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皇后钮祜禄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02 评论:0


文宗皇后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高贵。她生于道光七年(1837),是广西右江道员穆杨阿的女儿。在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当皇帝之前,她就在奕詝宫中侍奉皇储。但那时她只是侧室,嫡福晋是富泰之女萨克达氏。
道光二十九年,萨克达氏病逝。道光三十年,奕詝即位,就是文宗,也称咸丰皇帝,他马上晋封钮祜禄氏为孝慈皇贵妃。咸丰二年(1852)钮祜禄氏被立为皇后,从此开始“母仪天下” 。
如果说,整个清廷的12位皇帝中,道光皇帝是最节俭者的话,那么,钮祜禄氏在有清一代所有的皇后中,算得上是最勤俭、最有道德的一个。钮祜禄氏平时穿的都是布衣服,帷帐、罩幕与雨披等也一律不用绣品,尤其不愿用进口的纺织物,认为那些东西只是好看而不中用。宫中穿用的花盆底的绣鞋,鞋面上的花,她都督令宫女们绣上去,钮祜禄氏每年必定要亲手绣一双花鞋面,以此对宫中女子树个表率,倡导人人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有时赶上她过生日,朝内外的大臣官员们为了巴结皇帝和皇后,便纷纷前来献送厚礼,钮祜禄氏一概拒绝,绝不通融。她在对待人们送礼一事上,曾这样告诫当时尚为兰贵人的叶赫那拉氏说: “我们这些人若多接受一份贡献,老百姓们就会多一份饥寒。既然如此,难道还不应该戒除这些陋习吗?!”她平时的一举一动,总是时刻严格遵守各种封建礼法,绝没有疏漏越规之举。夏天天气再热,她也不露出身体来,洗澡时也从不用宫女、太监们伺候,不换上礼服就不敢去见皇帝,坐着时腰板挺直,上身不敢稍有倾斜,走动时都是慢步徐行,从来不敢快步疾走。对待下人,她也比较和善,从不疾言厉色。咸丰皇帝看到她的所作所为,简直把她当成了自己眼中的女圣人。
按照清朝宫中的规矩,妃嫔以下所有女子穿的服装,都必须是窄袖长袍,不许穿裙子,头上的髻要统一梳成横长式,站着时要挺直腰板,不准显示出婀娜的姿态来。等到被册立为妃时,穿着、梳头、行动才能稍微自由一些。叶赫那拉氏初选入宫(1852),刚被封为兰贵人时,因为不熟悉清宫里的礼制,偶尔梳过宫外面满州贵族中妇女们所常梳的飞云髻,恰巧让皇后钮祜禄氏看到了。皇后为此专门传谕,申斥警告兰贵人要谨遵宫中法度。大概从这时起,兰贵人就对皇后有了不满,只是她很善于伪装,皇后看不出来罢了。
其实,兰贵人(即后来的 “慈禧太后” )之所以能够步步高升,与皇后钮祜禄氏的提携是分不开的。她刚入宫时,先在皇后住处坤宁宫当差,皇后对她很好。以后为皇帝生了皇儿载淳,地位才开始重要。按封建宗法制度,嫡庶之分极其严格。历史上正后夺取庶出的儿子占为己有,亲生母亲遭废黜甚至虐杀的事,不乏其例。在这一点上,叶赫那拉氏是很幸运的,作为正后的钮祜禄氏,虽比叶赫那拉氏年轻两岁,却极不善于争风吃醋那一套,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她经不起叶赫那拉氏处心积虑又功夫到家的曲意逢迎,反而对叶赫那拉氏有了很大的好感和怜爱,甚至在风流皇帝面前时常说叶赫那拉氏几句好话。清代宫禁内有这样一种规定: 能够与皇帝同房的妃嫔们要由皇后决定,到傍晚的时候,由皇后预备选出一些写着妃嫔名号的牌子交太监呈给皇帝,皇帝留下哪个人的牌子,就召哪位妃嫔到皇帝寝宫去伺寝。发现哪个妃嫔怀孕后,就撤去她的名牌。如果皇帝想到哪个妃嫔宫中去住,必须先由皇帝传谕旨给那个妃嫔,敕令该妃嫔做好接驾准备,然后皇帝才前往彼处。但这种谕旨上必须要盖上皇后的金印(即要征得皇后的同意),假如预先没有传谕旨,或者虽有谕旨上面却没盖皇后的金印,那么即使皇帝来到某个妃嫔宫门前,这个妃嫔也必须拒绝接待,不能让皇帝进门。因此,皇后对于各个妃嫔的制约是很大的,她不让你见皇帝,你就见不到皇帝,而妃嫔见不到皇帝面,是无望出人头地的。正是在这些方面,钮祜禄氏为叶赫那拉氏提供了很多方便。当然钮祜禄氏对宫内其他人也不错。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兵进天津,直逼通州,欲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带着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和皇子载淳一行,仓皇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风流皇帝奕詝在北京宫内时常常沉溺于声色之中,由于纵欲过度,致使体弱多病,脸色发黄,钮祜禄氏本性懦弱,根本无力劝止。对于皇帝的病症,曾请御医诊治。御医说可请皇帝长饮鹿血,以补肾亏阳虚之症。皇帝听信了御医的主意,设立鹿苑养了100多只鹿,天天命令取鹿血以供其饮用。此次仓皇逃往热河,临行时,奕詝曾命令把鹿装到车上一起带走,但有位大臣劝阻说: “如今外国兵已逼近京师,局势万分危急,尽快转移躲避贼寇的兵锋,时间还恐怕来不及,何必带上这些鹿当累赘!他日劫难平息之后,万岁爷再饮用鹿血也不迟。”于是,终于没有带上鹿成行。等到了热河行宫,那里的情况与京城里自然有极大不同。据说由于行宫内外的防禁并不太严,协办大学士肃顺便经常带着奕詝皇帝偷空子出外游乐,清文宗更加沉溺于声色之中而无力自拔了,这样导致了他本已虚弱的身体越来越坏。咸丰十一年七月,皇帝开始大量咯血,急令取鹿血来供他饮用。但鹿苑中养的鹿全部留在京城,热河行宫附近仓促之间又无处找鹿,使皇帝身体急剧恶化,当月十七日在寝宫烟波致爽殿病逝。
皇帝死的当天,按礼制皇后钮祜禄氏独自到皇帝灵前祭酒,此时身为皇贵妃的叶赫那拉氏还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仪式,对此她心中是很不快的。这一年,皇后才24岁,叶赫那拉氏也不过26岁。
咸丰皇帝死后,仅有5岁的皇子载淳即皇帝位。他马上尊封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上徽号为 “慈安” ; 由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是新皇帝的生母,所以也一并尊封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 。当时是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并尊,因此小皇帝又传诏旨,称慈安太后为 “母后皇太后” ,称慈禧太后为 “圣母皇太后” ,以把二人区别开来。两宫太后居住的宫院,慈安太后居上首,座东; 慈禧太后居下首,座西。后来她们共同垂帘听政,同样是慈安太后坐皇帝座上首(东面),慈禧从下首(西面),因此慈安太后又称东太后,慈禧太后则称西太后。
北京政变之后,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在养心殿设坐,共同垂帘听政。开始的时候,由于慈安太后位居正宫,名位高于慈禧太后,因此慈禧不敢太张狂,大权一度由慈安太后掌握着,一段时间里节俭自爱的政风很浓。过去咸丰皇帝为了游乐,下令花巨款盛饰圆明园等居处,为劝阻他这种做法,一向温顺的钮祜禄氏有一次竟拔下头上的簪子,披头散发的对咸丰皇帝进谏。现在,以她为主垂帘听政时,注重节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她常以东南太平天国未灭,国家正处多事之秋为由,否定某些大臣大兴土木重修圆明园的奏本。随着慈禧太后的权势日盛,慈安太后的权威逐渐降低了。在玩弄权术方面,慈安太后远远不是慈禧太后的对手。同治四年,恭亲王奕欣遭到慈禧太后的暗算,被革除了议政王的头衔。此后,慈禧太后完全把持了朝政,慈安太后的 “听政” ,也就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一个摆设了。节俭的那一套作法当然一起寿终正寝了。
原圆明园管理大臣殷德以园务不能振兴为一大憾事,他百般恳求两宫皇太后,坚持要重新修复圆明园。这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虽已失败,但捻军和西北回民的武装斗争却气势正盛。慈安太后素来崇尚节俭,根本就不同意大兴土木的修园之举; 而慈禧太后害怕朝野内外对她所作所为的议论,忧谗畏讯,也不愿意过多地游乐。所以殷德的愿望,无法实现,心中深感不快。
北京城内有一个城府甚深、为人刁钻且很有势力的大富豪名叫李三,他勾结广东商人李光照,投殷德所好,与殷德拉上了关系。他们在小皇帝载淳出外游玩时前往参见,终于说动小皇帝答应重修圆明园。李三与李光照暗自高兴,认为可借此次机会大捞一把。为了能取得慈禧太后的赞同,李光照前去用重金贿赂大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开口要价20万两白银,讨价还价一番后,终以10万两银子成交。但李光照行贿之事却被恭亲王奕欣等大臣侦知了,上报给慈安太后后,素以节俭着称的钮祜禄氏大怒,立即命令刑部官员逮捕李光照下狱。那位官员得令要出宫时,慈禧太后悄悄派人召回他来说道: “必须等候皇帝降旨才能处理此事,圣旨明天早朝时颁发,你不要泄露此事。”但第二天上朝时,因小皇帝外出未归而事情败露,慈安太后责问,慈禧太后无言以对。两宫皇太后便以皇帝身体不好为托词谕告众大臣,接着传下懿旨,命逮捕奸商李光照,并追查行贿修园一案。后来,安德海虽因慈禧太后关照,度过了这一风波,但重修圆明园之事直到同治皇帝亲政前,再也没被提起过。
安德海逃过了初一,却躲不过十五。在诛杀安德海问题上,据说慈安太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安德海是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自入宫内为太监,人称 “小安子” 。同治初年,他因受慈禧太后宠幸,开始干预国政。穆宗载淳虽然尚未成年,但对安德海飞扬跋扈的一套早已非常不满,经常为一些事训斥安德海。而每次挨了训,安德海都要向慈禧太后诉委屈,慈禧太后马上便召载淳来指责一番,这样反而更加深了小皇帝对安德海的仇恨。小皇帝无处发泄,便在宫中时常用小刀斩下捏的小泥人的头,宫内太监问他这是为何,他愤怒地回答:“杀小安子!” 为除掉安德海,载淳曾找慈安太后密商办法,他们认为山东巡抚丁宝桢敢作敢为,因此在丁宝桢入京晋见时,令他俟机诛杀安德海,丁宝桢慨然允诺。同治八年七月,慈禧太后命安德海往南方采办宫中用物,安德海乘楼船沿运河南下,一路声势浩荡,招权纳贿。等安德海来到德州地界时,知州赵新立即飞马禀报丁宝桢。丁宝桢饬令东昌府知府程绳武追上去逮捕安德海,但程绳武在后面跟了三天,见安德海势大,终不敢动手。于是丁宝桢又令总兵官王正启率兵追安德海。等追到泰安,王正启抓住了安德海,并马上把他押送到济南府。安德海到这时还大言不惭地叫道: “我奉皇太后的命令外出,谁敢冒犯我,那是他自寻死路!”
逮住安德海后,丁宝桢便具疏上奏朝廷。慈安太后得到报告,立即召见军机大臣奕欣及内务府大臣等商议处置办法。诸位大臣都说太监不得出都城之门乃是祖制,大清建立200多年来还从没有敢违犯的,如有违犯者要坚决处死不可饶恕,对于安德海应就地正法。接着便以皇帝的名义降旨,在济南杀掉了安德海。
慈安太后为人宽厚仁爱,小皇帝载淳虽不是她亲生的儿子,但她对载淳的关心、照顾却远远超过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载淳常常出宫游玩已养成了习惯,他总是从后门出入,看见路旁有卖凉粉的,感到口渴时,就去喝凉粉,但从来不知道应当付钱。卖凉粉的见他举止不凡,认为他一定是在朝廷内公干的官员的子弟,所以也不敢向他要钱。有一次小皇帝看到别人喝了凉粉交钱,感到很奇怪,就问卖凉粉的小贩。小贩回答: “我全家就靠这小买卖吃饭穿衣,怎么能不收钱呢?因为少爷您非他人可比,所以咱们最后一块算总账吧。” 载淳听完,面带惭愧之色说道: “若是这样,我吃喝你的就多了,我应当多赏你一些。可惜我身上没带钱,现在我写个条子给你,你拿条子去取钱,行吗?” 小贩说: “这当然可以!” 于是小皇帝欣然命笔,写了一张纸条给卖凉粉的小贩。小贩不识字,拿着这个字条去问朋友,其友人吃惊地说: “这张纸条上所写的,是敕令广储司付给你白银500两啊。广储司在皇帝宫中,谁敢命令他们付钱呢?这个喝凉粉的,必定是当朝的皇帝!” 小贩也很吃惊,不敢去皇宫中取钱。那位朋友却极力怂恿他去试一试,小贩方才硬着头皮去了。广储司负责的官员问他纸条的来历,小贩便把前后经过如实说了一遍。那个官员立即向慈安太后做了汇报,慈安太后说: “这真是胡闹!虽然是小孩开玩笑,但皇宫怎能失信于外面的百姓呢?!” 马上命令照纸条上写的数目付银子。接着又召小皇帝来询问这事,载淳毫不隐讳地都承认了,慈安太后听完只是笑了笑也就算完了。这表现了她宽厚仁爱的性格。
为同治皇帝选立皇后,同样体现了慈安太后关心小皇帝的慈母之心。她怕载淳亲政以后,年纪太轻,不能胜任繁重的政务,而两宫皇太后已退居深宫,颐养天年,不便过问国事,帮不了皇帝的忙,所以得要一位成熟贤淑识大体,而又能动笔墨的皇后,辅助皇帝。出于这种考虑,她又先同载淳商量,征得了载淳的同意,在立后问题上,明确坚持要立载淳满意的钮祜禄氏为皇后,最终使慈禧太后欲立富察氏为皇后的企图落了空。皇帝 “大婚”之后,慈安太后对皇后钮祜禄氏更是百般关照,每次皇后来问安、伺膳,她都热情接待,并屡次催促皇后早早回宫,不必过于拘礼。据说在载淳刚死后的几天里,也多亏了她安慰、开导皇后,才使钮祜禄氏又多活了两个月。
穆宗死后,德宗被立为帝。立载湉为光绪皇帝,本非出自慈安太后之愿,完全是慈禧太后的主张。由于德宗皇帝即位时年纪尚幼,两宫皇太后仍然垂帘听政。此时虽然是二人同时训政,但慈安太后已无一分权力,处理一切的实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了。慈安太后一贯谨慎厚道,凡事如何决断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光绪年间,她诚心信奉佛教,在宫中天天以持斋念佛为主要功课。这样,慈禧太后更觉无所约束,益加肆意弄权,胆大妄为了。
光绪一朝,慈安太后日益倦怠不闻外事,而慈禧太后则统摄全局大权独揽。从生活上说,慈安太后崇尚节俭,不事铺张,吃饭以素食为主,而慈禧太后却处处讲排场,她在体和殿每日正餐两顿,每顿饭仅主食就有50多种,菜肴120多样,每天需用肉500斤,鸡鸭100多只,并要有450多人伺候,花费白银达千两。耗费之大,实在惊人,同慈安太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
慈禧太后经常一个人单独召见大臣,决定什么大事逐渐地也不再告知慈安太后。过去她是不敢这样做的,像同治年间补瑞麟为文华殿大学士这样的大事,她都要找慈安太后商量,取得慈安太后的同意。后来慈安太后竟成了可有可无之人,这使慈安太后心内愤愤不平。
慈安太后打算劝阻慈禧太后骄横擅权的独断行为,思谋着用什么办法才能给她一个警告,进而感化她,使她收敛一些。在光绪七年的某一天晚上,慈安太后在自己宫中置办酒宴,说是为慈禧太后祝福。酒至半酣,慈安太后屏退左右侍从人员,先热情详细地追述了跟随咸丰皇帝到热河行宫,突遭皇帝身死的大难,接着肃顺擅权,在宫中二人遇到的种种艰难危急的情况,以及同治十一年间二人同时垂帘听政的事情,说得很详细,动情处抽泣垂泪良久。慈禧太后听了也悲不自胜。这时慈安太后忽然慨叹道: “咱们姊妹现在都老了,说不定哪天早晨或晚上就要离开尘世,到天上仍然去伺候先帝。我们两人相处20多年,所幸从来都是同心协力,连一句冲撞对方的话互相之间都没说过。而我这里存有一件东西,是过去从先帝文宗处接受过来的,现在它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但我怕一旦注意不够,在储藏方面出现过失,或被别人得到这件东西,反而导致对我们两人的怀疑,认为我们表面上和好,而暗地里却互相妒嫉提防。如果这样,就不仅是我们二人的最大遗憾,而且更有负于咸丰先帝的意愿啊!”说完,慈安太后从袖子里拿出一件信函递与慈禧太后,让她看一下。慈禧太后启封后细看,吓得脸色顿变,羞惭得不敢抬头看慈安太后。这封函内装的不是别的,正是清文宗交给慈安太后的遗诏。遗诏的大意是这样的:
叶赫那拉氏,按照祖制是不能立为后的,现在她既然生有皇子,他日母以子贵,自然不会不被尊封为皇太后,只是我对此人实在是不能深信。此后如果她能安分守法也就罢了,否则,你可以出示这一纸诏书,命廷臣宣布我的遗命,把她除掉。
慈禧太后看完了,慈安太后仍把它要回,然后放在烛火上烧掉了,并说:“这张诏纸已没什么用了,焚毁它是最好的。我今天也可以向先帝复命了。” 当时,慈禧太后惭愧与恼怒的心情交加,但仍勉强装出感激泪下的样子。慈安太后又对她百般劝解安慰,至此酒宴就结束了。过了几天,慈安太后偶然因有事到慈禧太后宫中,慈禧太后对她礼节周全,非常恭敬,不像过去那样骄狂放纵了,连一旁伺侯的太监宫女私下里都感到很奇怪。慈安太后也暗自高兴,认为是前日自己的作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了。哪知道慈禧太后暗藏的杀机马上就要暴露出来了。两个人坐下谈着话时,慈安太后觉着腹内稍微有点饥饿,慈禧太后即令侍者捧来一盒糕饼,慈安太后吃着很香甜,说这好像不是御膳房做的食物。慈禧太后回答: “这是我妹妹送给我的。姐姐您愿吃,明天我叫她再送一份来。”慈安太后正准备找话辞谢,慈禧太后又接着说: “我家就是姐姐您的家,请千万不要说出辞谢的话来。” 此后一两天里,果然有几盒糕饼送进慈安太后宫中,色味花都与慈安太后上次吃过的一样。慈安太后就随便拿了一两个吃了,顿时就觉得不舒服,但又不是太难受,不料到了晚上,竟撒手归西。享年44岁。种种迹象表明她是中毒而死的。
对慈安太后之死,另一种说法是,光绪六年冬季,慈禧太后得病,请御医诊治无效,朝廷便诏令各行省的总督巡抚推荐各省的良医进京会诊。李鸿章、刘坤一等都推荐了良医进京。慈禧太后一病就是几个月,这期间只能由慈安太后单独听政。光绪七年三月十日早朝时,慈安太后召见了军机大臣恭亲王奕欣、军机大臣大学士左宗棠、协办大学士李鸿章等人,当时她的脸色安详坦然,没有一点有病的样子,只是两颊微红。大臣们退出后,下午4时左右,内廷突然传出慈安太后去世的消息,命令中枢府的主要官员立即进宫。过去的惯例是: 皇帝或太后、皇后生病,传御医诊治,先诏令军机大臣们知道病情,医治方案、所用药剂,都要由军机处检查监督。早朝散后仅5小时,宫内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诸位重臣都大吃一惊。等他们进了宫,看到慈安太后已被小殓完毕,而慈禧太后正坐在一个矮凳上,她悲伤地对众人说,慈安太后从来无病,近来也没什么动静,为什么就突然辞世了呢?各位大臣安慰了她一番后,叩头退出商议发丧的事。过去皇后或妃子死,马上要传她的亲戚及其他后妃进来瞻仰遗体后再小殓,历朝历代已经习以为常。但慈安太后身死,后妃们却未被允许瞻仰,众人感叹这也是执掌大权的慈禧太后的一个创举。为什么会这样呢?据传说,有一个叫金某的伶人,很得慈禧太后宠爱,可以自由出入宫门。慈禧太后久病不愈,慈安太后即前往探望,到那里却看到慈禧太后正与金某睡在床上,慈安太后气愤之极,严厉地痛斥慈禧太后的丑行,慈禧太后吓得跪倒谢罪,尔后将金某驱逐出宫,不久将他赐死(即逼令自杀)。慈安太后平常喜爱吃零食,她死的那一天,慈禧太后曾给她送过糕饼,糕饼送进几小时慈安太后就死了。直到慈禧太后死后,金某家里的人才讲了这些情况。
慈安太后死后,被埋葬在定陵东面的普祥峪,取名为 “定东陵” 。当初,钮祜禄氏刚被尊封为皇太后的时候,已加上了“慈安” 的徽号。后来国家有喜庆事,又迭加徽号,称为 “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 。到她死时,光绪皇帝给她加谥。宣统年间再加谥,这样,钮祜禄氏的谥号全称就是 “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7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