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11.14—1964.5.27
Jawaharlal Nehru
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生于联合省阿拉哈巴德市的名门望族家庭。其父莫蒂拉尔是名律师、国大党早期领导人。幼年受业于家庭教师。1905年起先后在英国哈罗公学、剑桥三一学院、伦敦内殿学院学习。1912年回到印度,在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任律师,不久参加印度国大党。受1919年反罗拉特法案的非暴力斗争影响,追随甘地投身于历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曾9次被捕;被关押近9年,利用坐牢机会读书和写作,撰写不少着作。1927年作为国大党代表出席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被压迫民族大会,同年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活动。1929年当选为国大党主席(1936年、1937年、1946年、1951年、1953年和1954年又6次当选)。1937年以党主席身分为国大党竞选,在11个省中赢得7省,并组织省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代表国大党起草谴责英国把印度拖入战争的行动,也表示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态度。参加1940年10月甘地发起的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及1942年8月8日通过“(英国)退出印度”决议的全国委员会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是同英国谈判印度独立问题的主要谈判者。1946年9月出任临时政府副总理。印巴分治后,任印度自治领总理。在1947年至1950年的三年过渡时期,任总理兼外交和联邦关系部部长,同副总理帕特尔共掌大权,人称“双头政治”。1950年1月印度宪法生效,成为印度共和国总理。同年12月帕特尔去世后,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任内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经济政策目标,发展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重视发展公营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同时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在印度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公营经济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他所希望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社会正义和公正却没有达到。坚持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立场,主张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教派斗争始终连绵不断。为印度制定不结盟外交政策。1954年与中国周恩来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1年与南斯拉夫铁托总统和埃及纳赛尔总统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成为这个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在国际事务中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斗争。1962年挑起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失败后,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64年病逝。任总理17年。着有:《尼赫鲁自传》、《苏维埃俄国》、《印度的18个月》(1936年)、《世界历史一瞥》(1939年)、《印度的统一》(1942年)、《印度的发现》(1946年)、《独立之后》(1950年)、《尼赫鲁演讲集》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uojizuzhi/202301451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16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1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