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汉族

《通道记载》云南汉族移民的故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2日 阅读:254 评论:0

1.通道记载

远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立国之后,西南地处偏僻且民族众多,这些民族形成部落,拥有武装,他们互相割据,严重影响了秦始皇对全国的统一。于是秦始皇为控制西南地区,便首先修筑道路、打通交通,从而设置郡县,以达到中华大一统的宏伟目标。

就在这个背景下,古滇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司马迁不仅是个严谨的史学家,他还是个应用文字的高手,短短的十六个字,却把通道的时代、修路的指挥者、道路的状况、道路的标准,通道的目的交代得一清二楚。

“秦时”,说明了时代;

“常頞”,这是个修路的人物,即筑路的指挥者;

“略通”,他说明了道路的状况是粗通,还不完善;

“五尺道”,这是道路的等级标准;

“诸此国颇置吏焉”,这是修筑五尺道的目的,即建立郡县,派遣官吏。

关于修筑五尺道的具体时间,史学家普遍认为是秦始皇时“略通五尺道”的。而明代诸葛元声《滇史》卷一则说:“惠王灭巴、蜀,遂谋入滇,乃使常頞,略通五尺道,颇置吏。”诸葛元声所说的秦惠王就是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31年在位,而秦王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统一天下做始皇帝是公元前221年。若是秦惠王时就开始修筑五尺道,则时间早于人们普遍认为的秦始皇时近百年。

有意思的是,庄蹻入滇如果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说“始楚威王时”(公元前339年),那么威王恰与惠王同时,如果常頞于惠王时修五尺道,那么庄蹻开滇就与常頞修五尺道同时,若庄蹻入滇在楚顷襄王时,则晚于修五尺道五十多年。

五尺道的开通,其目的是在西南夷设置郡县以便实施有效统治,完成秦始皇大一统的伟业。然而,由于秦代的短暂,还未来得及在古滇设置郡县,秦朝即被汉所取代了。

四川宜宾(古称僰道,乃五尺道之起点)

沾益深沟五尺道(诸葛亮剑刻毒水处)

关于设置郡县派遣官吏,古今史学家又多在“颇置吏焉”的“颇”字上做文章。倪蜕的《滇云历年传》说:“颇,差多也。差多,言有无不一也。此西南郡县之始。”最初的五尺道只修至今曲靖,而曲靖属夜郎国境,云南中部为庄蹻所踞,故未置吏。实则只在川、滇交界处设置了少数郡县,如邛、筰等郡县。

五尺道起自僰道。僰道是什么地方?又为什么叫作僰道呢?

僰道就是今天四川的宜宾。在秦汉时期,金沙江北岸居住着由顺大渡河南下的氐羌族演变而成的僰人族群,西汉在这里置僰道县,因而五尺道也就叫作僰道,并且是五尺道的起点。唐代的时候,僰道又称叙府,到了宋朝才改宜宾县。

五尺道经朱提(今昭通)、乌撤(今威宁)、宣威至味县(今曲靖),后来才延伸至昆明进而至云南驿与建昌路交会西通大理、保山直至缅印。

关于五尺道的修建,有一种说法是李冰做蜀郡太守时疏通岷江,打通了从成都到宜宾的水路,秦代的常頞又从宜宾修筑五尺道至曲靖。这就是说,从秦汉的都城长安早已有路通达成都,而成都又有水路直航僰道,这下常頞又从僰道翻山越岭地把五尺道修至曲靖,这就意味着从中央王朝的都城长安可一直通达自古蛮荒的古滇了,作者曾经在一些文章中用“北有万里长城,南有万里古道”来形容此事。

五尺道翻越乌蒙山的脊梁,跨越峡谷川流,所经地段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恶、顽石当道,而当时又无火药,开山凿石十分困难。我们的祖先极其聪明,他们懂得热胀冷缩的原理,于是以火烧石再浇上冷水,由于高温的石头突然遇水而开裂所以产生了裂缝而易于开凿,这种以火烧石的痕迹在晋代还可以看得出来。

五尺道在云南境内穿越乌蒙山腹地,因悬崖峭壁、地势险峻,故其道只能宽四五尺,因称五尺道。唐张守节《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说:“颜师古云,其处险厄,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也。”

在中原,往往“道宽六十丈”,那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逐鹿中原的铁骑、战车、步兵可成百上千地齐头并进。而大山世界的古滇只能修筑“五尺”宽的道路,这是自然条件的限制。

后人根据《史记》中“略通五尺道”的“略”字,认为是初步修通,一些路段还来不及铺设石板,一些江河还无法建设稳固的桥梁,一些悬崖道路还没有安全护栏,当然更无健全的道路管理机构,这都与秦代的短暂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修五尺道是奠基石,后来的汉朱提道(包括南夷道)、唐石门道、宋邑州道均在五尺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历史上又称通京大道。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anzu/2022121671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