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汉族

《白手起家》云南汉族移民的故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2日 阅读:153 评论:0

7.白手起家

茅屋为云南土著民古老居住样式

随着战争的减少,南征军逐步开始了三分操备七分种的军屯生活,这就涉及定居的问题。

定点驻屯,这是南征军的基本规定。这就需要找到固定地点,同时要有住房。

战争中的南征军,出了高、中级别指挥部携有帐篷外,一般的校卒只好占用民房或者露宿了。这也就是说,开始定点驻屯时的南征军士卒,他们没有现成的帐篷居住,更没有现成的房屋,那该怎么办呢?

搭建简易的窝棚,用一两个时辰,砍倒几根树干,架起几多枝条,搭起了框架,再覆盖松树枝叶,这就可以遮风避雨,可以入住了。

事实上,搭建窝棚的办法直到20个世纪50年代还为新疆、东北建设兵团的官兵所应用。

那个时期云南的坝区,交通线上,到处布满树枝搭建的窝棚,而且是军事窝棚。

十数万南征军将士就这样定居下来了。

但是,仅仅靠简单原始的窝棚居家过日子是不行的。于是,南征军的将士们一边垦荒种粮,一边想为法建盖永久性住房。

云南汉民祖籍地江南一带的民居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者是砖木结构的瓦屋。而土木结构的土墙是人工制作的土坯或者以稻田表土拍打切割而成的土基,这种方法被带到了云南,且至今还在使用。

在白手起家的创业时期,要想一下子都盖起瓦房,那是不容易做到的。于是,南征军将士们就学着土著民建盖茅草房。

茅草房是以秋天成熟了的茅草覆盖屋顶,但汉人不会盖茅草屋,那就得请土著民为师了。以石头垒墙或者是夯土为墙,这种夯筑的土墙至今仍然能够看到。

茅草房冬暖夏凉,比窝棚强多了。

第一年的垦荒,种下了各种粮食蔬菜,到了秋收的季节,虽然刚刚开垦的荒地产量不高,但将士们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开镰收割。

收完庄家,人们除了继续开荒以外,就是上山割草、砍树,然后请蛮人师傅帮助夯筑土墙盖茅屋。

茅屋逐渐起代了窝棚,有的茅屋能有几十年,这也是一个进步。

经过几年的开荒种粮,荒地变成了熟地,粮食产量得到了提高(那时水稻亩产量在三百斤左右),军户们有粮后渐渐地有了余力来安排更好的生活。

先是从江南来的烧石灰、烧砖瓦以及搞建筑的工匠们,他们首先是建盖卫所机关的砖瓦房,建盖卫所的仓库(因军户收粮全部上缴卫所仓库)。

粮食够了、工匠有了、砖瓦多了,军户们又开始建盖土木结构(居多)或者砖木结构(较少)的房屋了。

十几年下来,全省坝区、交通沿线,甚至山地屯区出现了茅屋、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形成的军屯村庄,自古蛮荒的云南有了点新的气象。

军户居家过日子,少不了瓜果蔬菜,于是,江南的瓜果蔬菜种子被带到了云南。

沾益县盘江镇松林邓家大院(请注意,土基墙技术乃来自江南)

军户居家过日子,少不了油盐酱醋食品,于是江南制作酱菜、榨油、做豆腐、米线、饵、腌制腊肉、火腿的食品加工技术出现在屯地村落城镇。

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坝区的军屯户们,春来赶栽秧,夏天除草忙,秋至粮果香,冬季又开荒,真有点小江南的样子呢。

繁忙的操备屯垦中的军屯者们,在不想起江南祖籍的时候,倒也渐渐忘却了远徙云南所带来的心灵创伤。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anzu/202212164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