奉江王李昂为皇帝,派飞龙兵杀死了刘克明,连绛王李悟也同遭杀害。
郭太后为敬宗的暴殒而震骇,为了稳定天下大势,以她多年的威望下诏令,由敬宗的二弟李昂继承皇位,是为唐文宗。
经过郭太后亲自出面表态,传谕全国,对文宗以后稳定朝政起了一定作用。所以,文宗对他的这位祖母也事事至孝。当时后宫有三位太后,除郭太后外,还有文宗的生母萧氏皇太后,敬宗的生母王氏为宝历太后。文宗每日向三位太后请安,对三位太后的膳食也亲自过问,每有珍贵佳肴、蛮夷进贡的鲜果食品,经向祖宗陵庙献祭以后,必先拿出一部分奉献给三位太后,然后自己才品尝。所以,《旧唐书》记载: “文宗孝而谦谨,孝祖母有礼” ,这一评语,是合乎实际的。

诲孙善政


开成五年(840),文宗病重,又引来一场废立的权力之争。
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假传圣旨,废黜了文宗已立的皇太子李成美,让他仍为陈王; 而拥戴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即文宗的弟弟李炎为皇太弟。这样,文宗驾崩后,李炎即皇帝位,是为唐武宗。
武宗继位后,在拥立他的宦官唆使下,杀了文宗的儿子、他的侄儿李成美。不过,他对郭太后仍待之以祖母大礼,以孝相奉,时常进到后宫,向郭太后问候起居。
武宗即位时已经27岁,在唐代晚期皇帝当中不算年幼,可是仍是少年之心不泯,以游戏玩乐安排了每天的生活,朝中政事反而由宦官们摆布。武宗每天不是带着侍从出城打猎、兴尽方归,就是将市井之民带进宫中踢球、角武,乐此不倦。朝中议论纷纷,大臣本章奏谏,武宗只是不听。
一天,武宗进入后宫,到郭太后处请安,并且说: “请太皇太后教诲。” 郭后问: “陛下要问何事?” 武宗说: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盛世皇帝?”郭太后早已耳闻武宗所作所为,虽身为祖母,已是隔代之人,仍毫不客气地对武宗直言: “谏臣们奉上的章疏,陛下看过吗?” 武宗说: “看过一些。” 太后说: “皇帝对敢于直谏的奏疏应仔细审阅,慎重考虑。其中好的奏本,就应接受采纳; 对迟疑不决的,可询问宰相的意见。做一个好的皇帝,千万不要听不进大臣们的谏疏,更不要偏听偏信,要辨别谁忠谁奸,任用忠心之臣,这才是盛世的天子啊!”
皇帝听后,向太后叩拜。回到殿上,览阅群臣奏上的本章,其中有些是谏帝不要任意游猎、召民入宫踢球的本章。武宗从谏,从此大有收敛。
到了唐朝晚期,国家历经内战,徭役日重,人民多借佛教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机扩充庄园,驱使奴婢,并和贵族势力相勾结,避免赋税,另外还放高利贷设立碾硙等多方牟利,这样在经济上便和国家的利益矛盾日深,故从文宗、敬宗以来,政府渐有灭佛之意。尤其是武宗,崇信道教,厌恶佛教,命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总计当时拆毁大小寺院4万余所,僧尼还俗26万余人。
武宗崇奉道教到了痴迷的程度。对方士优礼相如。他即位之初,就召方士赵归真上殿,向他受法箓。武宗甚至在皇宫内院建了一座道观,御题为 “望仙观” 。他吃了道家 “仙丹” 之后,身体不但不健,反而病重,以至不能临朝。
武宗病重,宦官们争夺权力的机会又来了。左神策中尉马元贽等在宫内密布心腹,以乘机夺权。
武宗有5个儿子,但是马元贽以皇帝诸子年幼为借口,一律不立为皇太子,而擅传诏命说,皇子年幼,不能理国,由皇太叔光王李忱监理国事。不久,只做了5年皇帝的武宗驾崩了,是年33岁。

晚年凄苦


李忱即皇帝位,是为唐宣宗。他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是叔继侄儿位。这样,郭太皇太后,又从前三个皇帝的祖母,成了新皇宣宗的母后,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奇事之一。而郭太后先后经历了宪宗(为贵妃)、穆宗(为太后)、敬宗(为太皇太后)、文宗(为太皇太后)、武宗(为太皇太后)和宣宗(为太后)共六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敬宗、文宗、武宗对郭太后来说虽都是孙子辈,但都能恪尽孝心。宣宗与郭太后是母子身份,按理应该更加奉孝,可实际上却大为不然,宣宗对郭太后不仅不孝,反而十分不敬。原来,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
宣宗的生身之母丹阳人郑氏,相传为尔朱氏的后代。有一次家人请卜者为郑氏姑娘相面。卜者说,姑娘有大富大贵之相,有皇后之命,如果谁和姑娘匹配生了儿子,会有九五之尊成为皇帝。
这件事很快便在邻里中传播开来,也传到浙西观察使兼盐铁转运使李锜耳中。李锜早有谋叛之意,他反朝廷就是为了自己做皇帝 于是,他派人去了丹阳,把郑家姑娘娶到家中,因他已有妻室,就纳为侍妾。不久,李锜公然反叛朝廷。
李锜谋反,很快便被朝廷派兵镇压。有司把李锜的家产全部抄没送入京师。唐朝,叛臣及外夷入寇头领的妾、女,都同於物资一并抄没,郑氏也被送到宫中为奴,但她年龄尚轻,伶俐勤快,故被送入宪宗的郭贵妃宫中做了侍女,专门侍奉郭贵妃。
郑氏是罪妇身份,她自己虽然在宫中总是小心翼翼做人,但宫中一般人仍然知道她是叛贼李锜的侍妾,如今沦入宫中,对她就十二分地瞧不起,并且少有人与她交谈、交往。
郑氏生得艳丽,又善察言观色。她虽身为罪妇,却在内心里不甘受人耻笑,不甘心为人下,就在日夜谋计。郭贵妃虽不是皇后,宪宗却时常到郭贵妃宫中,这使得郑氏有机会接近皇帝。郑氏知道,若想出人头地,只有攀龙,于是每逢宪宗驾临,她都着意打扮,以引得宪宗注意。时间久了,宪宗果然注意了这个后宫侍女,见她秀色可餐,终于被宪宗召入别室,龙凤相配。
郭贵妃出自名门,对皇帝召幸郑氏并无表示,可是其他妃嫔宫女,觉得郑氏是罪妇,已是嫁过人的,如今却为皇帝宠幸,身沾龙恩雨露,有的出于恨,有的出于气,有的出于妒,对皇帝莫可奈何,各种怨恨、忌妒之气全加在了郑氏身上。只要皇帝不在,郑氏辄有所失,便受到打骂,恶言碎语更是充耳不绝,就是郭贵妃,对她也是时有责骂。郑氏当然并不敢在宪宗面前说什么,因为她虽为皇帝宠幸,但什么名位也没有,她这样一种出身,皇帝是不能册封她什么名位的。因而,郑氏在后宫只有忍气吞声,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宪宗临幸郑氏,使她终于生下一个儿子,起名为李忱。宪宗一共有20个儿子、18个女儿。有些子、女,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他们母亲的姓氏,可见宪宗这个皇帝在后宫生活上的肆意寻欢情况。李忱是宪宗第13个儿子,所以宪宗在位的时候,尽管郑氏生了儿子,她的地位却没有变化。不过,郑氏仍记得未嫁时卜人为她卜的卦,心中怀着希望。
李忱在宪宗的儿子中有些奇异,从小就寡言少语。他既排行十三,生母又低人一等,在处世上便十分谨慎,当然他也一直以为自己此生此世绝不可能有当皇帝的份儿。但宦官之争,给了李忱机会。当武宗病重时,本应立皇太子,可左神策护军中尉马元贽等人以太子年幼不能理朝政为由,立李忱为皇太叔。武宗驾崩,就在武宗灵柩前李忱被立为皇帝。
早在这之前,郑氏的弟弟郑光,有一次叩见姐姐,自称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车中有日、月,光芒照六合,他找人“圆梦” ,卜者说: “此梦之后,必有大贵” 。郑氏听罢,更充满了希望。果然,不久李忱当上了皇帝,母以子贵,出身卑微的郑氏被册封为皇太后,郑光成了国舅,任为检校户部尚书、诸卫将军,后又晋为平卢节度使。郑氏一家,真可谓获得了 “大贵” 。
郑太后受屈辱多年,今朝儿子当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后,真是一步登天,心里十分得意。多年的郁闷便想寻机发泄,报复当年宫中旧人。这时候,郭太后还居后宫,郑太后便向郭太后身上出气。她当面对郭太后冷嘲热讽,出言不逊,又挑唆她的儿子宣宗不要理郭太后。
人是最怕听馋言的,郭太后虽然德高望重,为唐代后期的着名 “贤后” ,可是郑太后在宣宗面前坏话说多了,宣宗对郭太后这位非生身的同父异母,便十分冷淡,甚至无礼。
郭太后入居兴庆宫,颐养多年,历为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所奉孝,上下尊敬。如今人到晚年,反遭人白眼,地位骤然下降,是她始料不及的。每想到此,心里便十分不愉快。
一天,她登上勤政楼四眺,忽然想起了绿珠坠楼的历史故事,在眺望之中,突然跃身要跳楼自杀,幸好身后的侍女眼快手疾,把她紧紧抱住,这才得免于难。这件事在宫中传开。多数人认为宣宗不孝所致,议论传到了宣宗耳中。他不但不自责,反而更加痛恨郭太后。就在当天晚上,郭太后突然 “暴卒” ,次日举哀。郑氏这才觉得出了多年的冤气。
郭太后究竟为何而死,传说纷纭。有人说她是自己服毒而死; 也有人说她是被人毒死的。当时无论是宫中、民间,关于郭太后的死因议论纷纷,但不论如何,都很怀念这位“贤后” 。
唐宣宗却余怒未息,在葬礼时又出现矛盾。有司请将郭太后葬于唐宪宗的景陵外园,这是宣宗的本意。而太常官王皞却上奏,太后应合葬于附庙。因为唐宪宗未册封皇后,郭后正式册为贵妃,应依礼合葬。王皞的本章,宣宗阅后大怒,令宰相白敏中责问王皞,居心何在?王皞并不畏惧,仗义直言: “太皇太后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是宪宗在东宫时候的元妃,事宪宗为妇,后身历五朝,母仪天下,谁人不尊敬?怎么能以暖昧事,遽而废除了正嫡的大礼呢?”他说得理直气壮,毫无惧色。白敏中正要上殿入奏宣宗,这时后任宰相,原为兵部侍郎的周墀在旁边说: “有圣明的天子,才有敢于直谏的大臣,这句话早已听说过。于今算是见到一位敢于直谏的忠臣!”
可是,宣宗仍是不听所谏,甚至将王皞贬出朝廷为句容县县令。一直到宣宗的儿子漼登基做了皇帝,即唐懿宗时,王皞再次被起用,任为礼官,他又向懿宗奏郭太后的葬仪不合礼制。郭太后终于附葬于唐宪宗的景陵。谥号为“懿安皇后”。
唐代晚期,郭太后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位贤后。故刘晌在《旧唐书》中称赞说: “……后历位7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40余年,虽汉之马、邓,无以加焉。识者以为汾阳王(即郭子仪)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焉!”这个评价是比较正确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7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