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新左派运动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219 评论:0

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的旨在改革现状的激进青年学生运动。领导者为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为表示有别于老左派美国共产党,自称新左派。运动分为以下阶段:改革学校和唤醒民众阶段: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原属学生争取工业民主联盟,1962年摆脱后者控制,在密执安州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休伦港宣言》,正式成立新左派组织,要求参与管理人学,改革教育。《宣言》列举的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弊端,以及自50年代开始的黑人反种族主义斗争,激发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改革热情。1963年夏,在同盟领导下,学生深入城市社区,接触下层人民,把消灭种族歧视、失业和贫困等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人人分享民主的新社会。反战运动阶段: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推行的战争升级政策、不合理的税收和兵役政策激起全国范围的反抗斗争。1964年,新左派学生运动参加了5月2日由一些青年组织发起的反战示威游行。1965年4月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发起有2.5万人参加的向华盛顿反战进军。同年夏天,该组织宣布斗争重心转向反战运动。10月15—16日发起要求美国立即撤出越南的全国性反战活动,参与者多达几千万人。1966年 ,开展抵制政府征召学生赴越作战的运动,涉及面达800多所学校,斗争形式从罢课、静坐抗议发展到与召募人员正面对抗,甚至在哈佛大学围困国防部长。1967年4月,30万人在纽约举行反战进军,政府派军警镇压。10月,反战学生10万余人在向国防部大楼进军时,与军队发生冲突。支持黑人斗争阶段:60年代,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席卷全国。1965年1月,黑人民权运动中的激进分子组织黑豹党,以“黑人权力”为口号,发动城市暴动。1968年3月,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决定将运动转向支持黑人斗争。4月初,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全国25个大城市的黑人举行130多次暴动。新左派学生与黑豹党合作,试图进行城市游击战。4月下旬,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为维护黑人权益,进行抗议斗争,进驻校长办公室,在与警方冲突中700多学生被捕。各高校不断发生暴力事件,到1969年中,波及300多所院校,占全国学生总数1/3的学生参加了斗争。此后不久,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分裂,新左派运动走向衰落。

这场运动没有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作指导,因此昙花一现。它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1)新的阶段斗争和革命动力理论。来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库塞。他依据弗洛伊德主义,在《一元性的人》一书中提出:在发达工业化社会里,阶级压迫已由经济的转向心理的;社会革命由推翻政权和改变经济制度转向改变人的心理结构;工人阶级已被资本家收买,不再是革命动力;革命的领导者是学生、黑人、流氓无产者等在资本主义社会得不到好处的人们。新左派把这些理论作为马列主义信奉。(2)“反主流文化”思想。马库塞认为,革命应该是改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结构,而不在于推翻统治阶级。其他学者的“文化反叛”思想也对青年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致使他们在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文化欣赏等方面打破传统,独出心裁,产生不讲究卫生、衣着和发式男女不分、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现象。(3)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同盟创始人之一、第一任主席托马斯·海登的“解放区理论”。他号召学生应解放一些城市,建立“红色区域”,在那里开展“反文化”运动和实行社会主义,并创办自己的报纸,把“解放区”的消息传播到美国各地。第一个“解放区”是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

新左派运动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与60年代美国的黑人斗争、群众反战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交织在一起,对美国社会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冲击,明确提出了反对种族主义、反对侵略战争、改变社会价值标准等尖锐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随着新左派政治运动的出现,新左派史学在美国应运而生,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威廉斯、尤金·吉诺维斯、斯托顿·林德、加布里埃尔·科尔柯、霍华德·津恩等人。他们主张激进主义,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保守主义学派宣扬的“利益一致论”和“无冲突论”,使进步史学观得以复兴。然而,这支队伍成份庞杂;理论上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混为一谈,用多元论代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学风有简单化、片面化、脱离历史背景的倾向。但是,新左派史学对于新社会学、新经济学和新政治学等学派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7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