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海外人物

斯大林人物资料_斯大林生平简介传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2日 阅读:200 评论:0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Сталин,1879—1953),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生前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


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Джугашвили),1879年12月21日诞生在今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州哥里城,格鲁吉亚族。父亲维萨里昂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叶卡捷琳娜是农奴的女儿。
1888年,斯大林进哥里教会小学学习。1894年升入第比利斯正教中学。15岁参加革命活动,与当时南高加索一些俄罗斯人的马克思主义秘密小组建立联系。斯大林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8年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党员。1899年,他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他到第比利斯的工人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投入反对经济派的斗争。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问世,斯大林拥护列宁提出的革命道路。
1901年,斯大林当选为社会民主工党第比利斯委员会委员。受党的委派,他到巴土姆城创建社会民主工党巴土姆委员会。1902年3月,他组织该市工人政治示威,不久被捕,流放西伯利亚。1903年,斯大林缺席选入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委员会。1904年1月,斯大林逃出流放地,12月在巴库领导石油工人总罢工。
俄国1905年革命时期,斯大林是高加索地区的革命领导人。他赞成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武装起义,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策略路线;号召工人和农民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1905年12月,他代表高加索党组织,出席在芬兰塔墨尔福斯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会议。斯大林首次与列宁见面。
1906和1907年,斯大林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第四、第五两次代表大会。他团结在列宁周围,反对孟什维克的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机会主义路线。他领导第比利斯的布尔什维克创办《新生活》、《新时代》等报刊,开展反对孟什维克的斗争。他深入巴库工人之中,清除孟什维克的影响,使布尔什维克掌握巴库党组织的领导权,出版了自己的机关报《巴库无产者》、《汽笛和巴库工人》。
在1907至1913年的六年中,斯大林先后六次被沙皇政府逮捕。除最后一次外,他都机智地从流放地逃出,利用十分短暂的狱外时间,坚持革命活动。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议,决定开除孟什维克。从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斯大林缺席被选入中央委员会,主持党中央俄国局工作。他知道这一消息,立即从流放地逃出,受党中央委派,到彼得堡主持创办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的工作。同年9月任《真理报》主编。
1912年末,斯大林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列宁在1913年赞扬说,在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论著中,“首先要提到斯大林的论文”①。1913年2月,斯大林第七次被捕,流放到靠近北极圈的图鲁汉斯克边区。
1917年3月,斯大林得悉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他向侨居瑞士的列宁致电祝贺,并立即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①,领导出版《真理报》。4月,列宁回国,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在党的四月代表会议上,斯大林支持列宁在“提纲”中阐明的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计划,作了民族问题的报告。5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成立政治局,斯大林当选政治局委员,负责指导彼得格勒党委会的工作。6月20日第一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26日至8月3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会议。列宁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通缉不能参加会议,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政治工作和政治形势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革命的和平时期已经结束,……搏斗和爆发的时期已经来到”②;号召工人、士兵和农民同资产阶级进行决战。10月16日,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斯大林被选入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组织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为夺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当选为苏维埃政府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1919—1922年领导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③。
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斯大林任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战线、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驻国防委员会代表。列宁多次派他到最关键的战线,指挥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
1918年夏,斯大林领导南方战线保卫察里津的战斗,打退德国支持的克拉斯诺夫匪帮的进攻,保证了南方的粮、煤、石油运往莫斯科和彼得格勒。1919年5月,斯大林指挥击退尤登尼奇匪帮进攻彼得格勒的战斗。同年夏天,斯大林又一次被派往南方战线。他率领红军部队,歼灭了受协约国支持的邓尼金白匪的主力。1920年5月,斯大林在西南战线指挥红军,击溃波兰贵族在协约国支持下对俄国的进攻,收复了基辅。为表彰斯大林在保卫苏维埃政权中建立的功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他红旗勋章。
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斯大林积极投入实现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他在1921年的俄共(布)①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做了《论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当前任务》的报告。斯大林指出,在十月革命消除了国内的民族压迫之后,必须使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赶上俄罗斯民族的发展水平。他号召全党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同时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1922年4月,党中央委员会鉴于列宁患病,依照列宁的建议,选举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30年他一直担任党的这一最高领导职务。
在创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活动中,斯大林曾提出让各民族共和国作为自治单位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列宁批评了这个“自治化”方案。斯大林接受列宁关于苏维埃各民族以平等和自愿联合的形式建立联盟国家的计划。1922年12月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做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
列宁在患病期间,特别关心党和国家今后的命运问题,尤其注意挑选和培养党中央的领导人。列宁认为,斯大林是党的卓越活动家,但又表示,斯大林担任总书记以后,“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①他批评斯大林太粗暴,曾建议将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②,1924年5月,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表示接受列宁的批评,经选举继续担任总书记职务。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代表全党宣誓,要实现列宁的遗训:珍重党员的称号,保护党的一致,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工农联盟和各共和国的联盟,忠于共产国际的原则。
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攻击列宁。他借口世界资本主义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否定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斯大林为了捍卫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论列宁》、《论列宁主义基础》、《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著作,批驳了托洛茨基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诬蔑和歪曲。他给列宁主义下了科学的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③;阐明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系列理论和策略问题。他针对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谬论,指出:在国内,苏联能够依靠无产阶级专政,协调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战胜资产阶级;在国际上,苏联可以利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在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
1925年4月,斯大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他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下,依靠本国的力量,用新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加强国防力量。针对苏联工业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50到100年,他强调发展速度,要求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路程。
1927年12月,斯大林主持召开党的“十五”大,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决议。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初期,围绕党的农村政策,斯大林对布哈林进行了批判。他指责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一些人是党内的右倾分子,说布哈林主张富农和平长入社会主义,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放纵资本主义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滚到否认在俄国有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观点上去了。他还指责布哈林在组织上进行反党活动。
1929年,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0年,农业集体化取得巨大成绩,也出现偏差。它表现在违背自愿原则,侵犯中农利益,对富农不加区别一概加以驱逐。斯大林发表《胜利冲昏头脑》一文,主张纠正“左”的过火行为。同年,斯大林荣获第二枚红旗勋章。
1932年底,苏联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占全部工业的99%,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占有全部耕地面积的90%左右。斯大林在1934年1月党的“十七”大上宣布: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变成了大规模机械化集体农业的国家。
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针对一些部门存在轻视技术和专家的现象,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5月,他又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他认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①。
1936年12月5日,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新宪法草案的报告。他指出,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取得胜利。苏联的阶级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正在缩小和消除,苏维埃社会已由工人和农民这两个友好的阶级所组成。苏联进入了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这个宪法草案被通过并称为“斯大林宪法”。
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1937年4月苏联提前完成1933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斯大林个人威望的提高,他由过去的比较谨慎逐步背离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过高估计自己的作用,欣赏个人崇拜;同时发生了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现象。他提出了随着社会主义阵地的不断巩固,随着苏维埃国家的继续向前发展,国内阶级斗争将愈来愈尖锐的错误论点。在1937—1938年的肃清反革命运动中,他惩办了必须惩办的反革命分子,同时也混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形成了严重的肃反扩大化的错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和五十年代,还重犯了类似的错误。
1938年秋,由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苏联共产党(布)简明教程》出版,斯大林亲自撰写了该书的第四章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39年3月,斯大林在党的“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指出这些国家的国际和国内矛盾不断尖锐化,将导致世界战争。
1939年12月,斯大林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被授予列宁勋章。1941年5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斯大林在估计德国进攻的时间上产生失误,苏联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初期遭到军事上的失利,一度处于战略上的被动。
6月30日,苏联成立国防委员会,斯大林任主席。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8月8日,斯大林任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41年11月6日,德军推进到距莫斯科80公里的地方。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他沉着刚毅,检阅即将开赴前线的部队。他向苏联人民发出爱国主义的召唤:在伟大的列宁的旗帜引导下,消灭德国侵略者!他亲自主管首都的防务,直接指挥12月的莫斯科保卫战。这次战役消灭了50多万德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2年7月中旬,德军向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发起进攻。斯大林制定了首先攻击德军两翼,然后打击其后方的作战计划。苏联红军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英勇战斗,1943年2月初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歼敌33万人。3月6日,斯大林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1943年,斯大林领导红军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收复了被德军占领的三分之二领土,成为卫国战争中转变的一年。
1944年,苏联红军依照斯大林制定的战略计划,给予德军10次重大打击,将德军赶出国境。当年十月革命节时,斯大林向红军发出“打到柏林去!”的进军号令。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9日,斯大林发表广播讲话,宣布:伟大卫国战争以苏联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6月,他荣获苏联大元帅的最高军衔。
二战期间,为加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先后参加了德黑兰会议(1943)、雅尔塔会议(1945)和波茨坦会议(1945),同美、英两国领导人会晤。苏联根据波茨坦会议的决定,1945年8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为迫使日本投降作出了贡献。
斯大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苏联政府授给他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两枚胜利勋章、第二枚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以及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
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苏联人民委员会改为苏联部长会议。斯大林任部长会议主席。
在战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工作。苏联从1946年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并以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到1950年底,苏联的工业产量超过战前1940年的73%,国民收入比1940年增加64%,人民的购买力比战前提高了62%。
1950年斯大林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语言学理论。
斯大林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1952年9月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论著,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即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他根据苏联的实际情况,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比他以往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矛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
在他的书中也包含一些不正确的论点,如关于流通已开始阻碍苏联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逐步过渡到产品交换。
同年10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1951—1955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将党的名称改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党中央政治局改称中央主席团,斯大林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斯大林在共产国际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活动中,援助了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同时,也出过一些不好的主意,存在大国主义倾向,对南斯拉夫共产党采取了错误的政策。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与世长辞。苏联党、政府和人民,以及世界各国劳动人民,对这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斯大林一生对苏联人民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也犯过不少错误。他为建设和保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永远铭记在世界无产阶级的心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aiwairenwu/202212461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