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是南阳人,诸生曾文彦的女儿。崇祯五年(1632),朱聿键袭位为唐王,当时年龄已有31岁,而曾氏才芳龄19。曾氏由于出自书香门第,颇知书礼,唐王平素也很喜好读书,博通典故,因此两人谈古论今,情趣相投。唐王把内政统统交给曾氏管理,结果治理得井然有序,唐王欣喜万状,两人情好日密。
1636年八月,清兵犯关,北京宣布戒严。唐王激于义愤,毅然起兵北上勤王,不料却被崇祯帝以擅发护军勤王为罪,废为庶人,安置在凤阳的高墙(就是监狱)。因为明朝的律令规定,没有奉到诏旨,是不得擅自出兵勤王的。在狱中,狱卒以为皇亲国戚一定少不了金银宝物,就向唐王勒索贿赂,不想此时的唐王已是一贫如洗,山穷水尽。狱卒就总想法来折磨他,最后竟以祖制墩锁法来处置唐王,唐王哪里受得了这般皮肉饥饿之苦,染上了重病,奄奄一息。急得曾氏在深夜里,偷偷对着朗月稀星,默默地祷告,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唐王的病势仍继续恶化。可自己又怎么能够拯救夫君呢?她忽然想起了春秋时期介子推随晋文公流亡的故事。当时晋文公流亡在国外,饿得也是奄奄一息,介子推就割下大腿上的肉,奉献给晋文公,救活了晋文公,后来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我若如此,也许会救夫君一命,说不定将来也一样能成就夫君的大业。想到此,就毫不犹豫地剜下了大腿的肉奉给唐王,唐王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唐王病愈后才得知这件事,从心里感激万分,于是更加怜爱曾氏,两人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福王登基后,宣布大赦,唐王也被释放出来,可并没有被重用,而是命他移驻到广西平乐。南行经过杭州时,在途中遇见了由南京逃来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他把南京即将陷落的坏消息告诉了唐王。唐王听后,想到国恨家仇,不禁忧愤慷慨,形于颜色,说到最后竟热泪纵横,洒满襟袂。郑鸿逵见唐王仪表非凡,谈吐文雅慷慨,就把这一情况暗中派人告诉了他的哥哥、驻守福建的安南伯郑芝龙。他们认为“奇货可居” ,在时局激变中,可以用唐王来作自己的资本。不久南京失守,苏州陷落,清军兵锋直指杭州。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唐王为重振国威,主动劝说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监国。曾氏不同意唐王的做法,她力劝唐王说: “依我看来,潞王为人平庸,定非英主,他是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这个国家的。您英明睿智,应早为自立计,收拾旧山河。在国家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应该当仁不让,莫做他举。”果然没过多久,潞王投降了清朝,浙西杭、嘉、湖等地,全被清军占领,失去了一次光复良机。
隆武元年(1645)唐王在郑鸿逵、郑芝龙的拥立下在福州即帝位,建元隆武,是为隆武帝。册封曾氏为皇后,封曾后的父亲曾文彦为吉水伯。由于曾后从前治理内宫很有条理,这时隆武帝就开始让她参与外政,凡是章表奏议,一般都要经过曾后的批阅。她在批阅过程中,往往指出不合时宜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多被隆武帝采纳。隆武帝觉得曾后确实是位干才,高兴之余,就让曾后在他临朝听政的时候,垂帘座后,一起帮助他听断朝廷大事。都御史张肯堂专为这件事上奏疏说:“我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皆雄才大略,两朝皇后也都是圣德的,助成皇皇王业,肇基于今,即使是这样,她们也只是在宫闱之中默相赞助,垂帘听政不是我朝圣世所宜。” 曾后看到奏疏后,非常怨恨张肯堂,开始疏远张肯堂。张肯堂是隆武政权中一位较有作为的大臣,郑芝龙也忌恨其能,觉得他在朝中于己不利。其后张肯堂就被调出朝中,率水师在外,未能尽展其所用。相比之下,当大臣路振飞上奏说隆武帝 “有爱民之心,未见爱民之政”时,隆武帝却能对这样敢于犯颜逆鳞,直言诤谏的大臣予以 “优旨褒纳” 。这件事引起了一些朝野人士的议论,他们说隆武虽有英明识见的美名,可太过于溺爱曾后,看来隆武帝是不能成就光复大业了。
这年冬天十二月,隆武帝眼看二郑兄弟,尽收闽粤兵饷,操纵兵权,观望不前,根本无意于抗清。自己虽颇思有所作为,却又处处受制于郑芝龙,不得行光复大计。无可奈何,就决然让郑芝龙留守福州,自行誓师亲征,出师北伐,恢复国土。曾后一起随军出征,曾后暗中向隆武帝献计说: “咱们再不能依靠郑氏兄弟了,莫不如借此脱离郑氏兄弟,去依靠何腾蛟,倒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当时的明将何腾蛟正与李自成余部郝摇旗、高一功等领导的队伍联合,组成荆襄十三家军,带甲数十万,声振中南,抗清形势波澜壮阔。隆武帝本人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 主观愿望未尝不想振作有为,光复故土,建立中兴伟业,但军政大权已为郑芝龙所把持,很难脱离羁绊。况且隆武究竟不能摆脱怯懦庸弱的本质,他认为只有大军阀才能保障他的政权和生命,所以他宁可伏于郑芝龙的卵翼之下,始终不能、也不敢大振 “乾纲” ,收回 “太阿之柄” 。对曾后提出的移驻江西,依靠声势浩大的何腾蛟的正确建议,更是顾忌多端,畏首畏尾,认为荆襄十三家军原是农民军,还不如郑芝龙可靠,隆武越想越矛盾,最后对这个建议还是不敢采纳和实行。郑芝龙当然不愿意隆武帝出征,以免失去对隆武的控制,就指使数万军民遮道呼号,把隆武帝的车驾拥住,不能前进一步。隆武帝没有办法,只好停驻延平,以府署为行宫,又失去了一次光复故土的良机。
隆武二年(1646)六月,曾后生下元子。八月清兵进犯仙霞关,当时郑鸿逵驻防仙霞关外,闻知清兵到来,立即弃关而逃,郑芝龙早已暗通清军坐镇南京的洪承畴,准备投降,尽撤关隘水陆防线,仙霞岭200里间空无一人,清兵长驱直入福建。隆武帝从延平出奔汀州,命曾后先走,宫眷都骑马相从。到达汀州之后,福清伯周之藩朝见,听到了隆武帝与曾后口角争吵的声音。周之藩长长叹了口气说: “唉,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吵架,敌兵来了怎么办?” 正说之间,突然十几骑清兵杀入行宫,隆武、曾后措手不及,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俘虏了。在押送经过九龙潭时,曾后趁清兵看守不严,抢步跳入水中自杀身亡。有的说曾后和隆武帝是在汀州的府堂上被一起杀害的,史称 “汀州之变” 。永历帝即位后,遥尊曾后为思文皇后,后又加谥 “孝毅襄皇后” 。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71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2-12-30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2-1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