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40 评论:0

80年代初在太平洋地区形成的一个非政府性的重要区域组织。1980年9月,在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和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的共同创议下,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持,在堪培拉首次召开当时名为太平洋共同体讨论会,后在第三次会议上把这一讨论会定名为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的第届大会。该组织的目的是要集中太平洋国家与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官员的意见和智慧,在自由和开放经济交流的基础上,本着伙伴关系,公开和互相尊重的精神,为促进和推动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合作,提供咨询和协调政策,以充分发挥太平洋盆地的潜力。该组织第二届大会于1982年6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第三届大会于1983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举行,第四届大会于1985年4月在南朝鲜汉城举行,第五届大会于1986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1986年9月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参加该组织,于11月首次派代表出席大会。第六届大会1988年5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第七届大会于1989年11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第八届大会于1991年在新加坡举行。到1990年底,该组织有正式成员15个。除中国与中国台北外,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南朝鲜、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国(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机构由大会、成员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专题组、协调组5个部分组成。每18个月举行一次大会,在大会期间和大会前后不定期举行常务委员会和协调组会议。各专题组负责主管领域的实际工作,主要是在大会期间召开专题会议并在大会休会后,分别在不同成员国(地区)举行会议。

太经会组织对本地区国家具有吸引力,近年来活动日益活跃,是颇具影响的区域性组织。在温哥华会议上通过的《温哥华宣言》中指出该组织今后的主要活动是:探讨影响地区性经济成长的关键问题;提供增进地区性利益与共识的机会;促进合作,减少冲突,解决共同问题,鼓励太平洋国家的发展;扩大太平洋经济合作,发挥区域性经济潜力;向其他国际性机构充分反映太平洋国家的意见;增进相互了解,重视太平洋国家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的问题。在大阪会议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太平洋地区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就宏观经济的形势和政策更经常性地交换意见。大会呼吁各国加强多边经济合作,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大会还决定增设专题组,以进一步研究农业、贸易、森林资源、交通、通讯、旅游和太平洋岛国等方面的问题。在1989年11月举行的奥克兰会议上讨论了在今后地区经济合作中应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会议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重申减少和消除在世界贸易中对初级产品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障碍;要求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建成后,应在处理对外经贸关系中,减少排他性的壁垒。同时不指名地批评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常设秘书处,增加专题合作项目,准备接纳新会员,特别研究了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的合作和协调问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4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塔伊夫会议
下一篇:泰国经济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