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文成帝拓跋溶皇后冯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14 评论:0


在今山西大同市的正北有一座山叫梁山,此山在北魏时叫方山,山中有片陵墓遗址叫永固陵。从现在留下的遗址来看,这里有回廊,有塔院。回廊基宽近10米; 塔基呈方形,长40米,宽30米。从塔基可以看出,当时的塔是很气派的。往北200米是个高坡,坡上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物,这是为墓主人歌功颂德的石碑。向北600米左右就是墓冢。冢基底呈方形,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20米,高约23米,上部是一圆形。墓主人就是文明太后。

受牵连 入后宫 荣登后位


文明太后姓冯,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生于长安。她的祖父冯少通原是北燕国君冯跋的小弟,在冯跋死后继承帝位; 她的父亲冯朗原为北燕的广平公,因母亲王氏被废,便于北魏延和元年(432)与胞弟冯邈逃奔辽西,然后到肥如劝说大哥冯崇投降了北魏。冯崇被北魏封为辽西王,冯朗后来也做上了秦、雍二州刺史、西郡公。
后来,冯朗犯罪被杀,他的女儿冯氏即后来的文明太后进了北魏后宫,与她的姑姑冯昭仪相依为命。冯昭仪是在北魏延和三年(434)北魏大军压境之下,由冯文通主动送给北魏世祖表示停战言和的。冯昭仪不仅从感情上给侄女许多温暖,而且还担当起了教育她的重担。冯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书写算账、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宫廷礼仪无不学习,几年下来,肚子里装了不少墨水,说起话来总是温文尔雅,做起事来总是符合礼仪,加上少女特有的光彩,很快就成了后宫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人物。北魏兴安元年(452),拓跋濬当了皇帝,冯氏被封为贵人,太安二年(456)又被立为皇后,即文明皇后。

杀乙浑 害献文 临朝听政


北魏和平六年(465)五月癸卯这天,26岁的拓跋濬不幸病死,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沉浸于无限悲痛之中。按照惯例,国丧三天之后,就要把死者生前所用过的衣服器物全部烧毁,届时文武大臣及中宫都要赶到现场,以嚎啕大哭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当宦官举着火把,将堆积如山的衣物点燃时,已哭成泪人似的冯皇后一头扑进烈火之中,待周围的人把她救起时,她已昏迷不醒,被抬回宫中,经御医紧急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几天之后,年仅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承帝位,是为北魏献文帝,冯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
当时,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感到献文帝年幼可欺,便乘机盗用献文帝诏令,肆无忌惮地诛杀异己,建立个人独裁政治,在短时间内先后把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平原王陆丽、司卫监穆多侯全部杀掉,一度把平城弄得腥风血雨,一片混乱。面对这场政治危机,年幼的献文帝一筹莫展,只知道在文明太后面前哭泣。文明太后开始对乙浑疯狂残杀大臣也十分害怕,不敢公开得罪乙浑,只好将他封为丞相,大小事情让他一人说了算,企图以此求得自己和献文帝的人身安全。但是,乙浑随着自己独裁地位的逐步稳定,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实际权力,而是准备发动政变,夺取帝位。这时,文明太后已看透了乙浑的险恶用心,便毅然决然地丢掉幻想,命令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领军队,前往镇压。由于官兵们勇敢作战,很快就把乙浑杀掉。文明太后鉴于当时的紧张局势,感到有必要由她出面料理政务,于是便宣布临朝听政,全权处理一切政务。不久,文明太后感到事务太多,即使自己再生出三头六臂也无法干完,于是又把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和贾秀三人叫到宫中,协助她处理政务。
一年之后,献文帝的儿子拓跋宏降临人间,给当奶奶的文明太后带来了无比喜悦。文明太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突然宣布还政于献文帝,不再过问任何政事,专心致志地抚养拓跋宏。话是这么说,其实权力欲很强的文明太后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把大权交给献文帝,只不过是从台上的表演者暂时退到台下操纵献文帝表演而已。聪明的文明太后怕献文帝在台上不完全按她的指挥表演,又把她的哥哥冯熙提拔成太傅,随时监督,调整献文帝的表演。
刚开始时,文明太后见献文帝很听话,什么事情都按时向她汇报,按时向她请示,对他比较满意和放心,可是一二年过后,献文帝突然对她的专权大为反感,不仅不听她的话,反而故意找借口与她闹别扭。皇兴四年(470)十月,献文帝借故把文明太后的面首李奕和李奕的哥哥李敷杀掉。文明太后闻讯后,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朝献文帝一个劲地咆哮,并到处扬言说,不废掉献文帝誓不罢休。
遭到文明太后痛骂之后,献文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心暗想,自己现在正当风华正茂之年,需要大干一番事业,留名于青史,可太后却左右制肘,任凭自己有天大本事也施展不开。
施展不开也就罢了,可还要被废掉,弄不好还要丢掉脑袋,何苦来呢!对黄老之学、佛经义理很感兴趣的献文帝似乎突然看破了红尘,决定把帝位让出去。究竟让给谁呢?献文帝动了一番脑筋: 如果让给儿子拓跋宏,大权最后还要落入太后手中,不如将帝位让给叔父拓跋子推。
文明太后听说献文帝准备让位,开始以为是让给太子,非常高兴,心想,5岁的娃娃总比18岁的小伙子更好控制,可后来听说要让给拓跋子推,心里既恼火又着急,很怕献文帝的想法变成事实。就在文明太后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献文帝于皇兴五年(471)八月的一天,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讨论让位事宜。讨论的结果使他大失所望,大臣们一致的意见是将帝位传给太子拓跋宏。直到这时,文明太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同年丙午这天,年仅5岁的拓跋宏登上了皇帝宝座。
文明太后刚从这场虚惊中平静下来,又被拓跋宏即位时的一阵揪人心弦、催人泪下的哭声搅得恐惧不安。文明太后对拓跋宏的哭声听得多了,对他的哭相看得多了,可这次的哭却与以往的任何一次都不同,其哭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响,其哭相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凄惨。献文帝问儿子为什么要哭,拓跋宏回答说: “对已故亲人的感伤程度太严重了。”文明太后一听,突然间联想到显祖身上长脓包时拓跋宏用嘴给他把脓吸出来的一段往事,心中不禁一怔: 这孩子确实精明过人,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般有水平的话!自己本想他年幼听话,而他却如此聪明早熟,将来如何驾驭?!从此以后,文明太后的心理又失去了平衡,决心改造拓跋宏,让他百依百顺。一天,朔风怒吼,滴水成冰。文明太后用花言巧语把拓跋宏骗到一间屋子里,只让他穿一身单衣,然后把他锁在里面,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企图以此磨掉他身上的一点点棱角。这次残酷折磨,并没有使拓跋宏向奶奶苦苦求饶,只是变得沉默寡语而已。文明太后还不甘心,又准备废掉拓跋宏,让他的弟弟拓跋禧继承帝位,后来在元丕、穆泰、李冲等重臣的反复劝阻下,才打消了这一念头。通过这次事件,拓跋宏学会了保护自己,平时只知道躲到书斋里刻苦读书,手不释卷。文明太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对拓跋宏的戒心不知不觉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在文明太后为她能随意摆布小皇帝而眉笑眼开的时候,已经当了太上皇的献文帝不甘寂寞,开始拆文明太后的台,对她所亲近的人不是疏远,就是排挤,对受她排挤的人不是亲近,就是提拔。延兴三年(473)十一月,献文帝在南下视察路过怀州时,碰到了薛虎子求见,要求恢复被文明太后罢免的枋头镇将的官职,献文帝当即允诺,让他当天就到官府上班。文明太后虽然对此极其恼怒,但她仍然努力克制自己,耐心等待惩治他的良机。文明太后在观望中过了3年,到承明元年(476)初夏,她把近年来献文帝的重大活动分门别类地做了总结: 延兴二年(472)二月,显祖戎装出城,在北郊指挥各位将领反击柔然进攻; 同年十一月,他又骑上战马,亲自讨伐柔然,一直打到漠南,把柔然赶出几千里外。次年十月,显祖一度打算南征刘宋; 延兴四年(474)二月,显祖南下视察,次年十月,又在北郊举行阅兵仪式。文明太后对这类活动作了她自己认为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反击柔然,南下视察,对提高国威很有利,可也抬高了他本人的身价; 再说,他常指挥军队,不是成心要操纵军权吗?一旦让他操纵了军权,自己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接着,文明太后又搜罗他的其他活动: 延兴二年(472),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全部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还严格考核官吏,明确指出: 对那些克己奉公,廉洁公正的牧守可以长期任用,对那些成绩显着的官员晋升一级,对那些贪婪残暴、榨取民脂民膏的官员严惩不贷。延兴四年(474)六月,再次命令: 处理一切案件都应按法律程序办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条文为准绳,用刑应当慎重,尤其重刑更要慎之又慎。文明太后暗想,他的这些活动不管动机如何,结果都一样: 收买了人心,得到了下层的好评。如果任其继续活动下去,极有可能使他东山再起,也有可能引来淹没自己的惊涛骇浪。想到这里,文明太后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似乎马上就要被押赴刑场的感觉,一连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始终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寻找对付献文帝的计策。最后,文明太后决心铲除后患,杀掉献文帝。六月辛未这天,献文帝含冤离开了人间。文明太后的计划很诡秘,她所选用的刽子手干得也很利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后世的史家只能对此事作出如下推测: 一是将他毒死; 二是在禁中埋伏壮士,乘他朝拜之机将他暗杀。
献文帝死后,文明太后宣布再次临朝听政。

除异己 结私党 独揽大权


文明太后虽然十公诡秘地毒死了献文帝,解除了威胁,但她的神经并没有松弛下来。再次临朝听政的实践,进一步激起了她独揽大权,残酷镇压政敌的欲望。文明太后暗中把自己的政敌分为两类,一类是献文帝的同党,另一类是孝文帝母亲一家的势力。文明太后认真分析了这两方面势力,并仔细权衡了其对自己的威胁程度,决定先拿献文帝的同党开刀。
献文帝同党的代表人物是侍中、镇南大将军李欣。文明太后准备向李欣动手时,心中也有几分怯意。她深知李诉曾负责过选举工作,网络了一批人才,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对他的处理稍不谨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惹出麻烦,对他不可轻举妄动。
就在文明太后愁眉不展时,宦官赵黑、卢奴令范标帮了她大忙。原来赵黑在与李诉共同负责选部时,曾受过李欣的排挤,由尚书降为一个看门的门夫,气得赵黑在好长时间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献文帝死后,赵黑向文明太后哭诉李欣的所谓专权罪行,并表示愿为太后干掉李欣效犬马之力。范标是个两面派人物,与李欣原是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自然掌握了李沂的不少材料。范标揣摸文明太后准备收拾李欣,便主动到文明太后处诬陷李欣企图外逃。太后明知范标的话是为迎合她的心意而胡编乱造出来的不实之辞,却如获至宝,先将范标夸奖一番,然后一再威胁他不准改口,见范标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证,便派人到徐州通知李欣速回京师。
太和元年(477)十月的一天,文明太后将刚到京师的李欣召进宫内,还没等李欣站稳,就逼他交代所谓企图外逃的罪行。李欣被太后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然不会承认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文明太后倒也干脆,没容李欣辩解几句,就向宦官使了个眼色,顷刻之间,范标就被宦官引到太后跟前。范标向太后行过礼,立即把在太后面前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所谓证词在李欣面前复述了一遍。范标的证词如同五雷轰顶,把李欣炸得晕头转向,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竟会反目为仇!李欣瞪大眼睛,气愤地说: “既然你都诬陷我,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然后将一口浓痰吐到了范标的脸上,接着长叹一声,无比悲伤地说: “都怪我认错了人,悔之晚矣!”
文明太后开始只听范标和李欣对证,后见范标很尴尬,便朝他挥挥手,示意他暂时退出殿堂,然后喝问李欣还有什么需要交代,李欣扬了一下头,没有表示然否。过了一会,文明太后一声令下,卫兵手脚十分麻利地将李欣捆绑起来,拖出殿堂。丙子这天,文明太后传出命令: 立即处决李欣和他的两个儿子李令和、李令度。几天之后,文明太后又把与李欣关系不错的许多人一同杀掉。
消灭了献文帝的同党后,文明太后又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拔跋宏母亲李氏一家。
拔跋宏生母李氏是南郡王李惠的长女,18岁那年被选人东宫,献文帝即位后被封为贵人,天安二年(467)生下皇子拔跋宏。两年之后,在拓跋宏被议定立为太子的时候,文明太后带着既显得同情又显得无可奈何的表情对李夫人说: “孩子,你也知道,我们老祖宗为了避免中原王朝母后干政和外戚专权的祸害,早在代北的时候就立下了一条规矩,这就是,凡是后宫生下的皇子如果被立为太子,那么他的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我知道你还年轻,也很爱孩子,但老祖宗的规矩谁也不能更改啊!” 李夫人无法抗拒这条极其残忍的规矩,只好含恨结束年轻的生命。李夫人的父亲李惠和李惠的弟弟李初、李乐,李惠的堂弟李凤以及李夫人的几个兄弟,在拓跋宏继承帝位后,自然是北魏中央内部一股很有影响的势力,时刻准备分享对拔跋宏的操纵权力。况且,李惠本人又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物,在任秦州、益州、雍州、青州刺史时政绩不错,断案如神,很受官员和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李惠的存在,就是对文明太后的极大威胁。文明太后当然不会轻饶了他们。不过,文明太后也深知处理外戚要有合情合理的借口,要给他们定一个大臣们能够理解的罪名。但是,任凭文明太后怎么绞尽脑汁也找不出他们一条过硬的罪证。过了几天,文明太后从一位回朝的大将那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诬陷李惠准备外逃刘宋王朝,给他定下叛国罪名。有了这个罪名,就会引起文武大臣对他的切齿痛恨,就会让他掉下脑袋。太和二年(478)十二月癸己这天,文明太后以叛国罪名将李惠一家送上了断头台。
按一般情况来说,文明太后在清除了异己之后,本应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可她却精神压抑,郁郁寡欢,无精打采。这也难怪,人都有七情六欲,何况她又是一个年轻寡妇。文成皇帝去世时,文明太后年仅24岁,正是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
她不仅想永远操纵大权,而且也想满足生理需要,于是便用色迷迷的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猎物。
王叡是文明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后的第一个猎物。王叡字洛诚,自称太原晋阳人,祖先在西晋八王之乱时迁到姑臧(今甘肃武威)。父亲王桥,通晓天文历法,在北魏平定凉州后到了平城,靠算命占卜维持一家生计。王叡从小跟父亲学习算命占卜,后来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恭宗发现,被提拔为太卜中散。
文明太后再次临朝听政后,见王叡身材魁伟、仪表堂堂,便以找他算卦为名,把他召进后宫,百般挑逗,很快使他落入圈套,在他身上得到了满足。从此以后,文明太后按时和他同床共枕,寻欢作乐。文明太后也没有亏待他,先把他升为给事中,没过几天,又把他提拔为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允许他参议国家军政大事。太和四年(480),又把他提升为中书令、镇东大将军,封爵中山王。王叡的两个女儿出嫁时,先到宫中,按照公主、王女的礼仪,接受大臣们的恭贺。文明太后把王叡的女儿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每次都亲自到太华殿接见她们。到她们出宫去婆家时,文明太后又亲自把她们送到半路。这种场面惊动了平城的千家万户,被人们称为天子、太后出嫁女儿。王叡对太后感恩不尽,不仅按时入宫给她送去激情和欢乐,而且表示愿为她赴汤蹈火,献出微薄之躯。太和二年(478),文明太后兴致勃勃地率领拓跋宏、百官以及外国来宾到虎圈看虎。看着看着,一只老虎突然跳入阁道,向太后、拓跋宏猛烈扑去。太后身边的大臣和警卫人员见状大吃一惊,拔腿就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叡操起战戟,迎向老虎,大吼一声,竟把老虎吓退了。通过这件事情,文明太后把王叡当作自己最知心最可信赖的人,除了对他封官加爵之外,就是给他大量贵重物品、肥沃的田园、体健的奴婢、肥壮的牛马、成群的杂畜。文明太后很聪明,她怕给王叡这些东西被人看见,引起非议,总是在和王叡进行一番男悦女欢之后,开出一张物品清单,在夜深人静时让宦官悄悄地把物品拉到王叡家中。就这样,文明太后很快就让王叡当上了家财巨万,数不胜数的大富翁。
李冲是文明太后的另一个面首和私党。李冲字思顺,敦煌公李宝的儿子。李冲也是个美男子,不过他的美与王叡的阳刚之美恰好相反,他具有一种阴柔的美,是个温文尔雅,深沉而又工于心计的白面书生。文明太后为了对他带来的温情、慰藉和欢乐表示感谢,一个月之内就对他赏赐了几千万,使向来家境贫寒的李冲在短时间内也成了一位富翁。不过,李冲并不是一个贪财奴,他把这些财物大都送给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有时还分一些给乡村的贫民百姓。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文明太后和王叡、李冲的丑事再隐秘,也会传到大臣们的耳中,宦官给他们送东西时的行踪再诡秘,也会让人知道。文明太后对一般人的评头论足和风凉话并不害怕,她所怕的是德高望重的元丕和游明根等人对她的行为说长道短。文明太后为了堵住他们的嘴,在给王叡、李冲财物时,也少不了给元丕和游明根一份; 给王叡建造一座豪华的住宅时,也没忘了给元丕建造一座。新宅落成时,她还率领文武大臣前去剪彩,并偷偷塞给元丕一颗金印。为了让陪同她的人皆大欢喜,文明太后提笔撰写了一首《劝戒歌辞》送给大臣。在大臣们的一片喝彩声中,她感情冲动地说: “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君臣和睦,天下太平。” “君臣和睦”实际上是要求大臣们团结在她的周围,对她服服贴贴。
文明太后在与面首打得火热的同时,又在那些是男却已失去正常男子的生理功能,是女却又不具备女性特点的宦官当中培植自己的心腹,发展自己的私党。文明太后自入宫以后,越来越看清了宦官的真实面目。一般说来,宦官出身低微,地位卑贱,对正常男子具有强烈的嫉妒之心和歇斯底里的痛恨之情,他们整日生活在皇宫里,目睹了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惨不忍睹的场面,逐渐养成了谨小慎微,阴险狡诈,见利忘义,落井下石,阿谀奉承的性格。文明太后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些,于是她便把在宦官中精心选择的赵黑、剧鹏、李丰、张佑、王遇、抱嶷、苻承祖、李坚等人作为她的私党。
赵黑字文静,本是凉州隶户,凉州被平定后成了宦官,到了平城。文明太后发现他与献文帝的同党李欣有矛盾,便竭力对他收买拉拢。赵黑也知恩必报,主动到太后面前揭露李欣的所谓专横跋扈的罪行,为文明太后诛杀异己提供材料,出谋划策。文明太后为了奖赏他告状有功,把他提升为镇南大将军、河南王,还赐给他500匹帛、1500石谷子。赵黑死后,文明太后又赐给他的亲属450匹绢、1000斛谷子和20辆牛车。
张佑是文明太后的另一个称心如意的宦官,做一切事情都迎合太后的心意。文明太后为了嘉奖他的忠诚,下令为他建造一所豪华住宅,新宅落成时,太后率领文武百官前去贺喜。张佑荣幸至极,连忙设宴招待。饭饱酒醉后,文明太后情绪高涨,当场许诺把张佑晋升为尚书左仆射,进爵新平王。张佑走马上任那天,文明太后命令仪仗队肃立在宫城之南,夹道欢迎。这种气派的场面在当时还没有先例,令那些围观者羡慕得达到了妒嫉的地步。文明太后还嫌不够,又在当天晚上带着孝文帝到张佑家和那些前来道喜的大臣们热闹一番; 次日一早,又派人给他送去许多贵重物品。张佑对文明太后感恩戴德,积极效劳。
文明太后对其他忠诚于自己的宦官也不偏待,不是给他们升官加爵,就是给他们成群的牛马,体壮的奴婢,成包的绢帛,或者给他们诸如 “不死之诏” 等最高级别的特殊优待政策。当然,文明太后对他们投之以李,他们也对太后报之以桃,关键时刻都会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文明太后有了如此关心和保护她的面首,有了如此效忠于她的宦官心腹,又有如此听摆布的小皇帝,她当然无所顾忌,一手遮天,稳操生杀予夺大权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权的稳固,文明太后也时常想到她终究会像普通人一样告离人世,于是,她时常考虑为自己选择一块比较中意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阴间世界。一日,文明太后游兴大发,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到了方山。她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 俯视方山四周,只见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过了半晌,她用略带感伤的语调对大家说: “我死以后,你们把我安葬在这里就行了。” 说者也许无意,可听者有心。拓跋宏一回到平城就下令为她在方山建造陵墓,在陵墓的南部建永固石室。太和五年(481)开始动工,太和八年(484)全部竣工。
文明太后每当想到自己终究会告离人世,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撕揪着她的心,让她心中剧痛,恼怒,恐惧,着急。她是明智的,也是现实的。她知道北魏大权不会随她离开人间带到阴间世界,难道就在自己长睡的那一刻让别人把大权拿走吗?冯家现在处于最显贵的地位,在自己死后还能保证不会跌落吗?这确是一些棘手问题。文明太后在焦虑之中,当她再度审视她的两个风姿绰约的侄女时,如同一个跋涉在沙漠之中的干渴者猛然发现一片绿洲中有一潭清水一样,眼睛一亮,很快想出了一条妙计: 把侄女召进后宫,在适当时机立为皇后,继续保持冯家的权贵地位和冯氏政权的连续性。开始,她的两个侄女很令她失望,其中一个入宫不久就染病死亡,另一个也因身体欠佳,只好皈依佛门,削发为尼,在坐禅、诵经、撞钟中逐渐消磨掉了当皇后的念头。不过,文明太后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她死后,她的另一个侄女和当尼姑的那个侄女先后当了皇后。遗憾的是,她的两个侄女都没有她那般聪明,她那般胆略,她那般时刻为冯家着想的意念,更没有她那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果姊妹之间发生内讧,姐姐把妹妹从皇后宝座上推了下去,自己取而代之; 妹妹只知道寻欢作乐,结果在拓跋宏死后被北海王元详等人逼死。

给官禄 立三长 推行均田


鲜卑族入主中原后,本身带有许多落后的习俗和制度。文明太后作为一个汉族女子,虽进了北魏后宫,当了贵人,当了皇后,但她怎么也不愿把自己高层次的文化融入低层次的文化中去,对那些落后的制度更是看不惯。然而,在当时没有实权的情况下,她又无可奈何。当她毒死献文帝,再次临朝听政和培植了一批私党时,突然萌发了一种变革那些落后东西的念头。承明元年(476),她先做了一次尝试。这年二月,有关方面的官员要求对管理太庙内献文帝神主的执事官赐给爵位。按照先例,这些官员的要求合情合理,可文明太后却板起面孔对他们说: “今后讨论任何事情都应依照 ‘古典正言’ ,不准遵循什么先例!” 大臣们听后个个都变成了哑巴。这次尝试的成功,似徐徐春风吹进了文明太后的心田,令她欣慰,令她陶醉,更令她充满信心,开始精心设计全面改革方案。
文明太后出生后的北魏,几乎各级官吏都截留国家赋税,中饱私囊,有的竟和商贾互相勾结,利用征收租调之机,向老百姓百般勒索,大发不义之财。文明太后临朝听政后,对这些现象了如指掌,但她在痛恨那些贪官污吏的同时,更多的更激烈的是痛恨当时制度的不合理。她经常这样想: 按常理来说,对做官的应该发给俸禄,可北魏初期百官都没有俸禄。他们也是血肉之躯,需要衣食住行; 他们也都有老有少,需要供养。这些问题,在经常发动战争的北魏初期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每次战争结束后按功劳大小和品爵高低分配战利品就会基本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到太延五年(439),在拓跋焘统一北方,战争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单靠掠夺就很难满足需要了,于是出现了即使一位颇受皇帝重用的中书令,也过起了只有几间草房赖以栖身,只好身着緼袍,夜盖布被赖以御寒,只用咸盐煮菜赖以果腹的贫困生活。当然,这是比较少见的清官,而大部分官员为了追求舒适富裕的豪华生活,大肆贪污公物,血腥榨取民脂民膏,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明太后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给百官一定的俸禄,如果他们有了俸禄,一般就不会再贪污了,也不会变换手法向百姓勒索了。文明太后还认为,对那些贪婪成性,恶习不改的人,必须严惩;只有严惩,才能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于是便在太和八年(484)开始实行班禄,规定: 每户增加三匹绸绢、两斛九斗谷物作为官吏的俸禄; 对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女,每年也给一定的俸禄。给了俸禄后,如果再有贪赃枉法者,只要够了一匹就要被处死。条例颁布后,文明太后对40多位利欲熏心以身试法的官员判处了死刑。拓跋宏也积极配合奶奶的行动,亲自审问大贪污犯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
文明太后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还清醒地看到了北魏另一些严峻问题。当时,豪强兼并了山林沼泽,而贫民百姓无地可耕,致使大量土地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不少贫民百姓成了豪强、宗主的荫户,豪强宗主则成了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的强大势力和武装反抗中央的独立王国。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经常出现贫民百姓因争夺土地而发生争斗和无法维持生计而武装暴动的反抗事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明太后从反思北魏历史和缕析北魏现状中觉得只有推行均田制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只有建立三长制才能保证均田制的顺利推行。这时,文明太后的面首李冲为她出谋划策,提出了改变 “宗主督护” 制度建立 “三长制” 的具体方案: 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有邻长,里有里长,党有党长,合称 “三长” 。“三长制” 建立后,国家可以有组织地搜刮隐漏户口,扩大编户齐民,顺利推行均田制。为了统一大臣的认识,文明太后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认真讨论建立 “三长制” 的必要性。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佑等人当场表示反对,认为李冲的方案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困难,并危言耸听地说: “如果不信我们的话,尽管先尝试一下,失败之后才知道我们的话正确。” 文明太后听罢一声不吭,把两只眼睛紧紧地斜向了拓跋丕。
拓跋丕是颇受太后重用的鲜卑贵族,对太后的改革也积极支持。他明白太后刚才的目光是提醒他立即站出来表态,于是铿锵有力地说: “我认为,建立 ‘三长制’ 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 经拓跋丕这么一表态,原持反对意见的人都不好再从正面反对,只好改换反对方式,说什么,这一方案虽好,但目前正是农忙季节,如果现在派人下去清查户口,搜刮荫户,恐怕会影响农业生产,引起百姓的不满,不如等到冬天农闲季节再派人下去。李冲据理力争,说: “如果说会引起不满的话,恰恰是在冬季实行 ‘三长制’ 。因为到了那时,百姓只会看到清查户口的麻烦,而看不到均徭省赋的好处; 如果现在实行‘三长制’ ,不仅会使百姓明白它是怎么回事,而且会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样,就会顺应民心,推进改革进程。” 说完,殿堂内一片寂静。文明太后环顾了一下大臣,准备结束这次讨论,宣布立即建立 ‘三长制’ ,不料还没开口,着作郎傅思益突然站起来说道: “九品差调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一旦改变,必会引起骚乱。” 文明太后十分恼火,用非常强硬的口气说: “建立 ‘三长制’ ,不仅会查出隐漏户口,而且会使租赋的征收有一定的根据,有合适的标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宣布建立 “三长制” 。“三长制” 建立后,很快证实了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随着 “三长制” 的建立、地方组织的严密和隐漏户口被查出,文明太后又全面推行均田制。均田制是这样规定的: 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露田40亩,妇女20亩; 奴婢授田数量和平民相同; 耕牛一头授田30亩,受田的耕牛以四头为限额。所谓露田,是指不种树的田。文明太后考虑到当时普遍实行休耕法,有的需要两年或三年轮种,因而授田数量相应增加一倍或两倍。文明太后把这部分土地叫做倍田。受田的良民到了不能劳动或者死亡时,要把土地交还给国家,如果失去奴婢和牛,也要交还其所受土地。另外,每个男子授给20亩桑田,在这些桑田里必须栽种50棵桑树,5棵枣树,3棵榆树,但露田不得栽种桑、枣、榆树,否则要依法惩办。奴婢也可以按规定得到如数桑田。这些桑田必须在3年之内种完,如果到期种不完,国家则要索回。土地不足之处,桑田包括在倍田数中。所有的桑田都是 “世业田” ,可以世代相传,不必交还国家,不够规定数额的可以买够规定数额,超过规定数额的可以卖掉超额的那部分。对那些不适宜栽种桑树的地区,每个男子给10亩、妇女给5亩麻田,奴婢也可以领种麻田,他们对麻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要按规定交还给国家。对那些癃残老少寡妇需要照顾,11岁以上和癃者授给一半土地,70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交还所授土地,没有改嫁的寡妇不仅授给妇田,而且还免征课税。文明太后还根据全国人口密度不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 “狭乡” 和 “宽乡” 的具体政策。所谓“狭乡” ,是指人多地少的地区,这些地区可以将桑田当作露田,如果露田还不够,则不给倍田,再不够的话就在本家内的人口中调整; 没有桑田的地方也照此办理。如果满足不了应得的土地数量并且乐于迁移的人,国家鼓励到荒地多的地方开荒种地,不管什么地方,只要不避劳就逸,国家就积极提倡和予以鼓励。对迁移到空旷地区的新户,每三口人给一亩地作为建筑新居之用,每五口奴婢也给一亩地。但土地够数的地方不得无故迁移。所谓 “宽乡” ,是指人少地多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多开荒种地。文明太后进一步考虑到,罪犯和绝户人家的土地,先收为公田,将来作为授受之用,然后按照宗法传统或者送给他们的亲人,或者借给他们的亲人。增加了人口怎么办?文明太后也想过了: 按照先贫后富的原则授给他们土地。各级官吏是文明太后统治全国的大小支柱,太后当然不会亏待他们,规定按官职高低分给公田: 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官田不得买卖,否则将依法惩处。

惩腐败 买民心 寿终正寝


文明太后在总结中原王朝的历史经验中发现,一般说来,一个政权的腐败往往先从皇亲内部开始,然后影响到其他大臣,蔓延到全国,最终导致这一政权彻底崩溃。相反,一个政权的兴旺发达往往是皇亲和文武大臣比较清廉,在清廉的氛围中,即使有贪赃枉法之徒也会被揭露,被惩治。自从临朝听政以来,文明太后对宗室子弟严格要求。太和九年(485),文明太后在将拓跋宏的弟弟拓跋禧封为咸阳王、拓跋斡封为河南王、拓跋羽封为广陵王、拓跋雍封为颍川王、拓跋勰封为始平王、拓跋详封为北海王的同时,下令建立学馆,给他们提供系统学习的环境。在开学典礼上,文明太后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说: “只要不是生而知之的人都要通过学习掌握知识,丰富头脑。在此之前,皇子皇孙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这对国家和你们个人都没有好处。从今以后,你们有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有了博学多闻的师傅,应当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讲到这里,文明太后停了一会儿,用手指着坐在她身边的拓跋宏接着说: “拓跋宏继承帝位,日理万机,整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总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你们现在都封了王,虽然担子比他轻一些,但也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这几年国家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社会财富也不断增加,但我们仍要注意俭朴,不能奢侈浪费,更不能搜刮民财,饱吞私囊。你们都知道,我向来都对那些满身绫罗绸缎,满身珠光宝气的人十分厌恶,希望你们务必自重。” 文明太后说完,拓跋宏接着说:“你们都肩负重任,应当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能辜负太后的殷切期望。”拓跋宏说完,拓跋禧等人向太后信誓旦旦地作了保证,然后,文明太后把她亲自撰写的从各个方面为北魏宗室子弟制定做人处事准则的300多章 《劝戒歌》分发给他们,让他们反复学习,自觉遵守。
作为太后孙子辈的诸王一般能够接受她的思想,遵照她的教导,可作为与她同辈的诸王对她的话就要打一些折扣了。怀朔镇将汝阴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拓跋桢都是文明太后丈夫文成皇帝的弟兄,在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时掌握一定权力。他们以老资格自居,对文明太后的话置若罔闻,贪赃枉法。文明太后对他们毫不客气,于太和十三年(489)把他们捉拿归案。当时,有些大臣认为二王是老臣应当特殊对待,于是便到太后面前为二王说情。文明太后没有理睬他们,当天就把所有文武大臣召集到皇信堂讨论如何处理二王。大臣们一入堂,文明太后就厉声问道: “依你们之见,我是赦免二王毁掉国家的法律,还是大义灭亲维护法律的尊严呢?” 大臣们跪到地下,异口同声地说: “二王是景穆皇帝的儿子,无论如何也应赦免。”文明太后摇摇头,宣布休会。
大臣们退出皇信堂后,文明太后陷入了极其矛盾之中。入夜,她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她时而想到统治北魏皇帝需要这些文武大臣们的鼎力相助,不可轻易得罪,时而想到如不严惩二王,必然滋长腐败势力,引起下层的普遍不满,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经过一夜的激烈思想斗争,到次日清晨,文明太后决定采取折衷方法,既照顾宗室和大臣的情绪,又教训二王,于是便通过孝文帝颁布了一份诏书: “二王虽然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但太皇太后念他们是高宗的兄弟,况且南安王又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所以免他们一死,只罢免他们的官爵,禁锢终身了事。”过了几天,文明太后了解到中散闾文祖在到长安调查南安王犯罪事实时,曾接受南安王的贿赂,为他掩盖罪行,便对大臣们气愤地说:“闾文祖以前经常自吹如何清廉,没想到他竟敢做这种知法犯法的勾当。由此看来,知人知面难知心啊!说完,下令立即罢免闾文祖。
文明太后对二王都如此严惩,对其他贪官污吏就更不手软了。太和三年(479),当她得知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和长安镇将陈提等人贪污不法时,气得浑身发抖,立即派人调查他们的罪行,在基本弄清他们的犯罪事实后,下令处决洛侯、目辰,发配陈提,然后通过孝文帝将1000多名只对小贪污犯吹毛求疵,而对大贪污犯不管不闻的侯官全部撤换。这一手很起作用,不少贪官污吏被迫收敛起他们的罪恶手脚。
文明太后依稀记得,在她幼年时期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亲眼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是多么凄苦; 她也清楚地记得,在她临朝听政后四处视察过程中,了解到平民百姓的义利观念是多么简单。只要他们从谁那里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把谁当作救星,就对谁百依百顺; 只要谁同情他们,那怕仅说上几句同情的话,他们就对谁感恩戴德,顶礼膜拜。文明太后出于这些考虑,经常给贫民百姓一些实惠,对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示同情。在均田过程中,文明太后特意对老、少、残疾人、没有改嫁的寡妇作了颇有人情味的特殊规定。后来,她觉得这部分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不能代表百姓的普遍利益,便在灾荒年头给广大百姓送去温暖,解除忧虑。太和十一年(487)从春到夏,整个北魏统治下的地区几乎未见滴雨,春苗大都枯死,又发生了瘟疫,不少耕牛病死,夏种无法进行,几乎颗粒未收,不少人被活活饿死。针对这一问题,文明太后立即召集内外大臣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民生产,解决粮荒开会,让大家献计献策。齐州刺史韩麒麟上书认为: “古代哲王都积蓄9年存粮,即使遇到灾荒也不害怕,到了汉代,基本上遵循这一原则, 规定交粮和杀敌立功同样授爵, 努力耕作和悌同样奖赏。但是,现在许多人不种田,有三分之二的人整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更有不少人互比富有,致使奢侈之风愈刮愈烈。现在,富贵之家连僮妾都穿上了十分考究的衣服,工商之家连仆隶都吃上了山珍海味。而农民缺吃少穿,饥寒交迫。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失去了种地的积极性,土地逐渐荒芜,致使府库里的谷布殆于罄尽,而市场上宝货盈地; 致使农民家中缺衣少食,而街道上到处可见被弃的豪华服装。这些才是问题的实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依我之见,凡是珍异之物全应禁断,吉凶之礼应当有个统一标准,同时劝课农桑,赏罚分明。如果能这样做,几年之后一定丰衣足食。往年所进行的检查户口,在我看来,租赋太轻。据我所统辖的齐州情况来看,租赋只够供给官吏的俸禄,真正入仓的极少。这样做虽然暂时对百姓有利,但不能持续长久,如果一旦发生战争或天灾,农民很难得到救济; 不如少征绢布,多征谷租,在丰年多多积蓄,欠年拿出赈救,这样就再也不会对灾荒如此恐惧了。”韩麒麟的话提醒了文明太后。同年七月已丑,文明太后命令有关单位开仓赈贷,并允许百姓出关就食。为了不致于造成混乱和为他们提供方便条件,文明太后派专人编造户籍,分配去留名额,并通知各地三长,对前去就食的人一律赡养。同年九月,文明太后又命令停建或缓建一些房舍殿堂,并把与纺织没有关系的宫女赶出宫去。不久, 又停止制作缔绫罗, 还把御府中十分之八的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箭刀钤以及一大半的外府衣物、缯布、丝纺分发给百司、工商皂隶、六镇戍兵和光棍、寡妇、孤儿、孤独老人、贫民和残疾人。
文明太后从全国百姓喜悦的脸上看出,她的一系列收买民心的手段已在普通群众中开花结果,她情不自禁地乐了起来。不过,文明太后在自得其乐的过程中发现,长期生活在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她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她心里明白,这些人之所以都怕她,完全是她平时凌驾于他们之上,对他们言辞过于严厉的缘故。文明太后在收买了民心之后,也曾扪心自问过:这些人也不容易,天天起早贪黑围着自己一个人转,付出了艰辛劳动,并没捞到什么好处,他们内心的牢骚也是很大的,只是不敢公开发作而已。如果再让他们整天提心吊胆,不仅会逼他们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而且或许会让人利用。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局面,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不如对他们和颜悦色,既可以显示自己大度,又可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忠实走狗。想到这里,文明太后走到铜镜前面,仔细端详自己的笑容。从此以后,文明太后在她的工作人员面前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次,文明太后因身体欠佳需服庵闾子。厨师由于夜间失眠,白天迷糊,不仅把稀粥当成庵阊子端给文明太后,而且稀粥里竟然还有一只蜻蜓。文明太后和孝文帝几乎同时看到了粥里的蜻蜓,并同时作出了反应: 文明太后轻轻吹了吹粥,用匕首将蜻蜓挑了出来,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孝文帝则勃然大怒,张口把厨师臭骂一通,并下令严惩厨师。文明太后面带微笑,安慰被吓得浑身发抖的厨师,然后转身对孝文帝说: “不要惊吓他们,区区小事算得了什么!” 厨师对文明太后的大度非常感激,连忙跪在地上向太后谢恩。这件事情就像插了翅膀很快飞遍了皇宫的各个角落。文明太后身边的工作人员除了钦佩她的宽宏大量之外,都纷纷表示认真工作,让太后满意,让太后放心。
太和十四年(490),得到了社会各界拥护和爱戴的文明太后不幸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病床上,文明太后对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孝文帝说: “生前我始终为国家为百姓着想,没做任何愧心事,死后也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所以,我的丧事务必从俭办理。” 同年九月,文明太后告离人间,是年49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所以,后人称她为文明太后。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7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