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06 评论:0

第四国际

托洛茨基派的国际性组织。它是本世纪20—3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的产物,成立于1938年,创始人托洛茨基(1879—1940)。1923年秋,十月革命后掀起的欧洲革命风暴转入低潮。资本主义世界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时期。1924年1月,列宁去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联共(布)党内就如何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如何看待苏联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等问题发生严重思想分歧。在不同意见的交锋中,托洛茨基派别逐步形成。在1923年至1928年间,托派的基本观点是:片面夸大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社会上出现的某些阶级分化现象,特别是夸大苏联党和国家内部所出现的官僚主义危险,提出把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片面强调工业,忽视农业,提出脱离实际的“超工业化”计划,主张把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殖民地”,用使农民破产、农业崩溃的办法取得超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反对新经济政策;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输出革命,全力推进其他国家的革命,认为世界革命是一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前提;否定农民的革命性,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必然同农民决裂和撕杀起来,否认工农联盟的可能性,等等。20年代后半期,联共(布)党内意见分歧发展成为组织上、政治上的尖锐对抗。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从这时起,托洛茨基便将他的活动舞台由苏联国内转到国际范围,着手筹建托派国际组织。1930年4月,法、美、德、比等国托派集团的代表在巴黎召开第一次国际会议,建立左翼反对派国际局。1933年托洛茨基向西方各国共产党写信,提出必须建立新的革命政党和新的国际。同年10月,托洛茨基在《苏联和第四国际》一文中提出他们将建立的新国际为“第四国际”。1938年9月,来自美、英、法、德等国10个托派组织的20名正式代表在巴黎举行为期一周的会议,根据托洛茨基的建议,正式成立第四国际。

第四国际从成立到现在,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8年至1948年。这一时期,托派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意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主义性质,反对组织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实行一系列反动的极左政策。二战结束时,托派濒于灭亡。战后初期,托派着手恢复组织,队伍有所扩大。第二阶段:1948年至1968年。这一时期是第四国际在思想上组织上不断发生危机和分裂的时期。它的基本战略口号是世界革命,战略重点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第四国际在拉丁美洲的力量有较大发展。第三阶段:1968年至现在。1968年以后,第四国际在欧洲学潮和工人运动的影响下重新活跃起来,再次把它的“世界革命”战略重心由殖民地革命转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第四国际在欧美得到迅速发展,处于“兴旺”时期。70年代中期后重又走向衰落。

第四国际的基本纲领是在成立大会上通过的、主要由托洛茨基起草的《过渡纲领》(即《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它的指导思想是托洛茨基提出的“不断革命论”为其核心的一整套理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是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和国际革命的不断性,这样“互相联系的三个思想”构成的。第四国际各派的活动方式一般都实行“打进去”的策略,即打进所在国的工会和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提出极左口号,采取极左行动,从内部进行破坏活动。自1953年以来,第四国际多次发生分裂。现在所说的第四国际早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些派别林立、观点不一、经常相互争斗的国际性宗派集团的统称。当今存在于世界上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几万人构成的托派队伍中,自称第四国际的国际性托派组织不下六七个。主要有:(1)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它是最大最活跃的国际性托派集团,第四国际的“正宗”,代表人物是比利时的埃·曼德尔;(2)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3)拉丁美洲第四国际书记处;(4)国际马克思主义革命倾向;(5)国际托洛茨基主义倾向;(6)争取重建第四国际组织委员会;(7)国际社会主义。各托派组织都继承托洛茨基的思想,以极“左”面目出现,鼓吹“世界革命”,仇视各国共产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3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