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祜禄皇后死后,道光皇帝不愿再立皇后。其时妃嫔中,名位最高的是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她的父亲是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她生于嘉庆十七年(1822)小道光皇帝40岁。她初入宫时为静贵人,后来晋封为静嫔,时常得幸侍奉皇上。道光皇帝的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都是她的亲骨肉,可惜一个2岁, 一个3岁, 先后幼。 作为一个母亲, 静妃失去爱子, 忍受了极大的悲痛。幸运的是她在道光十二年又生了一子,就是皇六子奕欣,随即又被封为静贵妃。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死后,晋封她为皇贵妃,摄行六宫之事。孝全皇后的遗子奕詝即由静皇贵妃抚养。奕詝与奕欣年龄只差一岁多,两人少时同在书房学习,皇贵妃视奕詝如同己出,非常疼爱。奕詝亦视皇贵妃如慈母,相依无间。奕詝与奕欣不仅同在皇贵妃的照抚之下,且年龄相仿,同在书房; 兼之当时道光皇帝的几个皇子中, 皇一、 二、 三子早, 皇五子奕誴出嗣给惇亲王为子, 不在宫中,皇七子奕譞还小,不足为侣,除此以外,宫中别无可以谈得来的弟兄,他俩的感情自然而然就亲密多了。故王闿运《祺祥故事》 记载: 奕詝与奕欣 “如亲昆弟” 。清史书还记载: 奕欣 “与文宗(奕詝)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道光)赐以名,枪曰 ‘棣华协力’ ,刀曰: ‘宝锷宣威’ 。”这无非是希望兄弟二人将来同心协力,共扬大清之威,确保祖宗传下来的帝业长青,可见道光皇帝用心良苦。但奕欣的才能,无疑地胜过奕詝,道光皇帝也最钟爱这个皇儿,奕欣长相又颇似道光帝,故而道光帝渐改初意,想立皇六子奕欣为皇储。不过孝全皇后崩逝,疑案未明,道光帝始终悲悼,倘若不把皇四子立为太子,总有些过意不去,因此逡巡未决。
道光晚年,外侮内讧,相逼而来,天下事往往又祸不单行,皇太后竟一病去逝。道光素性纯孝,悲伤过度,皇四子奕詝的福晋萨克达氏,又病殁。种种不如意事,云集皇家,道光皇帝痛上加痛,忧上加忧,遂也病上加病。延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病势加重,自知不起,特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等入圆明园慎德堂苫次,谕令诸大员到正大光明殿额后,取下秘匣,宣示御书。大臣们在秘密建储匣内同时发现了两份谕旨,一份为:“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另一份为 “皇六子奕欣封为亲王” 。这两道谕旨,充分表明了当初道光皇帝的矛盾心情,虽决定传位给皇四子奕詝,但也不能委屈了另一个宠儿奕欣,因而同时决定封奕欣为亲王。
奕詝继位,改元咸丰,是为文宗,亦称咸丰帝。即位后尊谥道光帝为 “宣宗成皇帝” 。又遵照大行皇帝遗旨,封六弟奕欣为恭亲王。咸丰三年恭亲王奕欣受任军机大臣,虽为新进,但以亲王身份爵位最高,成为军机处掌印钥的 “领班军机大臣” ,咸丰皇帝也常召见奕欣议事。
咸丰帝素受静皇贵妃抚养,因此尊她为 “康慈皇贵太妃” ,居绮春园。皇上经常到此问安视膳,对她格外尊敬,“一切礼秩,悉视母后,孝养特隆” 。并且还命 “恭王得朝夕入宫问安” 。清代家规: “皇子既受封,即须出宫,别居府邸,非奉谕旨,不得辄入。至皇兄弟亦不能轻入宫禁” 。奕欣既已分府,还能享受这种特殊待遇,同奕詝不忘静贵妃抚育之恩有关。
静皇贵妃自从摄行六宫事以来已整整10年了。只因道光皇帝痛失孝全皇后,不愿另立中宫,所以静皇贵妃始终未得皇后的封号。真所谓: “名不正,言不顺” 。现今咸丰当朝,自恃抚育皇上如亲子,一心想得到皇太后的封号,而奕欣也想通过生母晋封皇太后,来张自己的权势。
然咸丰皇帝对此事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 嗣皇帝的生母,被尊封为皇太后的,清代有例在先,如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等。而先帝妃嫔被嗣皇帝尊封为皇太后的前朝尚无先例。静皇贵妃虽因抚育有恩而被视为亲母,但毕竟不是生身之母。不情愿封静皇贵妃为皇太后。这样皇太后称号迟迟未决,兄弟间渐有芥蒂。以静皇贵妃的封号一事为导火线,积嫌到咸丰五年,终于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天,静皇太妃刚醒未起床,咸丰皇上问安即到,太监准备禀告太妃,皇上摇手令勿惊。太妃未察觉是谁,见床前有人影闪动,却认为是刚来问安的亲子奕欣还未离开。随即问:“你为什么还在这里?我所知道都告诉你了!他这个人性情不易知,不要生了嫌疑了。”
咸丰皇帝知道这是误会,即呼一声: “额娘” ,太妃才知是皇上,不是恭亲王。照旧向内卧没再说什么,也没理睬皇上。自此开始,皇上猜疑更大。
咸丰五年七月,静皇贵妃病情加剧,咸丰皇帝又入绮春园寝宫探视病情,恰巧碰到恭亲王奕欣从里面出来,皇上询问“太妃病情如何?”奕欣跪地泣哭,说: “已很危急了!看样子是只等皇太后的封号下来就瞑目了。”咸丰皇帝仓促间不置可否,只随口 “哦,哦” 两声,三步并着两步去探望太妃。奕欣等待皇上允诺已久,误认为 “哦,哦”就是皇上已经答应了,便赶忙回到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礼部具奏,陈明一切仪典,准备尊封皇太后。恭亲王传旨,虽非咸丰皇上的本意,但如果皇帝拒绝礼部请尊封皇太后的奏章,则将闹成天下大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咸丰五年秋七月一日传旨,尊皇贵太妃为 “康慈皇太后” ,就这样,静贵太妃终于获得了皇太后封号。
恭亲王行事,有时确也不免冲动冒失,加上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因而被认为 “狂妄自大” 。这次传旨,起于误会,终同挟制,咸丰皇上自然要懊恼。
咸丰五年七月一日尊封皇太后,七月九日康慈皇太后就辞世而去。享年44岁。咸丰派奕欣等恭理丧仪,一切均按皇后礼办理。咸丰服缟素27日,青袍褂百日。但有一项下旨: 皇后 “不系宣宗谥” 。即不加宣宗成皇帝的 “成”字,谥号是:“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 ,并于奉安东陵后,神牌回京,升袝奉先殿,而不袝太庙。从而创下了清代历史上皇后不系皇帝谥号的特例。
封后而不系帝谥,起于明朝宪宗生母孝肃太后。孝肃周太后,是明英宗妃,明宪宗生母,死后不系帝祀以别嫡庶。其后明朝几个庶出太后都遵用其制。但在清朝历史上,上谥太后并无此前例。咸丰不以家法,而沿用前朝故事,一方面表示,孝静太后抚育有恩,侍奉如生母,一方面也表示嫡庶究竟有别。致憾之深,可想而知。此乃 《清史稿》记载: “减杀太后丧仪” 。奕欣知之,曾力争,无奈咸丰皇帝坚执不允更改。奕欣愤而曰: “难道皇上已忘了太后养育之恩吗?” 咸丰更不示弱,理直气壮答: “此乃情礼并尽,无可非议。”于是兄弟之间意见冲突,不可谅解。皇后过世才11天,咸丰皇帝就特下朱谕: 恭王 “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 ,退出军机,回上书房读书,并“设词不令奕诉来见” ,“自此远王同诸王” 。把恭亲王如同其他异母之弟一样看待,不再有 “亲昆弟”之情感可言了。康慈皇太后的抚育之恩,也算在封太后一事中报答过了。
同治帝即位时,奕欣当国,两宫皇太后倚畀方隆,遂改康慈皇太后谥号,系宣宗之谥号,称作“孝静成皇后” ,神牌也得以升附太庙。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5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