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汉族

《土流结合》云南汉族移民的故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2日 阅读:158 评论:0

9.土流结合

严格说来,明、清两朝的官制,实际上是分为四种:

第一种就是流官,从内地到边疆都是主体。特别是内地省份,那都是些少数民族较少的汉族地区,毫无疑问的就是,它不可能在这些地区去设个什么宣抚司、土知府、土知县这些劳什子。

第二种是军事管制性质的军民府,这是一种军政合一的机构,它对刚刚平定的云南,对一些“夷汉杂处”的复杂地区起着军事管制的作用,对稳定社会起到过很好的作用。过了一段时期,社会局面稳定了,则又改为地方政府。

第三种就是在边疆的纯民族地区实行没有汉官也没有流官的民族自治,也就是由本民族的首领来做他们的行政长官。这些地方就是明代设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的边疆地区。严格来说,这是一种纯土官的官制,它跟元代在云南实行的“以土官治土人”的官制如出一辙。

第四种就是土流结合的官制。设置这种官制的地方往往是被称为“夷汉杂处”情况比较复杂的府、州、县,而且这些地方往往又是“夷多汉少”的地区,故而朝廷设置出了一个土流结合的特殊官制,即在派遣流官(多为汉官)的同时又设置土官。也就是说一个府,朝廷派遣一个汉官知府,同时又任命一个少数民族的土知府;一个州有汉官知州,又有一个少数民族的知州;一个县设置一个汉官知县,又委任一个少数民族首领为土知县。

所不同的是,汉官(流官)是三年一任,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却是世袭的。

土流结合的官制是一种在特殊地区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特殊做法,不仅云南如此,整个中国的西北、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都是土流结合的官制。

土流结合的官制在一定时期内还是起到了稳定社会团结民族的积极作用。但是又孕育了土流不和以及土官争夺权位等矛盾,甚至发生了土官赶走汉官或杀死汉官抢夺官印的事件。

明末的天启元年(1621年),那个时候的沾益州就是一个汉官知州,一个土官知州。土官知州叫作安效良,他弟弟安效贤的老婆叫作设科,是个没有任何官职的土妇。但是,这个设科有本事公然带领土兵土将打败了守卫沾益州城的乌撒卫后所千余官兵并攻占了沾益州城赶走了汉官。不仅如此,这个吃了豹子胆的土妇设科还率领土兵切断了五尺道上的淌塘、炎方、松林以及东行道上的白水驿站,又疯狂地攻打嵩明城,但吃了败仗。之后,这个不可一世的女枭雄攻陷陆良州城,还杀了州官夺了官印,然后又去攻打罗雄州、平夷县,整个滇东北被她搅得乌烟瘴气,直到两年后才被官军剿灭。

史称“设科之乱”的严重事件导致了土流结合官制的沾益州汉官流亡到了交水(今沾益)一百多年,这就出现了一个州有两个州城、两个政府的“天下奇观”。

没有任何官职的土妇设科何以有这么大的胆量?原来,设科是水西(贵州毕节)大土司安邦彦的妹妹。乌撒土司安效良曾经想讨她做老婆,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成功,反而与安邦彦刀兵相见。后来,安效良做了沾益州的土知州,设科却成了安效良弟弟安效贤的老婆,可这个不安分的设科又和老伯伯安效良私通,真是无奇不有的咄咄怪事耶。

其实,土妇设科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胆量,她的老伯伯沾益大土司安效良是她的情人,这是原因之一;水西大土司安邦彦是她的亲哥哥,这是原因之二;而她的丈夫安效贤也算是个二等土司,当然也是壮她胆量的原因之三。

类似发生这种现象的不只是沾益州,在全省范围内许多土流官制的地方都先后发生了反叛,所得结果就是导致了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除了在少数民族多的地方实行土流结合的官制以外,还有的地方没有派遣流官,这就是完完全全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如果派了流官,那些民族的酋长接受不了被管制的状况。

在明代,云南边境有个平缅宣慰司,还有一个叫作“八百媳妇”安抚司。这个“八百媳妇”曾经叫作“八百媳妇国”,元代的时候就纳入统治,叫作“八百媳妇安抚司”。“八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泰国北部的清迈一带。文献记载说,这个酋长有八百个老婆,八百个媳妇各领一个寨子,所以叫作“八百媳妇国”。用媳妇的数目来做国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元代、明代,以及清代的晚期,八百媳妇的酋长经常反叛,朝廷又经常派兵去征讨这个“八百媳妇”,这是没有派遣流官地方的情况。那么土流结合的这种官制就主要在云南靠内的地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anzu/202212167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