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和1991年苏联先后两次发生以煤矿工人为主体的大罢工,参加人数之多,影响之大,为十月革命七十多年来前所未有。苏联自1985年4月实行改革,所制订的“加速发展战略”严重脱离实际,本已畸形的轻、重工业结构更加失衡,日用消费品生产更为不足。国民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率高达1000%。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不满情绪增长。各种政治反对派乘机向苏共展开夺权活动,组织游行、示威和罢工。两次大罢工便在上述多种因素影响下爆发。
第一次煤矿工人大罢工发生于1989年7月10日,首先从俄罗斯联邦麦克罗沃州库兹巴斯产煤区一个矿井开始。罢工工人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稳定物价,改进市场供应,给煤矿以经济自主权,提高超产煤的价格,增加夜班补贴和提高养老金,延长休假期等等。罢工很快波及乌克兰顿涅茨克州顿巴斯煤田、切尔沃诺格勒市若干矿井、哈萨克卡拉干达煤矿、科米自治共和国沃尔库塔煤田。据不完全统计,全苏约有26个煤田50多万工人参加罢工。工人们建立罢工委员会,以进行有组织的斗争。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多次呼吁工人复工,并派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斯柳尼科夫和煤炭工业部长与各地罢工委员会进行对话、协商,满足工人部分合理要求。7月下旬罢工浪潮逐渐平息,生产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第二次工人大罢工于1991年3月1日首先从乌克兰煤矿爆发,迅速扩及库兹巴斯、麦克罗沃、卡拉干达、罗斯托夫等主要产煤区。这次罢工有如下特点:一、罢工范围广。全苏594个煤矿,有220个矿井的几十万矿工停止工作。参加罢工者已不限于煤矿工人,机械、交通运输,甚至医务、教育部门等席卷进来。一、持续时间长。先后长达二个月。在全国大规模罢工平息后,各地小规模罢工仍此起彼伏。三、政治色彩浓厚。罢工者最初仅提出增加工资等经济要求。由于民主俄罗斯运动等组织及叶利钦、波波夫等反对派领导人插手,罢工很快转为政治斗争,要求苏联总统和部长会议辞职,解散苏联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撤销苏共在企业、克格勃、内务部和军队中的机构等等。四、苏联工会公开站到政府的对立面。大罢工前夕,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苏联关于工会及其活动权利和保障法》,法令规定工会是不受国家机关、不受各政治组织管辖的独立组织。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决议提出必须改变过去工会“顺从地执行党的指示”的情况,今后党与工会只是伙伴关系。在第二次大罢工中,大多数工会支持工人罢工。全苏工会组织负责人扬言要组织全国总罢工,以逼迫政府满足工会要求。
罢工对苏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仅1991年3月份就少产煤300万吨,上千家企业因此停产,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达340亿卢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45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