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均(1851—1894),十九世纪下半叶朝鲜开化思想和开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884年朝鲜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甲申政变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金玉均,字伯韫,号古筠,1851年1月23日生于朝鲜忠清南道公州一个没落两班(贵族)家庭。父金炳台,对汉学很有造诣,一生以训学为业。1856年初,金玉均被堂叔金炳基收为养子,来到汉城。1861年,金炳基调任江陵府使,金玉均随从前往,一直到1866年,在那里学习实学派学者朴趾源,丁若镛等人的著作。所谓实学,其字意为实事求是之学问,是在李朝封建制度日趋瓦解,商品货币经济逐渐发展,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的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先进的学派。实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主张研究学问要讲究实效,在政治上要刷新旧弊;研究自然科学,以振兴实业;军事上培训精兵,以实现国富兵强。在这方面,实学派巨匠朴趾源(1737—1805年)的《限民名田议》、《拟请疏通疏》和丁若镛(1762—1836年)的《汤论》、《军器论》等著作最有代表性。金玉均自幼攻读这些著作,从中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金玉均在汉城结识了具有开化思想的刘大致和吴庆锡,通过他们又接触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中西见闻》等中国图书,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产生憧憬。
1872年,金玉均文科及第,进入政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朴珪寿为右议政(丞相之一),对青年金玉均影响也很大。朴珪寿系朴趾源之孙,继承了乃祖的先进思想,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内政外交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因此,金玉均十分敬重朴珪寿,并经常求教于他。
金玉均的青少年时代以及他登上政治舞台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朝鲜历史上的转折时期。从1866年法美舰队入侵到1876年朝鲜被迫同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江华条约,这10年的岁月里,朝鲜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朝鲜封建制度风雨飘摇,国家面临殖民地化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 为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为了自身的生活出路,接连不断地展开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爱国的知识分子,也以上疏形式,展开了“卫正斥邪”、“斥倭攘夷”运动。
日益高涨的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金玉均等一批代表朝鲜早期资产阶级的上层知识分子。金玉均认为,要挽救国家和民族危如垒卵的局面,要实现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的宿愿,就得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在这方面,日本的明治维新对金玉均的思想影响最大。金玉均知道,日本原来也是个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国家,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就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先后同美、俄、英、法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度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局。但是,1868年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以后,日本很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头等强国。金玉均特别欣赏日本的道路,决心在朝鲜也来一个维新,实现一场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改革。
1876年秋的一天,国王高宗看到朝鲜第一个访日使团的观感书《东游见闻》,对日本的事情发生了很大兴趣。金玉均便见机行事,向国王力陈改革之必要。他说:若想把朝鲜变成日本那样的近代国家,就必须进行改革,吸取近代技术,振兴工商,培训精兵,为此,必须派人赴日,学习改革之法。1880年7月和1881年5月,朝鲜继续派遣了第二批和第三批访日使团。同时,金玉均还说服国王,建立了朝鲜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别技军,并在训练院内设立下都监,专门训练新式军队。这样一来,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化风潮已成为朝鲜社会不可忽视的先进思潮。
金玉均虽然看到资本主义侵略的危险性,但他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他只是认为,列强之所以侵略朝鲜,是因为朝鲜落后,积弱不堪,朝鲜一旦国富兵强,列强就不敢冒犯了。特别是,由于当时日本和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在朝鲜的尖锐对立,金玉均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日本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力量。于是,他就幻想在日本的支持下打倒国内守旧势力,实现文明开化的理想。金玉均在这种幻想的诱惑下,一再向国王请求允许他亲自赴日考察。1882年春终于得到了国王的许可。
金玉均到达日本后,仔细考察日本社会,多次访问了日本朝野的知名人物。日本统治阶级口蜜腹剑,一再表示将在道义上和物质上全力支持开化派的改革。
1882年7月,金玉均从日本回国,正好在汉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士兵起义(史称壬午兵变)。很多汉城市民也参加这次起义。起义士兵,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守旧派官僚,杀死了几名日本侵略者。这次士兵起义,是朝鲜士兵和城市贫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大规模的斗争,它打击了腐朽的朝鲜封建统治阶级和日本侵略者,充分显示了朝鲜人民的爱国斗争精神。
在士兵起义的打击下,掌握朝廷实权的高宗王后闵妃逃走了,国王的生身之父大院君李罡应重新掌握政权。但没有多久,闵妃卷土重来,借助于清朝在朝鲜的兵力,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士兵。清朝封建军阀还逮走了大院君。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全力支持守旧派的情况下,金玉均虽然也知道开化派与清朝“相疏决非得策”,但他仍然企图依靠日本的“援助”来实现国政改革的宿愿。
1883年3月,金玉均说服国王,进行社会改革,设立了近代的印刷出版机关博文局,并于同年10月,刊印了朝鲜第一份近代报纸《汉城旬报》。与此同时,金玉均乘开化派要人朴泳孝出任汉城判尹(相当于市长)之机,设立了警巡局和治道局,对警察制度和土木建筑事宜进行了部分的改革。这些改革,尽管还是初步的,但应当说都是进步的,所以也就引起了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的极大不安。
1883年夏,守旧派觉得再把开化派留在汉城是一种危险,于是调金玉均为东南诸岛开拓使兼管捕鲸使,调朴泳孝为光州留守,使他们远离汉城。及至年底,守旧派进而罢免朴泳孝的光州留守之职,解散了1,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并企图一举消灭开化派。在这样一个危急的关头,金玉均同朴泳孝、洪英植等开化派人士商议,决定用暴力手段推翻守旧派政权。
这时,金玉均虽对日本存有一定的幻想,但他已经看到了日本政府变幻无常的政略,产生了一定的戒心和反感。他曾多次当着日本人的面痛斥:“日本政府变幻政略,如儿戏之事。”因此,他决心即使没有日本人的支持,也要当机立断,举行政变,实现文明开化的理想。
1884年11月13日,金玉均对洪英植说:“吾辈以今日之迫切之状,立于垒卵之地。不顾左右,一图变革,即因势而决策者……弊一言,速图勿迟为上策。”11月16日,他对刘大致说:“日廷之议,存而勿论。似可假使日廷无助援吾辈之意,在我国事势,今几至于背水无梁,其迫切之状,固不待日廷之举动。……运付之于灭,以一死之志,吾辈已有所决。”
1884年12月4日,以洪英植为总办的新建邮政局开厅。晚间举行了盛大的开厅宴会,守旧派主要大臣和列国公使都应邀出席了贺宴。金玉均等人在宴会厅周围埋伏好行动队员,准备在席上酒足饭饱之时别宫纵火,趁人奔赴火场之机逐个干掉守旧派大臣,然后控制国王,夺取政权。但别宫放火未获成功,行动队员们只好在邮政局邻舍放火,然后高喊失火。听到喊声,守旧派大臣闵泳翊带头走出堂外,被刺反奔,血污一片,扑于堂上。宾客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仓皇散去,开化派的政变计划暂时受挫。但事态既已至此,金玉均只好下决心,按原定计划进行下去。
金玉均带领几名开化派人员,奔入王宫,强使国王迁至景佑宫,暂时控制了国王。守旧派大臣,诸如闵泰镐、闵泳穆、赵宁夏等,有的奉命进宫,有的闻变赶来,均被开化派杀死。政权暂时由开化派掌握。这就是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甲申政变。
金玉均等人立即组成了以开化派为中心的新政府,于翌日晨通告各国公使。新政府里,虽然有不少王族和中间分子参加,但主要部门的权力,如兵权、财权等,都由开化派掌握,金玉均自己担任了户曹参判(相当于财政部长)。开化派在组织新政府的当天晚上,金玉均等人彻夜不眠,拟定新政府的政纲,于六日晨以国王的朝报形式公布全国。
开化派的新政纲,共有十几条,其主要内容有:促使清政府早日释放大院君,废除朝贡虚礼;废除门阀,广泛登用人材;改革全国的地租之法;革罢内侍府等冗重机构;急设巡查和近卫军,以加强社会治安和国防力量;实现类似西方君主立宪制政体;等等。可见,开化派的新政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民权思想。这一政纲虽然未能提出当时最为迫切的反帝要求和土地问题,但它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君主立宪的要求,表达了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榜样改革朝鲜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进步愿望。
正当金玉均等开化派准备将其政纲付诸实施时,守旧派余党的反攻倒算也就开始了。12月6日下午,即政变后的第三天,守旧派勾引袁世凯、吴兆有率领1,500多名清兵攻入昌德宫(此时国王已从景佑宫返回昌德宫)。于是国王重新落入守旧派手中,甲申政变以“三日天下”而告终。
政变失败后,金玉均和其他开化派要人亡命日本,寄寓客乡,过了整整10年的亡命生活,境遇十分困苦。日本当局从前口口声声表示“同情”和“支持”开化派,此时此刻给予金玉均的却是冷遇和白眼。不仅如此,守旧派派往日本的刺客接踪而至,金玉均时时都处于危险之中。然而金玉均从未改变初志,立志要把改革事业进行到底。他曾几次给国内写信,表明自己的举事动机和爱国之心,揭露守旧派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同时,金玉均还准备到中国上海等地联络志士,共图大业。
由于守旧派的阴谋活动,金玉均的愿望未能得到实现。1894年3月,守旧派派往日本的刺客,利用金玉均急于离开日本的心理,把他骗到上海,于3月28日,在上海公共租界将其暗杀。金玉均时年44岁。
朝鲜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金玉均被害了,但他的文明开化思想并未死亡,对其后朝鲜历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