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28 评论:0

武德七年(624)正月二十三日,大唐帝国京城长安的一座官邸里传出一阵阵清脆而嘹亮的婴啼声,刚刚诞生的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声名盖世的则天皇后、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家世


武则天的家庭出身对她后来的发迹和一生的政治性格有深刻的影响。
细查起来,武则天的身世在当时并不显要,武则天的祖辈都是以务农为生,武家的兴起是靠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做木材生意而致富的。
武士彟可算得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他看到祖祖辈辈在这贫脊的黄土高坡上(武士彟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没有多大出息,终日劳作,仍然穷困挨饿。他想,与其这样挨饿,不如出去闯一闯,或许会发财的。于是,他便和好朋友许文宝一起,开始在山西一带做起贩运木材的生意。
武士彟的运气真是不错,他们的买卖刚刚开始,正赶上隋炀帝大业年间大兴土木,这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武士彟当然不会放过,他四处奔波,多方交结,极力钻营,不久,武士彟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
与一般商人不同,武士彟发了财后,并不是广置家产,而是不惜钱财,贿买了一个 “鹰扬府队正” 的军职,虽然只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小官,但自此就取得了与官僚结交的资格。不久,他便结识了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大业十一年(615),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在龙门讨捕毋端儿等反隋武装,部队开到文水境地,自然要到武士彟这一富商之家休息。武士彟对能攀上李渊这样的大官非常高兴,盛情款待。临行时,士彟又赠送了大批金银财物,以供军需。从此,士彟与李渊成为莫逆之交。两年后,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马上提拔武士彟为行军司铠,这是一个负责军需供应的官职,即军需部长,成为李渊部下的重要人物。
要说 “无商不奸” ,似乎有损商人的形象,但对武士彟来说则并不过分。虽然他与李渊结为朋友,但在李渊发起晋阳兵变之前,士彟却采取了观望骑墙态度。
一方面,他秘密劝李渊起兵,并声称: “前天晚上我梦见您将进入长安,升为天子。” 一方面又受到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信任。在未决胜负之前,士彟两面讨好,因而在李渊晋阳起兵时,他并没有主动参与。直到王威等先后被杀,隋炀帝也被臣下弑于扬州之后,士彟看到局势已定,才主动表明态度,作为军需官跟随李渊,进军长安。
他这次投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士彟也平步青云,升为正三品的工部尚书,忝居14名太原元勋功臣之列。
不久,士彟很敏感地觉察到,虽然自己身居高位,但时常遭受贵族们的冷嘲热讽,他很快明白,这是因为自己身世卑微的缘故。怎么能洗去身上的 “铜臭” 而跻身于高贵的士族行列呢?
那个时候,富有而出身低微的家族,常常和没落贵族联姻,从而改换血统,这被认为是无上的光荣。士彟自然想到了这一点。
武德三年(620),士彟的原配夫人,文水乡下的相里氏去世了,这就为他的再婚提供了方便。
唐高祖李渊很了解士彟的心思,为了报答接济之恩,他便亲自做媒为士彟续弦,撮合了武士彟与武则天的生母杨氏的婚事。
杨氏的父亲杨达在隋为宰相,才行兼备,官高望重。后来杨达去世,又继隋亡,这宗室宰相之家的地位大不如前,杨氏竟以年逾四十的老姑娘之身成为武士彟的继室,并为他生下三个女儿,武则天排行第二。
武士彟从一个贫穷的商人,跻身为高官,他那过人的野心、倔强的性格,活生生地反映在了后来的武则天身上,则天几乎继承了父亲的全部个性。
虽然外祖父家是关中军事贵族的重要成员,武则天的血统里有高等士族的成分,但当时的门第是按父辈来论的,武士彟的出身只不过是一个地主富商。他作为开国功臣,官居三品,爵封三等,在当时可以跻身士族,但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修的 《氏族志》 ,按传统的门阀观念,把武氏家族排斥在外。这深深刺激了武则天,后来她一参政,马上着手修订族谱,改《氏族志》 为 《姓氏录》 ,把武氏家族列为第一等。
家庭给予武则天的,一方面是宦游于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是过去沉迹于下层民间的寒门根底。荣华富贵滋养了她无限的权势欲,寒门根底使她饱受流俗的鄙视攻击,在一个极重阀阅的社会里,她这样寒门新贵出身的政治前途必然是坎坷有限的,这境遇刺激着武则天,由此养成了她那追逐最高权力、支配一切的欲望和冷酷不择手段地报复一切的独特心理性格。

太宗才人


武士彟和前妻相里氏曾生有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但这两个儿子极不争气,有的只是骄傲和自大,这使得一生历尽艰辛的武士彟大为失望。因此,他希望借着杨氏的高贵血统,生个优秀的儿子,将来能为武家光耀门楣。
不料,杨氏第一胎生下个女孩,第二胎生下来的又是一个女孩。士彟和杨氏抚摸着刚刚落地的则天,相视无语。他们多么希望这是个男孩!或许是为了抚慰心灵的失落,无意中,他们把则天打扮成了男孩子模样。



贞观元年(627)十二月,武士彟被任命为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统辖数州军政的地方长官)。已经3岁多的武则天和兄姊们跟随心事重重的父母来到利州。
利州城位于嘉陵江畔,北倚连绵的巍峨山峰,悬崖峭壁间躺着一条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的栈道。西南耸立着峭拔的剑门山,川北第一要隘剑门关威严地端坐在山顶。这里是自巴蜀盆地的中心成都通往京城长安的陆路要冲。
士彟一家来到利州不久,得知名闻遐迩的相术大师袁天纲奉旨自成都往长安觐见皇上,将途经利州。士彟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可失,立刻盛情相邀,请求袁天纲为他们全家看相。士彟最关心的是杨氏能否生个男孩,因而首先让他给杨氏看看。袁天纲趁机奉承说: “夫人骨相非凡,将来必生贵子。”
士彟闻听非常高兴,连声道谢。
接着,士彟让奶妈把仍穿着男孩衣服的则天抱来,也让大师看看命相。
袁天纲走到跟前,仔细端详着则天的相貌,又让奶妈把孩子放在地上,则天立刻活泼地跑起来。袁天纲见此情景,脸上显出惊讶的表情,然后颤巍巍地说:
“此郎君子龙睛凤颈,日角龙颜,贵人之极也。只可惜是个男孩,若是女孩,将来必为天子。”
这石破天惊的话,和袁天纲无法抑制的惊叹神色,顿时把士彟吓懵了。
袁天纲对则天的惊人预言,在士彟夫妇的脑子里盘旋不去。他们不相信一个女人会成为天下之主,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呀。但充满野心的士彟又想,我的女儿或许能够打破先例?即使不可能成为天子,册立为皇后该是可能的。对女子而言,皇后也就等于是天下的主人。
士彟想到这里,又看了看身边的则天。则天立刻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士彟似乎看到则天长大之后,那种仪态万千、令人销魂蚀骨的巧笑。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你要成为绝代佳人,一定把你送进后宫。”
他决定为则天取个漂亮的名字,就叫媚娘吧。
自此而后,媚娘被士彟视为掌上明珠,精心照顾、培养。媚娘也不辜负父母的厚爱,越长越漂亮可爱,越来越聪明伶俐。在父亲任利州都督的5年时间里,媚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
贞观五年(631)末,士彟改任荆州都督,则天又添了个妹妹。这一次,士彟和杨氏对生男孩已不抱希望了,把全部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于媚娘的未来。
士彟并没能等到那一天,贞观九年(635),媚娘刚满12岁时,他就死在荆州都督任上。自此,媚娘幸福的生活也就告一段落。
武士彟前妻相里氏生下的两个儿子元庆、元爽和他们的叔伯兄弟惟良、怀运等对杨氏刻薄无礼,母女四人孤立无援,孤女寡母在长安过了一段很不惬意的生活。
生活的惨淡并没能掩饰媚娘的美貌,这时的媚娘已长成婷婷玉立、活泼聪明的少女: 身段纤细柔美,肌肤白如凝脂,乳房丰满隆起; 方额宽颐,樱桃巧嘴,圆巧鼻梁; 最为动人的是那对细长的丹凤眼中不停地流出醉人的柔情。真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


媚娘的美貌终于传到了天子太宗的耳里,这时,贤惠的长孙皇后去世了,太宗在抑郁中急于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于是,他下诏召媚娘入宫。
杨氏接到圣旨,惊恐万状,她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她出身贵族,对上流社会特别是皇宫的情形有些了解。她知道,加入 “后宫三千” 的行列,究竟能不能得到天子的宠幸还是个未知数,大多数宫女把青春埋葬在后宫里,直到白发苍苍连接近天子的机会都没有。且看唐朝诗人沈佺期的诗 《长门怨》 :


月皎风冷冷,长门次掖庭。
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
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这是对后宫宫女们凄惨哀怨境遇的生动写照。
杨氏看到召媚娘入宫的圣旨,抱着年仅14岁的媚娘,伤心地落泪。
媚娘静静地看着母亲,神情自若地对母亲说: “能见到天子,不是很幸运的事吗?或许这是女儿的福分,母亲何必这样难过呢?”
此时媚娘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向溺爱自己的亡父的面容,她好像又听到了父亲弥留之际单独对她说的秘密: 一个叫袁天纲的相术大师对她的预言。
现在奉了圣旨,终于向这条路迈出第一步了。她想,我发誓绝不会让父亲失望。
这样,年仅14岁的媚娘,怀着对宫廷神秘生活的憧憬,进入了掖庭宫。
当时是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
媚娘入宫后,立刻经由掖庭令赐给才人的地位。这是因为她是奉旨入宫的。
才人是正五品的女官。唐初承袭了隋朝的宫廷制度,皇后以下有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等,才人是较为低级的内官,即侍寝陪宴的侍妾。
媚娘入宫后,经过两三个月的训练,由宦官带领,来到甘露殿第一次为太宗侍寝。
走在昏暗绵延的长廊里,紧张的心咚咚跳着,才人抬起宽颐的额头,心中默念着: “终于到觐见天子的时候了!”
在屋内淡淡的烛光下,太宗看着面前这位比传闻中更美的丽人: 细长的大眼睛,带着几分羞赧,同时露出好奇和挑逗性的光芒。脱下衣服后,只见未成熟的身子修长而纤细,洁白的肌肤如绵腻的羊脂,光滑而有冰凉的感觉。乍看之下,聪颖却不太成熟,具有说不出的性感和魅力。这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对美女有千百次经验的太宗,刹那间感到异常的冲动……
在愉快的疲劳中,太宗轻轻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媚娘。”
“好一个美妙的名字,真是人如其名,今后你就以武媚为号吧。”
“多谢圣上赐号。”
武才人娇滴滴地道谢。
经过第一次体验,武媚本能地感觉到,自己侍寝有术,能使皇上如意。
第二天一大早,就经过掖庭令,送来了皇上的赏赐。此后,每隔几日,武媚就得到太宗宠召,再度侍候皇上。
武媚的受宠,却遭到其他宫女的嫉妒和怨恨。身边充满着怨气,使她常常觉得喘不过气来。但这位好强的少女,以超然的态度,对抗着周遭的情势。这种傲慢的态度,更激起了宫女们对她的怨恨。
就在武媚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大祸临头。
这一时期,白天经常看到太白星。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是什么征兆?太宗心中犯疑。他忽然想起不久前民间广泛流传的一本叫 《秘记》 的书,说: “唐三世之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 太白星相与 《秘记》有无联系?
太宗急忙把太史令李淳风秘密召来,热切要求李淳风对这一星相作出解释。
“经臣观察天象、占卜历数的结果,这次太白之妖的确是女主昌的征兆。” 李淳风战战兢兢地说。
“而且,那个女人已在陛下宫中。自今不出30年,她将成为天下之主,杀绝大唐的子孙。太白之妖正是这个征候。”
说完,李淳风偷偷抬头看了太宗一眼。
“既然如此,凡是可疑的人都尽快杀掉,以绝后患。”太宗恨恨地说。
“天命不可违也,由天命决定称王的人,是无法灭绝的。徒然杀戮无辜,毫无用处。”
李淳风继续说道:
“况且在30年后,此人已老,自然会生慈善之心,祸患也可能减轻。现在如果把此人杀掉,天或许在以后会生出更强壮的人物,灾祸将会更大。到那时,恐怕陛下的子孙会完全灭绝。”
面对这位饱学多识的李淳风那笃实敦厚的口吻,太宗不得不打消了杀戮宫人的念头。
太宗也不知道后宫数千名宫女中,有几个是姓武的。但他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最近自己宠幸的才人武媚。这朵刚刚绽放的花蕾,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近乎狐媚的吸引力。自皇后去世后,武媚成了他极大的精神寄托。深深宠爱的媚,为什么偏偏会姓武?
自从听到李淳风的解释后,在太宗心目中,武媚已经变成一个可怕的妖女,他告戒自己,无论如何不可再宠幸武媚了。
武才人完全失宠了。她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原先嫉妒、愤恨武才人的宫女们,终于得到发泄的机会,对她恶意嘲讽、辱骂。宦官们也露出了嘲弄的嘴脸。
处于孤立无援的武才人正当为不明失宠的原因而苦恼时,她花钱买通的那位宦官告诉了她民间流传的秘密:
“唐三代而亡,女主昌。”
这一突如其来的流言,像一股电流掠过她的身,她猛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对她反复叮咛的那个 “伟大预言” ,心脏咚咚狂跳起来。



失宠的谜终于解开了。
“如果流言中的女主真的是指我的话,不正巧和袁天纲的预言相吻合了吗” ,她想,“但这要冒杀头之祸,今后我必须小心为是。”
于是,武才人便用积攒下来的钱财,广泛贿赂宦官,利用宦官探听外界消息。自己坚持每天都到专门为宫人设置的内文学馆中读书练字,填补失宠的空虚。
此后不久,掖庭局突然传来圣旨,召武才人作为侍候皇上的侍女。她意识到,重见天日的机会来了,这一次必须格外小心。
这次作为侍女,虽不能得到皇上的宠幸,但可以在早朝时站在屏风后面看到天子和大臣们议论朝政的情景,认识在后宫无法见到的皇亲国戚、朝廷百官。
在侍候太宗的过程中,武媚时常发觉有人在注视自己,她好奇地悄悄朝那个方向望去,她认识,那是太宗第九皇子晋王李治。
晋王治生于贞观二年(628)六月,生母是长孙皇后,虽比武媚小4岁,但已妻妾成群。这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少年。
两个人的视线刹那间不期而接,又慌忙地避开。武才人敏感地察觉到,晋王的眼里流露出的是赞美、期盼。
这时,武媚尘封已久的少女情怀突然间又开启了。她有分寸地、娇媚地送去一串秋波,他看到晋王脸上露出欣喜的光彩,脸颊飞上一阵红晕。
这件事发生后,晋王就经常来向父亲问安。武媚那淡雅超俗的美,深深地迷住了晋王。身边虽然妻妾成群,但没有一个能像武才人这样使他心动,他猛然醒悟: 这或许就是爱情吧?
当他了解到,武才人曾是父皇的宠姬时,他失望了,这样一位绝色佳人,他是无法得到了。只有问候父皇时,偷偷地看一眼武才人。这是他心中的惟一安慰。
一天下午,太宗听说西域刚进贡了一批名马,其中有一匹叫狮子聪的骏马,膘肥体壮,但个性暴躁,很难驯服,他便带领侍女、宦官亲自到驯马场观看驯马。
太宗看到,驯马师已有多人被咬伤、踢伤,便自言自语地说:
“看样子,大家都拿它没办法,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驯服它?”
周围没有人回答。
这时,站在身边的武才人突然说道:
“臣妾能制服这匹马。”
太宗饶有兴趣地转身问武才人:
“你有什么办法?”
“妾只需要三种工具,先用铁鞭抽它,不服从,就用铁锤敲马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
“好勇敢的想法!”
太宗吐出这句话后,向武才人投去箭一般凌厉的视线,然后转身回宫。
茫然伫立的武媚,立刻清醒过来,跟随其后。
回到掖庭宫,想起刚刚发生的一幕,武媚感到全身直冒冷汗,一阵阵的后怕。“怎么能说出这么愚蠢的话来呢?忍耐了这么久才从危险的边缘走出来,怎么又自投罗网呢?”
武媚在后悔、遗憾、自责中,谨慎地忍耐着,提防着。
接连几天,并没有什么不幸降临在武媚身上。心安之余,她痛下决心: 现在让自己痛苦、恐惧的,将来一定要加倍奉还对方!
此后,武媚更加小心从事了。同时,她决定向晋王表达自己的情丝。
贞观十七年(643)四月七日,太宗正式宣布,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赐酺3天。
这一夜,太宗召来太子李治和长孙无忌等几位重臣,在甘露殿内室,为太子新立,举行小小的宴会。武才人等几位侍女在一旁侍候。酒过数巡,太子李治悄悄起身去厕所。武才人立刻跟了过去。
李治办完事后,武媚跪着手捧洗手盆娇声说道:
“恭喜殿下立为太子!”
听到这甜蜜温柔的声音,李治低头一看,在淡淡的灯光下,一张如花似玉的面颊多情地仰望着他。这是期盼已久的武才人: 他感到一阵躁热。他匆忙洗好手,用力把武才人抱在怀里,贪婪地吸吮着她樱红的唇。柔软的身躯、淡淡的香味,使李治忘却了一切。
李治和武媚一见钟情,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 “恋爱” 了。
贞观十九年(645)末,太宗亲征高句丽失败后,大病不起。政务暂由太子李治代理。当然,实权操纵在长孙无忌手中。
李治虽生性懦弱,却是个孝子。朝政完毕后,立刻回到父皇身边,亲自侍候汤药饮食。太宗感到李治太懦弱,和他的两个亲哥哥太子承乾、魏王泰相差甚远。他不由得皱起眉头。事已至此,只好严加训导了。
武才人也小心地侍候在床前。
太宗病愈后,在宫中设宴慰劳远征高句丽的武将。太宗让武将们行酒令,受罚者必须说出自己的乳名。


这时,掌管玄武门宿卫的左武卫将军李君羡被罚,难为情地说出自己的乳名叫 “五娘” 。
太宗听了吓了一跳,当场笑着说:“堂堂的武将,怎么取了个女子的名?”
这件事,太宗一直挂在心上。他派人调查李君羡的出身,结果使他更惊愕。
李君羡出身武安(今河北武安),封邑武连县公,官称左武卫将军,乳名则为 “五娘” ,都有个武(五)字,他猛然想起“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的流言,原来应在李君羡身上!自己怨枉了爱妾武媚,太宗后悔极了。
不久之后,李君羡被贬为华州刺史,后来又因他与一个自称通晓佛法、能不食而生的道员通信来往,被御史劾为与妖人交通,谋不轨,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下诏将他处死。
武才人早就发觉李君羡被贬的真正理由,在她的心里深深刻上了这位代她而死的李君羡的名字。42年后,当区区一武将被处死的事件早被人们遗忘时,刚刚当上皇帝的武则天却厚祭李君羡的亡灵。她没有忘记: 李君羡的死掩护了她,使她安然逃脱了一场劫难。
贞观二十三年(649)春,唐太宗突然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处于弥留状态。按唐制,皇帝死后,后宫凡是没有生育的内官都要被送到尼姑庵,落发为尼,虚度残生。
武才人想到自己14岁入宫,十几年来还只是个才人,受尽了后宫寂寞和恐惧的折磨,如今年纪轻轻将要成为尼姑,去过青灯梵钟的凄苦生活,这怎么能忍受得了!
“不能这样把自己活活埋葬。”
武才人下定了决心。越是面临灾难,她的头脑越清晰,斗志越旺盛。
她决定抓住太子治这棵救命草。不久,她们在共同侍候太宗的间隙,匆匆发生了关系……
武才人紧紧搂着太子治,乞求道:
“太子,请别抛弃我。希望你能以天子的身份发誓。”
“我发誓!”
太子治看着武媚神秘妖艳的凤眼,颤抖地说。
五月,死神终于降临到太宗身上。随着太宗被葬于昭陵,武才人等宫女们也都被送到长安的感业寺,落发为尼,成为太宗活的殉葬品。
武则天的才人生涯,就这样结束了。

入主后宫


被幽闭在尼庵中的武则天并没有绝望,她把解脱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身上。她深信,这一愿望一定会实现,她相信李治的 “誓言” 。
转眼间,太宗的周年忌日到了。这是永徽元年(650)五月,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借以探望武则天。
高宗看到自己心爱的人苍白憔悴、哀怨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眼睛也湿润了。武则天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投进高宗的怀抱。
高宗像抱着一只受伤的羔羊一样,喃喃地说:
“我一定要把你接回宫中,你要多多保重,耐心等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有点棘手。则天不是一般的宫女,她曾是父皇的宠妾,如果直接把她接回宫中,则是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先把她安排给皇后做个侍女,再封官宠幸会更好些。
于是,高宗来找皇后商量。皇后王氏想了想,竟十分痛快地答应把则天接到皇后宫中,让她蓄发等待。
久已得不到宠幸的王皇后为什么这么痛快地应承了高宗的要求?这里面大有文章。
此时的后宫正爆发着一场女人的战争。王氏虽被立为皇后,但久不生育,高宗对她已失去了信心。当时最受皇上宠爱的是萧淑妃。淑妃恃宠而骄,并生有一子(高宗第四子雍王素节)二女,相比之下,王皇后更显得黯淡无光。皇后竟难得见皇上一面。
这时高宗有四位皇子: 长子陈王李忠、次子原王李孝、三子杞王李上金,他们分别为身份卑微的刘氏、郑氏、杨氏所生,四子就是雍王李素节了。此时萧淑妃正受专宠,于是很多人都猜测: 素节很可能会超越其他皇兄,被册立为太子。
这一形势对王皇后很不利,一旦素节被立为太子,她的皇后位子就很有可能被萧淑妃取而代之。这对王皇后及其家族都是很大的危险。皇后的舅舅柳奭刚刚在永徽二年正月被任命为宰相,皇后的命运,自然也影响着柳氏家族的前途。他们绞尽脑汁,寻找打击萧淑妃的办法。最后决定,先把长子陈王李忠收为养子,再谋求立为太子,以与萧淑妃抗衡。
于是柳奭与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联合陈请高宗立陈王李忠为太子。
萧淑妃自然也不示弱,把高宗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就在皇后和萧淑妃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皇上突然来请皇后把武媚接回宫中。王皇后心生一计,她知道皇上深爱这位叫武媚的尼姑,如果让她入宫,或许会打破萧淑妃专宠的局面,这对立陈王李忠为太子是极为有利的。这样既打击了萧淑妃,又可以顺利地立陈王为太子,从而保障自己皇后的地位。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策。所以皇后面带微笑地对高宗说:
“就把武媚交给我吧,暂时做我的侍女,养养身子。”
这样,武媚第二次入宫。这大约是永徽二年(651),武媚已经28岁了。经历数次磨难,才获得了这次入宫的机会,她决心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夺回失去了的青春年华。事实上,这次入宫后,业已成熟的武则天就在权力之争中大显身手了。
武媚入宫后,一方面尽心侍候王皇后,卑躬屈膝,很快就得到皇后的喜欢; 一方面通过贿赂宦官,建立起广泛的情报网,探听宫内外的情势。不久,她便对后宫的形势了如指掌了。
皇后对武媚非常满意,她想、武媚真是个人见人爱的美人,这么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又有这样超俗的美貌,对付萧淑妃是不成问题了。
果不出皇后所料,武媚入宫后,以其高超的闺房技巧、无限的魅力,使高宗惊喜、陶醉,仿佛被妖魔所操纵,每夜都流连于武媚身边。10年里,武则天共为高宗生下四男二女,高宗总共12个子女,后面6个都是武则天所生。武则天独占房帷之宠的情形可见一斑。
此时,曾经独占房宠,娇艳自负的萧淑妃独守空闺,悲叹终日。
永徽三年(652)三月,武媚生下一个男孩。高宗十分高兴,为他第五个皇子取名为弘。武媚被封为昭仪。昭仪仅次于四夫人,位于九嫔之首,正二品。
皇后的目的都实现了: 萧淑妃失宠,这年七月,10岁的养子陈王李忠被立为太子。任命宰相于志宁、张行成分别兼任太子少师、太子少傅,教育太子忠应懂得的仪节。
皇后在此刻显得有点得意忘形。但她高兴得太早了,她低估了武昭仪的能量。本来就不受皇上宠爱,在立了太子之后,她发觉高宗对自己愈加冷淡了。原来对自己卑躬屈膝的武昭仪,如今态度与前也迥然不同。她很快意识到,如今武昭仪独占皇宠,她和萧淑妃都被抛弃了。一种愤恨、空虚、痛苦的情感油然袭来,令她浑身颤栗。
“我不能败在这个尼姑手里。”皇后咬牙切齿地说。
皇后已顾不上尊严,亲自登门造访萧淑妃,希望两人联合对付武昭仪。两个沦落的女人同病相怜,尽弃前嫌,订立了攻守同盟。
这时,武昭仪又怀孕了。不甘寂寞的高宗又想到了也颇有姿色的萧淑妃,便又经常来到淑妃身边。但他常常碰到皇后也在萧淑妃宫里。这两个过去是仇敌的女人,现在怎么突然和好了?高宗心里感到非常不愉快。
这时,两个女人异口同声地说些 “妖妇亡国” 的例子,希望龙体多保重,并极力谩骂诋毁武昭仪。
高宗立时发觉,她们两人出于嫉妒,联合起来攻击武昭仪。意识到这一点,高宗感到一阵厌恶。他不由得发觉武昭仪有较高的修养,她从来没有说一句皇后和萧淑妃的坏话。从此,高宗就再也不到萧淑妃那里去了。
武昭仪虽不公开辱骂,但她也不甘示弱,只不过手法高明多了。她在后宫大肆活动,笼络人心,发现对皇后、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就竭力拉拢,施以恩惠,将其安插在皇后和淑妃周围。这样,皇后、淑妃的一举一动,武昭仪完全掌握,从而取得了主动权。
既然已经取得了皇上的信任,使皇后和淑妃一起失宠,下一步的目标就应当是取代皇后的位置。武昭仪下定了决心。
但是,自己现在只是个昭仪而已,中间还隔着四夫人,一跃皇上皇后宝座太困难。如果先提高一下地位,再去争皇后的位置,这样或许会更好些。于是武昭仪温柔地对高宗说: “现在我是否可以升一级呢?”
高宗早就想把心爱的武昭仪升一级,但四夫人没有空缺。高宗露出困惑的神色。武昭仪嫣然一笑,说: “陛下能否在四妃之上,新设一个宸妃,赐给臣妾呢?”
高宗听了武昭仪的提议,十分赞同。便说: “等朕和宰相们商量后就封你为宸妃。”
出乎意料,宰相韩瑗、来济等断然反对。由于宰相们的反对,高宗只好把宸妃问题暂时搁置了。武昭仪闻听此情,咬牙切齿地说: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整治这帮老混蛋!”
永徽五年(654)初,武昭仪生下第二个孩子,是个天生丽质的小公主,很讨人喜欢。满月之后,王皇后也忍不住悄悄来到武昭仪宫里,逗弄一番小公主。她知道皇上马上就要来了,她不愿看到皇上的冷眼,便匆匆回宫去了。武昭仪见这是扳倒皇后的绝好机会,不能放过。于是下狠心掐死了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像没事一样。
一会儿,皇帝来了,武昭仪佯装欢笑,拉着皇帝来到床前看女儿。可是掀开被子一看,武昭仪也忍不住了,失声痛苦起来。皇帝震惊,急忙讯问情况。宫女告诉他,王皇后刚才来过。
高宗听说王皇后刚才只身来过,马上意识到,皇后没安好心,“她为什么突然来这里呢?是不是因她自己不能生育,近年来又受到冷淡而嫉妒、迫害武昭仪呢?” 想到这里,高宗愤怒地大叫: “后杀吾女!” 对皇后的妒妇心肠痛恨不已。
武昭仪凄惨地号啕痛哭,高宗感到心碎。这时,昭仪突然止住哭,抽泣地向高宗诉说这些年来所受的种种委屈: 皇后收容了她,是为了打倒萧淑妃,结果皇后强迫她报恩,自己忍声吞气服侍皇后,却遭到如此的报应。生了皇子弘以后,皇后更和萧淑妃联合起来攻击她……
面对这一场从天而降的灾祸,王皇后就像遭受晴天霹雳的轰击,完全被打蒙了,她有口难辩,茫然不知所措。
高宗愤恨难平,心想,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够让她继续安然于皇后的宝座呢?
宫闱事秘。上述这个故事似乎不可思议。武则天作为母亲下得这般毒手,似乎超出常理,难以置信。但是,如果让武则天也遵循常理行事,那么武则天也就不成其为武则天了。
在当时的情势下,皇后虽然失宠且不能生育,但高宗是个性情优柔的人,要想让他割断与王皇后十多年结发夫妻的恩爱,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武则天除非施展宫廷阴谋,脚踩自己女儿幼小的尸体,否则很难朝皇后位置迈进一步。16年的宫廷生活已经泯灭了她原有的那种循规蹈矩的思维逻辑和行为准则,太宗时代12年陷于被冷落的才人生活不能自拔,这三四年来虽然深得皇帝恩宠,但她哪怕要从昭仪进一级到宸妃也竟遭到反对而作罢。现在既然皇后和萧淑妃联合对付她,怎能再久久屈居她二人之下。既然没有退路,就不能安分守己听天由命。但是,她知道,后宫、外廷中都还没有自己的心腹,自己出身寒微,又有先帝才人的前嫌,要彻底取代王皇后,就只好做一次嫁祸栽赃的冒险了。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王皇后失宠的事,百官都知道了,前一阵子以身为皇后舅父而趾高气扬的柳奭遭到如此沉重的打击,深感不安,他觉得皇帝投来的眼光充满了冷漠和憎恨。看来宰相位上呆不住了,还是极早退下来更安全。这年六月,柳奭便上书辞去中书令的职位。皇帝立即敕准,降他为吏部尚书,暂还留在朝中。但柳奭哪里想到,这竟是他跨进地狱的第一步。
柳奭的罢相,使王皇后的保护墙彻底崩溃了,对武昭仪而言,初战告捷。
但废后事关国体,必须取得重臣们的同意才行。当时的重臣、国舅、太尉长孙无忌就是最大的难关。
七月,高宗和武昭仪从岐州凤泉池休养回京后不久,武昭仪便要皇帝带她一起屈尊登门拜访无忌,并带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等十大车的赏赐。
无忌家马上设宴欢迎。武昭仪邀请无忌的宠姬及所生的三个儿子一同参加。
酒过数巡,高宗赐给无忌的三个儿子朝散大夫从五品的官位。无忌马上意识到,高宗和武昭仪私下造访,背后一定有什么问题。便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看他们演什么戏。
酒酣耳热之时,高宗果然说出了来意: “近来皇后屡出麻烦,况且莫大之罪,无后为过。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想要……”
高宗话还没说完,无忌便很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不让高宗继续说下去。高宗和昭仪越坐越觉得没趣,只好怏怏而回。
但武昭仪还不死心,不久之后,又让母亲应国夫人杨氏出面,到无忌府上,想讨好无忌,要他不要干涉立武昭仪为后。然而无忌不为所动,始终不答应。
这时,卫尉卿(从三品)许敬宗因长期受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的压抑而强烈不满,便站出来拥护武昭仪。为了表示对昭仪的诚意,径直来到长孙无忌家,提出皇上既然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希望太尉不要阻拦。没想到许敬宗却遭到无忌的厉色斥责。他恼羞成怒,虽然表面上仍装出恭顺的样子,暗地里却下定了决心。
“事到如今,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也要帮助武昭仪达到她的目的。”
这件事很快传到武昭仪的耳里,没想到朝廷中已经有人在支持自己了。她心里非常高兴,立刻派人送给许敬宗大笔赏赐。她们不约而同地结成了联盟。
一想到长孙无忌的态度,武昭仪就感到恼恨。她现在才完全清醒,自己的阀阅门第经历,根本指望不上得到这些望族遗老的支持。既然对无忌的怀柔政策失败,下一步必须重新拟定新的战略她非常的聪明、冷静,不会只顾突破障碍而弄得头破血流,她不是那么愚蠢的人。
于是,她终于丢掉幻想,把和长孙无忌集团的决斗提到日程上来了。
王皇后家族率先遭到一连串打击。王皇后在个性强烈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唆使下,近来经常秘密召来巫女,沉迷于巫术之中。这是后宫所绝对不允许的。永徽六年(655)六月,武昭仪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告诉了高宗。高宗立即命令宦官搜查皇后宫,结果从床底下搜出了一个桐木人,木人身上写着 “武媚” 两个大字,胸部和腹部还钉着大钉子。
见此情景,皇后和柳氏号啕大哭。柳氏还不停地叫喊:“这肯定又是武昭仪栽赃陷害!”
不管桐木人事件是不是真的,但皇后和柳氏企图利用巫术咒死武昭仪的心思是有的。
武昭仪听说在皇后床下搜出写着自己名字的桐木人,马上哭倒在高宗怀里。高宗想起过去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辱骂武昭仪,皇后又杀害了可爱的小公主,这次又从皇后房里发现了诅咒昭仪的桐木人,愤怒之余,他想立刻废掉违犯国法的王皇后。但一想到废后必须和长孙无忌商量,高宗就又犹豫了。
桐木人事件后,高宗立即下令禁止柳氏入宫,以切断王皇后宫庭内外的联系。七月,皇后母舅、吏部尚书柳奭被贬为遂州(今河北徐水)刺史。途中又以泄露禁中语的罪名,远贬荣州(今四川荣县)刺史。这样使王皇后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时,外廷的一伙政治失意分子逐渐站到了武昭仪一边,组成了反长孙无忌势力集团,中心人物是中书舍人李义府。
李义府正面临一场劫难,因得罪了长孙无忌,他将被贬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司马。七月的一天,公文就要下达前,李义府知道了这一可怕的消息。他急忙求救于同僚王德俭,请他帮着出个主意。
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都是非贵族出身,对长孙无忌等也极为不满。他便给李义府出了个主意,郑重地说: “现在武昭仪深得皇上宠爱,很早以前皇上就打算立武昭仪为后。但因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至今未决。如果您能想办法使昭仪立为皇后,那么就能转祸为福,享尽荣华富贵。”
李义府感到这一计策妙极了,当天晚上,便代替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班,上奏表称: “皇后王氏行为有碍妇德,恳请尽快废王氏,立堪为后宫典范的武昭仪为皇后。愿圣上不要让天下人失望。”
高宗非常惊喜,居然有朝臣明确表示赞同立武昭仪为皇后了。在遭到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的强烈反对后,高宗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仿佛得到了百万大军。高宗立刻召李义府入宫密谈。当即赐珠玉一斗,并恩准李义府留居原职。李义府惊喜之下,立即跪地叩谢。
次日一早,李义府刚刚起床,武则天的密便使来访,转达武昭仪对他的慰问和鼓励。不久,李义府荣升为中书侍郎,正四品下。
李义府“转祸为福”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平时受尽无忌贵族派压抑的官员,暗中纷纷结合成反对无忌的一大势力集团。其中前不久被无忌辱骂、愤怒之情无法排遣的卫尉卿许敬宗及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等争先恐后敢布腹心于武昭仪。
武昭仪这时也顾不上考察这些人的才能德行,只要朝廷里有人替她说话办事,她便一概接纳。他们的能量也确实不小,在武则天夺取皇后位置的这场争斗中出了大力。



最先开火的是御史中丞袁公瑜,一到八月,他便马上逮捕了无忌派的一员大将——长安令裴行俭。
裴行俭感觉到要立武昭仪的风声越来越紧,认为这将是国家祸乱的根源,便私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商量对策。结果,这一密谈被御史中丞袁公瑜知道,他夜访应国夫人杨氏,将无忌等人的密谈报告与她。杨氏认为事态严重,不顾天色已晚,立刻进宫。
第二天一早,诏令贬裴行俭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从离间皇帝和皇后的感情关系做起,经过内外廷的一番部署,在短短的时间里,无忌派中已有柳奭和裴行俭二人被贬到偏远地区,而拥护武昭仪的阵容则逐渐壮大。武则天自信可以摊牌的时机到了。
九月里的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长孙无忌、李积、于志宁、褚遂良等4名重臣人内殿议事。入殿前,褚遂良猜到是要决定废立皇后的事了,便慷慨激昂地说: “皇上已决意要立武昭仪为后,违之必死。遂良既受太宗顾托,辅佐国事,如今不以死谏争,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先帝。请太尉元舅等不要说话,以免遭杀身之祸。” 自己摆出一副准备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架势。
进入内殿之后,他们看到武则天坐在帘后监视,气氛紧张。高宗果然提出: “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要废王氏,立武昭仪为皇后,卿等意下如何?”
褚遂良立刻上前跪下,以嘶哑的声音说道: “皇后出身名门世家,又是先帝太宗特别挑选的。先帝临终时曾对臣说:‘朕佳儿佳妇全托付给你了。’ 这也是圣上亲耳听到的。况且皇后没有多大过错,怎么可以轻易废黜呢?臣以为这不是皇上的本意,陛下生性笃孝,应不会做出这种违背先帝的事。”
高宗满脸不高兴,一句话没说,转身走进后宫。
第二天早朝后,他们又被召到内殿再议。这次,他们撕破脸皮,言辞更为激烈,毫不掩饰地对武则天进行了人身攻击。
褚遂良又首先谏诤说: “陛下如果一定要改立皇后,可以从天下名门闺秀中挑选,何必非立武昭仪不可呢?武昭仪曾经侍候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怎么能掩盖这一事实呢?如果陛下这样做,让后代人怎么评论陛下呢?愿陛下三思而行。臣违逆圣意,罪该万死!”
褚遂良一口气说完,把手中的笏板扔在殿阶上,解去幞头,叩头流血,恨恨地说: “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
高宗大怒,命令侍卫: “把他拖出去!”
这时,从帘后传来武昭仪愤怒阴冷的声音: “何不扑杀此獠!”
长孙无忌赶忙扶起褚遂良,说道: “遂良身受先朝遗命,就算有罪,也不可轻易加刑啊!”
于志宁在一旁看到这一阵势,低着头,像一尊石像似的,没敢吭气。李积更乖巧,本来就与无忌有隙,更不愿同他们一起卷入这事,前一天就不肯入内殿,称病径自走了。
侍中韩瑗听到这件事后,立即要求觐见高宗,涕泣极谏。想到高宗竟昏庸至此,迷恋一名贱妾而甘心受其操纵,悲哀之余,泪流满面。便又上书列举 “妲已倾覆殷王”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预言皇上若一意孤行,必定要重演历史悲剧。
以前和韩瑗共同反对立 “宸妃” 的中书令来济也上表力谏: “王者之后,必慎选名门淑女,以贱婢为后,将灭绝皇统,倾覆社稷。”
可是高宗执意要立武昭仪为后,无论他们怎样濒死谏诤,也改变不了皇帝的决心了。
几天后,高宗单独召李积入内殿,说: “朕想立武昭仪为后,可褚遂良等人极力反对,你的意见如何!”
李积回答说: “这是陛下家庭私事,何必去征求外人的意见呢?”
李积的回答出乎高宗的意料,他没想到元老重臣中还有同情支持自己的人,于是在皇后废立的问题上,高宗下了最后的决心。
许敬宗得知李积的话后,立即在朝中宣扬,并粗俗地说:“种田的农夫多收了几十石麦子,还想换个老婆,何况贵为天子呢?天子想立后,与他人何干,不是多管闲事吗!”
武昭仪听说后,非常满意,马上让身边的人把这话转达给高宗。
接着,褚遂良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长孙无忌集团的失败成为定局。
永徽六年(655)十月十三日,颁布诏令: “王皇后和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其母及兄弟除名,流放岭南。”
十九日,颁布立后诏书,称: “武氏门着勋庸,地华缨黻……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诏书明白地指出武昭仪出身名门,尽管她是先帝的才人,但先帝把她赐给了朕。真是一篇苦心经撰的诏书,大概是许敬宗的杰作。这样一来,立武昭仪为皇后,就是明正言顺的事了。
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后大典,司空李积亲自主持,左仆射于志宁担任副使,仪式颇为体面、壮观。大典完成后,又突然宣布,皇后将在肃仪门的城楼上接受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节的朝贺。
皇后受朝这一史无前例的诏令,一时间把文武百官们搞懵了。不久,武后穿着大礼服出现在肃仪门城楼上,文武百官早已列队集合在肃仪门前,见武后登上城楼,一齐跪拜,山呼“皇后万寿无疆” 。
武后接受百官的欢呼,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武则天终于坎坎坷坷地夺取了大唐皇后的桂冠,成为后宫的真正主人。是年32岁。
皇后的位置,对封建社会的一般女性来说,应是追求的最高目标了,武则天这时也该为自己的成功而庆幸了。但她并不满足,也不能满足,她深知,仇视她的政敌以长孙无忌为首仍控制着朝廷,随时随地都会颠覆她,对这伙实力派不可掉以轻心,有丝毫的懈怠。因此,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头脑清醒地盯着自己的对手,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阻碍她入主后宫的政敌。
软硬兼施、又打又拉是武则天惯用的手段。就在颁布立后诏书后的第三天,她上了第一道奏表,要求褒赏去年极力反对晋封她为宸妃的韩瑗、来济。此刻武则天重提这桩旧事,对韩瑗、来济无异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威慑。事到如今,只有辞职隐归故里了。二人便屡次上书辞职。但高宗一直没有批准。二人深感武后的阴险,想到暗淡凄惨的将来,如坐针毡。
高宗的性格素来懦弱、多愁善感,武媚立后的大典之后,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带着一名侍从,偷偷来到别院,看望囚禁中的王皇后、萧淑妃。看到囚禁二人的牢狱四周封闭,只有一个小小的送饭孔,脏兮兮的盘子上还留着些剩菜残羹,高宗心里一阵难过,不由得痛心叫道: “皇后、淑妃,你们在哪里?”
一会儿,传来王氏呜咽的声音: “妾等已因罪被废为庶人,为什么还称妾为皇后?”说罢又猛烈抽泣起来。接着又说: “如果皇上还念旧情,就请把我们放出去吧。为了不忘圣恩,希望把这个别院改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



高宗看到这凄惨的情景,再也忍不住了,对她们大叫:“你们放心,朕自有办法。”
高宗探望王氏和萧氏,并答应营救的消息,很快传到武后的耳里,武后十分愤怒,她知道自己近来太疏忽了,最近过分专注外廷,忽略了高宗,为了杜绝所有的背叛行为,断绝王氏和萧氏东山再起的后患,必须尽早根除这两位冷宫阴魂。
几天后,王氏和萧氏被武后指使的宦官各打了一百杖,又砍去手脚,折磨而死。
这一举动说明武则天确实具有先见之明,在后来的废后风波中,武则天能够安然无恙,与早早诛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有很大关系。
武则天在打倒王皇后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皇后的地位多么脆弱啊!目前除非从长孙无忌手里夺回政权,否则难保自己平安无事。这样就必须发展自己的势力,第一步就是废太子李忠,立长子李弘为太子,俗话说: 母以子为贵嘛。但是,要废太子李忠,就必须清除太子周围的顾命元老们,这是一股庞大的敌对势力,必须小心地寻找突破口。
就在这时,处于忐忑不安中的韩瑗、来济送上门来了。这两人很不知趣,竟出面为褚遂良诉冤,打抱不平来了。疏奏无效后,要求解职归田,又不准。但已经惹恼了武后。显庆二年(657)三月,褚遂良由潭州都督再贬为桂州都督。桂州素有“山水甲天下” 的美誉,向来又是用武之地。许敬宗、李义府按武皇后旨意,诬奏这是韩瑗、来济有意安排,企图与褚遂良里应外合,潜谋不轨。
八月,韩瑗和来济分别被贬到振州(今海南崖县西)、台州(今浙江临海)当刺史,并且终身不得朝觐天子。这一特别处分,使他们无望再回朝复职,也就等于终身流放。
受韩瑗、来济牵连,褚遂良又被远贬爱州(今越南清华),柳奭从荣州贬往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褚遂良到爱州后,心情沮丧,一蹶不起,次年死于爱州。
在韩瑗等人连遭打击,正不知所措时,显庆元年(656),14岁的太子李忠被废为梁王,武后的长子5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
强烈反对武后的五员重臣中,已有柳、韩、来、褚四人被贬,最后只剩下了该集团的核心人物长孙无忌。无忌早年跟随李世民转战南北,又策划了玄武门事件,兼有开国功臣和佐命元勋的特殊荣誉,24名凌烟阁功臣中他名列第一。高宗之立,直接得力于无忌,因而高宗对这位有顾命遗老身份的国舅一直优礼尊崇。永徽元年(650)洛阳人李弘泰贸然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二话没说,命令当即斩首。
武则天深知要扳倒无忌这棵大树,绝非易事,不可轻举妄动。为此,她采取了先清外围再克堡垒的攻坚战术,在忍耐了数年之后,终于翦除了羽翼,等到了总攻的时刻。显庆四年(659)春,武后授意许敬宗,精心设计了一个朋党案,把长孙无忌牵扯了进去。
当时,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等人在朝廷结党营私,许敬宗奉命审理此案。他借机严刑逼供,百般折磨,韦季方实在忍不下去了,企图自杀,结果又没死成。这样一来,许敬宗抓到了把柄,说他们和长孙无忌谋反,事情败露后,企图畏罪自杀。高宗见此奏疏,十分惊讶地说: “元舅怎么会谋反呢?”许敬宗煞有介事地说:
“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做宰相30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臣恐无忌知事露,即为急计,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
高宗命许敬宗再审。
次日,许敬宗又编造韦季方供词: “韩瑗曾经对无忌说:‘柳奭、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现在梁王已经被废,皇上也怀疑公,因此把您的表弟高履行贬出京师。’ 自此无忌忧虑恐惧,后来看到堂侄长孙祥又被贬,韩瑗得罪,便日夜与季方等人谋反。”
高宗还犹豫,说: “我决不忍心加罪于元舅,让后代良史家说我不能和亲戚和睦。”
许敬宗又蛊惑说: “现在无忌忘先朝之大德,舍陛下之至亲,听受邪谋,遂怀悖逆,意在涂炭生灵……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机之事,间不容发,若少迟延,恐即生变,惟请早决!”
高宗被这耸人听闻的言辞搞昏了头,仅听一面之词,便下诏削去无忌官爵,流放黔州(今四川彭水),立即发兵遣送。只是仍准按一品供给饮食,每天细白米2升,油5升,炭10斤等,每月还给羊20只,猪肉60斤,鱼30条,酒9斗,表示对这位至亲长辈的优遇。
许敬宗又捉摸可以株连的人,上奏: “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爽、韩瑗勾结而成,爽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这时褚遂良已死,追削官爵。柳奭、韩瑗除名,于志宁免官,高履行贬洪州都督。
七月,许敬宗遣同党袁公瑜往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而死。柳奭被杀于象州,韩瑗已死,开棺验尸,来济被远贬庭州(今属新疆)。被株连的有长孙、柳、韩、于等家族成员几十人,或杀或流或贬。
至此,长孙无忌集团被彻底摧毁。
与此同时,素受压抑的寒门出身的官员李义府、许敬宗等被擢为宰相,把持朝政,逐渐集结到武后周围,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长孙无忌集团的垮台,标志着一个多世纪里关陇士族集团把持中央政权局面的终结,也标志着几百年来门阀政治的终结。从此,以武则天为首的寒门官僚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大有作为了!
正当武后庆幸自己清除了长孙无忌集团这一特大障碍时,麟德元年(664),宰相上官仪掀起的废后风波,险些使她功亏一篑。
自永徽六年(655)开始,到废立太子,直至彻底摧垮长孙无忌势力集团,每一步都遵循了武则天的意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时,武则天春风得意,颇有心满意足之感。特别是自显庆五年(660)以来,高宗因病令她决百司奏事,更助长了武则天的骄傲情绪。她一反过去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的谦恭姿态,对高宗横加牵制,恣意专行,并且还时常引道士到后宫做法术。
高宗虽然是个懦弱优柔的君主,执着追求真诚柔腻的感情生活。但此时他毕竟是一国天子,精力充沛的男子汉。他讨厌受人牵制,自被立为太子起就在长孙无忌的控制下生存,如今又受到妇人的摆布,使他仍不能舒心地做皇帝,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宰相上官仪早就对武后的专横怀有不满,这时他猜透了高宗的心思,便指使亲信宦官王伏胜控告皇后引道士郭行真入禁中为祝, 祈求非分之福。 高宗闻听此事, 气就不自一处来,心想: “皇后也太过分了,朕把你娶到身边,一切都顺从你的愿望,并把你立为皇后,如今还不满足吗?看来皇后没安好心。”于是对身边的上官仪说: “皇后品行有损,应当废为庶人。”
上官仪见状,更是火上浇油,怂恿说: “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应该废之,以安顺人心。”
高宗立刻命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武则天安插在高宗身边的亲信,见势不妙,赶快跑回后宫,向武后报告了这一可怕的消息。武后闻讯,慌忙赶到皇帝身边,这时废后诏书正捏在高宗手里。武后立即施展出妇人惯用的手段,跪在高宗面前,痛哭流涕,边哭边诉说: “妾自跟陛下这么多年来,精心侍奉陛下,情真意切。近几年来,陛下龙体欠安,臣妾一方面帮陛下料理繁杂的国事,以减轻陛下的负担,一方面又四处派人,多方寻找良医为陛下治病。近来听说有个叫郭行真的道士技艺高超,妾特请来为陛下祈祷,希望陛下早日康复。没想到臣妾好心没得好报,却换来这样的下场。我好命苦啊!” 说完,便号啕大哭。
高宗听完这番申诉,才明白,原来皇后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朕,朕真是怨枉了爱后。都怪上官仪这个混蛋。看到面前心爱的皇后哭得如此伤心,便内疚地说: “起初我并没有要废你的意思,都是上官仪对朕说你如何如何,朕听了他的一面之词,都是朕不好。”
这样,高宗当场就把上官仪抛了出来。
上官仪曾在陈王李忠府中任谘议参军,和王伏胜同在陈王府供事。这便成了武后等人诬陷上官仪的素材。
高宗回心转意后,武后立即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与李忠谋反,并将上宫仪及其子上官庭芝逮捕下狱,百般折磨后死去。他的家属全被除籍。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上官庭芝之女——也随母一起被没入掖庭宫充当奴婢。婉儿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为武则天的心腹笔杆,活跃于武周政治舞台。
郭沫若先生十分赞赏她俩能够摆脱杀父之仇的私怨,在国事上密切合作的雅量,并把这一故事写进了新编历史剧《武则天》一书中。
上官仪被杀后,朝廷中再也没有敢与武后作对的势力了。从此,武后便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宫主人。

垂帘听政


上官仪掀起的废后风波平息后,武则天不仅成为后宫的主人,而且在外廷也成为事实上的主人了。
自显庆四年(659)八月,长孙无忌集团被摧垮后,武后便逐渐参与朝政。显庆五年(660)十月高宗突感眩晕,头痛得厉害,眼也看不清楚,无法和文武官员讨论政事。于是高宗决定,在他痊愈之前,由武后代理朝政,亲自裁决政务。从此,武后正式垂帘听政。麟德元年(664)十二月,上官仪被诛后,武后与高宗并列临朝,在翠帘之后,过问一切政务,高宗只是个摆设,坐在御座上,极少发表意见,朝廷大权完全掌握在武后手里。当时朝廷内外并称帝后为 “二圣” 。
在高宗的信任下,武则天的政治势力顺利地稳步地增长着。在这期间,她所急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姓氏录》 的修订。
自从得到高宗的宠爱,从尼姑庵重返后宫,人们常背地里说她是 “身份卑贱的侍女” ,在入主后宫的过程中,那些贵族元老们又常常以 “出身寒微” 的理由来阻拦,她心里实在愤怒难忍。现在,虽然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也许还有人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轻视嘲弄呢!过去一直受压抑,如今必须予以回报!
贞观中,太宗曾命高士廉等人依照官品定族姓的原则,重新修订《氏族志》 。但是,《氏族志》并没有跳出魏晋以来重阀阅的旧例,一切旧士族虽然官职很低,但仍被列入。而在所列9等、293姓、1651家中,官至三品的武士彟一家竟被排斥在外。对此,武后一直耿耿于怀。特别是后来的种种遭遇,更坚定了她要修改 《氏族志》 的决心。
显庆四年(659)六月,长孙无忌刚被贬出京城两个月,武后便授意许敬宗、李义府等奏请修改《氏族志》 。高宗准奏,命孔志约、杨仁卿等修订,改名为 《姓氏录》 ,武后一族成为天下第一等的名门,以下按唐朝官品的高低,分为九等,彻底打破了士族大姓排在首位的框框。一些名门贵族和士大夫认为这样做违背了传统的定族姓的办法,把 《姓氏录》 称为 “勋格” ,即赏军功的办法,以登上 《姓氏录》 为耻,纷纷抵制。李义府上奏收缴焚烧 《氏族志》 ,强行推行 《姓氏录》 。
《姓氏录》颁后4个月,李义府又奏请全国七大名族十家——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博陵崔懿,赵郡李楷等,彼此之间禁止通婚,不得接受聘礼。这纸七族间禁止通婚的诏令,对于消除崇拜名门的思想,比 《姓氏录》的功效更迅速。
《姓氏录》 的修订,虽然没能彻底根除士族势力,但它对门阀制度的否定,却加速了士族势力的衰亡,人们的门第观念也为之一新。
在颁布 《姓氏录》后,武后授意许敬宗向高宗提出了举行封禅大典的建议。封禅是指承受天命完成统一的天子或有为明君,禀承敬天的思想,到泰山祭祀天神和地神,陈述功绩,感谢上天恩赐的礼仪活动。封指封天,禅指祭地。武后非常盼望举行封禅大典,并希望能改变制度,主持禅礼。只要能举行大典,她就是本朝第一个直接参加封禅的皇后。她答谢上苍赋予自己的 “天命” ,更祈祷天命早日实现,能早日掌握天下大权。想到梦寐以求的封禅将要实现,她不禁欢欣雀跃。
高宗采纳了许敬宗的建议,决定于乾封元年(666)元旦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麟德二年(665)五月,任命李积和许敬宗为封禅使,并决定御驾提前两个月出发。十月,武后上表,向高宗请求道: “以前封禅均由皇帝主持,虽贵为皇后,女性也不能参与。而 “地” 本来就应该属女性,因此祭地的 “禅” 礼应当由女性主持。请准予由皇后率内外命妇奠献。”
要皇后率内外命妇参加 “禅” 礼,虽然前所未闻,对武后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了。当年举行立后大典时,武后就曾破天荒地登上太极宫肃仪门,接见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此后,她不断地向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挑战,且每次都获得空前的胜利。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将来名副其实地掌握政权、君临天下而修正轻视女性的错误观念。
当武后断然地、有条不紊地提出请求时,高宗立刻下诏:“继天子之后,皇后可升禅坛主持亚献。”
十月二十八日,封禅仪仗,千骑万乘,绵延数百里,浩浩荡荡开往泰山。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盛况空前。礼成,文武百官皆赐爵加阶,极尽优容。这些受赐之臣又怎能不对这位大唐开国以来第一次封禅大典中最出风头的武则天感恩戴德呢!她在击败上官仪以后,借助 “比岁丰稔” 的大好经济形势,立即策划筹办封禅,并在典礼中争亚献,抢角色,足见她在政治上的活跃和着意笼络人心的机智。
武则天为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毕生坚持不懈地用各种手段扩大自己对官僚阶层的影响,不断培植和更新拥戴自己的官僚队伍,奠定了她一生成功的基础。周隋以来,随着九品中正制逐渐失去魅力,到武后掌权时,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发展起来,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蜂涌进入官场。他们代表新兴庶族地主的政治要求,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武则天的登台,作为他们的总代表,为他们广开了门路。这样,在唐高宗在世时,武则天便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支有相当势力的亲信队伍,其核心是开始于乾封年间的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是武后以修撰为名召入禁中的文人墨客,因特许从北门即玄武门出入,时人称之为 “北门学士” 。知名的有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等。这些文章高手不仅完成了 《列女传》 《臣轨》 《百僚新诫》 《乐书》等一批着作,而且依仗武后的权势,直接参与朝政,分割宰相的权力,从而成为武后控制外廷的重要御用力量。开馆延揽士人着书立说,历来是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北门学士的设立同样是武则天培植亲信力量以操纵朝政的新的政治策略。在此后的20多年里,武后由皇后到临朝称制,进而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批文人学士智囊班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上元元年(674)皇帝称天皇,武后进号天后。皇后称天后,真是空前绝后的举动,天后与其说是天子的妻子,毋宁说是 “天” 本身的后妃,具有一种神秘、庄严的意味。只有喜欢玩文字魔术的武则天才会想出这种点子,但这实际上又是对反对势力的一次无形的示威。4个月后,天后提出了12条政治主张,即 “建言十二事” ,包括了劝农桑薄赋徭、息兵、广言路、父在为母服丧三年等,这是具有政纲性质的建议书,涉及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由高宗诏令施行。
当时天后刚过50岁,虽然已接近更年期,但她健康状态极佳,天生的美貌仍未衰退,这样一位精力过盛的美人政治家,更年期对她也退避三舍。经过实际的参政,使她的信心和风度更加慑人。此时,处于政治峰巅的武则天,俨然当上了真天子。她自信,病弱中的唐高宗一合上双眼,便是她女皇的天下了。
然而,偏偏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和她过不去,她不得不做出了令人侧目的举动。
武则天与高宗共生了4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又名哲)、四子李旦(又名轮)。显庆元年(656),废太子李忠,立李弘为太子。李弘性情仁厚,谦虚谨让,深得父皇的厚爱和大臣们的信赖。咸亨二年(671)正月,皇帝出幸东都洛阳,命皇太子李弘留在京师长安监国。咸亨四年(673),高宗因病又令太子受诸司奏事,屡次实习朝政。这年太子又娶左金吾将军闻喜大姓裴居道之女为妃,十月完婚。高宗对儿媳“甚有妇礼” ,十分满意,高兴地说: “太子妃贤淑通达,东宫的内政再也不用朕担心了。”这时的高宗,身体越来越不支,他感到自己无力承受国家政务的烦扰,便产生了禅位太子的想法。
长大成人的儿子(此时太子弘约20岁)使天后忧心忡忡,眼看着自己将要丧失辅政的权力,特别是这儿子对自己并不像丈夫那样百依百顺。咸亨二年(671)太子监国时,他发现宫中幽禁着自己的两个异母姐姐——萧淑妃的义阳、宣城二公主,都已是年逾三十的老姑娘了。太子弘心里对母后的残酷无情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立即向父皇奏本,要求马上释放被幽禁已久的两位公主,并设法将她们下嫁给适当的朝臣。太子弘的指责,惹恼了母后,她气愤地当即就把她们配给了身份低微的士卒。此后,太子屡次违背天后的旨意。对这么个 “不识好歹”的儿子,武后也只好 “忍痛割爱” 了。上元二年(675)四月,24岁的太子李弘在与父母共进午饭时,突然暴死在洛州的合璧宫,大概是被母后用药酒鸩杀。后来追谥为孝敬皇帝。
皇太子李弘的死,对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无疑是一重大打击。一年多以前才为东宫纳妃完毕,皇帝像安排好了后事似的,以为没有后顾之忧了,不料太子先亡,又一切枉然了。他感到再也没有精力为国事操劳了,便想把权力交给天后执掌。
这一亘古未有的逊位事件,令宰相们噤若寒蝉,张文瓘、戴至德、李敬玄、刘仁轨等默不作声,只有中书令郝处俊、中书侍郎李义琰极力谏阻,慷慨陈词道: “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守也。陛下现在要违背此道,臣恐上则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从前魏文帝着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现在陛下为什么要亲自传位给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应当谨守宗庙,传之子孙,实在不该把国家社稷当作礼物私自送给皇后。” 看到他俩的激烈反对,高宗也就不再坚持,逊位皇后的事也就此偃旗息鼓了。武则天向来恩怨分明,在这次逊位事件中,出头谏阻的郝处俊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年后,武则天借故杀他的孙子郝象贤时,竟将郝处俊斫棺毁柩,报了宿怨。
高宗打算主动逊位对武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她能不能受大位当女皇帝,在高宗的思想里并不成问题。15年后武后登上女皇宝座那震惊世人的壮举,或许正是唐高宗给了她第一个明确的推动。
李弘死后一个月,立次子雍王李贤为太子,时上元二年(675)六月,贤22岁。
兄弟4人中,李贤天分最高,又聪明好学,自幼便熟读了《尚书》 《论语》 《礼记》 《诗经》 等,过目不忘,深受父皇钟爱。他同长兄弘不同,身体非常健康,也长于弓箭、狩猎,朝臣们都认为他有文武双全的祖父太宗的遗风。
天皇一度想逊位于天后的念头被打消后,他就全力培养新太子李贤。屡次命他监国,实习朝政。李贤处理政务,有条不紊,颇为能干。又召集着名学者到东宫注《后汉书》 ,在士人中声望很高。参与注书的有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太子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元、学士成玄一、许叔牙等。这实际上是以注书为名,在政治上增添羽翼,在后党北门学士之外并立太子系的另一宗派,这使武后很不高兴。仪凤二年(677)三月,曾反对逊位于天后的中书令郝处俊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兼太子右庶子。原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升任宰相。当时宰相还有7人: 李敬玄、薛元超、高智周、张文瓘、来恒、戴至德、刘仁轨,其中只有刘仁轨与天后关系比较密切。这样,仪凤年间,高宗安排的宰相班子基本上是太子李贤的人。可见,高宗下决心要扶持李贤接替皇位。
仪凤四年(679)五月,皇帝再次命太子监国。武后又一次面临失去权力的危机。她加紧训诫控制,命北门学士撰 《少阳正范》和 《孝子传》送给太子熟读,并接连写信责备太子贤不要无礼、不逊。可是李贤并不顺从,武后越来越不安,母子矛盾在明崇俨死一事上表面化。
明崇俨出身巫师,擅长巫蛊之术,巧妙地讨好武后。武后也时而想借助于一些超越人力的东西,因而对明崇俨的巫术十分满意,便推荐给高宗,要他为高宗施法医病。如此一来,高宗果然在心理方面觉得轻松多了。这样,明崇俨在天皇、天后两方面都受到信任和重用,一跃而为正五品上的正谏大夫。
明崇俨看出武后和太子贤之间隔阂已久时,悄悄对武后说: “看来太子没有继承天子的命,而英王的相貌,与祖父太宗陛下很相似,相王的相貌最高贵。”
这话不知什么时候传到太子贤的耳里,使他又气又怕。在忧囿中,做了一首哀怨的乐曲: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是在追悼长兄李弘时,对母后提出的哀怨的控诉。
仪凤四年(679)五月的一天夜里,明崇俨深夜出宫,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刺身亡。
武后和高宗立即责令大理寺迅速破案,但几经折腾,还是无法找到凶手及指使人。
武后怀疑刺客必是太子贤派去的,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暗杀明崇俨的凶手就藏在东宫。
武后再也不能容忍李贤了。她指使人向高宗告发太子贤生活糜烂,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人发生同性恋的不正常关系,而且还有叛逆的企图。高宗立即命宰相薛元绍、斐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审理此案,搜查东宫。竟在马厩里搜出了数百套武器。赵道生也被迫承认明崇俨是他受太子指使杀的。
高宗素爱太子贤,想宽宥他。但武后竟执意要依法从事,说: “身为太子,阴谋造反,天地所不容。应当大义灭亲,决不可原谅他。” 调露二年(680)八月,太子贤被废为庶人,押回京师幽禁起来。不久迁往巴州。文明元年(684),在废中宗李显后三天,武后派人去巴州将李贤杀死。
李贤一案牵连了很多人。李贤的一批党羽被杀,宰相兼左庶子张大安等十余人被流放,唐宗宝子孙也有许多受牵连。李贤的3个儿子光顺、守礼、守义都被幽禁宫中。守礼一直活到
唐玄宗开元末年,由于长期幽禁,身患风湿病,传说能预知晴雨。


武则天作为母亲,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竟如此残忍,这除了 “女皇”的诱惑外,据说还因李贤不是武后亲生的,而是其姐韩国夫人所生。
武士彟和杨氏所生的3个女儿都有殊容,大女儿嫁贺兰越石,生下一子一女便早早地守寡了。永徽年间,武则天入宫为昭仪,她以大姨身份携女儿出入后宫,得到高宗的暗宠,封为韩国夫人。女儿贺兰氏同母亲和武后一样,姿色艳丽,更令高宗神魂颠倒,急忙封她为魏国夫人,想着纳为妃。武则天得知,醋意大发,妒火中烧。乾封元年封禅后,趁武惟良、武怀运以岳牧身份参加封禅又跟随回京师之际,在武惟良所献食物中放人毒药,毒杀了魏国夫人。又嫁祸于武惟良兄弟,把他俩处死。一箭双雕,既除了在宫中和她争宠的外甥女,又宣泄了从小欺凌自己孤女寡母的两个堂兄的私愤。
大约永徽五年(654)底,韩国夫人忽觉自己怀孕,即将临产。这可难坏了皇帝和韩国夫人这对偷情人。恰在这时,武后在去拜谒昭陵的路上不足月小产,孩子夭折。于是好事者为这事做了巧妙的安排,以姐姐的私生子顶替小产夭折的孩子。武则天觉得当时她的地位还不稳固,多一个儿子将使她在后宫的地位更加优越,何况那时王皇后、萧淑妃还在。所以这个顶替的私生子可能就是李贤。当然,谁为此事张罗以及这事真假与否,现今还是个谜。
无论李贤是否嫡生,武后决不容忍任何阻碍她君临天下的势力,这一点是明确的。这样看来,李贤的死也就实属必然了。
弘道元年(683)八月,李贤被废的第二天,册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同时改元为永隆。十二月,56岁的唐高宗突然病逝,临终遗嘱太子显即帝位,并召来侍中裴炎,要他忠心辅佐太子,国家大事听从天后裁决。
李显在灵柩前即帝位,号中宗,尊天后为皇太后,以裴炎为中书令。同时册太子妃韦氏为皇后。
但在翌年二月,继位不足两个月的唐中宗竟被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深宫。改由他四弟雍王李旦继帝位,这就是唐睿宗。为什么会走马观灯似的换了一朝又一朝天子呢?
原来中宗即位后,打算升迁岳父韦玄贞当宰相,并授给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这时,韦玄贞刚刚从普州参军提为豫州刺史,又要拜侍中,这件事确有不妥。中书令裴炎断然拒绝了中宗的提议。这使中宗十分气恼,便摆出天子的架子说: “朕为天子,我要把天下都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何况一个侍中呢!” 不料想,裴炎把这事向武太后一说,太后马上召集百官到乾元殿,裴炎和中书侍郎刘禕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带兵入宫,戒备森严。裴炎以庄严的态度,宣读太后敕令: “废中宗为庐陵王。” 中宗愣愣地站在御座前,大声叫道: “我有什么罪?”
“你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这还不算是大罪吗?”
太后冷酷的声音,像一把匕首刺向中宗。一句气话竟使李显离开了皇位。
唐高宗去世和唐中宗被废,是武则天政治历史的界碑,从此开始了她真正 “圣衷独断” 的武则天时代,史称 “则天朝”

武周女皇


唐中宗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又把四子李旦推上了皇位。但睿宗皇帝李旦必须住在别院里,不得参与政事。一切军政大事均有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裁决。
随着睿宗的即位,改年号为文明元年,九月又改为光宅元年,这是武太后临朝称制的开始。这次更改的不只是年号,而且把东都洛阳改称 “神都” ,准备作为新的京师。又追尊武氏五世祖先,建武氏五代祠堂。更改唐朝官署和官职名称,如尚书省改称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 门下省改称为鸾台,侍中为纳言; 中书省改称为凤阁,中书令为内史: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和 “同中书门下三品” 也改为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和 “同凤阁鸾台三品” 。尚书省六部也更改了名称: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工部称冬官。御史台分为左、右肃政两名,左台纠察朝廷,右台纠察郡县。百官改名,实际上是女皇准备登基的一个步骤。
然而,太后这一系列改朝换代的行动,惹恼了一伙政治失意分子,导致了扬州的武装反叛。起兵的头子徐敬业是宿将李绩即徐世绩的孙子,不久前因事由眉州刺史被贬为柳州司马,弟弟李敬猷也被免官,给事中唐之奇被贬为括苍县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为临海县丞,詹事司直杜求仁贬为黟令,而御史魏思温也被贬为周至尉。这批遭贬的中小官僚心中极为不满,秘密集结到扬州,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公开打出了反武的旗帜。
他们以扬州为据点,旬日间聚集起十余万人的队伍,推举徐敬业为首领,魏思温为军师,又请来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入骆宾王为记事参军(即机要秘书)。为了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骆宾王写了一篇有名的《讨武矍檄》。檄文写到:“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太后读完这篇文笔精彩却极尽谩骂攻击之能事的檄文,丝毫没有动怒的样子,竟坦然地问道: “这篇檄文是什么人作的?”
“是临海丞骆宾王所作的。”朝臣中一人回答。
“真是绝妙佳作!这样的人才竟使他弃于乡野,失意落魄而流为叛逆,这不是宰相的罪过吗?”
裴炎及所有大臣,被说得哑口无言。
武则天以爱才之心压抑了受辱骂的怒火。这件事使武则天认识到,还有许多骆宾王式的人才仍被埋没在民间,次年,诏令群臣百姓可以自举为官。武则天这一极有政治家风度的表演,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武太后虽然表面上镇定自若,但扬州失陷非同小可,首次面临这样重大的军事危机,总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行动上不敢有一丝怠慢。她紧急调集30万大军,任命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军从洛阳出发,沿运河汴水南下平叛。随后又任命着名的将帅、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率军协同作战。在强大军事攻势下,徐敬业、骆宾王等节节败退,最后企图出海逃往高丽(今朝鲜),因海风阻挡不能启航,为部将所杀。叛乱自发动到平息,仅40余天,10万叛军便烟消云散。武则天安然度过了这场重大的危机。
还在平叛战争最紧张之际,朝廷中的宰相裴炎不但没有积极组织平叛,反而乘机要挟武太后把政权交还给睿宗皇帝,说: “如果太后把权力还给睿宗皇帝,那么叛乱将不讨自灭。”这分明是同武则天唱对台戏。太后恼羞成怒,但又不便当场发泄,转身而去。
这时,监察御史崔詧急忙上奏说: “裴炎受先帝遗命,竟要求太后还政,其中必有异心。” 太后借此机会,将裴炎下狱,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审理裴炎谋反案。10天之后,裴炎被斩于洛阳的都亭。
裴炎被捕时喊道: “我身为宰相,竟无故下狱,岂有此理!”他不明白他的死正是由他掌握的相权同武则天的皇权对抗的结果。裴炎受遗诏辅政,是当时惟一能同太后抗衡的力量,他不仅不顺从太后,甚至公然要挟太后下台,那么他的下场就只有上断头台了。
裴炎死后,武太后便着手对控制朝廷的宰相班子进行调整。刘景先、韦弘敏、郭待举先后被罢相,增补蹇味道、李景谌为宰相,李当月又被罢,补沈君谅、崔詧、韦方质、武承嗣、韦思谦为相。不久,武、崔又被罢。光宅元年(684)和垂拱元年(685)这两年内,宰相的任免剧烈变化,这表明,武则天有鉴于过去同李贤争夺权力中外廷失控的教训,着力权衡、调整宰相班子,重新建立自己的亲信辅臣。
随后,她又大造登基的舆论,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神秘气氛。垂拱四年(688)四月,太后的侄子武承嗣派雍州人康同泰向太后献了一块白石,上刻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诡称得自洛水,是天大的祥瑞。
太后接受了 “瑞石”,非常高兴,把它命名为 “宝图” ,献宝的康同泰则被提拔为游击将军。五月,下诏,表示要亲自拜洛水受宝图,举行告天仪式。并正式给自己加尊号 “圣母神皇” ,从此称 “陛下” 。六月,制作执掌国柄权力象征的神皇三玺。七月,又改 “宝图” 名为 “天授圣图” ,洛水改为 “永昌洛水” ,出图地点名为 “圣图泉” ,封洛水神为 “显圣侯” 。翌年,改年号 “永昌” 。舆论准备得惟妙惟肖。自此以后,太后充满信心地等待着她所盼望的日子。
“圣母神皇” 的称号,不过是由皇后到女皇的过渡,距名正言顺地戴上皇冠、统御天下的时间已经不远了。但是,她明白,越到关键时刻,就更需要谨慎。
果然,仅仅用 “圣母神皇” 的称号试探了一下,李唐宗室王公们就不甘沉默了。
唐高祖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首谋起兵,同其子通州刺史黄公李譔打出 “举兵唱天下,迎还中宗” 的旗号,垂拱四年(688)七月,李譔写信给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说: “内人的病更为严重,必须迅速治疗,如拖到冬天,很可能成为痼疾。”这显然是起兵的暗号。李撰又诈作诏书给李贞之子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 “朕已被幽禁,诸王应立刻发兵救朕。”
于是李贞、李冲父子分别在豫州(今河南汝县)、博州(今山东聊城)率先发难。武则天有上次平叛的经验和这时地位的巩固,因而显得十分镇静,她任命心腹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积为清平道大总管,左豹韬卫大将军鞫崇裕为中军大总管,率两路军马,没费多大力气就平息了这次宗室起兵。
豫、博事平后,太后用酷吏周兴审讯宗室诸王,参与谋划的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东莞公李融、霍王李元轨等皆被逼杀。
扬州及豫、博两次反武起兵的失败,用事实证明了再也没有可与武则天抗衡的力量了。垂拱四年(688)即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日,太后按计划在神都南郊 “圣图泉” 畔,举行拜洛授图仪式。次年元旦,在刚刚建成的明堂举行规模宏大的祭典活动。
明堂共有三层,上层圆顶由九条龙柱支撑,圆顶上有高一丈的铁制涂金展翅的凤凰。凤压龙的思想在此已经形成了。太后十分满意,把明堂命名为万象神宫。
太后第一次穿上天子大礼服的衮冕,玉带下插着大圭,手拿镇圭,这都是天子专用的玉笏。太后先祭拜,睿宗和皇太子李成器悄悄跟在后面为亚献和终献。江山谁主的格局彻底明朗化了。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只是个日程的问题了。
谈到规模宠大的万象神宫的修建,有必要介绍一位与武太后关系密切而又屡遭非议的人物,那就是男宠薛怀义。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鄠(今陕西鄠县)人。早年流浪洛阳街头,以卖药为生。闯荡江湖,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几分英俊,男人独有的气质他都具备。唐高祖的千金公主偶然发现了这伟岸壮士,立即把他召入宫中,亲自为他沐浴更衣,然后献给当时寡居多年正寂寞上火的武太后。这时小宝刚过30岁,男性的魅力和巧妙的技巧,使太后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太后敏锐的眼光也看出他的机敏,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新鲜的创造力和应变力。但如果要让冯小宝继续进入后宫,最妥善的办法就是把他打扮成僧人,这样既可掩饰身份,又可通过学习佛家经典,陶冶性情,培养参政的能力。主意拿定,太后马上命人整修洛阳名刹——白马寺,以冯小宝出任住持。随后赐给薛姓,改名怀义,让太平公主的丈夫附马都尉薛绍以叔父之礼相待。
薛怀义虽然是个侍寝的宠臣,但他那过人的机智和聪明,深得太后的欣赏。垂拱四年(688)二月,太后命他负责督建明堂。不到一年的时间,耗资巨万,雄伟华美的明堂竣工。太后十分满意,薛怀义也因功升为正三品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他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帅军队,远征突厥。在掌握了一定的佛法知识后,薛怀义便巧妙地利用当时流行的对弥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僧人联合编撰了4卷《大云经》献给太后,说太后是弥勒佛转世托生,应当代唐成为天子。《大云经》为武太后提供了对抗儒家男尊女卑理论的思想武器,从而更有助于她名副其实地登上皇位。由此可见,薛怀义的这些活动和政治手腕,绝非等闲之辈所有的,后起的张易之、张昌宗与他相比,只不过徒具美貌而已。
后来,御医沈南璆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使薛怀义妒火难平,气忿之下,一把火烧掉了自己亲自督造、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温及旧情,为其摭挡,不加追究。但薛怀义神经质似的日益骄横,终于惹起武则天的厌恶。证圣元年(695),薛怀义被秘密处决。
虽说是临朝称制,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执政者,但毕竟还不是天子。可是想要正式获得 “天子” 的名分,又有着无法想像的困难。公开的起兵反叛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传统的和潜在的反对力量则是难以预料的。甚至连自己的亲信刘祎之也要她 “返政” 以安人心。武则天深深感到,这些潜在的反抗力量是她实现咫尺可达的女皇夙愿的极大障碍。必须把他们揭露出来,彻底清除掉!太后下定了决心。
垂拱二年(686)三月,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鱼保家上奏“良策” : 在朝堂门前设置铜匦,收受天下告密文书。太后采纳了鱼保家的建议,铸造铜匦,命正谏大夫等管理铜箱。告密之门由此打开。
为了方便告密者,太后又诏令各州县,凡进京投书告密者,沿途供应驿马和五品官的食宿待遇。告密者不分贵贱官民,皆可晋见太后。密告内容合于太后的意思,可以擢官或赏赐,告密不实者也不予追究。一时间,四方告密者蜂涌而来,大小官吏处于惶恐之中。
通过这一告密制度,武太后很快物色到一批酷吏,如丘神积、万国俊、周兴、来俊臣、皇承晔、索元礼、傅游艺、侯思止等。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告密陷害为能事。来俊臣和万国俊等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罗织经》 ,作为培养酷吏的教材。他们创造了名目繁多的审讯酷法,如 “驴驹拔橛” 、“犊子悬车” 、“仙人献果” 、“玉女登梯” 等,还发明了十个大枷: 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这些骇人听闻的酷刑,使受刑者颤栗流汗,望风自诬。
武则天放手任用酷吏,李唐宗室子孙和元老大臣们遭到沉重打击,被杀、被流放者,动辄几十,甚至几百、几千人。这样到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时,李唐宗室 “于是殆尽矣!”就全然无力组织反抗了,而朝臣中也难以形成一个反武轴心。
武则天通过酷吏政治,终于打开了一条通向女皇宝座的血腥的路。
天授元年(690)的重阳节,九月九日,67岁高龄的武则天正式实现了她的女皇梦,从名到实当上了中国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自号 “圣神皇帝” ,以十一月为岁首,改旗帜为赤色,改元为天授,建立了大周王朝。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武周革命” 。
武则天是以复兴周王朝的大义名分而革命的,因此,在神都洛阳立武氏七庙为太庙时,就把周文王姬发追尊为始祖文皇帝,以迁近洛邑的平王少子姬武为睿祖康皇帝。这样援引姬周为自己的远祖可谓荒诞不经,只因苦于自己先世没有门第封爵,只好胡攀乱附,捧出这么一个名武而不姓武的姬姓宗室作为新建武周政权的背景,伪称武氏出自姬姓。五世祖武克己尊为严祖成皇帝,高祖武居常为肃恭章敬皇帝,曾祖武俭为烈祖昭安皇帝,祖父武华为显祖文穆皇帝,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皇帝。异母兄武元爽之子武承嗣、武元庆之子武三思被封为王。
登基前,武则天还制定了12个新的文字,如埊(地)、至(人)、(臣)、(年)、 (国), 改自己的名为 “曌” (音照),取日月当空之意。同时又改 “诏” 为 “制” ,以避讳与“曌” 同音。这些字通行全国,在当时虽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为我们今天判断文物的年代提供了方便。
历史虽已经造成了皇位非武则天莫属的形势,但武则天做起事来总是有板有眼的。称帝前还导演了一出 “劝进”闹剧,造成似乎她不得已才称帝的假象。
九月三日,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900人上表,请改唐为周。武则天当时没有答应,但心中高兴,擢傅游艺为给事中。接着,傅游艺又胁迫群臣极力请求,说什么 “凤集上阳宫” ,“赤雀现朝堂” 等种种祥瑞,表明改朝换代纯属天意。睿宗皇帝很不自在,急忙上表请求赐给武姓。皇帝改姓从母,意味着李氏国柄彻底转移。
七日,武则天终于羞羞答答地接受了皇帝和群臣百姓的“请愿” ,两天后,于重阳节这一吉祥的日子,登上则天门楼,宣布大周王朝正式建立。大赦天下罪犯,设宴7天,普天同庆。重阳节成为武周的开国纪念日。
这时,睿宗皇帝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降为皇孙。
武则天终于堂堂正正地登上了女皇的宝座!为这一天的到来,她历尽了坎坷荆棘,享受了种种酸甜苦辣,极有耐心地经营了36年。女皇的圣灵诱导着她从媚娘、才人、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直到武周皇帝,极不容易地一步一步爬上权力的峰巅。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惟一的女性帝王,为中国历史画卷增添了新的光彩。
武则天改唐为周,显然就是武氏的天下了。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子侄们,跃跃欲试,甚至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武承嗣公然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了挑战。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长寿二年(693)元旦,在万象神宫祭典,武则天竟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皇嗣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当时,群臣都认为李旦的皇储位置不久将由武承嗣代替了。
这时,宰相狄仁杰、李昭德等人提醒武则天说: “姑侄和母子哪个更亲呢?陛下如果立儿子,那么百年之后可以永享子孙的香火; 如果立侄子为皇储,则从未听说侄子当皇帝而为姑母立庙祭祀的。
则天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她不得不郑重考虑皇储的问题了。如果立本家侄子为皇储,的确可以保全她几经奋斗创立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能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吗?如果立儿子,可以同夫君高宗共享子孙的香火,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亲自打破的传统中去。
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武则天陷入了极为苦恼的困境。
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 “昨天晚上,朕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却折断了,卿看是什么征兆?”
狄仁杰说: “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如果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更张了吗?”
这时,武则天的新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宰相吉顼劝导下,屡次吹枕边风,主张复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
武则天作出最后决断: 立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圣历元年(698)初,庐陵王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皇嗣李旦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恨不得立为太子,怏怏而死。
武则天的悲剧就是她从传统的叛逆者又不得不转回到传统的维护者。尽管如此,复立庐陵王,仍不失为武则天晚年的一项最为重要最为明智的决策,表明了武则天从立皇储的困境中解脱了出来,也表示了她在李武两姓之间的最后抉择。
复立李显,阻止了武氏诸王图谋太子位的活动,适时压抑了诸武的气焰,使他们在武则天在世时没能像在唐中宗时那样仗势用事,严重地危害政治。
为了防止日后太子与诸武再度纷争残杀,武则天又召集儿女们和武姓侄儿到明堂,祭告天地,宣誓永远和平相处,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
这样一来,无论武则天和太子李显及李唐拥戴者的关系,还是太子与武三思为首的诸武的关系,一时都融洽起来。由此,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比较安定轻松的日子,赢得了她死后的哀荣。复立庐陵王为太子事件,无疑是这位女政治家晚年的又一巨大成功。
女皇毕竟已入古稀之年,如果不是上官婉儿悉心侍奉,特别是美貌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使她精神上和生理上得到满足,春情暂住,她那副老态龙钟面貌早就裸露无遗了。所以,她很感激张氏兄弟的“奉献” ,授之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然而,二张的得势与跋扈,终于引来了朝臣们的诉诸武力。
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 宰相张柬之、 崔玄, 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右台中丞(御史中丞)袁恕已5人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杀二张于宫中,病榻中的武则天被 “请” 下御座,拥戴唐中宗李显复辟,李显重登阔别近20年的皇位,复国号唐。后来,张柬之等5人封王,史称这一事变为 “五王政变” 。
武则天这位在近半个世纪政治斗争中的常胜者,终于没有逃脱悲剧性的结局。
正月二十五日,武则天被迫离开她做了15年皇帝的宫城,迁居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唐中宗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请安,并为母亲上尊号 “则天大圣皇帝” ,以示慰藉。
从权力的峰巅突然跌下来,这样的痛苦,是终生为权力之争而奋斗的武则天无法忍受的,她骤然变老了,憔悴了。当年她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意气风发,以68岁高龄而更生新齿,那年因之改元长寿。如今软禁上阳,心境极坏,失去了精神寄托,已是风烛残年的身躯也随之垮了下来。
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初二,82岁的武则天凄凉地死在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遗嘱: 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高宗陵墓)。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爽亲属。被酷吏陷害的人在她临下台时已经赦免,这最早的也是最后的一批冤家也终于在她临死前昭雪了。她不愿再同他们结冤于阴曹地府了。
神龙二年正月(706),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李显护送下,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做起事来总让人揣摩不透,临终遗嘱儿子李显在她的陵前树一块大碑,但不许撰写碑文,从而留下了 “无字碑” 这一千古迷案。也许她明白自己一生的不平凡,只有让后人去评判。
武则天的谥号曾几经变化,睿宗即位后,改称 “天后” ,景云元年(710)再改为 “天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又追尊为 “天后圣帝” ,不久又改为 “圣后” 。唐玄宗称帝后于开元四年(716),改称 “则天皇后” ,天宝八年(749),最后定谥号为 “则天顺圣皇后” 。这些谥号的变化表明,武则天一直保持着受到李姓子孙尊崇的地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5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