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12.21—1953.3.5
Стали,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ович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出生于南高加索梯弗里斯(第比利斯)州哥里城一鞋匠家庭。格鲁吉亚人。1894年在哥里教会学校毕业,升入梯弗里斯正教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自此成为职业革命家。1901年当选党的梯弗里斯委员会委员,被派往巴士姆进行建党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列宁《火星报》路线。1902年在巴士姆参加工人斗争被捕,流放西伯利亚。1903年高加索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缺席当选高加索联盟委员会委员。1904年从流放地逃回梯弗里斯,任党的巴库委员会委员,领导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对立时,发表《略论党内意见分歧》等文章支持布尔什维克的观点。
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为高加索地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907—1912年间五次被捕流放,每次都逃回。1912年在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布拉格代表会议)被缺席增选为中央委员,并受党的委托转往彼得堡,进入党中央俄国局,创办《真理报》。1913年第七次被捕,流放到靠近北极圈的土鲁汉斯克边区。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到彼得格勒,在党中央俄国局工作,领导《真理报》。1917年5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作民族问题报告,当选中央委员;成立政治局时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指导彼得格勒党委工作。同年6月,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局委员。在7—8月间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作中央委员会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起为准备武装起义做了大量工作。10月被选人领导武装起义的党的军事革命总部。积极参与组织和领导11月6—7日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次日,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后兼任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19—1922,1920年改称工农检查人民委员)。苏俄国内战争期间,担任工农国际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及西方战线、南方战线和西南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察里津、彼得格勒保卫战和粉碎邓尼金白军的战役。1922年4月,在俄共(布)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经列宁提议,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列宁重病期间,曾对斯大林掌握无限权力以后能否永远谨慎使用这一权力表示“没有把握”,批评斯大林太粗暴,建议将他从总书记这个位置上调开。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于1924年5月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表示接受列宁的批评,中央全会继续选举他担任总书记。任此职直至1952年10月联共(布)十九大。
在20—30年代,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联共(布)党内围绕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步骤等问题多次展开激烈争论。起初,斯大林和联共中央领导核心多数成员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左”倾反对派进行斗争。斯大林把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里能否获得最后胜利作为两个问题区分开来,从理论上加以回答,批判托洛茨基等人等待世界革命的错误观点。1924年5月,俄共(布)十三大谴责托洛茨基反对派是一种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倾向”。1925年从4月第十四次党代表会议到12月十四大,批判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新反对派”。此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党联盟进行尖锐斗争,在1927年12月第十五大批准将托季联盟主要骨干75人开除出党。1928—1929年,斯大林同布哈林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步骤以及对待富农政策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他在1928年11月中央全会上批评右倾是党内主要危险,1929年指名批判由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组成的“布哈林集团”及其错误,并对他们进行严厉的组织处理。总的说来,斯大林对“左”倾反对派的批评,在主要方面其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布哈林的批评,已被实践证明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而在党内斗争中动辄采取极端手段则是错误的和危险的。1936年5月,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体系已在苏联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取得胜利,苏联社会已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于1941年5月出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斯大林于6月30日就任国防委员会主席,7月19日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8月9日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43年3月6日获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6月获苏联大元帅军衔。在经历严重挫折和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打败法西斯德国,并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战后,他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支持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正义斗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并加强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1952年10月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后中央全会上,他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1953年3月5日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在长时间遭受资本主义包围,面临严重战争威胁及经受极大战争创伤,又在没有先例的历史条件下,单独一国率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领导苏联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增强经济和国防实力,巩固和扞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夺取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使苏联和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中叶的几十年间,在全世界享有极高威望。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向往和追求的奋斗目标。在这当中,斯大林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斯大林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阶级关系的演变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持有“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错误观点,也不能正确对待党内矛盾和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把敌我矛盾极度扩大化,在革命和战争胜利之后无节制地使用暴力,以致导致大规模清洗和镇压,杀害大批无辜群众和党的干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在苏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以及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极坏的后果。
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斯大林坚持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苏联发展特定历史阶段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将苏联早期一套做法长期化、固定化,视作反映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唯一正统模式,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3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斯大林在苏联国内和全世界的威望日益提高。他没有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容忍和鼓励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以致发展到个人专断,滥用权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斯大林以国际主义精神对各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有过许多帮助,但也存在不平等对待各个兄弟党的倾向,出过一些错误的主意。其最严重者为批判和攻击南斯拉夫共产党、断绝苏南关系事件。同样,在苏联对外关系上,斯大林对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有着很大贡献,但也表现出某种强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在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都有过划分势力范围、损害和侵犯别国主权的错误。
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以来,近半个世纪中,在原苏联国内和全世界,对斯大林的评价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今后仍将继续存在。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一些人将斯大林的错误(包括确实存在的和那些人们认为的错误)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制度混为一谈,以致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群众中产生思想政治上的严重混乱,这同样是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3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