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韩国

《韩国朴正熙的经济改革》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403 评论:0

朴正熙政府是在60年代初韩国殖民经济陷入破产的背景下进行经济改革的。50年代末,韩国仍是一个以分散的个体农业为主的落后的农业国。执政的李承晚当局除了想方设法向美国多要钱外,就是大搞军事备战。1958年美国大幅度减少了对韩国的无偿援助,使韩国经济更加困难:市场需求呆滞;通货膨胀严重,1961年完全失业者达24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40%。严重的经济困难,宣告殖民地经济的彻底破产。

1961年5月朴正熙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掌握了政权。1963年10月朴正熙赢得了大选,以他为首的民主共和国组织新政府。

朴正熙政府执政后,立即对韩国经济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次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将经济发展列为韩国的主要内容。朴正熙一上台就一改前届政府将殖民政治和武力统一放在首位的作法,把发展经济列为韩国的首要任务。政府各部门开始把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第二,将“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发展经济并不主要着眼于国民的当前利益,不主要为了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或社会福利,而主要是为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抑制消费而将资金转向投资的办法。

第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型”开放体制。首先,将经济工作置于政府的领导之下,由政府制定发展经济的方针、路线和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计划,确立发展目标,以指导整个经济的发展。其次,在经济计划执行的进程中,政府给各项经济事业尤其是重点经济事业以支持和援助,以保证经济计划的完成。再次,政府还直接参加经济建设,即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建立纵横全国的交通运输网;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所必须的港口;建立全国范围的通讯网络和覆盖全国的输电网。

第四,根据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国情。实行优先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部门的不均衡发展政策,优先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替代进口产业的工业部门,提高工业产品的自给能力,减少进口;“二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轻纺工业为中心的出口工业,以扩大出口贸易;“三五”和“四五”计划,都重视发展“十大战略工业”,即钢铁、有色金属、机械、造船、汽车、电子、石油化学、水泥、陶瓷器及纤维工业。利用有限的资金,根据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特点,对一些“战略产业”实行重点投资,大力发展这些部门,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逐步实现国民经济从依赖轻工业向建立在重工业的基础之上的战略转变。

第五,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即:着重发展出口导向工业,建立以出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体制。使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成为出口的主要目标,把经济活动中心由以国内市场为主转为以国际市场为主,以扩大出口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六,将“充分就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指标。重视那些吸收雇佣工人较多的劳动集约产业,包括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出口商品竞争能力。同时,还利用劳动力出口,增加就业,赚取外汇。

第七,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扶持战略产业。吸引外资是通过举借外债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来实现的。吸收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原则是:有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有利于战略性工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能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朴正熙政府的经济改革,对韩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使60—70年代的韩国经济飞速发展,获得了引人注目的“高速增长”;1976年,韩国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顺差,外汇储备9.006亿美元。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矿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农业、水产业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从而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使韩国经济完成了第一次“起飞”。虽然朴正熙政府的经济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使工业和农业、出口工业和内需工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比例严重失调;外债负担重等。但这些问题与其所起的作用相比影响要少得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anguo/202212103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