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附-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妃他他拉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69 评论:0


在清朝的10位皇帝中,光绪皇帝载湉的后、妃最少,只有3位,其中之一是珍妃。珍妃于光绪十五年(1889)入宫,时年13岁,光绪二十六年(1990)死,年仅25岁。

被选入宫 册封嫔妃


光绪帝载湉4岁时继位,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 ,光绪一直是个傀儡皇帝,不但政治上受慈禧摆布,就连自己的婚姻生活也不能自主。到了光绪十四年(1888)时,光绪帝已经18岁,到了大婚的年龄。按封建王朝的惯例,幼帝一结婚(称为大婚),就要亲理朝政,慈禧太后就必须撤帘 “归政” 了。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为了不失去手中的大权,应付皇帝将要亲政的局面,便积极为光绪帝选后、妃,企图通过皇后、妃子来达到影响和控制光绪的目的。这样,在她的精心策划之下,光绪帝选后、妃的傀儡戏就上演了。
这天体和殿布置得典雅、富丽、庄严,正面挂着 “康济阜成” 的金色匾额,一派庄严的气氛,光绪帝选后、妃的活动将在这里举行。经过多次筛选的5名秀女依次排列,站在第一位的是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之女,即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其次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珍妃和她的姐姐站在最后。
慈禧在众宫女、太监的陪伴下被迎人正座,她的心情略有些紧张,这场戏虽经她精心策划,但心中毕竟没有绝对的把握。她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光绪帝,把选皇后的证物——一柄玉如意授给他,假惺惺地让光绪帝自己选后,光绪帝面露难色,不敢擅自作主。慈禧太后故作姿态,坚持让他自己选定。光绪帝才慢慢地走到德馨长女面前,正要把玉如意授给她时,慈禧太后惊慌失措地大叫一声:
“皇帝!”
并提醒他把玉如意授给站在第一位的秀女。光绪帝无可奈何地走到桂祥的女儿面前,把玉如意授给她。这样,慈禧太后的侄女便当选为皇后,即隆裕皇后。慈禧太后看到光绪帝中意的是德馨的女儿,如果选入妃嫔,必会有夺宠之忧,于是不容光绪帝继续选妃就匆匆地命公主把选妃的证物——两对荷包授给站在最后的长叙的两个女儿,草草地结束了这场选妃活动,珍妃姐妹便被选入宫了。
从这场选后、妃的傀儡戏中可以看出,珍妃的入选与慈禧太后想利用后、妃控制光绪帝这一意图是有直接联系的。她一入选便陷入了这一矛盾斗争之中,造成了她终生的悲剧。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光绪帝举行大婚礼,正式册封长叙的两个女儿为瑾嫔、珍嫔,到光绪二十年(1894),逢慈禧太后六旬庆典,被封瑾妃、珍妃。

聪颖受宠 后妃之争


珍妃,满洲正红旗他他拉氏,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其祖父裕泰,在道光、同治年间曾任湖广、闽浙总督。其父长叙,官为礼部左侍郎。珍妃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1876年2月27日),入宫时年仅13岁,与其同选入宫的瑾妃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瑾妃、珍妃虽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但她们的性格却大不相同。瑾妃性情平稳、脆弱,而珍妃,“貌既端庄,性尤机警” ,年幼时在家中读书,受到当时一般的女性难得的教育,“颇通文史” ,江南着名学者文廷式是她的老师。她性格开朗,志趣广泛,善于书画,慈禧太后曾请内庭侍奉的女官缪嘉蕙教她画画。
不仅如此,珍妃对客观事物反应极其敏锐。她进宫之初,慈禧太后也很喜欢她,常让她在旁侍奉批览奏章,她在一旁看一会儿,便能领略奏章的要领,预料太后将作如何批示。正因为珍妃性格爽朗,思想开阔,遇事颇有见解,在光绪帝料理政务过程当中,给予很大协助,因而珍妃得到光绪帝的宠爱。
珍妃平日住在景仁宫,但常和光绪帝同居养心殿,光绪帝很喜爱她,常与她一同吃饭。珍妃每天早上给慈禧太后请安后就回景仁宫,任意装束,她喜欢女扮男装,常与光绪帝互换装束,做为游戏。
按宫中惯例,妃子不能乘八人轿,光绪帝特赏给她乘坐,被慈禧见了,大光其火,摆出威严的样子,拿出祖宗家法把珍妃训斥了一顿。并下令将轿子摔毁。光绪帝得知后很不高兴,后来隆裕太后在光绪面前说珍妃的坏话,光绪帝怒斥了她。这件事传到慈禧那里,慈禧以为这是珍妃受宠之故,更是恼恨珍妃。
光绪二十一年(1895),有一个叫耿九的人,贿赂慈禧的小太监王长泰(即王有儿)、聂德平(即聂十八),想谋取粤海关道的职位。王、聂二人在宫中平时被珍妃所喜欢,珍妃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并赐给他们吃的。这次王、聂二人受了耿九的托付,便私下里请求珍妃向光绪帝奏上这件事。这时还有个叫宝善的人,是慈禧一个本家侄女的岳父,驻兵凤凰城,日本进攻时,兵败而城池失守,想出钱运动免罪,也通过王、聂二位太监。二位太监又请求珍妃密请皇上,并向慈禧送一件背心和大衣衣料两件作为礼物。这两件事后来都被慈禧知道了,她大发雷霆,把珍妃叫来,用板子责打惩罚,并将王、聂两位太监充军黑龙江,遇赦不赦,后来行至营口,一并杀掉了。
也是在这一年,福州将军出缺,隆裕皇后想把这个职位给她的舅舅,由于珍妃在光绪面前得宠,便让她对光绪帝去说,珍妃婉言谢绝,说: “谁去说都是一样。” 隆裕皇后一向忌恨珍妃,争风吃醋,这次看到珍妃竟敢公开顶撞她,怒火中烧,羞愤难当,急忙到慈禧太后面前告珍妃欺压皇后、恃宠而骄。慈禧太后一向护着隆裕,加上平时对珍妃就有忌恨,又有耿九与宝善之事,听后暴跳如雷,杖打珍妃,以 “干预朝政” 的罪名,夺珍妃和她姐姐瑾妃的封号,降为贵人。把与之有牵连的太监,有的充军,有的驱逐出宫,太监减少了大半。珍妃回到自己的寝宫后,哀恸异常,慈禧又施出笼络手段,赐给珍妃精美食品8盒,并派人表示慰问。虽然只过了一年慈禧便赏还了珍妃和瑾妃的封号,但珍妃和慈禧的关系大大地恶化了。
珍妃平素身体不好,自进宫后经常吃药,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病情恶化,神智不清,四肢抽搐,全身发热,经紧急救护用药调理后,才见好转,恢复了神智,又过了两个月,方才见愈。十月,受慈禧杖责降为贵人后,又发病,人事不省,虽不久痊愈,但整整一年,仍用药不断,屡经医治,才恢复了健康。
珍妃作为一个深宫女子,虽然贤德美丽,颇有才华,但置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又有隆裕皇后时时的嫉妒和吹毛求疵,她的忧郁生活是可想而知的。可是自己如同一只被装进笼子的小鸟,又有什么办法呢?如前所述,珍妃是颇具艺术才华的,平时喜爱书画,慈禧也曾请宫廷女官缪嘉蕙教她画画。一个深宫女子,能和艺术交上朋友,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当时摄影术已传入中国,但在宫中是被禁止的,人们认为照相机是 “西洋淫巧之物” ,照相能 “伤神” ,照相多了会 “损寿”。尤其摄影师面对皇上、皇后、妃嫔对光,更是 “极不礼貌” 的犯上行为。然而珍妃却非常喜爱摄影,她在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暗中从宫外购进一架相机,背着那阴险专横的慈禧太后,在她的住所景仁宫偷偷地研究起来。
平时珍妃不但给自己照,也给别人照,教太监照,也教光绪帝照。珍妃平时就喜欢穿男人的衣服,照相时更是 “不拘姿势,任意装束” ,摄取各种姿势,照了许多化装照。其中一幅照片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中南海拍摄的,后来被慈禧无意中看见,大加申斥。这并没有中止珍妃对摄影艺术的追求。此后,她又私下拿出积蓄,命身边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外(即今北京东华门大街附近)开设了一家照相馆。这件事传入宫中,被隆裕皇后得知,她马上告诉了慈禧。慈禧大怒,立即将那个姓戴的太监传来审问,太监在酷刑之下隐瞒不过,招了实情,珍妃受到责罚,戴太监被活活打死。此后,宫中再无人敢谈照相了。

变法未成 打入冷宫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败; 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大小帝国主义国家乘虚而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甲午战争后的几年内,中国重要的铁路修筑权尽被帝国主义夺去,矿产和其他许多经济权益大部分丧失,租界到处出现,通商口岸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据点,中国处于被瓜分豆剖的危急关头,悲愤欲绝的爱国志士仰天长啸,发出了 “天涯何处是神州” 的沉痛呐喊。
光绪帝面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大清江山日益衰落的形势,对慈禧的专权极为不满。他忿忿地说: “太后如果不把权交给我,我宁愿退位,不愿做亡国之君。” 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之间便发生了争夺权力的斗争。那些 “愤太后之干政” 的 “朝士之守正者” ,出于愤懑与不平,便把光绪帝作为自己的寄托,在思想倾向上开始向光绪帝靠拢,围绕光绪帝在清廷统治集团里逐渐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即帝党。帝党支持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珍妃是光绪帝的积极支持者,在精神上给光绪帝以全力支持,并且为变法做了很多实事。珍妃的侄女唐海炘在回忆中说: “珍妃支持戊戌变法,她常通过我父亲(即志錡、志锐的幼弟)把宫中的一些密事告知维新党人。”珍妃的堂兄志锐也成了光绪帝的积极支持者。
珍妃不但参与变法,出谋划策,还向光绪极力推荐她早年的老师——江南着名学者文廷式。文廷式乃江南才子,在庚寅年(1890)大考中擢居榜眼,以一等第一升侍讲学士,在文化知识界颇有影响。他被提拔重用,在一定程度上给光绪帝增添了助力,又通过他为光绪帝的变法扩大了影响。
文廷式受到重用后,又通过珍妃提拔了一批人。有一次,苏松泰道员出缺,光绪帝亲自交下来一个名字叫鲁伯阳的人。照例,苏松泰道员应从记名海关的人员中提拔,而鲁伯阳未曾记名海关。对于这一破格提拔,军机大臣都感到十分诧异。这件事在官场中引起了反响,闹得满城风雨。不久,外面纷纷传说: 鲁伯阳是由于珍妃的推荐,也与文廷式有关系。后来,鲁伯阳到江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不准他上任,并秘密地参了一本,攻击珍妃干预政事。
慈禧太后看到刘坤一的奏书后,大怒,立即派人把珍妃传到面前,迎面一顿痛骂,说:
“连祖宗家法都不遵守,你眼里还有我吗?”
然后不由分说,吩咐左右痛加责打。从此,珍妃以 “干预政事” 的罪名被长期幽禁在深宫之中,受到监视,鲁伯阳也受到免职的处分。
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结合,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变法自强,从慈禧手中夺回政权。但在当时的中国,变法的支持者只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实权的开明官僚,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了。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被迫出逃,维新派六君子倒在血泊中,国内形势急转直下,光绪变法带来的一线光明,又被骤然卷起的深沉乌云给吞没了。
戊戌政变后,慈禧对光绪进行了三次训斥,逐条逼光绪认罪。当时慈禧召集顽臣于便殿,令光绪帝跪于案旁,并置竹杖于座前,特设了这个杀气腾腾的场面,以显示慈禧的淫威。慈禧太后怒视光绪帝,声嘶力竭地咆哮:
“天下,是祖宗的天下,你怎么敢任意妄为,众家大臣,是我多年历选来辅佐你的,你竟敢随便不用!反而听信逆臣的蛊惑,改变祖宗成法!康有为变法,能胜过我祖宗成法?你这样昏庸糊涂,真是不肖子孙!”
杀气腾腾,似有废立之势,珍妃上前跪倒,请太后宽恕皇帝的罪过,慈禧大怒:
“你这贱人,配和我讲话吗?”
珍妃悲痛已极,哀求道:
“皇帝是一国之主,圣母不能任意废黜……”
话没讲完,慈禧上前一个嘴巴,厉声叫道:
“快把这贱人给我拉出去,囚禁起来!”
然后,命人将光绪帝押到西苑瀛台的涵元殿,并下令撤除瀛台与岸上连接的唯一通道板桥,命李莲英选出亲信太监20人轮番监管,把光绪帝完全囚禁起来。从此,光绪帝陷于“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与世隔绝的凄惨境地了,还不时受到慈禧的训斥,成了一个不带枷锁的囚徒。
慈禧太后对珍妃更是大下毒手,施以刑杖,撤去了簪珥装饰,将她囚于偏僻的钟粹宫后北三所,外面圈上了高墙。北三所是故宫西路的一座小院,仅有三间房子,甚是凄凉。慈禧太后还给她立了一个条规: 再不许见光绪帝。珍妃被囚后,原住的景仁宫马上被封,守宫的太监全体被逐。
这样,珍妃如同一个犯人,被打入了冷宫,由慈禧太后派两个宫女进行监视,“门自外锁,饭食由槛下送进” ,规定每天是冷粥温菜,即等饭菜放凉了才可以吃。每天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听慈禧太后爪牙的 “数罪” 。就连所用的东西,也得东挪西藏,白天藏在宫中墙壁上预先挖好的洞里,晚上再取出来用,怕被慈禧凶恶的爪牙看见搜去。珍妃在冷宫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受尽凄寒凌辱。而慈禧对外还捏造说:
“珍妃的娘家人,托光绪帝的人情,放出两个巡抚,卖官鬻爵,得贿银4万两,在北京和平门内开了一个照相馆,是犯了大清国的家法,才圈进高墙的。”
有一次,珍妃的姐姐瑾妃用重金买通了几个监看珍妃的小太监,到北三所看望珍妃,此时珍妃正在出天花,姐俩儿见面后,珍妃痛哭了一场,无限伤感地对瑾妃说:
“我恐怕再也见不到主子(指光绪)啦!”
光绪帝虽为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连夫妻相见都成了很困难的事。后来,在个别出自同情的太监帮助下,光绪帝曾不止一次地在月夜中偷偷地来到囚禁珍妃的地方,然而他们隔着被紧紧封锁的门窗,只能对着漫漫长夜长吁短叹,相对而泣,抒发各自的情怀罢了,真可谓 “咫尺天涯” ,悲酸交加。光绪和珍妃的悲剧,成为清封建政权极端腐朽的一个缩影。

慈禧西逃 珍妃遇害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外炮声隐隐传来,宫中人心惶惶,乱作一团。慈禧太后改变了装束,穿上蓝布旗袍,挽着 “旗头座”式发髻,打扮成村妇模样,准备挟光绪帝一起出逃。临走之前,她当然忘不了她的眼中钉珍妃。
她略作安排,让人在前面等候,自己匆匆忙忙快步向宁寿宫走去,路上遇到宫监唐冠卿,唐颇为惊异,因为慈禧平时很少出入后宫,忙上前问道:
“老佛爷到何处去?”
慈禧一惊,看了看左右,鬼鬼祟祟地说:
“你不要多问,跟我走就可以了。”
走到角门的拐弯处时,慈禧突然转过身来,声色俱厉地说:
“你在颐和轩游廊守着,如果有人偷看,就开枪,不要手软。”
这时,首领太监崔玉桂也来了,慈禧率崔玉桂一同来到宁寿宫,把珍妃从囚所提出,珍妃在暗无天日的冷宫里受尽折磨,她面色憔悴,战战兢兢地跪在慈禧的脚下,哆哆嗦嗦地说:
“向老祖宗请安。”
慈禧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珍妃,恶狠狠地说:
“现在义和团捣乱,洋人就要进城了,兵荒马乱的,你看怎么办呢?”
珍妃叩了个头,说:
“老祖宗可以离京暂避一时,皇上应该坐镇京师,力挽危局。”
慈禧冷笑一声,斥责她说:
“你死在眼前,还敢胡说!”
然后指着院中那口井说:
“现在兵荒马乱的,你年轻美貌,留在这里,万一受到污辱,丢了皇家的体面,对不起祖宗,我们娘们儿跳井吧!”
珍妃请求开恩,说:
“我没犯重大罪名。”
慈禧有些不耐烦了,说:
“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的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
珍妃大哭,哀求留条活命,口里不断大声呼叫:
“皇爸爸,皇爸爸(指慈禧),饶恕奴才吧,奴才以后再不做错事了!”
见慈禧无动于衷,又哀求道:
“皇爸爸,请让奴才见皇上一面。”
慈禧冷笑道:
“还想让皇上庇护你,死去吧!”
慈禧忙呼唤崔玉桂,崔上前对珍妃说:
“请主子遵旨吧。”
珍妃满面泪水,说:
“你怎么也来逼我呢!”
崔玉桂阴阳怪气地说:
“主子先下去,奴才我还要下去呢。”
珍妃大怒说:
“你不配!”
慈禧急于出逃,怕耽搁太久,连忙对崔说:
“把她扔下去吧!”
崔玉桂挪开井盖,瞧着珍妃,珍妃泪流满面,抽抽咽咽地说:
“奴才死不足惜,这大清江山……”
慈禧大声命令崔玉桂:
“把她扔下去!”
崔玉桂如凶神附体,连扶带提地把珍妃拉过去。在悲惨的号哭声中,“扑通”一声,珍妃被扔到井里,盖上了井盖。
当时光绪帝正在养心殿,还不知道自己的爱妃已命归西天了。
珍妃的死,一方面是由于珍妃的才貌出众,受宠于光绪帝,使慈禧的侄女失宠,并引起一些后、妃争斗,慈禧对珍妃倍加忌恨。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戊戌政变的余波。自从戊戌政变后,以心狠手辣出名的慈禧太后,对维新派和光绪帝恨之入骨,屡次想对光绪帝下黑手,如她在囚禁光绪后,便“令太医捏造脉案” ,制造光绪帝 “患病” 的假象,企图以此为借口废掉光绪,但其流言很快被识破,国内外舆论大哗,慈禧怕引起封疆大吏的不满,怕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涉,未能如愿。在亡命之前,便把这口怨气一古脑发泄到珍妃身上。
珍妃之死,也反映了慈禧与光绪的矛盾。残害珍妃,慈禧一方面泄了恨,一方面也给光绪帝敲起了一声刺痛心弦的警钟。
珍妃受难,她的姐姐瑾妃也受到牵连。慈禧西逃,没有带瑾妃同行,等瑾妃得到消息时,车驾已经疾驰出宫。瑾妃只好连忙化装步行追赶,一路上兵荒马乱,狼狈不堪,竟将鞋子也跑掉了。后来,在路上遇到了庄亲王载勋,才由载勋派人护送,追上了慈禧太后等一行人马。
珍妃死后不久,慈禧太后发布谕旨说:
“去年京师之变,仓促之中珍妃扈随不及,即于宫中殉难。” 并称赞珍妃不忍心看到京城之破,宗庙受辱,节烈可嘉,追赠贵妃称号。这只是用以安慰光绪的心,也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次年,慈禧与光绪帝回銮京师,从井中打捞出珍妃的尸体。据说珍妃虽死了很久,面色仍然像活着一样,胭脂尚存,只失去了扎脚的一根飘带。珍妃被葬在西直门外,光绪帝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同时又将珍妃移袝于崇陵,并追封恪顺皇贵妃。
光绪临死前,曾有一事求慈禧太后,请太后将残害珍妃的崔玉桂驱逐出宫,把其家产充公,慈禧答应了他。光绪帝对残害珍妃的仇敌临死不忘,可见他对珍妃的思念之情。
慈禧死后,瑾妃为纪念被害的妹妹,在珍妃被害的那口井北面的小房(即今北京故宫珍宝馆北门贞顺门入口处)里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供着珍妃的牌位,上面挂着一块匾额 “精卫通诚” 。珍妃被害的那口井,从此被叫做 “珍妃井” 。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5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