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度宗赵禥皇后全氏(人物事迹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8日 阅读:155 评论:0

全皇后原籍浙江会稽,是宋理宗之母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全氏年幼的时候,父亲全昭孙对她很爱怜。后来,其父出任岳州知州,也把她携带身旁。开庆初年,全昭孙任满进京,途经谭州,恰遇蒙古将领兀良哈台率部南侵,先后攻破全州、衡州、永州、桂州,所向无敌。全氏只好与父亲暂入城中避难。谭州战事异常艰苦,几乎无望。不料,全氏入城不久,兀良哈台即解围北归。城中人纷纷传言,全氏身受神明庇佑,合城百姓赖以保全。今天看来,身受神助的传言不值一驳,只是当时消息闭塞,人们不知元军班师的内情而异想天开罢了。不过,这却成了全氏日后册封皇后的契机。

第二年,战事平息,全氏回到临安。父亲全昭孙出调外任,病死治所。就在这一年,忠王赵禥正拟议纳妃。赵禥本已由丁大全做媒,聘定临安知府顾嵓的女儿,丁大全后来被罢免,顾嵓也因夤缘丁大全而被免官。谏官们于是提议另选名族,以配皇储。有的大臣便直接提名全氏,说她侍奉父亲昭孙,往返江湖之间,历尽艰险; 如果处于富贵,定能常加儆戒,赞成帝德。理宗虽对全氏未加认可,但他眷念母族,倒是很想亲上加亲。又听说全氏之父昭孙早死,便召全氏入宫,抚慰她说: “你的父亲昭孙,宝佑年间殁身王事,朕每念及此,总是哀怜不已!” 昭孙对全氏爱如掌上明珠,父亲早死,自然伤心不已,但她自幼读书习字,深明大义,便随口答道: “家父固然可念,但淮、湖一带百姓更是可念!” 理宗听了这话,暗自诧异,心想她年纪轻轻,竟能出语惊人,颇识大体,于是主意已定。次日,理宗便告知大臣们说: “全氏之女,言语伶俐,宜配太子,以承祭祀。” 景定二年(1261)十二月,正式册封为太子妃。

度宗即位以后,咸淳三年(1267),全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如果从册妃之日算起,到咸淳十年(1274)度宗去世时止,两人度过了14年的夫妻生活。她与度宗的感情如何已无法确定,不过,似乎可以推测,大概全皇后是不好妒人争宠的。证诸史乘,也见不到这方面的记载,仅就此而论,全皇后可算是一位 “贤顺” 的妻子了。度宗早在年轻时,便以 “好内” 闻名,即位后更加贪恋女色。宋朝惯例,天子召幸嫔妃,次日清早,一定要到阁门谢恩,写明月日,以备查考。度宗时,每日谢恩的有时多达三十多人。如此荒淫无度,自然寿命不长。咸淳三年七月,刚过33岁的度宗即告驾崩。全皇后的儿子,年幼的赵㬎奉遗诏之命在灵柩前即位, 尊全皇后为皇太后。 半壁残破的江山就这样撇给了孤儿寡母。

度宗在位时,南宋已呈亡国之兆,只是像旧史上所说:“亡国不干其身,幸矣。” 但度宗一死,形势急转直下,南宋朝廷度日维艰。全太后虽然母以子贵,位居太后,却无意干政,也从不依恃身分骄蹇恣肆,朝中仍由年迈的婆婆太皇太后谢道清听政。谢太后懦弱平庸,她倚为栋梁的陈宜中等人既不能建策,又不能齐心协力,终至一误再误,合朝被擒。

德佑二年(1276)二月,太皇太后谢道清宣布投降,元军统帅伯颜进入临安。不久接到降表的元世祖忽必烈指示宋朝母后、君臣前往大都觐见元主。三月,伯颜拒绝了宋朝太后与小皇帝见面的要求, 派人入宫宣读元主诏命督促帝㬎与全太后入京朝觐。宣诏的使者读到 “免牵羊系颈”一句时,全太后哭泣着对赵㬎说: “受天子圣恩, 你应拜谢。 ”协助小皇帝赵㬎行礼完毕,太后与少帝乘坐肩舆出了皇宫,与一班皇亲国戚凄凄惶惶地离开了京城。

路途的劳顿自不必说,可是那种改朝换代名分顿失的痛苦,又有谁能说得尽,道得清呢?赴北之前,有位婉仪叫王清蕙的,在壁上题了一首 《满江红》词: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朝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关河百二,泪沾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愿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

王婉仪一阙词,描尽了骤遭巨变的宫廷贵妇们的哀怨愤懑的心态,幽吟泣诉,令人泪下。传至中原,爱国之士感到意嫌不足,和词两阙,全是字字血、声声恨的不平之作。全太后何尝不是这样!繁华梦歇,国亡家破的灾祸,使母子二人骤然沦为阶下囚。 儿子赵㬎还是弱龄稚子, 也不能幸免, 亏他不谙人事,体味不到那是一种怎样的灾难,全太后却肝心若裂,一路涕泪长流。“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可算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了。

途经瓜州(今江苏扬州东南)、真州(今江苏仪征)时,宋军曾两次袭击押送的元军,无奈势单力薄,无法改变全后母子阶下囚的命运。五月二日,全后母子与侍从等人到达大都。

当时元朝的统一战争已近尾声,但仍有众多不屈的南宋臣民团结在新的小皇帝端宗赵昰及卫王赵昺的麾下,新征服地区的反抗烈火,亦是此起彼伏。出于对统一战争的考虑,元朝皇帝忽比烈对赵㬎颇为宽容, 封他对开府仪同三司, 检校大司徒,瀛国公。显而易见,这样作,只是佯示优礼罢了。实际上,全太后与小皇帝都只能在高墙深院中苦熬岁月。许多随来的宫女不堪凌辱,自戕而死。五月十二日夜,宫女陈氏、朱氏和另外两名宫女,沐浴整衣,焚香遥祭故国之后,自缢而死。朱氏临终前留诗一首: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忽必烈本就对全太后忍辱偷生,不能为国尽节而鄙夷不屑,宫人的死,大大助长了忽必烈的这种情绪。事件发生后,忽必烈命人砍下4人的头颅,悬于全后的寓所,以示羞辱。全太后念及小儿伶仃孤苦,无人照看,忍辱含垢,不肯轻生,但远迁北方,不服水土,使她受尽折磨。后来,大局已定,方动了回南方定居的念头,但她也清楚,恐怕今生难以复见故土,因此日渐憔悴。还是女人心软,忽必烈的皇后蔡必看她凄苦难耐,多次向皇帝求情,忽必烈却担心南宋遗民思念故国,引起事端,不肯有丝毫的通融。

时间到了至元十九年(1282)底, 忽必烈突然下诏, 命赵㬎和宗室赵与��火速迁离上都。 原来, 忽必烈接到警告,有人要谋害皇帝,应该加以提防。他凭直觉认定退位的亡宋小皇帝赵㬎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他将小皇帝赵㬎及降元的宋朝官员迁往内地, 并勒令赵㬎出家为僧。 同时, 全太后也奉命削发为尼,出居大都正智寺。后来,她就在那里悄然死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uanghou/202212275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